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24章 与众不同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24章 与众不同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24章 与众不同

第224章 与众不同

第一次来到二姑妈家的金尚,也很好奇地打量着这小镇上的宅子。

来到这个地方,给金尚最大的感受,就是分量足,个头大,就连房子的占地范围,也比城市里要大很多。

估计也只有女朋友李萱的老家,能够相提并论了。

“感觉怎么样?”

二姑妈金兰芸询问着,金尚很欣赏地回应道:

“很不错,古风犹存,但看起来很新。”

“其实就是才建了七八年的宅子,这是张鹭长大之后,原来的房子似乎稍微不够用,才建了现在的房子,专门请了老师傅设计施工,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造好。”

看上去,和工业化定制产品确实有很大不同,处处都透着传统匠人的优良手艺风格,对细处的雕琢,明显要更上心。

只是,如今这样的手艺人,越发少了,上了年纪的干不动,年轻人不爱学,很多近乎民间艺术的传统艺能,估计都要失传了。

外面的风似乎大了点,呼啸声起来了,屋内倒是暖洋洋,却没有多少烟火气,不像是传统暖炕,倒像是全屋地暖的感觉,热气十分柔和。

在暖桌旁,姑父张华和金尚对坐着,喝了点茶水,说会话,醒醒酒。

其实也没喝多少,可后劲到底是起来了,还是得缓一缓。

“我们这里,其它的就不提了,冬天尤其需要暖气,最冷的时候,几乎没法出门。不像京城,现在大概还在‘秋老虎’肆虐的时候吧?”

“差不多。那边到底近海,夏季虽然热,倒也不是特别夸张,冬天也挺冷的,但不如这里,三四个月的封冻期。”

其实呼伦湖附近,已经算好的了,更北边的地方,那可真是滴水成冰,越发难熬了。

好在随着集中供暖的越发普及,上了规模的城镇,基本不会被严寒风雪击垮,很多乡下居民,也开始自发地用石化燃气取暖,度过严冬。

这些,都是工业化后才有的福利,地处北方的二姑夫一家,越发能体会到科技的发展,国力的提升和生活的改善。

搁在以前,一场大雪下来,不知道压垮多少房屋,多少牲畜被冻死。如张华这样的家庭,想要养数千数万的牛羊,搁在旧时代,想都不想干,现在都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壮举了。

提及这一二十年的巨大变化,张华有说不完的故事。

不过,今天金尚是第一次来,倒不至于被拉着说个没完。

时间不早了,也不好过分喧哗,几个表弟表妹明天还要上学,已经休息了,姑侄两人说了点明天的安排,姑妈收拾妥当后,过来问了下家里的情况,听闻怀孕的母亲梅杏红一切正常,家里的生意也没什么问题后,才放下心来。

自小就和父亲分居,母亲虽然也还算合格,到底时常外出,不甚亲密,姐弟三人的关系一直都很不错,哪怕长大了,聚少离多,也没影响当初的情谊。

“上回说老祖母要回来,怎么没了下文?”

“得等到天气转凉吧,她老人家其实不怎么喜欢京城夏天热闹忙乱的样子,特别是暑假,外地游客太多,也显得比较乱。”

“也是,她喜欢清净,其实也是怕麻烦。以前就经常一个人待在书房里写写画画,也不知道在忙什么。年纪大了,倒是迷上求神拜佛了。”

关于这一点,二姑妈金兰芸其实是有意见的,和黄修旻和离,一家人没什么意见,感情不和,就不要勉强,但是后来,太过放飞自我,以至于疏忽了亲友的感受,确实有点让人难以理解,尤其是身处其中的金兰芝,金兰芸和金时三姐弟,因为老母亲的任性,也吃过不少苦头。

“我觉得吧,祖母的心还是好的,不是对家人冷漠,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不擅长‘爱’其他人而已。”

“情商低,笨拙?”

金兰芸不置可否地撇了撇嘴,

“好多年没见了,下次回来,找个机会去看看。年纪大了,还到处跑,万一在外面有个三长两短,如何是好?”

不止是二姑妈金兰芸,金尚算是发现了,这一家子亲戚,都有点刀子嘴,豆腐心的趋势,嘴硬的传统,几乎是代代相传。

到了十一点多,打着哈欠的三人才结束闲聊,回房间休息了。

一夜无话,陌生的天花板,陌生的房间,温润的室内空气,外面传来一阵阵压低了声音的交谈。

似乎是大人在催促小孩起床,动作快一点,免得迟到。

金尚揉了揉眼睛,打了几个哈欠,收拾了一下就走了出去。

“诶,是表哥,这么早就起来了?”

最小的表弟张鹭,见到金尚,不由得迎了上来。

对这个表哥,小家伙还是很喜欢的,尤其是在收到了Venus游戏主机,和全套游戏卡带后,回来就成了全班最靓的仔,要不是大人管束,恨不得天天将小伙伴带回来打游戏。

至于高高兴兴去上学的小表妹张云鸾,昨天放学回来,就说班上的英语老师在听力课上,放了一首名叫《Lemon Tree》的歌,作为语感训练,小姑娘一听,就觉得耳熟,说歌手是自己的亲戚,结果单曲碟上的名字是元休,名字对不上,自然让小姑娘有些尴尬。

小镇上的孩子,大多不怎么明白真名和艺名之类的关系。

“真是你啊,表哥?”

“当然。”

“那可太好了,看她们怎么说,还敢瞧不起我,说我吹牛。”

刚上高一的姑娘,正值青春期,班上的同学,也不是特别熟悉,小团体刚刚建立,没到稳固的时候,被大伙嘲笑揶揄,也挺难受的。

“知道就行了,也不用大势宣扬,我不是职业歌手,而是创业老板。”

“业余爱好嘛,我懂。”

高高兴兴地拿着金尚的签名碟去上学的张云鸾,一溜烟地跑远了,姑妈金兰芸没好气地抱怨道:

“都这么大了,也不注意一点姑娘家的形象,像什么样子。”

不想触霉头的张鹭,一声不吭,老老实实地洗漱完毕,吃完早餐后,也汇合了邻居家的小孩子,结伴去上学了。

“一个个都是些不让人省心的家伙。对了,二丫头在京城怎么样了?”

“还行吧,有空就去学一学舞蹈,和练习生朋友联络一下感情,九月份开学,就住校了,父亲托了熟人照顾,应该没问题。对了……”

说起这个,金尚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张鵟就读的艺术培训学校,似乎被某个大专院校吸收兼并了,与它一起的还有数个教学点。如果不出意外,三年后,表姐最少能拿一个正规大专文凭。”

“那还挺好,运气不错。”

调皮捣蛋,学习不好,也没什么特长的张鵟,一直是姑妈一块心病,现在能有这个运道,总比窝在老家要强多了。

“不止,以后高校扩招是大势所趋,中小型专科学校,合并成综合大学的事会越来越多。小表姐以后说不定会有‘专升本’的机会,甚至,干脆直接发本科文凭。”

“这……能行吗?”

大专和大本,可不是一个待遇,现如今,考中正取大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地方的高中,也只有省市重点学校的少部分优秀学子,才有机会上大学,一般全日制高中,几年都难得出一个本科生。

张鵟要是能拿个本科文凭,回来在市电视台,剧团,艺术专科学校,高中混一个编制是没问题的。

如果能留在京城发展,那就更好了。

“自己努力不管用,选一个‘努力’的学校,搭上‘便车’也不错。未来的事,谁说得准?”

虽说如此,二姑妈金兰芸还是很高兴的。当初将二丫头送去京城,也只是想着找一个出路,别让她待在乡下被荒废了。

能有现在的际遇,个人努力和运气,缺一不可。

“你回去了,让她好好上学,别像以前那样,一事无成,要是不听话,让你父亲狠狠抽她,不管用,我亲自去管教。”

“不至于不至于,小表姐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金尚嘿嘿一笑。

二姑妈还是很有意思的,平时看着挺平和的一个人,真做了什么决定,或者急切起来,又特别雷厉风行。

也正是因为有她帮衬,姑父张华那种稍显木讷,爱面子,讲义气,容易被坑的人,才会在生意上有所成就吧。

家有贤妻,确实是福气。

吃过晚饭后,金尚和张云鹰一起去酒店,接到了魏双萍和齐招云,准备正式去姑妈家的农场看看。

商务车在省道上开了三十几分钟,才终于抵达。

和金尚想象中的金色麦浪阵阵的景色有所不同,田地里到处是黑褐色和昏黄色的泥土,还飘荡着一股根茎腐烂后的味道。

见金尚的脸色,张云鹰也大概明白了对方所想。

“你来晚了,今年的收割期已经结束,上个月就开镰了。”

“晚了一个月,没看到,可惜了。”

倒也没有特别遗憾,北地气候与南方不同,也不能强求,一行人下了车,踩在松软的旋耕土上,

“马上要播种冬小麦了吧?”

“对。”

张云鹰点点头,

“所以说,你的电商能在短时间内,将仓库存货清掉很大一部分,确实是帮了大忙,否则,新粮都不知道该往哪放。今年的行情实在是太差了,不仅仅是价格低的问题,就算是降价,也不见得能卖得出去。太难了!”

“国外低价粮食冲击?”

“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全部。具体就不好说了,上面的农协和大渠道商太贪,压价太狠也不无关系。”

张云鹰十分不满地抱怨道,

“本地农协以及各个商业团体,最开始都是为咱们说话的,可自从它们做大了,就有些不一样了。与农牧相关的收入,在农协里面越来越小,反而是金融投机,房地产比重越来越大。有些事……回不去了。”

种田养牛羊,多辛苦啊,赚得还不多,风险也大,相比之下,只要资金量起来了,玩金融和房地产,明显赚钱更多,也更轻松。

自然而然,脱胎于中小农牧场联合而起的组织,和二姑夫这样的传统粮食生产者,利益就不完全一致了。

至于它们搞的什么“北大仓”网上粮食交易平台,金尚并没有特别放在心上,大宗交易,或许它们会占据一定市场,在B2B领域有些存在感,可金尚的主战场是B2C和C2C,针对终端零售,而不是批发,所以没有根本利益的冲突。

表哥的抱怨,金尚也了解过一点,但没特别关注。

这个时候才开始播种,其实已经有些晚了,好在今年夏秋的气温偏高,影响不是很大。

看着一排排的机器在忙碌着,还有一些穿着工作服的人在地里视察,时不时取样,放进试管,编号后纳入箱子里。

“那是在检查病虫害,看看细菌虫卵在地里的密度,同时测一测酸碱度和微量元素。有些问题,不提前关注,就容易引发大问题。老天爷是不是风调雨顺,咱们保证不了,但可以提前预防灾害,并最大限度增加产量。”

“难道,不是用烧秸秆的方式,减少病虫害?”

“烧,很多地方都烧。传统种植收割方式,要是不烧秸秆,可能会出大问题。生态农业并非不好,只是投入大,产出慢,还不如一把火来得方便,将藏在麦秆和枯草中的害虫一扫而空。不过,我们家不一样,从一开始就走的不同的路。虽然吃了很多苦头,路走通了,也很赚。”

真不是中小农户不懂,而是以他们的条件,烧秸秆是最好的办法,不这么做,后果他们承担不起。

为了给金尚解惑,一行人来到了草料堆场,对面就是肉牛区,时不时有倾倒牛粪的工程车开过来卸货。

而张云鹰引以为豪的堆肥场,金尚也见到了。

“黑土地,说白了就是千万年积攒下来的腐殖土,此地的土质和肥力,明显要差一截,但是,我们可以用一些方法改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