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发展生产力从1981开始 > 第61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下

第61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下

第61章 200吨级快速运输船制造 下

到码头后王建昆没有马上去开船,而是去跟管理处的人了解了下码头的使用标准。

码头使用有长租,短租和临时停靠三种,长租一般都是国企的航运公司才会租,他们每天会固定有客运轮船停靠上下客。

短租一般是集体船队有业务需要会租用半个月到3个月不等,但价格比临时停靠优惠很多,而且短租期间还会一直留着码头不会被占用。

临时停靠之前是有很多因为不打算停靠这边码头但是有时遇到事情又必须来临时停靠,最近半年则多了一些个人或租或买的船,有些地方放开的快允许个人租或者买,所以来停靠的这类船渐渐多了起来。

王建昆了解到现在居然有私人租船或者买船搞运输,对于接下来搞个船队更有信心了。

于是选择了短租3个月,而且是租两个码头,一个是停现在这种实验1号的,另一个就是停靠即将制造的K200型号的。

交完费拿到收据和停船票后,王建昆就去码头开船往婺源县赶了。

从湖口镇到鄱阳县这段路王建昆一直用的30节的航速开,期间尽量远离那些慢吞吞的货运拖轮和客轮。

王建昆不知道的是他这么快的航速,让一路上坐船的乘客和开船的船长都惊呆了,有些自己租船的都朝着王建昆喊话想向他打听这么快的船从哪买的。

王建昆没有理会,目前自己不打算大批量制造这种船,因为来源不好说,等跟小舅那边的公司建立好联系后,可以用海外公司的名义做掩护,到时再考虑怎么把这种快速运输船卖出去。

到了鄱阳县后,王建昆把航速降低到了25节,然后在路上一边测试新制造的那些设备,一边制造自动驾驶系统。

系统的处理器和DSP等都还是用的现在最先进的10微米工艺制作的,但是船上因为不用特别考虑体积和散热,所以体积都是比较大的,当然性能也是翻了几倍。

到了泗洲镇时已经天黑了,王建昆草草做了晚饭,吃完后继续赶路。

从泗洲镇到临时码头这段水路王建昆决定测试下自动驾驶系统,为了安全所以速度设定在了5节。

最开始船左摇右摆的,这是计算机控制和机械系统之间的反馈处理配合得不好导致,王建昆测试一段改一次参数,一直到了临时码头船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还是没人开得平稳。

已经比较晚了,王建昆决定下次继续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一定要研制成功,只有自动驾驶成功了,自己才能一个人驾船出海收集核反应堆的材料。

在临时码头王建昆下船骑上摩托车往地下基地赶去,准备好好睡一觉。

到了基地王建昆查看了下文本机的消息,父亲告诉他大舅托程勇的人带回来的东西已经送到废品回收站了给叶伟接收了,让他收到消息去叶伟那拿,还问王建昆周日怎么找不到人影。

王建昆回复父亲自己去了一趟湖口镇,准备组建团队往苏省和北方发展,让父亲和爷爷在队里帮忙选人,准备派到湖口镇和苏省,还有要找一些不晕车的人准备到时候跟王建昆学开船,到时组建一个船队。

发过去的消息父亲没有回复,王建昆看了下时间已经11点了,想必都睡觉了。

虽然想早点拿到舅舅和彼得寄来的技术资料,但是现在去废品回收站找叶伟也不好,还是明天一早去比较好。

——————

1981年11月9号,立冬之后的天气是一天比一天冷,王建昆用坚强的意志力早早起床,先去了废品回收站。

此时叶伟已经在晨练了,他没有因为一只脚不方便就松懈,除了一些特别难的动作做不了,一套军体拳打得还是中规中矩的。

王建昆之前也向他学了,有超凡记忆力和提前锁定对方动作能力的他用起军体拳来那是威力倍增,但是他觉得还是靠智力取胜最保险,到了自己肉搏才能赢的场面已经是非常危险了。

等叶伟打完收功后,王建昆才进去院子找叶伟。

“叶哥,我爸带来几个从广市来的包裹麻烦拿给我下,昨天不在县城没来拿。”

“建昆早,我这就去屋里拿。”

说完就去了屋里,没一会提了个大包裹拄着拐杖出来。

看着包裹就不小,王建昆连忙过去接下包裹,双手抱起搬到摩托车后座上绑起。

跟叶伟道别后连忙往基地赶去。

在路上王建昆就把包裹里的东西都投射到脑海里了,到了基地把包裹打开翻看了下封面后就放下资料,骑上摩托车往学校赶去。

“王建昆,周日去哪了?想找你都找不到。”

“去了一趟比较远的地方,昨天晚上才回,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想找你学习下英语,你看你都帮英语老师口语能力提高了那么多,也帮帮我呗。”

“我帮英语老师?你从哪听来的?”

“哈哈,我一诈你就招了,我猜的,没想到你真的帮英语老师提高了口语能力。”

“你怎么猜的?”

“你早读读的口音和英语老师的口音很像,之前英语老师课堂上都很少说英语句子,后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说的越来越多了,连提问都开始用英语了,而且还经常找你配合,所以我就猜是你帮了她。”

“厉害啊,我的侦探班长,既然你已经猜到了,我就给你讲讲英语的教学规划吧,我之前不是有答应让你加入传习社吗,那么你们这些第一批正式成员各科都会尽力教给你们方法的,所以别着急,按照我给的学习资料来。”

“好吧,但是你先教教我发音,之前光顾着让你读给我听,没有找你学怎么读,失策啊!”班长俞子润懊恼道。

“好吧,我按照ABC广播的教你,等你熟练了再教你BBC广播的拼读方法。”

于是早上王建昆把ABC广播的拼读方法教了几遍,其实班长俞子润听了他那么多早读课文,大部分都是会的,只是没系统性学习,读起来不流畅。

上午王建昆听完数学课后去找班主任何老师请周二到周四共三天假。

班主任见他来请假,也不好拒绝,因为他拒绝了王建昆可能会去找领导请,现在校长,年级主任等都宝贝他得很,因为如果不出意外,这所学校将出现一位高考状元,那就是王建昆。

请假很顺利,何老师在请假条上签了字,叮嘱他注意安全就放他走了。

回到教室后王建昆把请假条给了同桌俞子润,让她保管,如果有任课老师问起就把请假条拿给老师看。

俞子润倒是有问他请假干什么去,王建昆就说家里有事必须回去处理,同桌虽然不信,但见王建昆不说实话也没办法,只好收下请假条。

下午课上完王建昆就跑回基地了,在基地做了些干粮,然后用摩托车从基地里和废品回收站运输了好几趟金属去临时码头。

在临时码头上王建昆按照智子的设计图纸把实验1号再次改造了一番。

船壳外形按照航行数据再次做了优化,到时候航速还是保持不变,但是会更省油。

在驾驶室里制作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座椅,当船只自动驾驶时可以在座椅上休息。

为了搬运货物方便,还制造了一个吊机,可以吊起1吨重的货物,移动8米的距离。

制造好之后王建昆摇动控制杆将临时码头上的金属和汽油一一吊运到货舱里。

吊运完成再把吊机的吊臂收起来,然后启动船只开始出航。

继续昨天未完成的自动驾驶系统实验,行驶几公里就停下船只调整软件系统或者机械系统。

其实按照智子查阅资料和模拟测试情况,用电机和传感器控制是最好的。

但是王建昆有顾虑,那样的系统太先进了,被发现了解释不清,而用现有水平的硬件,就算发现也解释得通。

就这样走走停停来到了泗洲镇,在这里王建昆找了个渔船码头停靠。

因为王建昆的船比一般的渔船高很多,所以跳板都搭不了,没办法的情况下乘着夜色掩护用超能力造了个三节舷梯,还做成了可折叠和升缩的结构以便今后停靠不同的码头。

当天晚上王建昆就在船上睡了一觉,船长休息室里一直开着暖气,所以王建昆睡得非常舒适。

第二天一早,王建昆用超能力制造了一辆自行车,骑着车子去了在德兴铜矿租的仓库。

在仓库外面先检查了下监控系统和防御系统,发现没有什么异常,管理员已经起来在做饭了,用个小煤油炉煮稀饭和蒸玉米。

王建昆进去跟管理员打了个招呼,让他注意用火安全,一定不能在仓库里用明火,然后骑车去找了杜维桥。

“杜老板,早上好!”

“早上好啊建昆,来这么早,吃饭没?没有就一起去吃点。”“没有呢,正好跟你蹭一顿早餐。”

“那就去新开的一个早点铺吧,炒粉味道很好也卫生。”

在翠花早点铺,两人边吃边聊。

“杜老板,等下麻烦你帮忙找个车从我租的仓库拉些打火机去泗洲镇的码头,我要运到苏省去。”

“好啊,我回去打个电话就行,现在我经常用车,所以跟货运站的管理都挺熟的。”

“那就谢谢了,等我把水运通道打通了,你的货到时也可以找我运哈!”

“建昆老弟,你的能力深不可测啊,船只现在可很难搞到,你的船怎么搞来的啊?”

“容我卖个关子,等过段时间跟你细说。”

“好吧,晚点就晚点,到时我的货优先让你的船队运。”

两人吃完饭后就分开了,王建昆去仓库等杜维桥帮忙找的车来运输。

没一会来了一辆货车,王建昆招呼司机,给了他一包带过滤嘴的香烟,让他帮忙把打火机搬到车上。

然后王建昆交待仓库管理员照看好剩下的货物,就跟着货车去了泗洲镇码头。

到了码头就不用人力搬下车再搬上船了,让司机把车倒着开到码头靠近实验1号。

王建昆上船控制吊机把一箱箱打火机吊上了船,司机看得啧啧称奇,称没看过这么高级的船,还自带吊机的。

付钱给司机后王建昆开着船往鄱阳县开去,因为3千个打火机很轻,没有影响船速,在自动驾驶系统的控制下船顺利到达了上次临时停泊的回湾。

此时已经接近11点了,王建昆先在厨房把干粮加热了下,吃完后就开始制造K200型快速运输船。

此时刚好是正午,阳光明媚,在超能力的作用下,江面下的铁元素和实验1号带过来的一些铬,钼,锰等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在江面上集合。

从水面处开始,近乎透明的船底壳先形成,然后慢慢变宽变长往斜向上翘起,等生长到长25米,宽6.6米后就停止了外扩。

王建昆停下超能力检查了下尺寸,弧度等等,这是第一次制造这么大的物体,所以建造过程也是不可多得的经验。

尺寸没问题后继续使用超能力调集元素,原本只是吃水20多公分的船壳慢慢变厚,颜色也没那么闪亮了。

等达到图纸设计的厚度后,王建昆停下来检查一番,然后接着按照脑海里的图纸制造底舱的各个设备和结构件。

其中两台汽油机,齿轮箱,主轴和螺旋桨花费了较多的时间。

这些主要部件制造完成后就是相应的配件如油箱,发电机,变压器,各种管线等等。

底舱完成后调集江底的铁元素和硅元素当做压舱石,然后再进行一番测试。

从实验1号上吊运了100公斤汽油到K200半成品上,把油用油管加入到油箱里,然后再调集江面下的碳,氢,硅等元素制造润滑油加入到各转动部件里。

加完后启动汽油机,一次成功,然后加载上传动系统,螺旋桨开始缓缓转动。

K200半成品慢慢的移动,因为先前已经造好锚并沉到江底了,所以这艘半成品K200在回湾里慢慢打转。

测试一番动力系统和电器都没问题后,停下发动机让船慢慢停下。

接着制造底层甲板,然后是货舱和底层客舱。

再铺上上层甲板,建造甲板上方的客舱,驾驶舱,自动驾驶的外部测量仪器如雷达,指南针,六分仪等等。

整个过程持续了3个多小时。

制造完成后王建昆爬上了这艘经过多次优化调整的看K200型快速运输船。

在驾驶舱往外看去,边上的实验1号就像个小渔船一样。

首先打开动力系统,让电池先充会电,让汽油机和齿轮箱润滑预热下。

然后控制吊机将实验1号上的打火机,汽油,准备的一些没用完的金属等都吊到前方的货舱。

因为船型更大更长,所以吊机的吊运能力也更强了,可以吊动3吨的货物,吊运距离最远达到了10米,这将使得货物上下船非常方便。

吊运完成后王建昆先在回湾里的山壁上开挖了一个山洞,将实验1号往山洞里停靠,然后制造了一些假藤蔓遮挡。

完成实验1号的掩藏后,王建昆开着K200往湖口镇驶去。

因为已经从实验1号上移植了电子地图和导航数据,所以王建昆将船开到了20节。

待进入鄱阳湖水道深处,船比较少的路段上,王建昆渐渐让船加速到30节,这是这艘船的最大设计航速了。

王建昆一直用超能力投射这艘船的航行情况,让智子分析优化,一方面是消除设计隐患,另一方面是看能否继续减少阻力降低油耗。

冬日的余晖照耀在湖面上,K200船头卷起的浪花不时飞起折射出点点黄色的光芒。

王建昆走出驾驶舱来到上面的瞭望台,飞速行驶的K200如骏马般奔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

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脚下的船发出低鸣,声音低沉但平稳,没有一丝滞涩和异响,这全靠王建昆纳米级的精度制造能力。

而且这种能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因为彼得和舅舅寄来了一些关于基本粒子和高能物理方面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报告。

王建昆在行船时和智子一起研究学习,对微观粒子的理解更深了。

目前对于电子,电磁变换等都有了很多想法和改进思路,等实验一番后,将使得雷达和移动基站的性能更好,更加节能。

在瞭望台待了一会,脑袋被风吹得发紧,于是赶紧回到温暖的驾驶舱。

暖气是来自于底部汽油机用于降温的空气,这样设计不仅给汽油机降温,在冬春季节还可以给驾驶舱和乘客舱提供暖气。

太阳渐渐西垂,最终落到湖面之下,在夜色中王建昆把手放在船舵上,准备随时接过控制船只避开危险。

晚上6点多,王建昆驾驶K200到了湖口镇码头。

这里晚上也是可以停船的,还建有灯塔。

这次王建昆停靠在了货运码头,把船票交给来指挥停泊的港口工作人员查看后,问了下加油如何加的,有没有能吃饭的地方。

工作人员看了下船票,看了一会王建昆这款新颖别致的灰色大船,打听了下这船的来历。

王建昆告诉他这是试验型号,等会加完油就要离开。

工作人员于是带着王建昆去了港口的自营食堂,吃了一餐说不上多难吃的大锅菜后,去了远处的加油站询问加2吨汽油怎么算钱,要怎么加。

工作人员觉得奇怪,怎么在这加这么多汽油,一般的船都是加柴油的,但是生意上门,而且明显是私人加油,可以收现金的业务,于是热情的跟王建昆介绍起来。

工作人员开好单子,让王建昆先交钱,交完钱后派了个人跟王建昆去码头指挥王建昆把船开到加油的位置,然后取下加油管道跟王建昆船上的加油口对接。

在设计加油口时王建昆就是按照国内的船舶加油口设计规范设计的,所以对接很顺利。

对接完成后工作人员打开阀门,汽油在油泵的作用下从地下油库里抽取了上来进入K200的船舱里面。

工作人员把2吨汽油加好后,王建昆检查了下油箱里面油的体积,然后换算了下重量,发现少了10多公斤的样子,王建昆也没办法多说什么,只能吃了这个亏。

加完油王建昆就驾船离开湖口镇,准备顺江而下去扬州。

古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现在王建昆则驾驶着200吨级快速运输船下扬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