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64章 回基地点燃反应堆

第64章 回基地点燃反应堆

上午9点从昆山县码头出发后,王建昆将船速慢慢提高到了30节,一路往上游狂奔而去。

回去之后这艘船将不打算再开到上海及大海上了,美丽国海军肯定对这艘船进行了记录,再出现在这附近肯定会被有心人发现。

今后要组建运输船队就回去制造一款柴油机版本的。

航速也不需要这么快,最高航速20节,经济航速达到15节就可以了。

这个速度已经比客轮都快50%了,运货更是比货轮快了1倍以上。

王建昆的谨慎还真不是无意义的,就在王建昆对那艘佩里级驱逐舰搞破坏并逃跑后,打开备用电源的情报官就将王建昆这艘船的水文信息和照片发往基地了。

而且中国海军也发现了上海外海这里的异常情况。

王建昆这艘K200因为船太小,岸基雷达对海搜索的距离和过滤杂波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当王建昆的船开出海岸线10海里后就发现不了了。

但是佩里级驱逐舰过来就不一样了,岸基雷达在其靠近50海里时就发现了。

看它往近海开过来,雷达站的值班人员一边通知上级,一边用雷达盯紧这艘不速之客。

当看到这艘船在外海40海里处降低了航速还转起了圈,过了一会居然航速骤降然后停着不动了。

值班人员赶紧将这一情况报告上级,此时上级也觉得奇怪,于是派了两艘军舰去看看情况。

美国佬这么一艘先进的军舰停在家门口不动,不知道是好意还是恶意,但把它请走是必须的。

两艘战斗值班的军舰在收到命令后往预定海域开去,开了40多分钟才到达。

月光把海面照得很亮,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那艘军舰停在那一动不动,想必是已经把锚链抛下了。

不过过了这么长时间,天已经微微亮了,那艘军舰派出了潜水员下水,边上来回巡逻的两艘军舰看得清清楚楚。

那两名潜水员下海后没多久就冒出头,然后让军舰上的人吊下去两把割缆绳的工具。

看到这一情况,两艘负责监视的军舰就明白是什么故障了,应该是螺旋桨被渔网或者绳子缠绕死了,所以失去行动能力。

两名舰长边监视边向上级报告情况。

只见那两个潜水员下去没多久就又浮出海面,示意舰上的人把他们拉上去。

看到这还以为两个潜水员把缆绳或者渔网清理完了,没想到这艘军舰还是停着不动,也不启动燃气轮机。

就这样静静的等了1个多小时,海面上又出现了一艘挂星条旗的军舰。

这艘军舰就小多了,两艘军舰没收到岸基雷达站的通报,应该是没发现。

这艘小型军舰开到佩里级驱逐舰附近,绕着它转了一圈,然后靠到佩里级尾部边上。

双方用对讲机交流了一会,然后这艘军舰上出来了6个潜水员。

两人一组拿着割刀下去割缆绳,10分钟一到就上来换另外一组,足足过去了两个小时,才没有继续轮换下水。

接着这艘救援军舰开动起来离开了佩里级几百米后,佩里级的烟囱终于冒起了烟雾。

看来这是把缠绕在螺旋桨轴上的障碍物清除了,也不知道是这些美国佬的潜水员能力不行还是怎么滴,下去割个缆绳居然要那么久,要那么多人轮流下去割。

这两艘中**舰的舰长不知道的是王建昆制造的缆绳非常牢固,他怕不牢固固定不住螺旋桨,所以缆绳里面还加了细钢丝。

最开始下水的两名美国潜水员刚开始还以为是普通缆绳,割开一层后割不动了,仔细看才知道这是夹杂了细钢丝的缆绳,所以才回军舰摇人来帮忙。

佩里级开动后收起船锚就掉头和来救援的军舰一起往冲绳基地跑了。

这趟出来是出大丑了,幸亏旁边的中**舰不知道内部的情况,不然就把脸丢到10亿中国人面前了。

此时舰长劳伦斯非常懊恼,这趟出来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还把军舰搞坏了,内部的电路要大面积更换,设备要重新检修。

因为配电箱着火后又遇到螺旋桨抱死导致军舰骤停,错过了最佳灭火时间,导致火灾烧了好几个舱室,人也被毒烟熏晕过去几个。

虽然紧急抢救后没有死亡,但是退役是肯定了,因为肺部吸入了大量毒烟,今后算是废人一个了。

这连续两次故障虽然都被初步判定是偶然故障,但是劳伦斯不相信有这么巧合的事,自己刚要对那艘奇怪的小船动武,自己的船就连出故障,这肯定跟那艘怪船脱不了干系。

而且那艘船虽然表面看去没有武器,也不知道是怎么把自己的座舰搞出故障的,但是从那艘船后续的的反应看就知道是它干的,因为自己这边刚一出故障,它居然就用几乎30节的高速逃离。

当今世界论造船,美国如果认第二就没有哪个国家敢认第一,所以这艘能跑30节的船肯定有不凡之处,而这个航速一般只有高速快艇或者高速驱逐舰还有核动力航母放飞舰载机时才能达到,其他任何船只都不会有这么高的航速的。

自己回去得把自己的分析跟情报机构讲一下,让他们重点关注下各船厂是否有制造这个造型的船。

不提美国佬在海上的潜水救援大戏被中国海军看了个够。

王建昆的K200型高速运输船一路高速往长江上游行驶,江上的船长纷纷抬头查看,王建昆心想要看就看吧,这是这艘船最后的高光时刻了。

回去就要存放起来,等有时间了再改造下,上层的外形就按照现在长江上普遍航行的客轮的样子,下层和船底倒是可以按照高航速设计。

中午在安庆码头停船休息片刻,把汽油补充满就接着启程往鄱阳县赶。

晚上8点左右,到了掩藏实验1号的位置,将收集来的铀元素和其他几种元素都吊运到实验1号上,然后用超能力扩大了山洞,把K200开进去,洞口照样做了一番掩藏处置。

然后驾驶实验1号以35节的高速往婺源县的临时码头赶。

夜里12点到了临时码头,将几十个罐子都装上两轮拖车,然后骑着摩托车拖着往基地赶去。

到了基地后检查了一番监控设备,没有发现异常,于是洗漱一番后就去睡觉了。连续3天3夜的忙碌让王建昆很是疲惫,没一会就响起了呼噜声。

周五的早上王建昆被闹铃声吵醒,本想再睡会懒觉,但是想着已经请假3天了,今天不去销假可能不好说,不然下次请假就不好请了。

于是打着哆嗦穿好衣服出来洗漱,然后骑摩托车去了学校。

到学校先去了班主任办公室跟他报到,表明他按时回学校上课了,接着才回教室上早读。

7大弟子之一的同桌俞子润问话道:“王建昆,这几天在外面好玩吗?”

“不好玩,差点被恶霸欺负了,幸亏我跑得快。”王建昆跟俞子润胡扯了一通遇到地痞恶霸的故事,然后指点她的英语听和郎读。

早餐王建昆没去食堂,跑去门口的流动摊子买了汽糕一路吃一路往废品回收站走去。

到那边跟叶伟夫妻俩对了下这三天的账目,然后用超能力将运输来的稀土提纯和制造各种需要的材料。

这一切都是在箱子里变化着,两人没有发现异常。

做完这些后王建昆就又回学校上课,在课堂上王建昆继续跟着智子学习微观物理知识。

白天的课堂上老师看到王建昆回来了都好像松了一口气,怕这么一个状元苗子跑了不来了,王建昆也配合老师回答了一些难题,让老师们放心。

下午下课后王建昆买了些干粮就去了废品回收站,然后骑着摩托车将小舅帮忙从香港买来的50公斤液氦运回地下基地,他要开始用铀来做裂变试验了。

在实验开始前,王建昆用超能力先挖掘了第二层的空间150立方,留下一些调运元素的能力用于实验。

首先是通电检查了下实验堆,看各部件是否正常运转,确认正常后王建昆开始制造核燃料球。

他为了保险一点,实验用的核燃料球中的铀235丰度打算控制在3.5%左右,这样可以让实验堆启动但是不会发出太多的能量,同时可以检查各部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毕竟之前只是用电和液氮模拟了几遍,但是防核泄漏还没有真实检测过,得多做几次实验确保安全。

经过白天的学习,王建昆对微观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已经能快速的放大原子来观察原子核,并且已经能够分辨出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

但是要用超能力对质子和中子进行操控还做不到,自己的微观控制能力还没达到那个数量级。

王建昆先调集基地内储存的元素制造出3百个陶瓷小球,然后取来一个装满铀元素的铅罐,用超能力对其中的铀235进行提取分配到3百个小球里。

每个小球分配23.7毫克的铀235,然后再放入653.4毫克的铀238,这样每个小球内铀235的丰度就是3.5%了。

因为还不是很熟练,提取铀235花费了2个多小时,精力消耗也很大,但是总算是完成了这重要的一步。

今后随着精神力和熟练度的提升,速度应该会越来越快。

用专用容器将核燃料球装上放到实验堆的进料装置里,然后按动开关,小球被均匀的填充到了石墨柱的孔道里。

然后打开中子源,中子源是用的铍这种金属。

铍有很多种同位素,有铍6~12和铍14,其中只有铍9是稳定的,其他7种都会自然衰变释放大量的慢中子,这些慢中子是能够击中铀235使其进行裂变的炮弹。

微型反应堆中的核燃料球在慢中子炮弹的轰击下开始裂变,裂变释放大量的热量加热石墨,同时释放大量的快中子,快中子经过石墨时会减速,减速后的慢中子又变成炮弹去轰击铀235,就这样链式反应就发生了,核燃料球纷纷被点燃然后释放热量。

当观察到堆内温度稳定上升到1千度后王建昆关闭掉中子源,观察反应是否能继续进行。

观察几分钟后发现没有了铍中子源的中子补充,各燃料球中的裂变反应还在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这说明点燃核子火焰成功了,接着就是要把释放的能量进行转化了。

此时堆芯温度已经达到1500多度,王建昆打开氦气储存罐的阀门,高压液氦进入了能量循环管道,遇到高温的石墨,氦气被加热到1200多度,高温氦气冲出堆芯,经过一个升压膨胀装置后,温度降低了一些但压强增大了几倍。

高温高压的氦气先被送入高压汽轮机带动汽轮机转动,压强降低到一定数值的氦气接着被导入到低压汽轮机发电,然后流经压缩机被压缩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随着核反应的不断进行,堆芯温度还在缓慢的攀升,直到2000度后就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有氦气将热量带走发电了。

王建昆查看了下高压汽轮机的运行状态,发现进气温度是1200度,压强是10个大气压,气体流出温度是1000度,6个大气压。

低压汽轮机的氦气流出温度是600度,1.2个大气压。

其中高压汽轮机发出的电被用于维持实验堆内部用电需求,低压汽轮机的发电功率是50KW。

这些数值都在智子设计出这款实验堆后的模拟范围内,所以可以说这款实验堆是可用的。

王建昆一直用超能力监控着整个实验堆,查看核裂变的过程,查看碳核被中子击中后的情况,查看各运动部件和连接部件在高温高压下的磨损和老化情况。

待实验堆稳定运行两小时后,王建昆按下终止开关,核燃料球被收纳到下方的铅盒中,此时氦气循环还在进行,带走堆芯的热量和核燃料球的残余热量。

王建昆观察到铀核在离开石墨柱后反应就停止了,虽然残余的裂变还零星发生释放中子,但释放的快中子没有石墨的减速并不能引发链式反应,慢慢的核燃料球温度降低下来直到常温,里面的铀235只是在进行常规的衰变,用普通的铅盒屏蔽就很安全了。

堆芯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后,实验堆自动接入外部电源让氦气继续循环降温直到温度达到常温才停止,氦气也被回收的压缩机压进储气罐储存起来。

这次成功的实验让王建昆对之后建设3兆瓦的反应堆有了信心,而且刚才观察铀核被中子击中破碎让王建昆萌发了建设高能物理实验室的想法。

因为理论知识已经有彼得和大舅在帮忙收集全球顶尖的科研进度和思路,但是具体的实验数据却被那些实验室保密了下来,只有结论没有过程的学习让王建昆很难提高。

那么不如自己建造一个实验室,先从简单的粒子实验做起,随着自己知识面的增长和研究的深入,再不断更新设备,到时候再建造更高级的粒子对撞机帮助自己对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研究。

被审核了好久,修改了好几遍,现在对mei的相关描写这么严吗,还请投出您宝贵的票票吧,感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