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 第55章 宏庄李家与骊山宫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第55章 宏庄李家与骊山宫

作者:吾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9 23:02:20

第55章 宏庄李家与骊山宫

任何由人所构建的组织,往往都需要一个人来做主心骨。

所谓将是兵之胆,帅乃军之魂,主心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主心骨周围,会让群众感到安心一样。

易承回来了,道门理综隐派山门的主心骨就有了。

蔡争和卢方两个加一起快一百岁的人,却跟个话唠一样,整日跟他说话,似乎是想把这十多年的隐匿山中不曾说的话一股脑的全部说完。

“门主,三世太宰陈耳离世后,来山门中次数最多的便是宏庄的李家人与骊山宫人了,宏庄有个侏儒,好像叫什么甘诚,头几年三天两头就往山门里跑,到处寻觅,似乎想要在山门中找到什么人,找了两年多,实在没找到,然后跑来问我等可曾见过下一任门主,我等谨遵三世太宰教诲,没有理会,他后面渐渐也就不再来了。”

“宏庄的李家也派人来过几次,送了许多高产杂交种子,吾等山门人少,只消在山下种上百余亩,便已足够吃食,他们送的良种,我们种不完的,又送了回去。”

“骊山宫人也派人来了几次,有两个女子,一个叫钟无艳一个叫淳尝芳,多次约我等谈话,席间只问我等可知晓道门理综隐派的下一任门主是谁,我等就按照三世太宰陈耳临终时交代,只说不知晓,那俩女子问了几次,似乎觉得无趣,遂不再来...”

“程康前年病亡时,我们给他的尸身烧成了一尊陶俑,埋在了后山始皇帝陵前,并且约定,往后我等若是身死,也都烧成陶俑埋在后山上,死后一同为始皇帝守陵...”

“每次汉王贼子前来,都给山门送来大笔钱粮,我等若不是顾忌为始皇帝守陵之事,早就把他杀了...”

蔡争和卢方二人讲了许多事,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易承重生消失这十年间发生的一些事。

从他们说的那些事里,易承也得到了许多他想知道的信息。

宏庄李家这些年依旧在研究杂交水稻,骊山宫的人依旧在骊山深处隐居,活了快一百五十岁的甘罗依旧还是那副十来岁的孩童形态,以至于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了长不大的侏儒。

这就是张家血脉的反噬,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获长生,必忍其痛。

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十年重生之后的现状,易承多少也猜到一些,在文帝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之下,整个中原王朝都进入了到一个稳定的发展期。

没有战争的时代,就是普通百姓最好的时代。

当然,没有了战争,自然也就没了英雄人物,整个时代也相对平淡,所有人都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易承听说宏庄李家已经传承到了第七代族人了,这让他非常好奇,自从自己第九世以李长安之名创立了宏庄后,这座定居在骊山南麓的家族,居然一直延续到如今,而且是从战国秦朝一直繁荣到大汉朝,跨越好几个国家朝代。

看样子自己当年制定的宏庄只跟种粮食打交道的耕读策略很有效。

士农工商,从秦国商鞅变法之后,各国都开始步入了重农抑商的路子,那时候易承就察觉到了苗头,规定李氏子孙,最优秀的族中子弟都要读书从政,次一些的去研究杂交水稻做耕农,再次一些的,就去辅佐耕农子弟参与杂交水稻种子的售卖,但所售资财不可自己使用,反倒要去资助从政和务农的子侄,从而使得整个家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从整体上看,易承给李家规定的家风便是耕读传家,但和传统耕读传家的家族不同的是,宏庄李家手上掌握着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

传统耕读传家的家族,很可能因为某代人败了产业或者遇上什么天灾**,导致后续家族财富雪球越滚越小,从而渐渐地从贵族沦为平民。

但有着杂交水稻售卖种子,宏庄李家却能够在任何朝代,都受到统治者的礼遇和拉拢,毕竟统治阶级也不是傻子,只有地里种出的粮食多了,军队又有能力守住这些粮食,他们才能过上好日子,这一点他们比谁都清楚。

所以在掌握了耕读传家和杂交水稻这两大利器,宏庄李家则可雄踞长安,成为骊山最大的家族势力集团。

骊山宫其实多少也是抱上了易承当年创造宏庄李家的大腿。

毕竟易承娶了骊山宫的沈青婉为妻,也让骊山宫分到了一杯杂交种子的羹,否则就他们那个传承方法,易承估计传个百来年也就玩完了,从他这个后世人从未听说过骊山宫这个名字也可以看出来,这个隐世山门应该没有传承下去。

易承觉得自己有必要再去拜访拜访宏庄李家与骊山宫。

毕竟这俩家族都和他产生过莫大的交集。

从道门理综隐派山门上下来,易承先去了趟鸿胪馆,毕竟他现在明面上还是罗马国的王世子,虽不是质子,没人监视,但也不好一直不去大汉的官方馆驿报到。

在鸿胪馆长街东首户住了两日,送过拜帖,又沐浴更衣之后,易承这才乘着马车出发前往宏庄李家拜谒。

宏庄还是在长安以南,骊山山麓以为的那块老地方。

时光几乎又是转瞬过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而距离自己当年亲手砌起了宏庄的第一块石砖总共已经过去了至少百十余年。

南门口的那块巨大蝠兽壁照,还有大门口那两只石狮子依旧在那里矗立着,只是上面长了些青苔,北面石狮子屁股下的石墩有些开裂,不过裂纹细小,从远处看也看不太出来。

‘宏庄’两字的红木匾额,稍稍有些发旧,二十年的风吹雨打还是在红木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

北面砖墙上已经长满了植物,易承还记得那上面有他亲手雕刻的宏庄庄训:‘自强不息,明德厚学,知行合一,厚德载物。’现在因为植物的遮挡,已经完全看不出存在的痕迹。

因为事前送过拜帖,所以如今宏庄的庄主李鸿就在府邸内等候...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