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有空间,和新欢送渣夫进监狱 > 第107章 卫均义

关海山眉头拧成了疙瘩,在稳坐如山的梁素梅面前踱来踱去,那步伐快得差点让梁素梅眼冒金星。“小梅啊,上次咱们聊的那事儿,到底啥时候能有个准信儿?我这阵子跟蔬菜站还有县委食堂的哥们儿吃了好几顿了,豆芽送出去得有十多斤了,他们天天追着我要货呢。”关海山的声音里透着股子急不可耐。

梁素梅心里也是火烧火燎的,卫知那边刚谈妥了几个镇的新单子,豆芽现在成了香饽饽,供不应求。每次来给关海山送货,她都像上刑场一样,生怕又被催产量。她暗自思量,这小作坊看来是撑不住了,得动真格,整个豆制品厂出来,豆芽、豆腐、豆皮、豆干一条龙,但一想到这其中的繁琐手续和巨额投入,头就大了一圈。

“关大哥,你说咱们要是有个自己的厂子多好啊,我搞生产,你跑市场,咱们就不用像现在这样火急火燎了。”梁素梅边说边叹了口气。

关海山一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主意确实不错。可转念一想,那些审批、资金、厂房,哪一样不是难题?他苦笑了一下:“小梅,眼前这关得先过了,你得想法子给我匀点豆芽出来,那些大客户我可得罪不起。”

梁素梅点了点头,说了句“我再想想办法”,便拍拍屁股急匆匆地走了,生怕关海山再给她出难题,关海山看着这丫头逃跑的背影直摇头。

梁素梅心里明白,目前她手头那点积蓄,对建豆制品厂这个大项目来说,就像是往大海里扔了个小石子,连声响都听不到。她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难不成还要靠空间商场的豆芽?可那太不现实了,供应整个县城的豆芽,可不是靠自己那辆小推车就能解决的,必须得大卡车,如果大卡车和满车的豆芽一亮相,自己这空间的秘密怕是要公之于众,到时候怕不是要被人当成妖怪抓去研究了。”

回到知青点,梁素梅一股脑儿地把烦恼倒给了卫知。卫知一听,也是吃了一惊,这豆芽的火爆程度远超预期,看来得好好规划,扩大生产规模了。他意识到,这已不再是知青点内部的小打小闹,而是个能够走出去的正经事业。

“建厂的话,大概得要多少资金?”卫知认真地问。梁素梅叹了口气:“至少得十几万吧,人工倒还好说,主要是厂房建设和设备投入。”

卫知闻言,拍了拍胸脯:“这笔钱,我先来想办法。我明儿就给家里发电报,让他们支援一下。”

梁素梅一听,惊得嘴巴都能塞进个鸡蛋,十几万啊,那得是多显赫的家庭才能轻松拿出。但她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摆手:“不不不,咱们还是稳扎稳打,先在县城租个大点的地方,等资金充裕了再考虑建厂。”

卫知却摇了摇头,他分析道:“现在豆芽这么抢手,如果只是租个院子,跟在知青点没多大区别。而且,在田洼村我们可以借村集体的名义销售,但到了县城,万一有人眼红使绊子,扣上什么投机倒把的帽子,可就麻烦了。这厂,是非建不可的。”

卫家的小院里,卫老太轻轻瞥了眼眉头拧成结的卫均义,嘴角一撇,不满地嘀咕道:“哎,整天绷着个脸,跟谁欠你似的。小知和他妈啊,都被你这副模样给‘吓’跑了。”

“妈!”卫均义苦笑,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这孩子,张口就要十几万,我上哪儿去变这么多钱来?”

卫老太眼疾手快地从儿子手中抽过电报,细细端详一番后,脸上绽放出温暖的笑容,得意洋洋地在卫均义面前晃了晃电报纸:“瞧瞧,咱们小知多有志气,你有没有仔细看?小知要钱是为了‘建厂’”卫老太特别加重了“建厂”的发音。

卫均义不以为意地嗤笑一声:“他要真有那本事自己建厂,还用得着找我?自己掏腰包不就得了。”

“你呀,就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卫老太笑眯眯地反驳,“小知找你要钱,那是尊重你。你那点工资,还有你手里的那些积蓄,说到底还不是你爸和我辛苦一辈子攒下的。你不想给?那这事儿我说了算,这钱我出!”

卫均义作为京城的干部,月薪不过区区两千,而卫家的家底,全靠老爷子和卫老太早年经营布匹生意一点一滴积累起来。至于卫均义本人,手里其实握着一笔不小的存款,那是远在国外的妻子陆荷,为儿子卫知汇来的生活费。卫均义坚持不动这笔钱,他有做男人的尊严,他自信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抚养儿子,这些钱,他打算将来与陆荷重逢时,原封不动地还给她。

“妈,我可不是故意泼冷水,这么大一笔钱,万一他折腾没了……”卫均义试图劝阻母亲。

卫老太斜睨着儿子,眼神里满是坚定:“我孙子,我心里有数。小知比你强多了,他做事有他的道理。我这么大年纪了,什么风浪没见过?就这一个宝贝孙子,我不疼他疼谁?”说罢,眼中满是宠溺与信任。

知青们对豆芽的热销感到由衷的喜悦,几年的知青生涯,让起初对生活感到平淡无奇的他们,如今凭借自身不懈努力,迎来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高涨。

“现在市场对豆芽的需求非常大,光靠罗阿姨和咱们知青已经很难应付了,梁素梅同志又与县里的蔬菜收购站和大食堂谈妥了合作。所以现在面临一个问题,需要扩大规模,招技术员。但是,如果扩大规模的话,首先要考虑交通的问题,所以我想咱们要在宁溪县建一家豆制品厂。”卫知看着知青们说道。

知青们听到这个消息,沉默不语,原本热闹的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仿佛一瞬间被冻结。如果在县里建厂,意味着这豆芽产业会变成更大的项目,将不再仅仅属于他们这些知青。他们把豆芽产业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培育,但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可能与外人分享成果的现实。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说出来。”卫知打破了沉默。

“卫老大,我们住在田洼村,厂子要是在县里的话,那这豆芽是不是以后就跟我们没关系了?”一个知青忧心忡忡地问道。

听到这话,其他知青们也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

看着众人担忧的表情,卫知笑了笑,耐心的解释道:“豆制品厂跟咱们现在的小作坊不一样,它是流水线作业,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员参与。从种植、采购、质检到生产和营销等各个岗位,都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所以,只要你们有能力胜任某个岗位,就可以在厂里上班。”

说完,他看向大家,鼓励道:“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只要努力,都能做出成绩。”

又补充道:“建厂的同时,我们也会建职工宿舍,解决大家的住宿问题。这样一来,大家也不用再担心路途遥远的问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