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653章 回浮山建镇大统筹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653章 回浮山建镇大统筹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653章 回浮山建镇大统筹

张鹿安率领所部舰队返回到浮山军港时,受到了刘廷桂组织的浮山军民的热烈欢迎。

张鹿安登上岸后,当着众人的面,显得非常惭愧的说道:

“鹿安无能,必行未能替君父报仇雪恨。”

刘廷桂还未曾说话,却听见旁边的张大经连忙说道:

“浮山伯休要过谦,爵爷亲率两千之众,就协助路督在淮安大破南下的顺贼大军,为保全这江南的半壁江山立下了不世之功;

之后又拥戴当今圣上登基,算是有大功于社稷;

江北一地,快刀斩乱麻地平定乱军,更是智勇兼备。

有爵爷在,属下为天下贺、为大明贺!”

“鹿安惭愧,不过既然天子让本爵负责安庆一地的防守,那么本爵一定竭尽所能,一定要把安庆打造成南京上游的重要屏藩,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与支持。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远远离不开诸位的支持,诸君共勉。”

张鹿安回到浮山驻地后,发现家里已经挂上了浮山伯的牌子,张母容氏和妻子陈利芸都是与有荣焉的开心样子,便给自己放了三天假。

三日后,张鹿安召集浮山的文武官员,召开建立浮山军镇的会议。

最有经验的张大经首先发言道:

“按照我大明制度,建立军镇,应当组建镇标,爵爷自领总兵官;

标下设三到五协,分设副总兵或者副将统领之;

协下设若干营,分设副将、参游都守统领之,每营人数若干,并无定数,但是一般遵循的规律是副将领3500到5000人,参将领2000到4000人,游击领1000到2000人,都司领500到1000人,守备领300到500人。无论是副、参、游、都、守,互不统属,互相监督;

营下设汛,分设操守、千总或者外委把总管理之,每汛112人是定额的;汛下设立两个总旗,一个总旗的主官由汛主官兼任,不再额外任命。

另一个总旗有56人,下设五个小旗,由总旗官兼任一个小旗,另外再设立四个小旗官分掌士兵。

大概的情况就是如此,不知爵爷有何高见?”

张鹿安清了清嗓子说道:

“嗯,以前咱们是自称的浮山军,名不正言不顺,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为我大明抛头颅洒热血。

现如今我们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大明浮山军,自然应当遵循我大明的军事会典的要求来构建浮山军各机构。

只是毕竟实事变化实在太快,以前的那种编制恐怕已经无法适应现实的需要了,所以也要进行适当的修改了。”

众人点头,然后看向张鹿安,示意张鹿安继续说下去。

张鹿安知道开镇的意义非常重大,那就是自己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任命各级将领和军官,而不会受到多大的限制。

实际操作中,无论是刘泽清还是刘良佐上奏保荐的总兵官,南京朝廷压根就不带还价的,示意他们完全自己看着办就是了。

当然由于朝廷初立,财政吃紧,对于不足的部分军饷,也都是各自看着办。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把地方的大权全部交给各个军头,使军头沦为毫无限制的军阀。

既然军饷筹集全都是看着办,那么大家就会各显神通,拼命搜刮各地的老百姓以扩充自己的实力,从而弄得民不聊生,大失民心。

南京朝廷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江北五镇要为南京朝廷守住半壁江山即可。

至于南京朝廷所委派的文官,失去了军事的辅助,各镇军头就会将不听话的文官直接架空得了,也就是说地方文官压根就不会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

想明白这个问题后,张鹿安说道:

“我希望诸位能够明白,这次建镇不光是只有地方军事,还有地方行政方面,也不可疏漏,要统筹管理。

先说军事方面,本爵的意思是跟之前一样,建立三级军事体系,建立野战军,为机动力量;

地方军,就是以前的守兵,为各县的防守军力;

第三级为屯卫兵,主掌屯兵事宜。

野战军方面,设立大帅府为总指挥机构,任何军马的调动必须要有大帅府的命令。

大帅府的机构设置以及野战军的编制,需要由钱赞画、张参军、于参军联合商议后上报;

地方军则是在县设立民团,每县至少一千人,设一名千总统领之,一名副千户辅助,只可在当地驻扎和行动,异地调动必须经过大帅府的命令;

屯卫兵,则是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在四乡设立防御使一名统领之,需要接受当地行政主官的统一调遣和安排。

所以接下来需要大量的文武官员,这件事为重中之重来安排,刘主事要全力负责,把这件事尽快完成。”

“是,属下遵令。”

刘廷桂连忙站起来应承道。

张鹿安在会后,带着亲兵司和骑兵部,把整个安庆府的主要下辖县全都看了一下,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安庆府的西面三县宿松、太湖和望江,还是连城墙都没有,这样的地方防守起来太过于麻烦,城墙一时半会也无法建好,还得花费大量的银两,得不偿失。

而安庆府城怀宁县一带的官僚压根就不买张鹿安的账,以地方官僚黄配玄为首,还将安庆府城的守城官兵几乎抽调一空,然后在水师将领楼挺的运输下,直接前往扬州,听命于身在南京的阁臣史可法。

张鹿安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而剩余的官员,像安庐巡抚张亮、兵备道皮应举等人,张鹿安也不想打交道,干脆放弃了安庆府城。

最后决定还是把防御的核心设在潜山县和桐城县,潜山县知县柯友桂和桐城知县张利民对于张鹿安还算友好,愿意听从命令。

张鹿安便任命柯镇南为潜山典史,负责内部治安;

组建潜山民团,任命索忠信为潜山民团千总,以覃一纯为副千户,二人率一千人,作为潜山的机动兵力,负责潜山的安全;

以容令其为桐城民团千总,王家祚为副千户,率军一千人,驻扎于北峡关,负责桐城的外部安全;

以从寿州过来的潘加寿为桐城典史,负责桐城的内部安全。

同时下令在桐城与潜山的外围地带,建设大量的屯堡,把宿松、太湖和望江三县的百姓给暂时迁居到桐城和潜山,让他们全部住进屯堡,把各个屯堡附近的田地分给百姓们耕种,由官家提供牛和耕具。

再让这些百姓中的壮丁们集中起来进行训练,让一些因伤退役的将士,出任各个屯堡的堡长,在农闲的时候组织壮丁们进行军事训练,初步打造了一个多层次的防御体系。

只是这样的体系改革,张鹿安并不是特别满意,因为还留下来两个隐患,一个是安庆府城,那是没有办法;

还有一个就是桐城内的罗九成、孙得胜和董铜柱三人,他们率领的军队不光军纪不好,而且并不愿意按照张鹿安的意思接受整顿。

张鹿安一度想要用武力解决,但是却被张利民和浮山的一众文官所劝阻。

张鹿安只得叮嘱容令其多加注意。

关于浮山寨这边的防守,以容令彰为安庆守备,张都海为之副,负责留守浮山,率领3000名精锐作为总预备队,在保障浮山的安全情况下,接应四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