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54章 援山东趁虚勤捡漏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654章 援山东趁虚勤捡漏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654章 援山东趁虚勤捡漏

钱澄之、于时煌和张大经等人很快把野战军的组织方案上报,具体层级划分为镇(标)、协、营、汛、队、什、伍。

按照张鹿安的意见,在野战军中取消了副总兵、都司和守备的称呼,并将之前的司改为汛,部改为营。

副将变成总兵的副手,对各协有管辖权,变得层层相属;

每协固定额编3000人,协的最高武官为参将,营的最高武官为游击,汛的长官为千总。

这种编制和军官任职方式,在此时的大明朝属于独此一份,

张鹿安便将在浮山的野战军,一部分留给了容令彰,作为地方机动精锐部队;

另外再组建了一个协,称为浮山镇第一协,协参将为陈利六,按照历山整编的模式,(部改营)下辖一个骑兵营、一个炮兵营和四个步兵营。

其中任命赵良栋为第一协第一骑兵营游击;

由于浮山没有太合适的炮兵人才,便将佛朗机人吴斯望任命为第一炮兵营游击,让罗纳多组建第二炮兵营,留守浮山,受容令彰管辖;

以朱文进、陈其美为第一、第二步兵营游击;

以表现良好的原罗汝才部降将朱养民和范鼎革分任为第三和第四步兵营游击。

自从得知罗汝才被李自成杀死后,他们俩对于明军的抗性没有了,反而对李自成怀有巨大的仇恨心理,选择彻底投靠了张鹿安。

张鹿安见两人心态转变过来,并且确实具备带兵之能,便有意提拔他们进入野战军效力。

如此野战军的第一协暂时整编完毕,为了应对江面的防卫和出兵的需求,张鹿安结合众幕僚的意见,还对水师进行了扩充和整编,设立水师第一协,以牟国卿为协参将。

但是牟国卿和牟国俊毕竟是在凤阳才开始逐步转为水师的,属于半路出家,便以孟大江为之副,协助牟国卿进行管理。

水师第一协共设立六个营,从安庆本地未走的水师之中以及湖广造船工加入的军官之中,提拔了一批基层将领,如黄玉龙、葛之纶、杨文科、王桂等,便以孟大广、牟国俊、黄玉龙、葛之纶,杨文科、王桂分别为水师第一协第一到第六营游击。

水师第一协共有内河大小战船120艘。

这样的军事改革大致完成,关于行政方面的改革,暂时基本维持原样,以刘廷桂为大元帅府长史,刘佐临和于时煌为左右丞辅助,暂将刘济宽调入军中,与张大经、马廷宝、徐起祚一起充当军事参谋。

就在浮山这边刚刚有了些许眉目的时候,山东登莱的军政主官令狐云湘、贾名杰和王征分别给张鹿安来信,表明大明的登莱巡抚曾化龙已经逃跑,登莱群龙无首,而清国的山东总督王鳌永又在积极招抚,并且派兵攻占了青州和莱州。

青州知府李鸣环、莱州知府韩云不得不带着家人逃入芝罘岛,来寻求庇护。

令狐云湘的意思是郝为不具备整合大军的能力,请求张鹿安去登莱把大军整顿好;

贾名杰和王征的意思是让张鹿安趁着登莱政治空白的时机,占据胶东作为根据地,趁机扩大势力范围。

最令张鹿安发愁的是没有借口前往登莱。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机会很快就会从天上掉下来。

崇祯十七年六月,弘光朝廷委任王燮(李自成攻打开封城时,其为祥符知县)为山东巡抚,丘磊为山东总兵,八月改派从北方逃回来的王永吉为总督山东军务,王瑢为登莱东江等处巡抚。

但是四人实际恇怯不行,观望淮上,滞留在淮安府城逍遥自在。

此刻的南京朝廷正在忙于内斗,根本无暇兼顾。

孙有福把这种情况报告给张鹿安后,张鹿安立刻派遣张喜陪同于时煌去了趟南京进行联络,向朝廷正式主动请缨出兵登莱。

南京朝廷无论是清流派史可法还是浊流派马士英,两人对待清人的态度是高度一致的,那就是对于清军打击大顺军是喜闻乐见的,全都主张“借师助剿”,不太想让张鹿安去山东惹事。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弘光政权的短视和无能,导致了山东百姓对大明的极度失望,使得弘光朝廷连半壁江山也没有保住。

张鹿安只得通过个人的途径,经过供养的太监刘若愚联系到宫里,直接向弘光皇帝发出请求,表达了要为朝廷分忧的强烈愿望。

弘光皇帝便同意了张鹿安的要求,但是要张鹿安把朝廷委派的登莱巡抚王瑢带上。

张鹿安自然不想带着这个拖油瓶,当即按照朝廷的意思,带领陆师第一协加上水师,来到了淮安,向王瑢说明了此行的艰难程度,表示待情况明朗了,再来带他。

王瑢本来就怕死,对于张鹿安的说法,自然是求之不得。

只是很快又有一个困难出现,那就是牟国卿和孟大江所部都是内河船只,压根就不能出海,否则这秋季,海上风浪太大,船只容易倾覆。

张鹿安便想派人从陆地通知顾国栋前来,却从云梯关孙有福处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大明登莱水师总兵黄蜚正在庙湾,麾下有三百多艘海船。

孙有福又介绍了黄蜚原姓涂,为已故东江总兵黄龙的外甥,后来黄龙的全家被杀,将黄蜚过继到黄家,成为黄龙的义子。

黄蜚在东江之战中,正好在登州运粮,侥幸逃过一劫。

黄蜚后来又支持松锦作战,并且想入京勤王,与副将马登洪产生了口角,后来逐渐演化成严重的矛盾。

不愿意同室操戈的黄蜚,带领部下来到了黄河出海口的庙湾(淮安府)。

黄蜚此时正是无所事事的状态之中,一直找不到自己的准确定位。

虽然多次派人向南京的朝廷请令,但是朝廷也没有给他一个明确的岗位和职责划分。

张鹿安觉得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立刻派人向南京请令,请求朝廷能够允许将黄蜚所部划归到自己的名下。

只是想捡漏的人,自然不止张鹿安一个人。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