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89章 定决策公弼献计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689章 定决策公弼献计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24 23:58:27

第689章 定决策公弼献计

王公弼非常难得地给昔日的部下张鹿安鞠了一躬,张鹿安连忙从座位上弹起,双手把王公弼扶起来,笑着说道:

“好哇,好哇,王大人能够来帮鹿安,鹿安真的是感佩于心,只是时间紧迫,还是希望王大人能够不拘以礼教,对鹿安不吝赐教。”

“浮山伯,本人曾经添为山东巡按,对这胶东一带还算比较熟悉。

请恕王某直言,想要完全占领山东,也是有一定可能,因为此时的山东清军力量非常薄弱。

问题是一旦清军开始反攻,以眼下浮山军的军事实力,恐怕绝对不是对手。

一旦损失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到时候就会前功尽弃。

浮山伯能够冷静下来,想到固守之策,已经算是非常不容易了。

眼下来看,想要不引起清军的重视,已然是不可能,清军的大队人马很可能很快就到,那么如何巩固现有之地呢?”

“请继续说。”

“我觉得在浮山军相对比较弱势的情况下,更应该扬长避短,把坚决防守的战线设定在胶水、胶莱新河到大沽河一线,利用水师的优势,游弋在河中阻挡清军的进攻,再在东岸设置坚固的防御工事,方有可能对清军进行堵截。

这其实也是当初李九成和孔有德割据登莱的防守计划。”

王公弼说道,张鹿安当时也是身在登莱,自然也是听说过孔有德的计划的,李九成和孔有德一开始都没有投靠当时的后金的想法,有段时间的军纪也算是比较严明,所思所想,便是在登莱建立割据政权。

而一个政权所必要的特征,除了拥有一定的子民外,就是要有相对坚固的防务和军力,而按照孔有德的想法,自然是以胶莱运河为界,西面是大明,东面是自己的一方世界。

只是当时的大明调集了大量的军力,击败了李孔大军,并将孔有德和耿仲明赶跑,才没有让孔有德的想法得逞。

张鹿安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当初孔有德的设想毕竟没有实现,而且当初大明不会允许孔有德在登莱建国,如今的清国自然也不会允许我等在登莱割据。

倘若清军大举进攻,以胶莱运河两百五十里之长,那得需要多少军力才能确保这条防线的完好?”

“此一时彼一时,昔日孔有德所部是孤军,并且不得人心。

浮山伯如今提六师北上,救民于水火之中,为正义之举,倘若能够切实做到控制军纪安定流民,自然是深得民心,此为人和也;

浮山伯南面还有南京朝廷的支援,拥有外援在,登莱一军就不是孤军,自然有坚守的可能,此为外援也;

而清军虽然骁勇,但是眼下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西北战场,主要是在剿灭李自成的势力,没有过多的兵力投入到山东战场,此为第三个有利之处。”

“好,那便依王大人所言,有三大有利之处,那么我等应该如何设防呢?”

“胶莱河水路的主要支点有三个,正中间的为亭口镇,南面控制少海(注:即今日的胶州湾)出海口的黄岛,北面则是控制莱州大洋(即莱州湾)的海仓,控制了这三处,便可以保障胶莱河的畅行。

然后再于莱州、平度州和即墨设立后方支点,确保有个缓冲余地。

以莱州一地,确保整个登州府有个和平安定之环境,恢复经济生产,来反哺前线。”

王公弼说道。

“但是我们好不容易获得的那么多地盘,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呢?”

张鹿安旁边的曹良臣忍不住说道。

“自然不能轻易放弃,但是要考虑到敌强我弱的整体局面,可以尝试将安丘民众迁居到牟山、箕屋山和岞山,将诸城之民迁居到常山、马耳山一带,全部都是依山设寨,可作长久抗战准备。

至于日照一带,可以固守沿海的几个据点,比如安东卫、夹仓镇、石臼岛寨、琅邪山。

至于胶莱河西的胶州、高密一带,则可以迁移到夏河寨、铁撅山、古镇寨、灵山卫、薛索岛一带,依据地利做好防守。

做好防守的同时,一旦发现清军出现了懈怠,可以袭扰其后。”

众人听完王公弼的论述,都是感到心悦诚服,张鹿安于是下定决心,按照王公弼的战略来执行。

“王大人,朝廷任命的登莱巡抚王瑢大人,还在淮安城,尚未上任,鹿安不敢擅专,违逆朝廷。但是鹿安可以表奏大人继续担当山东巡按,不知可否?”

“但凭浮山伯作主。”

王公弼说道。

张鹿安于是开始进行军政方面的安排,首先组建浮山军第六协,以张舆所部人马为班底,补充了一些胶州和高密的投诚义军,以张舆为第六协参将,以汤致用为亲民官,因为炮兵空缺故不设,下辖有一个骑兵营和五个步兵营,其中第六骑兵营游击为程万里,第二十一到二十五步兵营游击分别为武印、徐振、管相周、黄宗贤和蔡庆国,总兵力也是三千人,作为机动力量存在。

此外大概设置了文官体系,以贾名杰为登州知府,全权负责登州地区的后方生产恢复工作,驻扎有曹良臣的第四协作为机动力量,以备万一;

以王公弼为山东巡按驻扎平度州,全面主管胶莱防线的构造。

同时将莱州府进行改造,以北面的平度州、掖县、安丘县、昌邑县和潍县为莱州府,暂时由王公弼兼任知府,调任宋光兰为莱州同知,协助王公弼工作;

以南面的高密县、胶州、即墨县、诸城县、日照县和灵山县(张鹿安罢灵山卫,改为灵山县),成立胶州府,以韩继本为胶州府知府,以高密人单之赏为胶州同知,同时罢除其他卫所建制,例如夏河寨前所、灵山卫、鳌山卫和雄崖所等,将原有卫所全部纳入到民事管理。

军事方面则师设立胶莱镇,以于七为胶莱副将,驻扎平度州,受王公弼所节制。下辖有自己的镇标营3500人,以陈利宝为胶莱镇标营游击,再加上于六的第五协和张舆的第六协,共有三支机动力量。

以于六驻扎昌邑,应对潍县之敌;以张舆驻扎胶州城,负责安定整个胶州府。

除此以外,另外对于之前投诚的地方豪强势力进行安抚,再设置有若干辅助地方武装,比如日照民团千总周六,配置义勇2500人;

诸城民团千总丘尚佐,配置义勇3000人;

安丘民团千总王尔玺,配置义勇3000人;

昌邑民团千总郭尔标,配置义勇3000人。

做好以上军政安排后,无论是莱州府还是新设立的胶州府,各地均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大建设行动,将一些文武官员的家眷,全部迁移到登州府进行安置,原有的本地居民则是集中到各种堡垒、山寨当中。

包括于七所部的三万多山民,也基本上被下放为修建要塞的劳动力,寄希望于尽快把这些关系到百姓安危福祉的防御设施给尽早完工。

为了给修建这些防御措施,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张鹿安亲自率领已经补充完毕的陆师第一协、第二协和第三协,来到了潍县城外,对潍县的清军展开了试探性攻击。

整个胶莱地方的各种活动以及张鹿安大军的兵临城下,自然是瞒不过清军的眼线,清国的登莱巡抚陈锦是焦急万分,因为此时的潍县城内的清军已经惶惶如惊弓之鸟。

除了柯永盛的镇标营、张朝璘带领的牛录、李好贤的亲兵营还算比较稳定外,被陈锦强制召回的莱州总兵王世宠的新编镇标以及水师游击汤致远的新编游击营,全都出现了大量的士兵叛逃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甚至有人在城内密谋,在明军攻城的时候,发动内乱打开城门,放明军进城。

这些内乱虽然被柯永盛和张朝璘带人给平息掉,杀掉了一些主谋者,但是非常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城内的清军军心非常不稳。

陈锦于是便将城外的王世宠所部直接插入到潍县城内进行驻守,同时封锁城门,严禁任何人员无令出城,同时对城内再次进行细致的摸底排查,清查内奸。

但是随着张鹿安大军的到达,城内的各种声音更加地肆无忌惮起来,已经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陈锦无奈之下,急忙向清国的山东巡抚方大猷进行求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