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英雄吁天录 > 第一百二十八章 问道少林.传灯大师.少室山下.峻及于天

赵碧儿和古之宗众师兄弟见这傅传书意识不清,眼见得便要受制于人,虽心下着急,可是也是无法,只有眼睁睁看着大师兄力有不逮,受制于人。

红智上人见他招式疏于防范,已显败迹,心想只要我全力施为,你不就范只怕也难。傅传书深一呼吸,待要运气于臂,忽觉体内空空如也,毫无着力之处,心下更惊,于那“三花聚顶.五气朝气”的内功心法毫无用处,只觉身体软绵绵,仿佛柳絮随风,无可着力之处,可见这“噬魂五毒香”的厉害之处,不同凡响,非世上其它迷香所能比拟,端地厉害无比,只有红智上人有解药,除他似乎再无可解之处。红智上人大手一扬,左手印狠狠向傅传书的前胸印去,只见其掌心腥红而且隐隐腥膻,让人闻之欲呕,不能自己。他心下便知这一手印如若当真自己受之,那么其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便在其意识迷茫之际以剑削其手掌,心想:便是不济也要尽力挡一挡。红智上人见他以身犯险,不借以命相搏,心想:勇气可嘉,只是无论你如何努力也是不济,只有束手就擒的份。

傅传书此时虽全力施为,奈何力有未逮,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力所不及了,渐落下风。红智上人见机不可失,正可在苏宁杰将军面前大显神通,忽然施展出“阴煞手”只见厅中满屋阴森杀气,直迫人的胸臆,让人心中生寒,不自禁地全身冰凉,仿佛如坠冰窑,不能自控,还好这厅中尽是身有武功之人,绝非泛泛之辈,所以人人禁受的起这“阴煞功”的阴毒,但是还是可以感受阵阵冰寒,让人不能忍受。苏宁杰见红智上人于片刻间便会将傅传书拿下,心中自然是喜出望外,心想:孩儿大仇终究可以得报。赵碧儿眼见掌门师兄武功不济心中一悲,心想:难道我昆仑派便此一蹶不振了?便是她这一思想间,只听啪地一声傅传书胸口中了红智上人“阴煞手”倒在地上。红智上人踏步而前,伸手点他穴道,让他不得动弹。傅传书心中一沉,心想:天亡我昆仑派也!他就此不得动弹,眼睁睁看着红智上人将自己提起放到苏宁杰面前,拍拍手掌道:“苏将军这傅传书任你一力惩罚。”苏宁杰道:“傅传书没想到吧?你也有今日,当日你杀我孩儿,何等心狠手辣,不近人情,试问苏和泰怎么招惹你了?你竟下此毒手,将他杀害?”傅传书冷冷看着他说道:“死则死矣,何惧之有?当时谁教他心怀不轨,窥伺我师妹,此等奸徒自然该死!莫说他是你将军的阿哥,便是皇帝的世子被在下撞见一样一剑了帐!”他说得理直气壮,毫不气馁。苏宁杰听他说话犹不悔改,还这样咄咄咄逼人,气得一拍书案,便要侍卫将他们一干人犯拉出去问斩,以解心头之恨。红智上人见情形不对,便近前对苏宁杰道:“将军稍安毋躁,毕竟他昆仑派也是受敕封的,不能随便杀人,须要有个名目,好名正言顺将他们杀之,朝廷得知也不会怪罪,这才是两全其美之策!不知将军意下如何?”苏宁杰方才是一时情急,失了理智,而今听了红智上人一番甚觉有理,便言听计从,先将他们统同押入牢中,以期安个罪名,将他们押于市曹问斩,既使将来皇帝查问,自己也有理有据,方不会乱了方寸。

夜色沉沉,赵碧儿在将军府的后院大牢中,昏暗的灯光在闪来荡去,加上北风呼啸,更见冰冷,大牢中的茅草也是潮湿,因为久不见天日,更兼冰雪天气湿冷,所以沾身便不受用,可是也是无法,谁教他们沦为阶下囚。透过窗户见到过道尽头是两名看守的兵士,浑浑欲睡,手托下巴摇来晃去,室外传来梆子声已是二更天,外面又传来呼啸的北风,卷起地上残存的积雪和乱草在天空中哗哗作响,更有河中结冰的声响,夜间有人偷偷凿冰取鱼,以求生活;当然此地虽也寒冷,但是不及宁古塔之极寒,当年丘方宁绝被秘密流放——其是押解到宁古塔服苦役,那地方才是冰寒世界,非人所居住也,寒冷的冬日长达半年之久,是以中土之人流放至此者十死**,幸好当时丘方绝身有武功,否则便命殁于道路,有时人命贱于狗,诚不欺我!

她正自神不守舍,游离身外,仿佛那五蕴皆空,于苍茫人世之中不可的生死离别,觉得来世渺茫,去世无多,人之一生究竟为何而来,因何而去,皆不可知,有时便情不自禁泪满面,想想这一生忽然而来,倏然又去,不觉得颇有万念俱灰。

忽然有人声传来,说道:“赵姑娘,你饿么?我给你送饭菜来了。”赵碧儿抬起忧郁的头,看是巴图,不由一怔,说道:“我不饿,你拿回去吧!”巴图本来欢喜的神情一下子变得沮丧,喃喃道:“全是阿玛不好,要将你们囚在此处,还要处死……”赵碧儿听他说话,忽觉不对,问道:“苏宁杰要处死我们?”巴图忽觉失言,才要缩回去已是不能,只有点点头道:“不错,阿玛有个意思。只因你的大师兄傅传书杀了苏和泰所以他要一报还一报,其实这些罪过全是傅传书一人所为,只要他死,大可不必牵连到旁人,只是阿玛此意已决,任谁也说不动,实在无法;我又不忍赵姑娘你死于无辜,所以我便思量救你出去,免于劫难!”

赵碧儿听他要救自己脱此牢笼,非得不感激,反而冷笑道:“你要我独活,他们都去领死,这样的事我实在做不到,你去吧,我不要你救我,我宁愿和他们一同赴死!”巴图见她如此倔强,急得几乎掉眼泪,顿足道:“赵姑娘你何必这样,我阿玛志在必得的是你大师兄,因为有不世之仇,所以在他眼中他必须得死,所以你实在没必要和他一块死,那样实在不值得,你又何苦如此自苦,实在犯不着!”

赵碧儿低首凄然道:“自我爹爹去后,我实在觉得生之无趣,去时亦无愁看透大明境,物我两不忘,仿佛我只剩下躯壳,再无什么信念理想,只觉得去世茫茫,实在不知如何自处,心实在乱得很,仿佛尘世一切都一无是处,人生不过苦短,梦长还是日月长,只是我们人人在其中而不自悟,日月星辰伴我眼,凄风苦雨催我醒,看不尽的世上的悲离人,听不尽的伶人悲苦歌,忽然有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千古伤感!你说,我……”赵碧儿已泪不成声,也许以往太多的委屈在这一刻迸发,情难自控,如果不是牢中,是在旷野郊外她定会长歌当哭,哭痛多少人的心,原来世间相遇大抵是缘纷,可是相遇不可求,便如她之与袁承天,本来是美好的事情,谁成想袁承天却执念于清心格格,以至于不能自拔,只有在深夜之时痛吾所吾痛,伤吾所伤,再无他法可以疗伤——只因世间情最伤人,任你顶天立地大英雄也难逃这情字一关,古来今来害死多少的人。

巴图见她似乎不为他言语所动,便气上心头,说道:“难道你忍看昆仑派气脉就此断绝,百年以降的名门大派就此灭亡不成?”赵碧儿低头不语,心中亦是决绝不下,只感到无望,你要她一个女孩如何决定?她虽也坚强,终也柔弱,有时也不堪重负,也有伤心失意的时候,也有惆怅无助的时候,只因没有袁师弟,否则昆仑派何至于有此劫难?——既使在劫难逃,他也会化险为夷,让昆仑派不至于受制于人,屈膝人前!可是现在的情形不尽如人意,仿佛面临分崩离析的边缘,自己却然又无办法,似乎只有苦苦煎熬,盼望奇迹会发生,可是那也许只是不着边际的妄想,可是他还不心甘,还要去争!

巴图见她一时左右为难的模样,心下一横:只有得罪于她,否则绝无幸理。心中默祷:赵姑娘你可莫怪在下失仪了。他趁赵碧儿思索之际,倏出二指点她腰间穴道,让她不得动弹。赵碧儿见他忽然出手惊呼:“你要干嘛?”巴图道:“我只要你不死,纵使将来你杀我,我也决无怨言!”赵碧儿刚欲大声斥责,巴图见情形不动,忙又点她哑穴,让她禁声,害怕惊动看守的兵士和离此不远关押着昆仑派其它牢房中的弟子。

巴图借着微弱的光线见那看守的兵士两人犹自在那昏昏沉沉欲睡,见适才自己与赵碧儿二人说话并未惊动这两人,心下大喜,他将赵碧儿负在肩头,便要走出牢房,岂料其中一人忽然睁开惺忪的眼睛,见到眼前有人影影绰绰背负赵碧儿向牢门走去,忽然惊醒,大吼一声从腰间抽刀向巴图砍去,在他以为有歹人深夜劫牢,便不加思索挥刀便砍。巴图也是气恼,回身一脚踢在那人下腭,只听喀喀声响,嘴巴碎裂,要喊也不得出声。巴图回手又是一掌将他拍死,以防走漏消息。旁边的兵士也被这响动惊动,揉揉迷糊的眼睛,见到伙伴死在眼前,还犹自不明就里,不防巴图又是重重一拳打在他头脑之上,倒在地似乎也都了帐,这两个人都死的不明就里,也是无妄之灾。赵碧儿眼见巴图为救自己不惜连杀二人,可见他对自己情深意重,可是自己却对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怜惜的念头,却不知为何?

巴图背负赵碧儿出了大牢,趁着夜色向城外而去。他行到一处山坳转角处,正见有座茅亭,便走进将赵碧儿放下,然后解开她的哑穴。赵碧儿好一口气喘上来,见巴图额头尽有汗珠滚下,心中一动:他为了我不惜与苏宁杰反目成仇?我却对他不冷不热,似乎不是人道,可是我心中终究还是袁师弟的样子多些,至于他……实在的情形说不上来,也,也只有作罢了。

巴图见赵碧儿的模样在淡淡凄凉的月光下显得犹为凄美,不觉心中一动,便轻轻吻了她一下的脸颊。赵碧儿嗔道:“你干么?”巴图忽觉自己失仪,忙不迭地说道:“我……我……”忽又嗫嚅道:“赵姑娘,我一时忘情,情不自禁……”赵碧儿见他知错的样子,也不想过为己甚,心想自己中了红智上人的阴招,只怕时日无多,只是不能再行见到袁师弟,总觉得心中遗憾!

巴图见她不语,便说道:“赵姑娘我先行将你救出,安置别处,回去之后再行将你师兄傅传书他们一一救出,你莫要挂念于心也就是了。”赵碧儿见眼见似乎也只有如此了。忽然背后有人冷声道:“巴图你身为将军府的阿哥,却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实在让人心痛,让为师情何以堪,怎么面对苏宁杰将军?他待我知遇之恩,你这样做,让本座如何自处?如果任由你自己行事,那么苏宁杰将军知道真象后一定冲冲大怒,因为他心中恼恨昆仑派弟子——尤其是傅传书——因为是他行不智之事,因下杀手害死了苏和泰,可说这是不共戴天之仇!巴图你悬崖勒马,犹为不晚,你随我带上赵姑娘回到将军府自行认罪,否则将来苏宁杰将军怪罪下来,只怕你吃罪不起,——虽然你身为他的义子,可是他心目之中苏和泰才是他不可失失之痛,所以你不可以做出对不起他的事,只因他再也受不起任何打击,尤其至亲之人反叛于他,恐怕他要情态失狂,所以我劝你还回带上赵姑娘回将军府当他的面认错,我想他也不会寡恩少义,巴图你还发什么怔,还不随我而去?”

巴图心下不愿,因为他知道如果此时随他而去,回到将军府一定会受到重重责罚,因为他是知道苏宁杰的手段,所以心下着实不愿意,可是面对红智上人,他知道如不顺其意,只怕他要出手,自己又怎么会是师父的敌手,所以一时左右为难。红智上人见他犹疑不决,便不再容让,出手将他擒拿。巴图以为师父要制他于死地,慌忙间从靴中取出匕首向前胡乱刺出,只听扑扑声响,招招刺中红智上人肚脐之中——也是巧之又巧,如若旁的地方倒不碍事,唯独这肚脐乃是红智上人练门之所在,可说一招便可毙命,遑论这巴图慌忙之间连刺数招,红智上人惨叫一声,虽不至毙命,但是也是倏忽之间的事。他怒目戟指巴图:“好徒儿,你……你为了一个女子,……便要杀害为师,好……好的很……不愧是我红智上人调教出的好徒儿……”巴图万万没想到自己做出这忤逆之事,一时头脑之中慌乱不堪,心头乱撞,心想:我怎么杀了师父,这可是欺师灭祖之事,如若传扬出去自己非但性命不保,还要受人唾弃,不行,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杀了他,一了百了,谁也不知道,此时只有赵姑娘我们二人知晓。他不再犹疑,手中匕首又扑扑补上几招,红智上人已是毫无还手之力,只有眼睁睁见自己调教出的徒儿杀戮于己,而无出手的机会,心中长叹:不想自己英雄一世,今日竟亡命于此,真是可悲之至!巴图这时狠下心来,为了赵碧儿他什么都不怕,见这红智上人摇摇欲坠,心想:师父非是徒儿不肖,实乃你逼人太甚所至,这可怨不得徒儿心狠手辣,这全是你自寻死路,怨不得旁人。他心下一狠,一脚将他蹬翻在地,见他转动心有不甘的眼珠,心想:为了赵姑娘只有这样了。红智上人忽然左手一扬,一缕细于银针的物事刺向巴图咽喉,因为两个人相离太近,所以避之不及,巴图啊呀一声倒地,动弹了几下便自不动,显见不活了。赵碧儿见倾刻之间死了两人,心中一时茫然,心想:生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知生之何意义,死又归于何方?看着地上的相残相杀的两个人,心中竟生起怜悯,不知为何又嗒嗒掉起眼泪,心中竟莫名地万千伤感!

忽然有脚步橐橐声响,只见有人走来,因为远看不真切,待得走近方才看清是位少年。赵碧儿便不介意,又低头将巴图他们拉到僻静处,便用巴图掉落地上的匕首掘土为坑,要将他们二人埋葬。少年见她一心用匕首掘土,于身外之物决不理会,可见她此时的心思全在这上面,见她用力过猛,指甲都裂开流出了血,将匕首染得更加鲜红,更血腥,可是她不理会,因为她眼见这两个人因她而死,心中已痛得难以自己,尤其这巴图殊非恶人,而且于己有活命之恩,只是倾心自己,不料竟命归黄泉,殊是可悲,所以对身外之物嗒然若丧,只觉得什么生死大事已不太重要,因为她于一瞬间参透大生死,所谓功名利禄,家国天下、英雄好汉不过过眼云烟,不足一论,所以昆仑派成败不足一论,所以对那少年不置理会。

少年见她专注于此,见她手指血流不止,长长叹口气道:“碧儿,你何苦如此?”赵碧儿听他说话熟稔,不觉神情一震,说道:“你……你是袁师弟……”这少年道:“不是我却又是谁?”赵碧儿此时心中万千委屈一起迸发,啜泣地伏在袁承天肩臂哭诉衷肠——是久别重逢的相思!袁承天见她如此伤心,安慰道:“碧儿,你莫哭?你哭得我也伤心起来!”赵碧儿语不成声道:“袁师弟,如果昆仑派由你执掌那么便不会沦落到如今之境地,让昆仑派蒙羞?实在的是爹爹不智,传掌门衣钵于大师兄,谁成想他野心勃勃,不思进取,反而钻营取巧,欲将昆仑派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步?你说这是谁之过?”袁承天仰头看天天不语,低头看地又沉思,过了良久,待碧儿情绪好转,这才说道:“碧儿,世上之人谁人无过,便是圣人也难免有错,又何况我等凡夫俗子,自然不能免俗,又况且人人心中都有欲念,便是圣人也不能免俗,所以与其怨天由人,不如自己行动,做给别人看,创出一番事业,才是我辈堪为之事,否则一切免谈!”

赵碧儿看着他坚毅的神情,知道他从来性格如此,因为在昆仑派习武的那些年,他总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悲天悯人的伤感,因为儿时所受苦楚,是同龄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更加因为在这冰冷的世界从来无人看顾于他,人人都鄙视于他——只因他是个无家可归的小乞儿——世上每个人尽可以欺负他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这世界何曾温暖过他那颗冰冷的心,在他心底里世界待我薄,我却以己之力去温暖世界,因为他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那么我辈更加不可以自暴自弃,用心去唤醒世上每个麻木的人心,相信这世界会更加美好,而不是冰冷残酷,万物萧杀的境地,只是这是他想当然的想法,可是事实上是人心不古,再也不是从前的世界,每个人都活得行尸走肉,心底那份理想——反清复明——早己被世间俗事消磨殆尽,人人再无雄心壮志,只有得过且过,再无昔日之抱负,也许唯有老死于乡下,于世默默无闻,终其一生也不过如同蝼蚁,不会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声名,直如尘埃!

袁承天见她只用匕首只掘出小坑,不足以埋尸,便用背后取下轩辕神剑,以剑掘土便事半功倍,虽然山地坚硬,但是轩辕神剑是为神兵利器,无坚不摧,所以不一刻便掘出两个大坑。赵碧儿见巴图虽死犹生,一双眼犹自不舍,深情看着赵碧儿——他临殁时还想着于赵碧儿与此携手,此生共老,可是天不遂人意,只有饮恨于九泉;再看红智上人死状更惨,小腹血流已止,衣服尽成黑紫,让人不忍卒视。袁承天将二人捧入土坑,心想:他们死后还有人埋葬,而我……赵碧儿帮忙将他们二人埋葬,心中长长出了口气,只是神情还在悲伤,似乎无法从凄凄惨惨戚戚中解脱,袁承天知迫说话无用,只有时间才是良药。

赵碧儿又说起大师兄他们犹自被囚将年府的牢笼之中,言下之意自然是要袁承天出手相救,只是知道大师兄伤害过他无数次,现在还要袁师弟出手相救,似乎于理不合,更是强人所难,所以一时竟不知如何说话求肯。袁承天从来不念旧恶,更何况于今昆仑派有难,同门被困将军府,自己怎能置之不顾,袖手旁观,诚然不是人道,所以不待碧儿求肯,便自告奋勇说我可以去将军府,将他们解救;碧儿心中所忧方始消散,再见袁师弟的坚毅的神情,心想:如果掌门大师兄有师弟一半的侠肝义胆该多好!

赵碧儿本意起立忽地哎呀一声又重重跌倒,似乎无可用力之处,这实在不该有的情形。袁承天觉得不对,便伏身查看,手搭她的脉门,觉得气息微弱,似乎好像行将就木之人的气息,心下更惊,便问原因。赵碧儿将她所知之事说出。袁承天连连跌足,如果红智上人不死,还可迫他救转赵碧儿,可是目下他已死了,唯有去中岳嵩山少室山下的少林寺求助,因为只有少林的传灯大师可以相救,因为需要那镇寺之宝《无相密要》中的武功手法才可救碧儿免于性命之忧,只是少林寺向来恪守寺门规则,从来不为女子施救,皆因世俗所见,更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礼教所束缚,更加不能出手相助,可是既便如此,袁承天也要带碧儿一同去往那少室山,既使希望渺茫,他也决不放弃,因为他实在不忍心见碧儿因此而去,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结果!

时光易过,又是三日,阳光明媚,在官道之上正有马车前行,赶车前行的是袁承天,他已于三日前的晚上去将军府将傅传书师兄弟们救出,送往昆仑派,并将阿根他们三个反叛之徒押在本派中的山洞之中罚其面壁思过,并令人日夜看守,以防他们逃跑。此间事务一了,袁承天不念旧恶,千叮万嘱掌门大师兄傅传书小心在意,着门人弟子看守昆仑山各个要道,以防苏宁杰率官军攻打昆仑派,他便带赵碧儿一路在官道南行,要去河南嵩山少林寺求助传灯大师以《无相密要》的神功解除赵碧儿所中隐疾。

此时已是十月末天时北地已是冰天雪地,往南便为减弱,只见道路两旁的柳树和杨树叶子虽黄而不落,气候也不似北边寒冷。赵碧儿见袁承天心无所骛,只一心赶路,心下感激,一时竟不知说什么话好了。

这日过了张家口,尤见那崇山之上的长城烽火台,心下想:当年抵挡匈奴,而今已荒落无用了,甚是可悲,遥想当年明失天下,庶民流离失所的苦况不由心头悲凉生起,不觉满目凄凉!赵碧儿透过布帷见袁承天似乎心有所悲,知道他又想起了汉失天下,沦为夷人之手的悲哀,不由说道:“袁师弟你又悲伤了,本来这天下也非一成不变,所谓秦失其鹿,天下英雄共逐之,所以时势造英雄,而今天下之权似乎尽操于摄政王之手,而天子只不过是附庸,似乎从来唯命是从,从不忤其意,所以将来天下只怕又复倒悬之中。”袁承天听赵碧儿如此说话却不以为然,因为嘉庆皇帝只所以一味隐忍,从不发难,实则是韬光养晦的手段,只待将来时机到来,一着制敌机先,将其格杀,决不留下后患,所以他才在禁宫大内秘密成立善扑营,训练满洲少年勇士,以待将来发难可以用得上,当然这些都是极为保秘,摄政王根本无从知道,还以为这位少年天子只知道殆于游艺,不思国体,所以他乐得其成,也不劝谏,由他自己行事。

只是袁承天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却是心有天地,腹有乾坤的主儿,决不庸庸碌碌无为之人,正所谓龙潜于渊,不发于难;一朝龙跃于渊,便是九天之上,无与争锋!当然这话他自然不会对赵碧儿说起,否则碧儿又要说他灭自己威风,长别人志气的话了。

又过半月,一路走马观光,每见山川市井皆是不同,语言风俗又自迥异,觉得万里山河看之不够,只是他见人人脸上少见欢喜,多有忧愁,不知何故,便停车问起路人。有人便愁眉苦脸说今天朝廷发文要收百姓土地充公,说是为了前线战土的粮草充足,只是象征性补偿些许银子,百姓只有忍气吞生,也不敢争辩,只有任他去吧!又私下听人说这是朝中摄政王向皇上建议的,而皇帝也听之不疑,便由他拟旨下发天下各省道,只是这样一来天下百姓更苦不堪言,这也是天命难违,只盼有一日皇帝良心发现,收回成命,否则以后只怕日甚一日,雪上加霜,世事艰难。袁承天听了,心想:皇帝睿智,怎么会偏听偏信,让这摄政王一己行事,这样胡来只怕必会生乱,百姓只怕要铤而走险,血流飘杵,百姓又怎是官军的对手,自己可要修书一封让人带去京城交给皇帝手中,让他想法设法制止这荒唐行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既使此时动乱,也决然动不了清廷的根基,只会死伤无辜百姓,要反清复明也非一朝一夕功夫,需缓缓图之,万不可以操之过急,否则非但不成功,反而累及百姓于无辜死亡,殊非善举!

少室山五乳下少林寺,清静无忧,林木森森,仿佛与尘世隔绝,寺中僧人一心修性悟道,不与尘嚣交往。

袁承天停下马车,将马缰系于一株大槐树,刚欲抬脚前行,忽然间四面八方涌出一十八名年轻僧人,身着灰布僧衣,各各手持木棒,排开阵式将其围在其间,其中名首一人道:“施主且请留步,你要劫走妖孽只怕要过我少林十八铜人阵,否则决无幸理!”袁承天不明所以,不知他们为何凶神恶煞般而来。赵碧儿则冷斥道:“难道这就是你们少林寺待客之道?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闻名,这也真是……”她下面的言语并不说出。那为首僧人道:“若是武林同道自是欢迎,若是邪魔外道前来少林寺那么贫僧便有金刚降魔手段,莫谓言之不喻也!”

袁承天听他话中有话,自然将他们两个人视为邪魔外道,便开口道:“大师差矣!我等是前来求助传灯住持,非是无理取闹!”那僧人瞥了他一眼,似乎并不相信,仍示意其余僧众手持木棍围拢上来,似乎对袁承天所说犹自不信。赵碧儿不由气上心来,大声道:“师弟与他们费什么口舌,索性打发便了。”那为首僧人听赵碧儿口出狂言,心下大怒,向余众沉声道:“摆十八罗汉棍阵,势将他们两人拿下,今日勿往勿纵!”

袁承天心中直呼碧儿不通事理,咱们是前来相求于少林,并不是来挑衅的,你怎么可以大言炎炎,不知事情轻重,现在可好,只有出手;否则便会被视作懦弱可欺。棍影呼呼,里外交叉,人影穿梭,口中呼喝,正是那闻名于世的“十八罗汉棍阵。”

为首僧人长棍一指道:“今日你们前来少林要救走魔教长老茅元名不成?只是休也妄想!”袁承天不知他所说的魔教长老茅元名为何许人也?便是一怔之间,已有一名鲁莽僧人一棍袭来,呼呼风响,眼见便要击中头脑。袁承天忽然惊觉,手不由自主从背后押轩辕神剑于手,刷地一声,剑已出鞘,只见寒光一闪,那僧人长棍只剩下半截,不由神情一怔,心想:这少年好快的身手!为首僧人心下也是吃惊,心想:今次可不能让你们得手。他便自催动阵势加紧追杀于袁承天。袁承天以剑护住赵碧儿,心想:他们真是不可理喻,我们明明是前来少林有事相求,反而被误认为邪魔外道,真是不可理喻,待要解释又是不能,因为此时棍阵催动加急,无由说话辩白的机会,心下一狠,只有让他们伏贴,才可以两方心平气和地说话,否则一切免谈。

赵碧儿身体孱弱,虽不至于弱不禁风,也是了胜于无,这一路颠簸着实让人受之不起,还好有袁承天有时为她以内功心法疗伤,否则断断支撑不到河南境内,本意可以顺顺当当见到传灯大师,岂料平地生波澜,以至祸事横生,这是意料之外的事。赵碧儿见袁承天为卫护自己,往往出剑是可而止,否则以他之能,早已将他们的“少林十八罗汉棍阵”打得落花流水,不成模样;为了卫护自己而处处受到牵制,不得自由发挥,否则袁师弟手中轩辕神剑再有《国殇剑法》似乎无人敢犯。这干僧众从未见识过这昆仑派《国殇剑法》,因为昆仑派自去中土千里之遥,所以绝少踏足中土,所以这剑法便不为中原武林各派所见识,一时人人都说不上来这剑法的名目,只觉青天白日却有一股阴恻恻的杀气,殊非正道所为,更加重了他们的疑虑,更笃定这少年便是魔教派来挑战少林,所以便人人同仇敌忾,更加不能让他得了先机,否则少林派颜面何在,所以人人加紧攻势。

袁承天先前还是事可而止,不为己甚,因为此次是前来相求于人,不能强横,否则非但无功而返,还有祸临己身不能全身而退的危机;可是自己一再容让,却换取人家步步紧逼,似乎要将自己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这可是欺人太甚,视自己大度为软弱可欺,不由得心中恚怒,手中轩辕便自自轻灵转为萧杀,直迫得这重武僧连连后退,不得前进半步。

为首武僧岂能就范,大吼道:“慧明、慧远;见性、见明你们四个守住东南西北四方,不可让这魔障走脱。”他长棍撑地,身跃半空,接着长棍在空中刷刷刷连变三个姿式,最后一招“直取黄龙”向着袁承天头脑而去,端得厉害无此,不愧为十八僧人首脑,确有不凡的武功见解。袁承天见棍来,岂能坐以待毙,耳闻背后棍风不善,他正面对前方劲敌,无暇后顾看去,忽地刷刷挑开前面几名武僧棍棒,随后长剑向后刺去正是剑法上寻常招式“苏秦背剑”以无招胜有招,将那僧人长棍撩开,余势不减,刷刷又是几剑刺去,虽不看顾,剑招去势精准,竟而刺穿那僧人的灰色僧衣,透出肌肤,如若再前进寸许,便一剑刺中肌腹,可见袁承天剑式游刃有余,不为己甚,否则这武僧当场便要出乖露丑,这也是他不为己甚,处处给人留有余地,否则他决难幸免。

余众见首脑受袭,便齐齐舞动手中长棍一齐向袁承天身上招呼,仿佛不世仇人。袁承天见他们凶巴巴的样子,心想:他们不是度人为怀么?怎么还这样杀人的样子?慈悲为怀的信念去那了?赵碧儿见袁承天神色间的变化,便当头棒喝道:“袁师弟,生死关头你还发什么怔?不要命了么?你视别人如生命,别人视你如草芥!你干嘛老是仁慈?”袁承天听碧儿如此说话,心想不错,为什么自己有时总是优柔寡断,不够坚强!忽然棍来,已将他们二人愈围愈小,渐渐收缩,意思是要他们知难而退,放下武器,就地认输!袁承天忽地倔强脾气上来,他从不会在恶的面前认输,以前种种受欺凌的场境又复在脑海中出现,所以手中长剑滴溜溜转了个方向,因为这干受众只有制敌机先,所谓:擒贼先擒王,否则一切免谈。

那为首武僧怎么也未料到这袁承天忽然剑招一变,不容置疑地已将长剑抵在他的咽喉寸许不前,厉声道:“还不叫他们住手。”这武僧只有乖乖就范,撤下手中棍棒,向余众僧人喝道:“还不住手?”那十七名武僧见首脑被制,而且剑在咽喉可说是性命攸关,不得不放下棍棒,恭敬如一,听这位师兄训话。便在此时,忽然少林寺寺门大开,有位僧人高声喝斥:“这位施主且慢动手,手下容情,老衲恭聆如一。”袁承天听他说话声如大吕声音浑厚,语带慈悲,不是泛泛之辈,不由心神一动:否则来者是传灯大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