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万人之上 > 第227章 宫廷风暴未平息

红楼之万人之上 第227章 宫廷风暴未平息

作者:夏中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15 21:05:48

臣子的背叛,恰似一记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巨锤,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砸在永正皇帝的心头,让他的内心瞬间被失望与愤恨所填满。那熊熊燃烧、汹涌澎湃的怒火,仿佛具有毁天灭地的力量,似乎能在瞬息之间将整个宏伟的宫殿化作一片熊熊燃烧的火海。

此刻,永正皇帝的面色阴沉得犹如那狂风暴雨来临前乌云密布、暗无天日的苍穹,黑沉得令人望而生畏、胆战心惊。他那双眼,喷射而出的怒火恰似能将世间万物无情吞噬的熊熊烈焰,朝着身旁诚惶诚恐的高进忠怒声喝道:“高进忠,宣读此次从逆的名单!”

高进忠闻令,身体猛地一颤,犹如被一道凌厉的雷电击中,整个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赶忙战战兢兢地应道。他的声音不仅微微颤抖,还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惶恐,双腿也似筛糠般不停地抖动,仿佛随时都会支撑不住身体的重量:“遵旨。此次叛乱被俘之人有:礼部尚书蔡卓达、吏部侍郎贾化、神机营参将王涛、神策营副将林虎、武城侯庞阳、同安侯郑景、泰宁侯桂泰、将军傅之轩等以下三十八人。被击杀者有:神机营副将刘猛,骁骑卫千户李刚、燕山营参将赵鹏、山海关总兵陈可法等四十多人。”

永正皇帝听着这一个个名字,双手紧紧握拳,关节因极度用力而泛出惨白之色,那紧绷的力度仿佛下一秒骨头就会被生生捏碎。额头上青筋暴突,如一条条狰狞可怖、张牙舞爪的蚯蚓蜿蜒其上。他咬牙切齿,从牙缝中挤出充满愤恨的话语,那话语犹如从九幽地狱传来的诅咒:“这些乱臣贼子,朕绝不轻饶!朕要将他们千刀万剐,让他们受尽世间最残酷的酷刑,方能解朕心头之恨!”

永正皇帝接着又怒声骂道:“哼,即便那些没有直接从逆的,观望中立、首鼠两端的人更是不计其数。朕这朝堂之上站着的,恐怕就有不少!君父性命堪忧之时,你们又有几人前来护驾?这当中,除了牛国武、贾瑀两人带兵前来护驾。你们呢?莫要与朕说你们没有兵,没兵?家中护卫、家丁也有几十人吧?平常欺压良善的时候有你们,耀武扬威的时候有你们,如今护驾就没有了?忠君报国的时候就没有!”

大臣们听闻,犹如遭受晴天霹雳,身心俱震,仿佛灵魂都被这怒喝声抽离了身体。他们连忙跪下,齐声高喊:“臣有罪,罪该万死,请陛下息怒!”他们的额头紧紧贴着冰冷坚硬的地面,身躯瑟瑟发抖,满心惶恐。汗水如泉涌般涌出,瞬间湿透了衣衫,却无人敢抬手擦拭,生怕这微小的动作会进一步激怒皇帝。

永正皇帝骂道:“对,你们确实该死!罪该万死!如果昨夜朕败了,你们今天一样能对着那萧义康、萧义真二人喊万岁吧!”

大臣们跪在地下,整个朝堂一片死寂,无人敢搭茬,无人敢接话。仿佛整个朝堂都被厚重得令人窒息的恐惧阴霾所笼罩,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空气仿佛都凝结成了沉重的铅块。

接着,永正皇帝又公布了将一些昨夜观望中立的将领,如李大安等人暂时革职回家。

随后,永正皇帝又说道:“对,还有那凌国昌,他养的好儿子!哼,那凌宏凯居然也敢参与其中。给朕查查凌国昌,别以为致仕回了老家,把儿子扔在这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永正皇帝接着又说道:“张申书、李可正、王成景、穆天石,你们好好地把这些人审一审、查一查,一定给朕审出点东西来。张申书,你作为内阁大学士,带着三法司负责这件事情。这次叛乱不能就这么算了,一定要严查!”

内阁大学士张申书、刑部尚书李可正、都察院都御史王成景、大理寺卿穆天石四人赶紧出列叩拜。他们的膝盖重重地砸在地上,发出沉闷而令人心惊的声响,跪在地上诚惶诚恐地说道:“臣等领旨,绝不辜负皇上的圣意。”他们的声音中充满了敬畏与坚决,仿佛要用尽一切力量完成这艰巨的使命。

永正皇帝又对都督府京营亲卫多名官员进行罢黜调整。一时间,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气氛愈发紧张压抑。

那些被罢黜的官员,有的神色凄然,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奈,仿佛生命的光芒在瞬间熄灭,从此陷入无尽的黑暗深渊;有的则满脸愤懑,牙齿咬得咯咯作响,心中充满了不甘。但在皇帝的威严之下,也只能默默接受这一残酷的结果,犹如霜打的落叶,毫无反抗之力。

接着,永正皇帝又对这次叛乱中为王事捐躯的多人进行表彰,如孟祖辉、赵信、季昂等多人,皆赐予了谥号,进行大力表彰。

皇帝神色肃穆,声音洪亮,犹如洪钟一般在朝堂上久久回荡:“孟祖辉刚正不阿,赐谥号‘贞烈’;赵信义薄云天,赐谥号‘义壮’;季昂舍生取义,赐谥号‘勇烈’。其家属皆有厚赏,以彰其功。”

接着又对本次平叛之中的有功之臣进行了奖赏。其中贾瑀被擢封为沈国公,同时晋升为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牛国武升为府军卫都指挥使,徐宁为虎贲卫都指挥使,钟大川为京营节度使,谢鲸为羽林卫节度使。

皇帝端坐在金銮殿上,目光威严而庄重。随后,又对襄阳平叛的将士们进行封赏。

陈平、蒋文远、裘杰、黄逸臣、楚成汤、马四承等人,因其在平叛中所立功劳,显着地被擢升为指挥使、指挥同知,以此来补充这次亲卫的损失。

林启贤得以晋升为安襄郧荆道,朱劲松则升为南汝光淅道。蔡旭君荣升为河南都司同知,而卫凌峰、钟离岳也被提升为副将。

至于其他来自五省的援军,韩大任等人,也各自获得了应有的升迁。

朝堂之上,受赏的诸位将领皆跪地谢恩,声震屋宇。皇帝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中满是对他们的期许。

皇帝神色庄重,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为国平乱,功在社稷。然,这天下尚未完全安宁,边患未除,匪盗仍存。望尔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朝之昌盛,百姓之安康,继续拼搏。”

众将齐声高呼:“臣等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朝堂之上,受赏之臣纷纷跪地谢恩,山呼万岁,声音整齐而响亮,在大殿中久久回荡。

永正皇帝面色稍霁,缓声道:“尔等皆为国家之栋梁,望今后能继续为朕分忧,保我江山永固。”

众臣齐声道:“臣等必当肝脑涂地,以报陛下隆恩。”

永正皇帝目光冷冽地看着朝堂众人,沉声道:“朕此番调整,只为稳固朝纲,望尔等好自为之,莫要重蹈覆辙。”

大臣们皆噤若寒蝉,齐声应道:“陛下圣明,臣等定当谨遵教诲。”

由于这次叛乱所引发的朝中官员的升迁与罢黜等一系列变动,整个朝堂为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张申书带领着三法司进一步深入地查访审案,一大批官员被判定为附逆之罪,受到牵连,纷纷被撤职查办。一时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生怕下一个被查处的就是自己。

如今的朝堂,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王子腾从边疆被紧急调回,就任兵部尚书一职。其肩负着整顿军事、巩固国防的重任,一举一动皆备受关注。贾政也得以升任为通政司副使,在新的职位上开始发挥自己的才能。

苏龙则成为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与考核,手中权力不可小觑。欧阳询也成为了礼部侍郎,参与国家的礼仪典制等事务。

这些人事的变动,使得朝堂的格局重新洗牌,各方势力也在新的形势下开始了新的博弈和权衡。

然而,朝堂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那些在叛乱中失去权势的家族,暗中勾结,妄图寻找机会东山再起。而新得势的官员们,也面临着各方的嫉妒与算计。

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一场更为激烈的争斗正在悄然酝酿。王子腾深知边疆局势复杂,一心想要整顿军备,却遭遇了各方的掣肘。贾政在新的职位上,虽兢兢业业,却也因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而备受打压。

苏龙在选拔官员时,更是要面对各种人情世故和利益诱惑。欧阳询在礼仪典制的改革上,也遭遇了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

与此同时,民间也对朝堂的频繁变动议论纷纷。一些不法之徒趁机煽动民众情绪,导致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

永正皇帝在宫中,时刻关注着朝堂内外的一举一动。他明白,这场风波只是一个开始,要想真正稳固朝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凌国昌在致仕之后短短几个月,本以为能安享晚年,远离朝堂的纷争。然而,命运却未曾对他展现丝毫的仁慈。朝廷突然下达了严厉的旨意,对他进行了措辞严肃的申斥。

只因其子凌宏凯参与了叛乱,犯下了这等大逆不道之罪。凌家因此遭受了极为严厉的惩处,被判全家流放北疆,终生不得赦免,在那艰苦的北疆之地接受改造。

曾经的凌家,也是风光无限,门庭若市。如今,却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全家老小在官兵的押解下,踏上了这漫漫的流放之路。一路上,风餐露宿,受尽了艰辛与磨难。

凌国昌这位曾经在朝堂上也颇有威望的人物,如今已是满头白发,面容憔悴。他望着前方未知的路途,心中满是悔恨与无奈。他后悔自己没有教导好儿子,致使家族蒙羞,陷入如此绝境。

而在北疆,那是一片荒凉寒冷之地,生存条件极为恶劣。

然而,凌家众人并未因此而彻底绝望。他们明白,这是自己应得的惩罚,唯有努力劳作,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