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白衣天子 > 第403章 阮大铖的小算盘

明末之白衣天子 第403章 阮大铖的小算盘

作者:白石源中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06 21:12:43

第403章 阮大铖的小算盘

“那好,我明日去桐城拜访一下故人。至于浮山的军政人员问题,你们也不要再争取了,都是自家人,三舅的经验更加丰富一点,您老就当仁不让吧,让佐临和济宽帮助您来处理政务。至于对外述说还是以佐临为主,低调一点;对内来说,则是以三舅为参政,以佐临为左长史,以济宽为右长史,具体工作内容划分,你们自己协商安排。”

张鹿安一锤定音,眼下最重要的是内部团结一致,容不得半点的疏忽。

负责人确定好了,接下来就是商量施政的细节。突然张捡火急火燎地从外面跑了进来,说道:

“少爷,少爷,阮大人来了!”

“阮大人?阮大铖?”

张捡点点头,接着就听到了一阵爽朗的笑声:

“哈哈,张小友,别来无恙啊,到了桐城枞阳,怎么也不跟鄙人知会一声啊?闹生分了不是?”

依旧是那种未见其人,已闻其声的充满磁性的男中音,辨识度非常高。

张鹿安连忙站起来,示意阴六和刘济宽进入后堂,带着刘廷桂和刘佐临出去迎接了阮大铖。

双方见面后,免不了一阵寒暄。

“鹿安见过阮先生,不知道哪阵风竟然把您的大驾给吹了过来,鹿安感到蓬荜生辉啊。”

“张小友,你这搬家了,也不通报一声?咱们本来就是旧相识,以后更是邻居了,难道你不想我来喝杯酒啊?”阮大铖依旧是一副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阮先生,里面请,请阮先生恕罪,鹿安身有父丧,需要服丧三年,不食酒肉。”

“哎呀,你看我这记性,汝父为国尽忠,诚为我辈楷模。三、九二十七个月,还真的难为你了,不过忌口白日,不忌黑夜,否则身体哪里能够受得了。”

服丧三年,每年按照极数九来算,并不是按照十二个月来算,阮大铖的说法没有问题。

“多谢阮先生的关心,鹿安谨记。不过多日不见,阮先生的气色是倒是分外的好哇。”

张鹿安奉承道,然后双方坐下后,张捡为阮大铖倒了一杯新茶,张鹿安示意阮大铖用茶。

“好啥啊?还不是一个到处操心的命?这个茶……还是那个‘霍山瓜片’?啥都好,就是产量实在太低了,每年卖个几千斤不在话下,现在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不知茶树生长如何?”

“托您的福,一切都在正轨上。”

“那好极,到时候我们阮、张两家的生意还能够开展更大的合作。否则,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阮家在下枞阳的生意,恐怕要被你们浮山港给抢完了。”

“哎呀,鹿安算是听明白了,阮先生这是在点我呢?”

“哈哈,区区河港生意,当不得数,而且我家更大的生意实际是在怀宁,下枞阳只是其中一个产业罢了,就算全都奉送给小友,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哦?原来阮先生前来还是有别的事情要谈?”

“鄙人怕耽误张小友军务,所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知是否方便?”

“方便,他们俩一个是我的三舅刘廷桂,今日才到浮山,另一位刘佐临,您是认识的。现在的我除了睡觉、上厕所以外,其他事情都是不回避他们的,所以请阮先生但说无妨。”

刘廷桂和刘佐临连忙再次向阮大铖见礼,阮大铖也是规规矩矩地还礼。

“既然如此,张小友也是一个直肠子,阮某索性就直说罢了。朝中衮衮诸公多为尸位素餐之辈,我辈空有报国之心,却难有报国之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朝堂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暂时把控了。这一点,张小友你是知道的……”

张鹿安哪里好应承,心想你自己做的那档子事,怎么看都不地道,还能怪别人吗?

但是别人问话,自己不回应也不好,只好违心地点点头。

阮大铖继续说道:

“不管朝廷待鄙人如何,无论圣上是否为宵小所蒙蔽,阮某一颗拳拳为国之心是不会动摇的。所以就特地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我们族中有个后生,名唤实甫,前年我给他花钱捐了一个江宁主薄的职位,只是那种办事员一辈子也就只能那样了,还得主政一方才行。可是阮实甫又没有功名在身,只是桐城一个普通生员,无法直接任命为行政主官。所以在下就委托本郡谕德,崇祯元年状元刘公(指的是崇祯元年状元郎刘若宰,怀宁人,算是阮大铖老乡),给了实甫一个‘忠贞笃实’的评语和保荐,使得阮实甫才能够进入知县的选官条件,可是实甫时运不济,偏偏被吏部铨选为谷城知县,谷城啊,那可是龙潭虎穴啊!万一有个不测,之前的心血岂不是白费了?”

通过阮大铖直白的讲述,张鹿安算是听明白了,原来是阮大铖扶持自己的族中后生当官(明明不符合当官条件,通过走后门保荐才当成),结果却被朝廷给放到了谷城。

“阮实甫?请恕在下才疏学浅,未曾听说过。不过,他既然已经当上了知县,阮先生您还担心个什么呢?”

“他叫阮之佃,字实甫。张小友啊,你之前不是被方孔炤召去湖广吗?难道不知道谷城是献贼的地盘吗?”

“张献忠毕竟已经投降我大明了,阮先生你老是‘献贼’‘献贼’这么地叫,很明显对张献忠的成见很深啊。”

“不是成见,而是看透了,张献忠那斯压根就不会诚心投降,他当初的投降也只是权宜之计。况且朝廷也未曾真心待他,两方的想法和做法,完全是南辕北辙,所以阮某断定,献贼必将复叛!”阮大铖非常自信地说道。

张鹿安顿时不由心惊,能在书上留名的人,真的还是有很多过人之处,阮大铖对于张献忠的判定非常准确。

“即使如此,那跟鹿安何关?”

“阮某希望张小友能够带队前往谷城南或者光化县(同属襄阳府,在谷城以北)驻扎,也可以给阮之佃以可靠的军事支援,也可以对张献忠所部进行威慑。如果能够让我们阮家成就大军功的话,那就是再好不过了。实在不行的话,那就把阮之佃给救出来。”

“阮先生竟然如此担心,为何不想办法把阮知县给捞出来?”

“哎,身在官场,哪里说的那么容易?”

张鹿安明白,与其说是救援阮之佃,阮大铖更多的还是希望能够从中分润军功,倒是也未曾拆穿,委婉地说道:

“只是阮先生的设想很好,但是鹿安如今是被勒令回乡自省,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如何还能选择带队前往湖广?鹿安真的是爱莫能助。”

“哈哈,张小友是身在其中,所以才会看不清啊。当今的朝堂已经是比较混乱了,刘宇亮虽然不足取,但是好歹还算能够办事,就是人比较胆小。现在换上了薛国观,那真的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啊,薛国观贪鄙,并且热衷于同僚倾轧,只要适当运作,让他出面还你军权,那是易如反掌的事。”

“首辅有这么大的权限?鹿安可是听说当今兵部尚书可是杨本兵,他可是被圣上所器重。”

“杨文弱(杨嗣昌的字)是深得当今圣上的信任,并且确实有一定的才能,可是此人心术不正,说话做事往往只想着顺着圣上的心意,杂心太多,长久下去,终将不寿。”阮大铖说道。

张鹿安对于这句话听得并不是特别明白,询问阮大铖,但是阮大铖笑笑没有继续解释下去,面部表情还是那种,他的说法是绝对正确的。

“鹿安还是不明白,既然你们都觉得张献忠必将复叛,阮知县为何自己没有想办法上告?”

“如果上告管用的话,阮之佃也不会三个月给老夫发了十七封求救书信了……”阮大铖苦笑道。

张鹿安也是笑笑,确实如此,当今的大明,已经是做事的官员很少了,因为不做不错,皇帝喜欢;越做越错,皇帝愤怒,轻则流放,重则杀头。

谁还想去干实事担责任?

“阮先生的话我明白了!鹿安自从来了桐城以后,多次受到阮先生的教诲,原本空洞的忠君爱国之心变得更加清晰,如今既然谷城风险很大,鹿安在想,能够为朝廷平乱,能够为阮先生分忧,鹿安会觉得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只是家父丧葬花费一些,加上伤亡抚恤又是一大笔花费,钱财方面,不怕阮先生笑话,鹿安如今已经是捉襟见肘;另外,随着我家从霍丘搬到浮山,亲朋故旧不忍相弃,纷纷相随,可是浮山太小,田地不足,鹿安时常感到格外的忧虑。”

“哈哈,张小友不必忧虑,阮某年少之时,曾经在浮山静心读书,对浮山一带了解甚多,如果拿下了东到六百丈、西到菜子湖、南到江边,浮山就是三面环水一面环山之地,防守条件会好很多。阮家的产业位于于下枞阳,长江水道不缺粮草,所以上枞阳那边的田地对于阮家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而且浮山到江边、菜子湖到六百丈之间,距离大概都是百里左右,养个几万人不成问题。张家如果能够愿意集中经营,倒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里土地肥沃,耕种条件好,等到夏收、秋收以后,张小友就不会这么忧虑了。至于军权一事,阮某素来有一二好友在京,应该能够说上话,只要张小友本人同意去谷城,剩下的事,交给阮某来办,问题应该不大。”

阮大铖胸有成竹地说道。

“阮先生,鹿安还有个担心,如果张献忠没有谋反,或者没有等到我们安庆右营开到谷城,张献忠就提前叛变了,到时候阮先生岂不是算是做了无用功?”

“张小友也是个妙人,就算是无用功,阮某也算是结个善缘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岂能说变就变?”

两人相视一笑,事情就这么确定下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