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 第213章 提前

这个男人不太冷静 第213章 提前

作者:范仪同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0:23:04

第213章 提前

第213章 提前

中秋节当天,恰好是星期六,阳历九月九日,虽说不算是特别的良辰吉日,好歹也算是个不错的噱头。

夏末秋初的好天气,上午十分凉爽。

附近的生态公园,正在举办一场露天的相亲联谊会。

在网上稍微有点声势,京城的报刊杂志上也连续登载了好几期公告后,热度总算是起来了。

基于今夕聊天的交友群而举办的线下联谊会,到底能不能成,就连金尚也没太大把握。

原定于八点半开始的活动,还不到八点,现场就有不少人了。

有的是心急来赶场的,有的是周末出来溜达,看个热闹的。

当看到渐渐密集的人群和喧闹的声势,以及一个个提前安排好的暖场活动展开,金尚也放下了提起的心。

『成了!』

不管最后能有多少人交到男(女)朋友,喜结连理的比例有多少,前来捧场的有这么多人,证明今夕聊天已经初步拥有了号召力,人们愿意相信这种看不到人,也听不到声音的字面交流。

一度被人们视作新业态,新经济载体的电视购物,在大红大紫之后,一地鸡毛,如互联网这种更加不直观的交流方式,也承受了更多审视的目光。

信任,简简单单两个字,却重逾千钧。

看着满场的今夕广告,金尚十分欣慰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同样站在场边,陪同金尚来看看情况的李萱半猜测,半好奇地问道:

“这里都是单身,想来交友的年轻人?”

“想要交友是真的,但不是不是单身,就不好说了。”

金尚悠悠地说着,闻言的李萱一愣,旋即反应过来。

“你的意思是,有吃着碗里瞅着锅里的家伙?”

“别说得那么难听,那叫骑驴找马。”

“还真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人心不古啊。”

这个话题,说深了也挺无趣的。

还没彻底被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侵蚀的现代,相信爱情的,还是大多数。

当然了,金尚不会傻傻地和女朋友争论这个话题,而是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它方面。

似乎是受到了线上线下宣传的影响,一部分本地媒体也上赶着来凑热闹,时不时能在人群中看到举着话筒,扛着摄像机的记者在采访,路边的车道上,金尚还看到了一辆正在工作的采访车。

国内第一场从线上转移到线下的相亲交友活动,着实吸引了不少人关注的目光。

走了一圈后,李萱十分好奇地对金尚问道:

“似乎来的女同胞,远比适龄男子要多啊,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单身女比单身男要多?明明报纸新闻上不是这样……”

金尚笑了笑,十分坦然地回应道:

“只是男同胞不够积极罢了,即便在当下婚恋市场不够有优势,也不会来希望渺茫的相亲联谊会,与其花时间讨好不知道什么底细的陌生女子,还不如专注于工作,多赚点钱,事业有成,选择的范围也会随之更加宽阔。”

“找个更年轻漂亮的,对吧?不是所有女孩都那么物质的……”

金尚笑而不语。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在男婚女嫁的问题上,错过了适婚年龄后的对比上,男子都比女子占优势,没能在最美好的年纪找到一个如意郎君,越往后,对女性越不利,成年男子走上社会,历经世事磨砺后,越发不好骗了。什么气质,事业,房车,家庭背景,都抵不过寥寥几个词,年轻,漂亮,顾家,好生养。

归根结底,还是成熟世故的中年男子荷尔蒙分泌水平下降后,已经没什么闲心思玩恋爱游戏了,找个差不多的女孩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就够了,所谓事业有成的优质女自以为有自矜能力的条件,相亲男压根就不会放在心上。

这个世界,对生而为女的人们,是不公平的,自降生之日起,绝大部分女孩子就进入了困难模式,选择的余地远比男孩子要少,而且选错了的代价也更加严重。

相比起那些不直观,没法准确衡量的标准,找个有钱的,已经是除了年轻帅气之外,最一目了然,最简单的手段了。

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的金尚和李萱,以普通围观群众的身份,观看了一系列趣味横生的小游戏,联谊互动,趁机拍摄了一些宣传素材的照片后,对现场负责人叮嘱了几句,就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佳节,要做的事情还有挺多。

李萱去和朋友外出购物,金尚则来到了电视台大楼,参加一个名为“诗话中秋”的特别节目。

金尚作为国内知名的年轻作家,诗人,唱作人,被邀请也不奇怪,只是最近太忙,没打算在文艺圈折腾,想要婉拒,后来,一通电话打过来,最后还是同意了。

力邀金尚参加的,就是曾经在节目上打过交道,后来偶有书信和电话往来的屈南容老先生。

这段时间,多多少少帮了一点忙,为金尚的文艺产业说了几句好话的老先生,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作为发起人之一,老中青三代人都有人到场,上午十点开始录制,剪辑之后,晚饭之间就差不多要播出了,时间还挺紧的。

所谓“诗话中秋”特别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茶话会性质的谈话节目,主持人是金尚打过交道的吴蝉,编导是朱静筱,都是老熟人。

进入演播室后,金尚看到一张摆放着月饼,花生,瓜子和糖果的小茶几,边上有几张藤椅,屈老先生正在和一名穿着老式正装的中年男子在说话。

见金尚进来了,屈南容很高兴地招呼着。

“小金,总算到了。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杨琏杨会长……”

金尚伸出手,和对方握了一下。

“我是金尚,幸会……”

“我知道你,有名的年轻诗人,才子。”

“过誉了。”

坐定后,金尚打量了一下,似乎录制还没开始,没看到吴蝉和朱静筱。

至于坐在对面的杨琏,金尚也了解过,文联小有名气的古文派诗人,作家,好几部小说改编成了影视剧,话剧,在业内影响力不小。

其主张也相对保守,组了一个非正式的诗社,每年都出一到两篇诗集,是国内文艺青年眼中十分有分量的前辈。

作为召集人的屈南容,热心地说道:

“你们两个,不像我这个退休的老头子整天无所事事,有忙不完的工作。尤其是小金,我这个不怎么关心外界琐事的人,都听说起你在商界掀起了不小的声势。估值上亿的创业公司,入主老牌上市企业,当真不得了。”

说着的屈南容对金尚比了个大拇指,

“吟诗作对一等一厉害,金尚赚钱也不落人后。这下子,没人嘲笑咱们这些文人百无一用了。”

年纪不小,好胜心不少的屈南容,估计以前也没少被人指摘过,见到事业有成的年轻后辈,也十分高兴。

杨琏十分好奇地问道:

“做生意和写诗,哪个更难?”

“写诗……”

金尚略一琢磨,就给了个相对保守的回答,

“赚多赚少,总有个衡量标准,可诗歌的好坏,还真没一个统一的标准。”

这一点,不管是杨琏和还是屈南容,都比较认同,后者略微颔首说道:

“吟诗作对,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说白了,就是文化人自娱自乐的一种排遣方式,咏物抒怀,借景生情,平时不好说,不方便说的,都在诗里。”

这倒也是,金尚也“文抄”过几首现代朦胧诗,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感触也十分不同。前世被奉为经典的顾城的佳作,这一世的影响力,还不如几篇情诗。文化背景有差异,结果自然大不相同,金尚也是无可奈何。

“这几年,我的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了,前段时间还在医院住了半个月,酒也不让喝,也不抽烟了,感觉生活少了点什么。”

搁在平时,屈老先生说什么也得搞一点好酒宴客,尤其是文人小聚,怎么能没有酒水助兴?

现在说这些,也只是玩笑式的抱怨。

正儿八经的电视节目录制现场,也不可能真的上酒,茶叶倒是挺香,品质不错,据说是屈老先生从家里带过来的。

“要不是小朱(朱静筱)劝说,我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外出,在家里歇着,和儿孙小聚,晚上看看中秋晚会,挺好。对了,小金,你是不是有现场票?”

“对。”

金尚回应道,

“位置靠前,但有点偏。小表姐要登台献唱,我得去看看。”

“就是那个唱《明月几时有》的吧,小姑娘不错,曲子也好,相当益彰。”

屈南容赞不绝口地夸奖道,

“那一张专辑里面的其它歌曲也不错,虽然不适合我这样的老头子听,但感觉很好,和其他那些故弄玄虚,为了叛逆而叛逆的矫揉造作之词大不相同。”

到底是前世经历过时间检验的佳作,哪怕其中只有不到一半称得上经典,也很难得了。

身为文化界的中流砥柱之一,杨琏对金尚这样的后起之秀也很看好。

自从全球化进程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加快后,国外文化对国内同行的冲击越来越严重了。

传统诗歌的没落只是一个侧影,一些自古以来都深信不疑的道理,现如今也不那么稳固了。

站在屈南容和杨琏这等人物的角度和高度上来看,自然不会是那种故步自封,不知道与时俱进的老顽固,而是对变化太过剧烈的现世割裂深感忧虑。

欧美西方世界,深受宗教,种族和肤色等分歧困扰,国内也未尝没有地域歧视,文化孤立,封闭自守等弊端。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弥合诸多矛盾,许多人都言之凿凿地声称,祖国再次伟大的契机就在眼前,借助全球化市场的推动,让稍显落后的国度再次焕发升级,是所有人都期待的。

但,这不是还没复兴么?

大而不是太强的尴尬,已经持续了好多年,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改善,谁也说不好。

顶层文化界的人们对未来之路稍显迷茫,社会层面的动荡,尤其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和老派文化格格不入。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金尚这个在年轻人群体中十分有辨识度的名人,就相当惹眼了,即便他没有高举诸如复古、复兴之类旗号,也在前卫摇滚,时尚流行,文化科技等领域推陈出新,但是,各方都认可其才华,也掌握一定话语权的年轻才俊,就太难得了。

文化事业的发展,要的是去芜存菁,兼收并蓄,自我改良,而不是将过去的全都丢掉,全盘换成外来涌进来的东西。

站稳了略显保守的中间路线的金尚,就十分值得拉拢交好了。

实话实说,如果不是屈南容等人在一些公开或者非公开的场合表示支持,金尚旗下的公司文化产品不会那么顺,各方联合审核就能拖好久。

尤其是《三国演义》这个投资额度越来越高,涉及的规模越来越大,相关领域越来越广的项目,没有真正的文艺界“泰山北斗”背书,压根就不可能玩这么大,这么野。

几个亿诶,不是几百万,几千万,即便有梅应年牵头的一批企业投资,拉动更多效益,要是没人推动,也是成不了的。

说了会客气话后,朱静筱和吴蝉有说有笑地走了古来,心情似乎不错。

见状的屈南容打了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说道:

“小金,你的那个‘架空历史’大型文艺企划,我看了,很不错。前朝旧事,有些确实很敏感,可要是避而不谈,就像是失去了灵魂的驱壳,年轻人看不懂,我们这样的老家伙觉得没劲。所以,另起炉灶,搞一个‘平行宇宙’的概念,是个不错的方法。至于你担心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非议,肯定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提前打预防针,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文化产品,万不能给人留下话柄……”

“我懂。”

老先生十分贴心地说了很多,诸如“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之类的提示,并不具备严肃的法律效力,但他能很大程度上规避不必要的麻烦。

杨琏也十分支持地说道:

“类似的事,其实以前也有人试过,但如此系统地搞这么大的工程,还是第一次。这里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小,投入很大,你那边能坚持住吗?”

金尚答道:

“短期内肯定不可能大干快上,毕竟我这边也有其他项目同步展开。过去的故事要有,现在的故事要讲,未来的故事更不能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