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67章 诗与远方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67章 诗与远方

作者:南柯一凉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8 23:00:23

第67章 诗与远方

第67章 诗与远方

冉冉秋光泼洒在树叶间,把整个湖畔都笼罩在金灿灿的光泽中,如同油画,娇黄满地。

骆一鹤、白若雪等人,静静地望着方言一动不动,捏着下巴,犹如一尊沉思的雕塑。

“岩……”

苏雅提醒道:“咳咳,《未名湖》五天后才开始排版,我们不是马上就要。”

方言仿佛没有听见,脑子飞速运转。

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紧接着是希慕容、林青玄……

但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汪国镇。

这位可是影响力巨大的诗人,曾经掀起一股“汪国镇热”的旋风,很多人对诗歌的启蒙和喜欢,都是从他开始的。

更关键的是,汪国镇不是口语诗诗人。

他的诗只是口语化,有股心灵鸡汤的味道,恰恰这年头,被“朦胧诗”等诗歌笼罩,整个诗坛的氛围,有些苦闷,有些沉重。

“还真是!”

白若雪面带微笑。

白若雪沉吟了片刻,“单单这一首诗里,就包含了理想、事业、爱情和未来四个主题,而且没有拐弯抹角,直接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怎么怪了,你是听惯了朦胧诗吧。”

“确实,我最喜欢第一句。”

一种完全不同于朦胧诗的简单直白!

一种别出心裁的诗体风格?!

想到这里,整个人像触电般,大为意外。

唐胜男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撼:“好啊,他明明这么会写,却撒谎说自己不擅长。”

“安静!安静!”

在她们周围的燕大学生们,也若有所思。

“他没有撒谎,他说的是不擅长写朦胧诗,这首确实一点儿也不朦胧。”

唐胜男道:“我不去想是否成功,既然选择了诗与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白若雪眯了眯眼,“虽然杂志马上要停刊了,但不代表诗人的生涯就此结束,诗的远方就在那里,只是这一次,要风雨兼程了。”

“没错,虽然不是朦胧诗,给我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但又感觉像是在喊口号。”

听着有人非议自己的弟弟,方红睖着眼:

“你们就说这诗写得好不好吧!”

第一句,尤其是出现“诗与远方”,人群里瞬间骚乱起来,甚至下意识地喊出了声。

白若雪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方言,就见他踏出了第三步的同时,语调抑扬顿挫道: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刺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在众人的期待下,方言迈出了第一步。

“噢!”

苏雅连声提醒,保持安静。

哪怕到了21世纪初,这种心灵鸡汤也非常吃香,比如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唐胜男抿了抿嘴。

“这首诗怎么感觉这么怪啊?”

白若雪小声地评价:“既不故弄玄虚,也不生僻难解,简洁易懂,但又贴切自然,感染力强,一下子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胜男意会地点点头。

“既然选择了诗与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此乃正义之言!”

白若雪大为意外,细细品味着这首诗,就像一股小清新的秋风,迎面吹来,很是凉爽。

每念一句,就走一步。

“………”

“他这首诗放在《未名湖》,有深意啊。”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

“好!”

就在此时,回过神的学生们议论纷纷。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唐胜男看到人群陷入一片沉默当中。

白若雪昂起下巴,目光投向方言。

“若雪,这个诗好不好啊?”

直到第六步,方言站定不动,缓缓道:

“好是好,可这个真的能算诗吗?”

“若雪,你又替他说话!”

正缺这种正能量的“心灵鸡汤”!

所以,汪国镇踩中这个风口,名噪一时。

“好……好……”

一个个缩了缩头,也有胆子大的说:

“那个,老师,您刚才念的太快,大伙都没有记全,能不能请您再念一遍?”

“我写给伱们吧。”

方言道:“有纸和笔吗?”

“这儿呢!”

骆一鹤立刻递上了钢笔和本子,“方老师,刚刚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呢?”

“《热爱生命》。”

方言边写边说,其实对汪国镇的这首诗,有些许地改动,本来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自己改成了“诗与远方”。

骆一鹤在嘴里念叨几遍,然后信誓旦旦地保证,会把这首诗登在《未名湖》头版位置。

方言笑了笑,只是在署名上写着“岩子”,想要宣传的话,就宣传这个“岩子”。

你们要抓的是鲁迅,关我周树人什么事!

众人满口答应下来,毕竟,作家拥有多个笔名,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于是乎,找他要签名的学生,得到的全是“岩子”这个签名。

闹哄哄一片,过了很久,人群才散开。

“红姐,岩子,你们等等啊。”

苏雅准备带他们在燕大校园里逛一逛,虽然《未名湖》的排版刊印已经迫在眉睫。

“不用,小雅,你忙你的去吧,我和岩子随便逛逛就行。”

方红挥了挥手,跟苏雅等人告别。

“咦,是你们!”

方言没走几步,注意到唐胜男两人,“刚才找不到你们,我还以为你们已经走了呢。”

“我们把你们带过来,总要把你们带出去吧,我刚才听你们说,要逛一逛燕大?”

白若雪笑道:“需要我们当向导吗?”

“这怎么好意思呢?”

方言摇了摇头。

“带一趟是带,带两趟是带,带一路也是带。”白若雪扬起微笑,“路上,我可以问你几个问题吗?”

“我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回答得上来。”

“问题很简单,你刚刚念的诗很独特,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如果让你给这种诗的风格取个名称,你准备叫什么?”

“鸡汤诗,你觉得怎么样?”

“鸡汤诗?!”

“对啊,古代有打油诗,当代有鸡汤诗。”

方言粗粗地解释了下“心灵鸡汤”。

“你倒是挺会开玩笑。”

白若雪哭笑不得,“不如叫‘口语化’吧,也符合这首诗简约明快、朗朗上口的风格?”

“诗歌,不就是该怎么简约,就怎么简约,关键在于能不能表达清楚,直击人心。”

方言转头,和她对视了眼。

这时候的诗歌,基本上都不会口语化。

诗歌界,依旧是朦胧诗风靡一时。

但物极必反,正因为朦胧诗晦涩难懂,越来越小众,把想要入门和喜欢诗歌的大众排斥在外,对朦胧诗越来越不满,最终爆发了一场逆反潮流,也叫做“第三代诗歌运动”。

王小胧的《纪念》,“我想做一个好丈夫,可是红肠总是卖完”,口语诗就此应运而生。

本来只是想反对朦胧诗,没想到用力过猛,矫枉过正,朝着口水化,一路狂奔。

以致于从“口语诗”,变成了“废话化”、“梨花体”、“屎尿屁”,再也回不了头了。

不过第三代诗人一直把汪国镇开除诗籍,觉得汪国镇不配跟他们为伍,更不配称为诗人,所以“口语诗创始人”这个头衔,是怎么也轮不到方言的头上。

“这么说,你对朦胧诗也有看法?”

白若雪两眼紧紧地盯着他看。

方言不答反问:“你们一直在议论朦胧诗,那我想问问你们,到底朦胧诗的理论和定义是什么?哪些诗人算得上是朦胧诗人呢?”

“当然是顾城、舒亭、江河、北岛……”

唐胜男说到第6个人,就说不下去。

“看吧,闹了半天,都不知道哪些诗人算是朦胧诗人,哪些不算。”

方言摊了摊手。

到底谁算朦胧诗人,最早要追溯到82年。

辽大中文系油印本的《朦胧诗选》,一共收入舒亭、芒克、北岛、顾城、江河等12人的作品,这才确定了第一批朦胧诗人的名单。

“你说的有道理。”

白若雪眼神闪烁着。

“其实,如果换成我是《未名湖》的主编,这最后一期,我就搞个朦胧诗选专题,选一批朦胧诗人的代表作品,造一个大的声势,告诉诗歌界,真正的朦胧诗到底是什么样的!”

方言随口一说。

“这真是个好主意!不愧是《燕京文学》的编辑,太专业了!”白若雪又惊又喜。

“哪里,哪里。”

方言摆了摆手。

“这个主意,我们《诗探索》能不能借用?”白若雪俏皮的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你们诗探索?”

方言一怔。

“若雪她是《诗探索》的助理编辑,而且是谢缅老师亲自招进来的唯一在校生……”

唐胜男带着一丝胜负欲地介绍她,算是对方言向她们隐瞒身份的一种小小的“报复”。

“真是真人不露相。”

方言不禁感慨。

“你也一样,方言老师,重新认识一下。”

白若雪大大方方地自我介绍。

方言刚要张口,耳畔边就突然听到一阵阵喊叫声,“刚刚在未名湖,有个叫‘岩子’的诗人,写了一首很古怪的诗,快来看!”

“快念!快念!”

“我不去想是否成功。”

“既然选择了诗与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口语化的诗歌,就是这么朗朗上口。

意象也简单清晰,立刻就在朦胧诗笼罩的燕大校园撕开了道口子,宛如股暖流流进去。

鸡汤来喽!方小将亲自炖的鸡汤!

燕大学生们,该喝汤了!

《热爱生命》,被争相抄写、朗诵、背诵。

在《未名湖》发刊之前,“岩子”的大名就已经传开,并且迅速蔓延到整个燕大。

(ps:艾清在自己写的《诗论》里说:诗歌尽可能地用口语写,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诗歌的风格也是散文化、口语化,刚好跟方言的口语化契合。)

感谢麦麦妙妙啊的500起点币、感谢尾巴有点长的100起点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