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延州魔教.总舵所在.教主万寿.洪福齐天

袁承天见这位少林住持神色照人,声如洪钟,迈步而下,手持九金禅杖,方面大耳,气势迫人,想必是少林住持传灯大师,再看那十八位罗汉棍阵的武僧便相形见拙,虽不至于形销骨立,可也瘦削的可怜。袁承天又想到一路南来但见有沿路乞食的哀哀可怜者,似乎无人怜悯,愈到河南境内,少室之麓,反而见多,不见施粥行善的义人,只见朱门豪绅惯养家奴,驾鹰猎狗去秋猎,践踏良田,乡下农人不敢声张,只有逆来顺受;这也是没有的办法。今日到了闻名于世的少林寺,心想:少林向为武林泰斗,武学胜地,向来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从来以名门正派自居,嫉恶如仇的角色,只是今日见到附近犹有村民面有菜色,似乎度日维艰,实在让人不明所以,曾记得师父赵相承在世时说起少林历代掌门功德赞不绝口,施粥放舍,仁义为天下所知,那似乎是百多年前的事,而今实在情形却又不知。

那为首武僧上前合什施礼道:“位持,我看他们身有邪气,神情非中土所有,而且武功招式大有邪门外道,所以……”这位住持非是别人,却正是少林寺住持传灯大师——是为第三十三代少林寺掌门。他说道:“无嗔,你们错怪了这两位施主,他们不是魔教中人,武功虽非中土,都也不是大奸大恶之徒,你们之间一定生了误会;以我之见,见这位少侠所使武功似昆仑一派。”他定了定,又道:“这位少侠,老衲可说的对。”袁承天见他目光闪动之间,便识破自己武功家法,不由心生敬意,说道:“住持所言不差,我们虽从西域而来,却非奸人,实乃有所求?”传灯大师目光一闪,不置可否道:“是么?但教老衲力所能及,便自援手,武林一脉,何分彼此。”他虽说的客气,却也留着后路,并未完全打保票。袁承天焉有听不出话外之音。

传灯大师道:“寺外之地,焉是待客之道,请殿中相见。”那位叫做无嗔的武僧虽心中不服,可是住持发话也只有隐忍,在前引导,穿院过房到了大雄宝殿,但见大殿供奉着地藏王菩萨,但见他含悲又怒看着世间,含悲者悲其世人多灾多难;又怒者怒其行恶之人不得报应,往往寿终正寝,以至于洪福齐天,不可说是大义不彰,可惜他身无怒目金刚,否则杀尽恶人头,所谓杀恶人者既为行善事。

袁承天将此行说明。传灯大师远观赵碧儿之气色,又以长线把脉,轻轻叹口气道:“赵姑娘是中了西藏密宗的‘消魂噬魄掌’此掌非施者自救,至于旁人似乎无可救药。”袁承天道:“在下听闻少林一派有《无相密要》可解此毒。”传灯大师道:“非是老衲不肯援手,只因一个月前魔教长老茅元名前来少林夜盗这《无相密要》密笈,被寺中监寺发觉,便传警罗汉堂、执法堂、藏经堂、无相堂、僧众执事僧前去藏经阁,正恰撞个正着,只是这魔教长老功夫甚是了得,他们竟而一一败下阵来,老衲闻讯亦是赶到与其交手,竟也打个平平。”袁承天道:“江湖中几时起了魔教?”传灯大师道:“也只是新近几年,势力崛起东北,他们名号为玄天教,总舵在延州,但是也有人说在南方荆湘之地,总是飘忽无定,行事诡秘,人人身上刺青——是为狼头啸月,而且总是杀人无算,古人尚言盗亦有道,而他们却一己行事,教唆民众加入教中与朝廷为敌,而且他们大首领叫做茅元化,为人作风总是狠毒无比,所以道上朋友都敬而远之,可是他们却野心勃勃,似乎要与当今一争之长短!”

袁承天一路南来也似有耳闻,只是觉得荒诞不经,因为听乡民所言他们人人身罩黑衣,黑巾裹面不露真容,而且三三两两,行踪诡秘,世人不知其踪,只是他们人人武功高超,时有杀人越货,而且还在坊间秘密结社,导人入教,且要发表誓言,一入玄天教,终身侍教主如父,事事恭听如仪,不得违抗教主命令,从民间抢来奇珍异宝首先上交教主,余者无缘分享,只是教中的教众从来神神秘秘,都不知各人尊容,尤其是这位教主更是行事隐密,教众难见尊容,只时听教主训话仿佛细声柔语,如二八女子状,教众虽心中生疑,却也不敢抬头正视这位玄天教主,因为已有先例,先前有教中年轻弟子偷偷窥视,但觉教主虽面罩黑纱,然而隐隐可见容貌仿佛二八女子,不似男子气慨,当下神游物外,不料当场被教主发觉,双手一扬几枚穿心银针刺中咽喉,一命唔呼,自此而后教中再无有人敢窥教主容颜。当然这些只是道听途说,似乎做不得真,可是在袁承天看来,空穴来风,必有所因,所以心中便暗暗记下了。

传灯大师话锋一转,又道:“当事之时那魔教长老茅元名正自翻看这《无相密要》最后一章,而此时各堂首座长老均已赶至,两下话不投机便交手,可恨这茅元名一怒之下竟将这经书双掌一错碾为齑粉,可叹少林镇寺之宝于倾刻之间化为乌有,甚为可恨,袁施主只怕老衲爱莫能助,因为经书内容天下也只有这魔教长老茅元名知晓,天下再无人知,要救赵姑娘身家性命看来只有此人了,可惜那一役之后被他走脱,也时老衲一时慈悲,放走了,唉……”袁承天见他说话之间神色变了几变,只觉所言不尽不实,似乎让人不可信,心想:大抵是人家武功非凡,你们少林寺不是人家对手,只有任其自便也未可知;只是他心中这样想,却不能说出口,否则于他少林寺颜面不好看,大家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也就是了,何必至于尴尬境地?

袁承天见是无望,不觉神情萧索,说不出的沮丧。赵碧儿见袁师弟悲苦的模样,心想:原来他还一样喜欢我,关心我,和先前并没有改变,难道以前是我错会了他意?她见他犹自难过,便悄声道:“袁师弟,你不要为我担忧,人生于世谁人不死?晚死早死原无多大差别,只要平生问心无愧也就是了,又何必计较于身后之事?”袁承天见赵碧儿求肯的神情,心中更加酸楚,想起自己和师姐在昆仑派习武的情形,相亲相爱,只是发乎情,止于礼,不乱于形色,循规蹈矩,心中藏着一片天真烂漫,可是时光易过,而今昆仑派江河日下,日趋势微,不见往日风光,可叹师父一去,昆仑派事务在掌门师兄傅传书掌控之下,失之蹈矩,以至祸事纷至沓来,难以应接,自己虽已出昆仑派,可是师门情义难抿,还要助昆仑派不至于泯然于尘世,还要大师兄重新振作,从头再来何惧风雨!

传灯大师见他们二人相对无语,神伤悲苦,不觉心中一动,大发慈悲,双掌合什,说道:“阿弥陀佛,人生于世,悲苦良多,人有生死,物我两忘;悲哉六识,沉沦八苦,不有大圣,谁拯慧桥。”他眼见袁承天和赵碧儿听他言语怔怔然不明所以,又道:“世之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此之八苦谁能逃离?袁施主老衲虽无《无相密要》经书中的要旨,但是略通门径,不防略尽绵薄之力,以尽地主之谊,暂为赵姑娘延续生命,这也是我佛慈悲,度化为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袁承天见状也知不能强人所能,既然传灯大师肯出手相助,也是了胜于无,看来他们只有北行再去延州,寻那玄天教总舵,迫那魔教长老茅元名将《无相密要》上的内容默写出来,自己研习好为赵碧儿疗伤去毒。

又过一日,赵碧儿神情比之先前大好。传灯大师见了心中也是欢喜,笑道:“吉人自有天相,赵姑娘气色胜于往昔。”袁承天见赵碧儿确实比来之前好了许些,心下也是喜悦,便有意离开少林前去魔教总舵。

赵碧儿忽然问道:“传灯大师,我昔日听我爹爹说起过少林寺有一方‘达摩影石’里面有达摩祖师的身影,不知可有?”传灯大师道:“确如赵姑娘所言,这方石块现在依旧在,本在顶峰的山洞之中,后来奉皇上旨意搬离至后殿,此石高三尺,宽尺许,最为神奇者,愈远愈真,仿佛有人坐禅其中——其实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而来中土,至少室山但见森木森森,有龙象之气象,觉得是为修行之地,便在嵩山顶峰山洞十年面壁,终究功成,终为一派祖师。”他又看了一下袁承天心想:你昆仑派祖师武功人品未必便如我达摩祖师,他又道:“我朝圣祖仁皇帝君临少室山,见这武学圣地实为少见,又知当年少林十八棍僧助唐王的故事,更为感慨,兴之所至,书毫而下四字‘宝树芳林’一匾悬于大殿门楣,以示旌表其意,可说天朝隆恩。”袁承天见他神态智得意满,仿佛于少林是莫大的荣耀,全然忘了现在是别人的天下,全然忘了该有的担当,真真是不知他乡是故乡?他心中只有长长叹口气,心想:也许百多年间早已消磨了汉人太多的血性之气,反而多了逆来顺受,卑恭曲膝之辈,这也是古往今来难以幸免之事。

达摩影石光滑可人,已被前来寺中随喜的人用手摩得光滑如镜,那石之上确有人影,中有一僧,于中侧坐,须眉毕现,衣衫淡墨,于近反不清晰,离远反而愈加清楚,这也是当年达摩坐禅,精诚所至,神情影像皆入石中,可见人之心神合一可以超乎于造化之外,不为不神奇。袁承天见了也是叹为观止,心想:人的定力竟然可以达到如此境地,也是世间罕见,也难怪少林人材济济,盛名之下,果然无虚!

又到午间用过饭菜,觉得再留此间亦是无用,便起手告别,今次又自北行,心中总觉得有种说不出感慨,眼见万里山河如昨,今朝又如梦幻,不知今夕何夕!赵碧儿倒不急着北行,因为过了登封,取道开封,便心中怎么忽然想起冲天大将军的赋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时何等气魄英雄,他屡屡应试不第,皆因当时唐朝门阀士族垄断低层读书人上进的机会,他们永远不会挤身公侯的位置,只有听天由命,逆来顺受做一个平常百姓;可是这位冲天大将军岂是甘心受命,于是揭竿而起,后来兵至长安,在含元殿称帝,国号“大齐”,后为唐军所围困,又被李克用军队击败,败退泰山虎狼谷,见一时回天无术,便自自刎身亡,可惜一代大英雄就此消亡,可不让人真当痛哭三百天,难道一说自古英雄都命短消亡,徒让后人扼腕长叹,天之不佑英雄岂奈何?

赵碧儿身进大梁门,只见天气虽凉,但街市依旧兴隆,只见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忽见一家酒肆一面酒招,似乎店门前还有块长匾,上面写有一首唐诗,正是摩诘居士所写的一首诗,却道是: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良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千年以降,而今读来依旧侠骨丹心,让人心往侠客之行为!袁承天于这典故自然明白,便耐着性子为赵碧儿讲这故事。赵碧儿直呼好男儿。袁承天走的也累,便二个人登上这座酒楼,临窗而下是下面贩夫走卒,亦有斗鸡走狗之辈,觉得人生如果如此平平淡淡一声也好,可是自己却不能够,还有使命所在,不得不努力前行,有时他也会感到茫茫无助,仿佛一身飘篷江海漫嗟叹,亦如那天地之间一沙鸥,只有自己孤勇者,仿佛没有退缩的理由,所以他还要勇敢前行,既使将来虎兕大梦归,便如那先祖袁督师一般,要留青白在人间,又何惧生死!

这日又过开封城北,渡般过黄河便到封丘境内,只见大堤之上已是绿草变衰,堤北堤南人家已黄昏暮迟,再看黄河之中还有摇橹摆渡人,在风波起伏间讨生涯,有时往往会船毁人亡,葬身茫茫河水之中,那也只有听天由命,亦不是人所能掌控。

他们又拜谒了陈桥驿的系马槐,这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故址,而今只见那株槐树已近凋零,不见有丝毫生机,却也不死,顽强生长,要看天地四时变化,仿佛一位哀哀老者,看着历史变迁,总会不经意间长叹,历史长河中总有英雄落幕时,总会让人不由得伤感连连,涕泗横流,伤感时光易过,岁月不回头。袁承天从这大殿出来,回头再见那位看守这碑亭的老者,只见他昏花的眼睛中总含有悲苦,是为自己命运悲苦,亦或为别人不得而知。他在寒风中期待什么?又渴求什么?似乎到了这年纪亦是无欲无求,将世上之事看得也开了,觉得行将就木,时日无多,又何必斤斤计较甚么?唯愿在这余生中看日出夕落,平安喜乐也就是了。

赵碧儿身体渐好,加之袁承天为她以内功心法疗伤,所以弃车不用,改为乘马,二人并辔而行,不急不缓,只为看这山河风景,不由得心中畅快,袁承天不觉道:“我梦江山到眼前,槛外长河自横流。心中有苦说不得,眼前如花人又在。我帝轩辕去往事,逐鹿天下谁可知?掌中长剑啸天地,一梦乾坤到何年?”赵碧儿听他吟诗,嘻嘻笑道:“袁师弟你几时也学会作诗了,而且不逊于古人?”袁承天道:“我那有那本事,只是兴之所至,说说而已,在古人面前那可是班门弄斧,不值一提。”赵碧儿见他总欢喜也多,愁苦良多,仿佛他一生不得开心颜,也许他的少年际遇便是悲苦,所似行事作风往往与人不同,似乎比同龄人多些悲天悯人,总是心中藏着不为人知的往事——有苦也不说,只因悲苦自己抗,谁教自己命运如此?谁教自己是为天煞孤星,一生不得脱离这魔咒?

赵碧儿控辔缓行,任冷风吹痛面颊,心中亦有苦痛——自从这位袁师弟结识清心格格以来便情有所钟,对自己若有若离,仿佛心不在焉,岂难道自己使他不开心,可是自己哪点做错了?想想也没有,可是袁师弟为什么心心念念忘不了她?——其实她不明白喜欢一个人真的不需要理由,有时从第一眼便注定这一生非她不可,似乎冥冥之中已有安排,已非人力所为!

这日遥见山势起伏不断,仿佛绵绵不绝,已到延州地界。他们此次由北而南,又自由南折北一路行来,不逾万里之遥,可是赵碧儿却不觉得苦,反而心中喜乐,因为一路有袁师弟护佑左右,有时两个人壮志说天阔,有时谈笑解颐,觉得有袁师弟陪伴一生何求,只愿自己这病症永远不好,永远地要袁师弟陪伴下去,幸何如之。袁承天见碧儿似乎不为病痛所苦,反而笑颜如花,一时不明所以——心想:这症候虽一时不得便死,但是也是痛楚万端,非常人所能忍痛,看碧儿依旧天真烂漫,大抵是怕自己担忧,所以强作欢颜?可是看情形实在不像,她是实实在在出自内心,不是强颜欢笑!原来碧儿还是那样,可是自己的心境已然改变,已不是从前的心思,一时忧愁从生,竟而不能断绝,仿佛忧愁从此而生!

正控辔而行,只见前面有条小河,河畔犹有青青小草,它们生命不息,年年岁岁不死,有坚强的毅志,正所谓:烈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何其坚强。这一路北来,马儿时饥时饱,今日已到这延州,也不必急在一时,好好让马儿吃个饱,才好上路。

两个便拣了块青石坐下,只见日暮西山,霞光万道,加上青山白水竟有些气象万千的味道。碧儿见袁承天坐看苍穹,仿佛心中想着心事,便偎依在他肩臂,轻轻道:“阿天,如果有一日我去了,你会不会时常也会想念我?”袁承天神色一正道:“碧儿你胡说什么?便是我性命不要,也要护你周全,否则对不起师父待我之恩!”碧儿听话不对,嗔道:“难道你护佑我只是报恩于我爹爹,那么我宁可死不也你护我周全,——你,心底里从来没有我,我竟不如一粒尘沙?”她言罢泣不成声,觉得这些的委屈可以一齐发作。袁承天见这不是,慌得手足无措,一时不知所以然,欲推还拒,似乎无可用力处,索性垂下手,让碧儿哭个痛快!

忽然河水中正有竹筏划动,只见一位妙龄少年,似乎年未及笄,面目已长得十分好看,手如竹笋,皮肤吹弹可破,正自左右手划桨,竹筏在河面前行,竹筏上尤有鸬鹚,旁边还有盛鱼的竹篓,看情形是乡下打渔生涯的女孩子,只是文静中透着古怪,至于那点不对又说不上,只是莫名的疑虑。

堪堪竹筏行到岸边,女孩刚欲上岸,忽然斜刺里山石之后冲出许多手持刀枪的清兵,为首一人声音洪亮,大声道:“你往那里去?”他挥手让一众清兵持械挥舞而上,大喊着杀过去。那女孩子倒不惊惶,反而泰然自若,施施然走来,并无慌张的样子。袁承天远远见了大出意外,心想:乡下女孩子有这见识实属难能!换作一般乡下女孩子早已骇得魂不守舍,不知所以,可是她却淡然处之,眼见众官兵围拢其间,只是淡淡一笑,并起兰花指,尖细柔和地说道:“尔等这样兴师动众只为问罪于我不成?似乎大可不必?”

清兵为首首脑叫做江志清的汉人军官戟指道:“你这妖人,在此兴风作浪,蛊惑人心,暗中结社与朝廷为敌,可说罪不容诛,还不授首更待何时?”这女子又尖细嗓音说道:“那也未必,我只是未等之人不堪入流,你们却寻我的不是,却不是大错特错矣?”江志清道:“那么你何妨便随我们有司衙门一行?”这女子又尖细中不乏柔和的声音道:“我要不愿意呢?”江志清恨恨道:“上司有命,克日捉拿,这却由不得你。”小女孩子嗓音尖细刺耳让人觉得耳膜嗡嗡。袁承天只觉头脑为之嗡嗡作响,久久不停,其实倒不是他内息不济,皆因这一路由北而南,再由南折北,不逾万里之遥,以至筋疲力竭,还好他有昆仑派的内功心法加持再不至于壶脱,否则决无幸理。

赵碧儿也觉得这女孩子诡异,那点不对一时又说不上来,无端觉得不可思议,亦给人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袁承天再抬头只见那女孩已手中多竹篙,正与江志清一干官兵斗杀一起。清兵虽人众,而这女子却不落下尘,斗转之间竹篙已将十几名官年点中眉心毙命,端得厉害无比。袁承天心中感叹:一个柔弱女子武功竟至如斯,却非寻常,让人暗暗惊异。

忽然只听有人啊呀一声似乎中了招。袁承天抬头只见江志清身形向后倒去,而那女子正把长篙收回,面带冷笑。忽地一声一群官兵向着她扑杀而去,口中呐喊,手中挥舞长刀没命介向那女孩子砍杀。那女孩却毫不示弱,长篙出处,指东打西,指西打东,一时之间将这干清兵杀得落花流水,不胜狼狈。那女孩一时忘情,只顾杀得起劲,不防此时倒地不起的江志清忽地双手交叉挥出,只见银光点点,寒星迫人,那女子卒不及防,啊呀一声倒地。江志清哈哈一笑,翻身而起,身跃半空,长笑声中双掌挥出,击向那女子。女子身中暗器已然吃不消,又再受到江志清双掌夹攻更是不堪,在河滩沙石之上翻滚而出,留下丝丝缕缕的血痕——那是所中暗器所流出的血——血色呈黑色,可见其暗器之上喂有毒药,否则不至于此。

袁承天先前本无意插手这事情,不知为何他先前路见不平总会出手,而今次心中全然没有这想法,连他自己都觉得心中怪怪的,不明所以;也许对这女子有偏见,还是听到她的说话之声让人难以接受,一时却也说不上来。但是此时见她在沙石之上躲之狼狈,那江志清不可谓不狠毒,处处下了杀手,以乎非要杀之而后快不可。他见到此种情形再也忍无可忍,便一跃而出,伸手将江志清拦下,喝道:“你们欺负一个弱女子,不觉得十分可耻么?”江志清见有少年拦下,再看其眉清眉秀与自己仿佛,不禁心生好感,可是现在是紧要之时,也顾不了别的人,长声说道:“你说她是弱女子?”接着又哈哈大笑不止又道:“如果她是弱女子,那么天下也便没有女孩子!”袁承天怒道:“你说什么胡话?”江志清道:“你可不知她的手段,狠毒超乎你的想像,今日我不杀她,只怕后患无穷,只怕她回到教中便会搬能是非,祸事滔天,你不知道他们……”忽然半空中有物飞来,江志清百忙地低头闪过,只听叮叮声响,落在沙石之上,——都原来是那女子所发,幸好没有击中江志清,否则难有幸理。江志清怒道:“小兄弟你是清白人何必趟这浑水不值当!”袁承天向来只要自己认定的事,便会义无反顾走下去,谁说话也不可以,所以今次他是非插手不可。此时又听轰轰声响,只见远处驰来大队人马,隐隐可见有清国龙旗,不是清兵而何?他心下一沉,只觉此地不宜久留。

那女子见了也是心中吃惊非小,所谓:好汉不抵人多,走为上计。只见她忽然从腰间取出轰天雷向江志清掷去,着地炸开。江志清自然唯恐避之不及,所以远远躲去,待到烟雾过后不见三人人踪。

清水流动,叮当作响,只见山谷之中有桃花开放,也是奇观,因为目下已是冬日迫在眉睫,气候已是寒冷,非但北方万木枯槁,便是南方亦是万物萧萧,不再是夏日融融;而在这山谷之中气候反而柔和,青草绿树,亦有繁花如锦,让人啧啧称奇,仿佛五柳先生笔下的世外桃源,大有让人悠然见南山之概。这时袁承天醒来第一眼所见景象,只觉仿佛置身于世外,大有两相忘情之外。只是不见碧儿,不由心下一沉。

有脚步声响,只见一红纱女子从一温泉之中缓缓而出,身着蝉翼之衣,面色说不出的优柔,优柔之中又带阳刚,有种迷离的不惑之感。她来到袁承天面前道:“多谢公子仗义出手相救小女子,否则小女万无幸理。”她的妩媚之中带着阴戾,袁承天隐隐感到不适。这女子又近前道:“公子,你……”袁承天忽然惊觉道:“你……你不是女子……你……”

这女孩子格格长笑,尖锐刺耳,让袁承天想起禁城大内的执事太监,心中不由一颤,一种可怕的念头爬上心头,她——莫非……这女孩道:“不错,我不是女儿身,你又怕着什么?难不成我会吃了你?”袁承天听了身子起了栗子,觉得周身不自在,仿佛有话如梗在喉说之不出,吐之不快,只有怔怔看她。

她目光移往别处,看了看满眼桃花,说道:“世间尽有不完全的人,岂此是我,也许是人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我们有的只是听天由命,可是我不心甘,为了心中理想,毁了身体也无所谓,只要将来大功告成,此身何所惜哉?”袁承天忽觉她野心之勃勃实在可怖的紧,心想:此种心术不正之人如果得有天下,那么将是天下人的梦魇,想想都后怕。

她退下纱衣,只见身形健硕,岂不正是男儿之身,只是五体不全,不是完全的人,而且她是女子相貌,让人心中郁郁不得开心颜。她见袁承天目中有鄙夷之色,便坦言道:“世问尽有人为了天下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岂但是我?得天下者,为正道,公子不觉得是这道理?汉得秦之天子,便极力污蔑始皇帝,将那太监之行说得不堪,是人便会分出真伪!”袁承天想想不错,这人言之在理。她又道:“公子要走,我也不相强,你请自便。”袁承天心系碧儿,但目下也不便相问,心想还是自己去寻找吧!

袁承天离开她,觉得心中出了口浊气,觉得压抑的心情可以缓和,否则真得难以为继。他抬头唯见前途苍茫之中,似乎又听鬼呼狼嗥,心头一沉,只觉人生本是出生入死,于这一世苍茫世界中仿佛孤苦无着,有时人亦如孤狐流于世上,只有披风沥雨,流亡辗转于苍茫尘世,于人枪下求生涯,荒外孤冢秋草含悲,偏有中元灯灰化冥钱,供品三品,有人哭诉衷肠,有人在世奔波不得闲,偏偏不能活命,有人在那世,可以一稳千年梦,不必愁苦萦于心怀,又看凄月如有魍魉魑魅的身影,挥手人间笑,一笑世人苦、二笑世人痴、三笑世人不知冥冥世界好;一梦千秋年,何管身后事!

此时已近黄昏,仿佛又闻鬼魅仙乐,一曲神弦曲,哭醒多少人,不知此生何处是坦途,但觉出生入死皆是梦幻,但见如血夕阳,朦朦胧胧之中仿佛又入洪荒世界,两不忘情,此生共饮离别酒,不见年年岁岁冢上胡蝶飞。忽地一曲清箫,冷风砭人骨,正如:西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縩步秋尘。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笑血寒狐死。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骑入秋潭水。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

山谷曲折,看似一往直前,实则曲径通幽,往往折中复返,又回原处。袁承天这才惊觉这谷中设有先天八卦阵,为倚山垒石所成,伴以朱木为天然屏障,生人入内必是迷其方向,身体力竭而死,不得活命。忽然之间袁承天觉得此延州一行,只怕凶多吉少,目下碧儿又不知落入谁手,所以便自心神张皇,一时烦愁脑海之中纷至沓来,竟有些不知所以然,颇有沮丧的想法,可是头脑之中灵光一现,心道:“不可以,自己怎么可以有这种可耻的想法,想想当年袁督师身负绝世屈辱尚不灰心丧气,自己怎么可以一遇困难便自颓废,真是不该啊!如果自己连这困难都无法承受,那么袁门又何谈在自己手中中兴?那岂不是妄谈?”他又抬头于苍茫之中仔细辨别方位,可是因为头脑杂念太重,一时不得清闲,唯有打坐入定方可摒去心中杂念。

他于这穷山恶水苍茫之地,于万物纷至而来之际,心念合一,仿佛物我两忘,嗒然若丧;而于一念之间百念生,而千念生、于万念生、生生不息,物我两清之时,便有参透生死迷离大道,忽地震衣而起,于长啸声中起身,便在苍茫夜色中大踏步而去,于眼前之巨石视若无睹,堪堪撞到眼际额头,竟自忽然不见,原来是幻境,心魔所生以至心为所累,一切皆是梦幻。袁承天此时便觉什么生死已然置之度外,心道人生不过是一场出生入死,于生死之道又何所畏惧,世上之人,谁人不死?死又何妨?但为大义,何惧舍生取义,忠肝义胆!

他正行之间,忽觉脚上有物一动,便觉不好,刚要起身躲过,已为时已晚,只见轰隆一声袁承天便身子真坠下去——原来是个陷阱。袁承天于微芒之中可见地下摆有光刃向上,闪着噬血寒芒;他自然不能就范,于仓卒之间,双手一张抵住土壁,身子悬空,微一运气,身子向上跃起,意欲脱此牢笼。不料得,他刚刚跃出这陷阱,不料臂弯一麻,被人点了穴道,身子便被人捞着放在地上。只见一个头罩黑纱的人尖细而又柔和的嗓子不紧不慢细声道:“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听声音似男非女,听着让人压抑,又且说了这一通话,让袁承天直想作呕——明明是男儿偏偏故作女儿态,着实让人齿冷——其实他们也身不由己,便如禁城大内的执事太监,让人看着非但心中不舒服,又且让人为他们的遭遇着实可怜,——只是他们并不觉得,还以为给皇上办事是为荣华之事,从来不想想谁迫害他们至此,有时国难之时这些五肢不全的人还要誓死保卫他们的皇上,实为可悲,又自可怜!今日今时又自听到这尖锐刺耳声音能不让人心生寒意。

他旁边亦有几人用头套将袁承天头脑蒙蔽,便曲曲折折,转转兜兜,先上而下,山路不平,直觉感到愈走愈阴暗潮湿,忽又自明亮,有清香传来——那是桂花和夜来香的气息,忽又听到似是溪水叮咚作响,又有女孩子嘻嘻戏戏的笑声,又走不远,脚下之路便自平坦,有人将袁承天从担架之上放下,忽听有人唱导:“吾教圣主,万寿同享;握有四海,洪福齐天!”那教主说道罢了,气势竟有种说不出的威严!袁承天惊觉,心想:这便是玄天教了。心下便有一睹其人的想法。

忽然有人取下头套,袁承天但觉眼前光明,可是一见之下又大失所望,因为只见这位教主头罩黑纱,面目不可辨别,只是隐隐觉得貌若女子,声音却是男儿,实在让人惊诧莫名,心中只想:难道玄天教中人人皆是怪物不成?如此这般模样,实在让人非夷所思,不近人情那么便视为妖人。妖人惑众,祸害众生!他不由想起江湖另一帮红灯社,社中人物人人自称圣母临身,刀枪不入的神功,实则装神弄鬼,行为不堪,迷导民众入社,实是魔教害人不浅,旋为朝廷所剿灭,这是江湖尽知之事,亦为江湖笑谈。袁承天心想如果此辈皆可成就天下,那么天下当真无英雄了!

那高踞在坐的玄天教的教主又道:“尔可知道擅入玄天教之禁地是为杀元赦,当乱刀分尸,以饲豺狼,以儆效尤,否则我这玄天教岂不人人都可来得?你是要死,要活?”袁承天觉得心中着实好笑:邪魔外道,还自大言炎炎,不知羞惭,还要杀人越货,真是强盗也不如?强盗山贼尚知盗亦有道,可是他们却可以枉杀无辜,岂不滑天下之大稽?

玄天教主见他面有不屑的神态,也不为怒,笑道:“你以为本座不敢杀你?你看——”只见他一指地上西边右块之侧,正有人的断肢残骸,凄惨可怜不堪入目。他冷冷道:“自我茅元化接掌玄天教,便砥砺前行,誓要中兴此教,与朝廷一争短长,因为这天下也非他爱新觉罗一族一姓之天下,乃是人人之天下,所谓天下为公也!”他又停顿一下道:“你若不死,也无不可,便是净身同入我教,万福同享,不知袁少侠你可愿意?”

袁承天自然明白净身的意思,身子不由起了栗子,说不出的可恶,心想:这玄天教也实在邪门,非人也!

这时教中几名弟子正押着二人前来,头发披发,面目污秽,血污在脸,而且走路一高一低是个跛子——其实不是——是用教中刑罚所打成这样,所以走路颇为艰辛,是以一高一低,看样子很吃力。他们来到教主面前,骇得脚下一软,扑通跪倒在地,万分求肯道:“教主万福有享,属下一时鬼迷心窍,想到外面世界闯一闯,所以违背教规,尚请教主法外开恩!”

茅元化冷哼一声道:“我教教规乃是历代祖师所立,岂能因你一人而废,你既知本教刑罚,该当领受,何所狡辩。”他头一扬示意廊下弟子上前将两个人掀翻在地,抽起鬼头刀,一刀一个全都了帐,血污殿下,让人感到不寒而立。袁承天心想:这茅元化焉也歹毒,不给人悔过机会,他自以为严刑之下便有效忠教主的门徒,只是天下事未必如此?所谓倒行逆施,必受天谴,自古天道好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