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蜀汉 > 第881章 改元炎兴,帝巡洛阳!

蜀汉 第881章 改元炎兴,帝巡洛阳!

作者:雨落未敢愁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5-03-28 20:58:04

第881章 改元炎兴,帝巡洛阳!

大汉的天空湛蓝如宝石,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为巍峨的洛阳城披上一层金色光辉。

城墙上的旗帜随风烈烈作响,那绣着“汉”字的大旗,昭示着这个古老王朝的全新开端。

此时,皇宫之中的太极殿内,气氛庄重而热烈。

刘禅端坐在龙椅之上,他身着明黄色龙袍,龙袍上的金丝绣纹在烛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芒,头戴冕旒,每一颗玉珠都折射出威严的光晕。

他的眼神明亮而坚定,扫视着殿下一众大臣,声音沉稳地说道:“如今,我大汉已完成天下一统之大业,往昔的‘天命’年号,虽承载着诸多期望,但于当下而言,已略显过时。朕欲更换年号,诸位爱卿可有建议?”

朝堂之上,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

片刻后,一位身着绯红色朝服、胡须花白的老臣出列,此人乃朝中德高望重的礼部尚书。

他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臣以为‘炎兴’二字甚妙。‘炎’者,汉之德运也,我大汉以火德王天下;‘兴’则寓意着大汉将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重新兴盛繁荣。此年号正合陛下之意,亦彰显我大汉之蓬勃气象。”

刘禅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亦觉得‘炎兴’甚好。从即日起,今年便为炎兴元年,望我大汉在这新的年号之下,如熊熊烈火,蒸蒸日上。”

他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充满了力量与决心。

年号确定之后,朝堂上众人纷纷跪地高呼:“陛下圣明,炎兴昌盛!”

声音响彻云霄,仿佛在为大汉的未来呐喊助威。

与此同时,洛阳城的度田工作,在历经大半年的艰辛努力后,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

负责度田的官员们,满怀激动地将一本本厚厚的账册呈递至朝堂之上。

度田使走上前,恭敬地向刘禅行礼,然后展开手中的账册,高声汇报:“陛下,大喜啊!洛阳一地,此次度田成效显著。度量出来的田地,比以往多出了百万亩之多。不仅如此,经勘察,尚有数百万亩土地可供开发,其中林地、园地更是数不胜数。而在编户齐民方面,人口猛增了二十万人。”

他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刘禅接过账册,仔细翻阅着,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

“好,好啊!”他连连称赞。

“此次度田与编户齐民,诸位爱卿功不可没。这不仅关乎我大汉的赋税收入,更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殿下的大臣们,眼神中充满了肯定。

然而,刘禅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他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他深知,如此庞大的数据,难免有人会为了私利而欺上瞒下,故意谎报数字。

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他陷入了沉思。

“陛下,臣以为可派遣间军司的人前往民间,微服私访,暗中查探。间军司耳目众多,定能查出其中是否有猫腻。”一位年轻的官员出列,向刘禅进言。

刘禅点了点头,说道:“此计可行。间军司负责此事,朕尚可放心。但朕觉得,此事重大,朕亦要亲自参与。朕决定,花一个月时间,巡视洛阳,亲眼看看这度田与编户齐民的成果是否属实。”

他的声音坚定,不容置疑。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

大臣们纷纷跪地劝阻:“陛下万金之躯,怎能轻易涉险。洛阳城虽已太平,但难免会有意外发生,还望陛下三思啊!”

刘禅摆了摆手,说道:“朕意已决,无需再劝。朕身为天子,理应为百姓谋福祉,若连这点风险都不敢承担,何以服众?此次巡视,朕会做好周全的安排,诸位爱卿不必担忧。”

几日后,阳光明媚,天空湛蓝如洗,仿佛为皇帝的出行特意铺就了一块澄彻的幕布。

洛阳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支浩浩荡荡的皇帝仪仗队伍鱼贯而出。

数千禁军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枪,威风凛凛,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宛如一条金色的长龙蜿蜒前行。

队伍最前方,是高举着各种旗帜的旗手,旗帜上绣着大汉的图腾与象征皇权的图案,在微风中烈烈作响。

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缓缓驶来,车身以珍贵的木材打造,镶嵌着璀璨的宝石,车窗的帘子轻轻飘动,隐约可见车内端坐着的正是大汉天子刘禅。

他身着一袭绣着金龙的华服,头戴冕旒,面容庄重,眼神中透着对此次巡视的期待与关切。

此行的第一站,便是谷县。

谷县,这个在度田一事中曾掀起轩然大波的地方,如今正静静等待着天子的到来。

当皇帝仪仗抵达谷县县城外时,早已等候在此的谷县官员们纷纷跪地迎接。

人群中,一位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便是新科状元苏然。

苏然抬头望去,只见皇帝的马车缓缓停下。

刘禅在侍从的搀扶下走下马车,他的目光扫视着眼前跪地的众人,最后落在了苏然身上。

“起来吧。”刘禅的声音沉稳而威严。众人起身,苏然向前几步,恭敬地行礼道:“臣苏然,拜见陛下。”

刘禅打量着苏然,只见他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几分坚毅与成熟,与之前听闻中那个因度田粗暴而引发骚乱的年轻官员似乎判若两人。

“苏然,朕此次前来,是想听听你这谷县度田的具体情况。”刘禅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苏然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详细汇报:“陛下,自臣上次因度田方式不当,引发诸多事端后,臣深刻反思,日夜难安。此后,臣改变策略,不再强行推进。”

苏然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刘禅的脸色,只见刘禅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

“臣先召集了谷县的乡绅、里正,与他们耐心沟通,解释度田与编户齐民对国家、对百姓的重要意义。”苏然的声音清晰而诚恳,

“臣还亲自走访田间地头,与百姓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担忧与诉求。对于那些对度田心存疑虑的百姓,臣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刘禅静静地听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微微皱眉,问道:“那推行过程中,可还有阻碍?百姓们可都配合?”

苏然微微躬身,说道:“陛下,起初确实仍有一些百姓不愿配合,尤其是那些家中土地较多,担心赋税增加的。臣便向他们承诺,此次度田,定会做到公平公正,赋税也会依照实际情况合理征收,绝不会让百姓吃亏。”

苏然顿了顿,继续说道,“臣还组织了专门的丈量队伍,每丈量一处土地,都让百姓亲自在场见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对于一些隐匿土地的行为,臣不再采取强硬手段,而是以劝说为主,让他们主动改正。”

刘禅微微颔首,说道:“如此甚好。那如今度田与编户齐民进展如何?”

苏然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说道:“回陛下,经过臣与一众官员的努力,谷县的度田与编户齐民工作已顺利推行下去。如今,大部分百姓都已认可并配合此项工作。度量出来的田地数量比之前预估的多出不少,新增的编户齐民也有数千之众。”

刘禅听完,满意地点点头,说道:“苏然,你能从之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做出改变,实乃难得。度田与编户齐民,关乎我大汉的根基,切不可马虎。你能让谷县的局面得以扭转,朕很是欣慰。”

苏然心中一阵激动,连忙跪地,说道:“陛下圣明,臣能有今日之转变,皆因陛下的教诲与宽容。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随后,刘禅在苏然的陪同下,走进谷县县城。

街道上,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敬畏与好奇。

刘禅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度田与编户齐民之路虽充满艰辛,但只要官员们用心去做,百姓们终会理解与支持。

在谷县的这几日,刘禅深入民间,亲自查看度田的实际情况。

他走进农田,与正在劳作的百姓交谈,询问他们对度田的看法。

百姓们纷纷表示,如今度田公平公正,赋税合理,他们的生活也有了盼头。

刘禅还视察了编户齐民的登记工作,看到登记册上详细而准确的信息,他对苏然的工作更加认可。

离开谷县时,刘禅再次对苏然说道:“苏然,你要继续保持,将谷县治理好。朕期待你能做出更大的成绩。”苏然跪地叩谢,望着皇帝仪仗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将谷县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而刘禅,也带着对谷县度田成果的满意,继续踏上了他的巡视之路,为大汉的繁荣稳定,探寻着更多的可能。

之后,刘禅巡视洛阳各县。

转了一圈之后,又重新回到洛阳城。

刘禅身着便服,带着一小队侍卫,悄然离开了队伍。

他们混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宛如普通百姓。洛阳城的街道热闹非凡,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

街边的店铺琳琅满目,人来人往,一派繁荣景象。

刘禅漫步在街头,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他走进一家米铺,与老板攀谈起来:“老板,近来生意可好?这米价可有变动?”

米铺老板见是一位衣着普通却气质不凡的客人,连忙热情地招呼道:“客官,托陛下的福,如今生意可好啦!这米价也稳定得很。听说啊,朝廷刚完成度田,以后咱百姓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刘禅微微点头,心中暗自欣慰。接着,他又来到一处农田。

田间,农夫们正辛勤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

刘禅走上前,问道:“老乡,今年收成如何?这新度的田,对你们可有好处?”

农夫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憨厚地笑道:“好着呢!新度的田,让咱知道了自家到底有多少地,心里踏实。而且听说以后赋税也会更公平,俺们干活都更有劲儿了。”

刘禅在巡视过程中,还遇到了一位老者。老者坐在街边,看着过往的人群,眼神中透着满足。

刘禅走上前去,与老者闲聊起来。老者感慨地说道:“陛下圣明啊,如今天下太平,又搞了这度田、编户齐民,咱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老身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么好的光景。”

刘禅听着老者的话,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彻查数据真实性的决心。

一个月的巡视转瞬即逝,刘禅乘坐着那辆装饰华贵的马车,缓缓驶回皇宫。

宫门前,一众太监宫女早已整齐排列,恭迎天子归来。

刘禅走下马车,阳光洒在他身上,勾勒出他略显疲惫却依旧挺拔的身姿。

他的眼神深邃,透着巡视归来后的思索与沉淀。

刘禅径直回到御书房,稍作休息后,便命人传旨,召集大臣们进宫议事。

不多时,大臣们纷纷身着朝服,神色匆匆地赶来。

御书房内,气氛庄重而严肃,巨大的书桌摆满了各类奏章,墙上悬挂着大汉的疆域图,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

大臣们鱼贯而入,整齐地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禅坐在书桌后的椅子上,微微抬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但依旧坚定有力。

刘禅站起身来,缓缓踱步,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说道:“此次巡视,朕深入洛阳各地,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朕对度田与编户齐民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朕看到了我大汉的希望,大部分百姓对这政策十分满意,他们辛勤劳作,生活渐有起色。”

说到此处,刘禅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然而,”刘禅话锋一转,眉头微微皱起。

“朕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有些地方,度田的丈量不够精准,导致百姓对赋税产生疑虑;还有些编户齐民的登记工作存在疏漏,部分百姓未能及时纳入。这些问题虽小,但关乎百姓切身利益,不可忽视。”

刘禅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大臣们纷纷点头,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一位年迈的老臣出列,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洞察秋毫。度田与编户齐民乃国家大事,关乎民生社稷。如今出现这些问题,臣等难辞其咎。”

老臣的声音略带颤抖,满是自责。

刘禅摆了摆手,说道:“爱卿不必自责。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讨出改进之策。朕命诸位爱卿,针对此次巡视发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务必让这政策真正惠及每一位百姓。”

刘禅的目光坚定,充满了对大臣们的期待。

这时,一位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以为可重新组织专业的度田丈量队伍,挑选那些公正、有经验的官员负责。同时,设立监督机制,对丈量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这位官员目光炯炯,言辞恳切。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此计可行。还有其他建议吗?”

又一位大臣出列,说道:“陛下,关于编户齐民的疏漏问题,臣建议在各地设立专门的登记点,安排专人负责,挨家挨户重新核查。对于那些遗漏的百姓,给予一定的补偿,以安抚民心。”

刘禅沉思片刻,说道:“嗯,此建议也不错。但补偿之事,需斟酌而行,不可过度浪费国库。”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

刘禅认真倾听着,不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御书房内,讨论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

天色渐暗,御书房内的烛光愈发明亮。

刘禅看着大臣们积极献策,心中感到一丝欣慰。

他知道,只要君臣一心,大汉定能在度田与编户齐民的道路上越走越稳,实现繁荣昌盛的目标。

这场商议,为大汉的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指引着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