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中国古典戏剧文学发扬者!写意派和写实派的较量!一人带火一校!
到底会是:
“呜呜呜呜呜”
又或者是:
“cry,cry,cry,cry(哭泣)”
这个想法一直萦绕在江海脑子里,一直都没能得到解答,也正是抱着这个年头,他想知道老外哭起来到底会是个什么模样。
今天,他终于知道了答案。
昏暗的戏剧厅内。
五百人的话剧现场座无虚席。
现场,弥漫着一种悲伤且失落的氛围,这种压抑的气氛萦绕在所有人心间,压的大家根本都喘不过气。
舞台上。
在祝英台和梁山伯失去联系之后,祝英台被父亲许配给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纵然祝英台有万般不愿,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论她如何抗争,如何不情愿。
得知消息的梁山伯思念成疾,由于过渡思念爱人,最终,病死在了床榻,郁郁而终。
出嫁之日,送亲队路径南山,在路过梁山伯墓碑之时,祝英台泣不成声,上前祭拜,看着梁山伯的墓碑,祝英台忆起往昔,回想起两人曾经共同立下的誓言:“你我今生无缘,只愿来世再见”
“山伯,英台来也”
当看到祝英台柔弱的身躯,一头撞死在墓碑前。
那种对待爱情的忠贞不渝。
那对虽千万人反对,吾亦往矣的悲慨气节。
顿时,打动了不少的外国友人。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正当外国友人们控制不住的流下眼泪,沉浸在悲壮的气息之中无法自拔之时。
江海坐在后排,却是控制不住的发出了截然不同的笑声:
“桀桀,桀桀桀桀桀桀”
等等,怎么感觉莫名笑的有点儿像反派?
坐在江海身边的陈涵影,克制住内心压抑的情绪,她抬起头来看向身边的江海:
“你在笑什么?”
如此悲壮的一个爱情故事。
这般令人敬佩的以身殉情。
桀桀桀桀?!?
这令得陈涵影有些接受不了。
“没什么。”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劲的江海,赶忙收敛起自己的笑容,朝着身边的陈涵影解释,“你别误会,我不是在笑梁祝至死不渝的爱情,我只是突然”
“想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舞台效果,顶级。
演员表演,顶级。
剧本改编的流畅性,顶级。
如此呕心沥血堪称完美的表演效果,能得到底下观众的这般反应,不足为奇。
祝英台实现了她曾经许下的诺言,来生再见。
是以另一种形式。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舞台开始在这时,慢慢由暗变亮。
变亮一点。
再一点。
又一点。
待到两只蝴蝶双宿双飞的身影消失,全场灯光亮起,舞台正中央亮起一个【结束(over)】。
霎时间,全场掌声如雷鸣般响起,经久不衰。
“哗啦啦啦啦——”
看到这里。
“that’s crazy(太疯狂了)”
怪不得要叫东方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有四部闻名于世界的悲情戏剧,分别是:《麦克白》《奥赛罗》《李尔王》以及《哈姆雷特》,这四部戏剧被文学届称之为四大悲剧。
而《罗密欧与朱丽叶》因为其诺大的名气,常常被误认为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但其实不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应该被划分到悲喜剧一栏,所谓悲喜剧,也就是人们常说乐观主义性质的悲剧。
纵然《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划入悲剧之流,但熟知戏剧文学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莎士比亚是想通过赞颂罗密欧与朱丽叶两人之间的爱情,来解放16世纪根植于普通民众脑海之间的腐朽观念,解放人性。
罗朱之间的爱情所讲述的并非是【现实主义】,而是实打实的【浪漫主义】,这一点可以具体体现在两人的初次相识——
五天时间,从初遇到相爱相识相知到最后的殉情?
这现实吗?
这充满了玛丽苏和罗曼蒂克般的相遇,给到观众的第一反应是浪漫,第二才是一种来自于人物张力的吸引,哪怕是故事的篇末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观众所感受到的情绪也并非有多悲伤,而是在感叹——
反观《梁山伯与祝英台》,它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纯纯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再怎么凄惨,再怎么殉情,至少他们两人曾经有在一起。
当戏剧落下帷幕的刹那。
“这,绝对是我本年度看过最令人感动的一部话剧.”
戴维斯是剑桥商学院的一名教授,这一次从剑桥前往中国,是特意前往清华进行交流学习。
戏剧这种表演形式,起源于古希腊,中世纪在欧洲广为流传,最后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14世纪到16世纪的欧洲发扬光大,这其中,就以英国戏剧作家为代表,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家,这其中,就包括广为流传的职业剧作家——
可以说,但凡是对英国文学历史了解深一些的读书人,都对【戏剧】这一种类的文学,了解颇深。
内心的思绪久久不能停歇。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绝对是一部堪比甚至于超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爱情”
当这则消息发送出去的刹那,立刻,就迎来了不少师生的围观乃至于讨论。
“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好像是那位中国作家的作品?写《太阳照常升起》那位作家?我好像有点儿印象非职业剧作家也能写出优秀戏剧?我,好像有点儿不敢相信”“堪比《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不是有点儿太过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可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是谁?那可是被后人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一位外国作家写的戏剧竟然能堪比莎士比亚?这吹得,多少有点儿离谱了.”
“我来担保!!!戴维斯教授没有说谎!!!《梁祝》真的超精彩,祝英台死在梁山伯坟墓前的时候,我哭了好几天,我前天才从中国回来,看过这部中国戏剧.”
“真有这么夸张?我是伦敦戏剧学院的学生,真能有在戏剧张力上超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歌剧?对于这一点,我深表怀疑.”
不同于西方戏剧的平铺直叙,中式戏剧会在叙述间穿插一点奇特的唱腔,就比如黄梅戏,闽南戏的口味,给到人一种既在听歌剧,也是在观赏话剧的感觉。
正当戴维斯想要就《梁山伯与祝英台》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想要为这部优秀的戏剧写下一篇影评之时。
一直坐在他身边,同他一起观赏戏剧的年轻人,看到他颤抖着的双手。
“其实《梁山伯与祝英台》只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个分支,类似于描述这种悲剧爱情的戏剧还有很多,就比如说《白蛇传》《天仙配》《窦娥冤》《牛郎织女》.”
戴维斯是西式戏剧的专家,对于戏剧领域了解颇深。
眼见身边的这位年轻人,好像对中式戏剧颇为了解,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那依你所见,你觉得中式戏剧和西式戏剧最大的区别是在哪里?”
面前这位年轻人想了一下,看他的样子像是在思索。
片刻后,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就譬如说梁祝的结尾,爱人幻化成蝴蝶翩翩飞舞,它既没有点名梁祝二人最后的结局,也没有说这两只蝴蝶,它就是梁祝本人,剩下的东西全靠观众的遐想.”
“而反观罗朱的爱情,在故事最后,罗密欧误以为朱丽叶死去,他心灰意冷,决定与她共死。在朱丽叶醒来之前,罗密欧已经喝下了毒药,倒地身亡。朱丽叶苏醒后发现罗密欧已经死去,深感绝望,决定用自己的匕首结束生命。最终,两位年轻的恋人在死亡中拥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所谓的写实,是观众们实打实能看到的结局”
一个,侧重写实。
一个,侧重写意?
看得出,眼前这位年轻人对于中西方戏剧了解颇深。并且他说的话非常之有道理。
饶是戴维斯是西方戏剧领域的专家,但在听闻他这番话后,也不禁陷入了思考之中。
“有理。”
“言之有理.”
正当他还在思索面前这年轻人话语的正确性之时。
“不过,我认为写实和写意并非中西戏剧最大的区别,中西方戏剧最大的区别应该在于”
“在于什么?”
“中式戏剧,是中国人用汉语写的戏剧,西式戏剧,是西方人用英语写的戏剧,一个,用的是中文,另一个,用的是英语.”
说完这话后,也不管戴维斯作何想法,年轻人果断起身朝向戏剧厅的出口走去。
就有点儿无厘头了?
“朋友,还没请教你的名字”
“江海。”
当听闻这个名字的刹那,戴维斯直接一怔,顿时就陷入了思索当中。
半晌后,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
“江海?”
“好像《梁祝》的作者,他就叫江海.”
“感谢江海老师为我们排演的表演现场”
“我刚刚,好像碰到了江海”
江海火了。
连同着江海一起进入到西方媒体视线的,还有澄海戏剧学院。
“原来戏剧里面还能掺杂歌剧?”
“原来戏剧还能这么演?”
“桀桀桀桀桀桀桀”
也不知道是谁录了江海观看《梁祝》的现场视频,发送到了网络上。
这顿时令江海的行为引起了热议:
“这笑声到底是怎么笑出来的?这真的是人类能笑得出来的声音吗?”
“你们的关注点都是在他的笑声?就我一个人觉得奇怪?那么悲伤的话剧,他一个人怎么笑得出来”
“你看看他旁边的观众哭的多大声,你再看看这江海,笑的有多开心.”
“朋友们,直觉告诉我,这个人,是个变态.”
看着这些外国读者的评论,江海直接就是一个黑人问号脸。
课堂上。
江海放下了手里的平板。
“笑怎么了?笑一下又不犯法.”
得益于【中国戏剧】在外国的广为流传,澄海戏剧学院在国外的知名度,又上升了一个档次。
一方面,是因为澄海戏剧学院的戏剧,属实是太过经典。
另一方面,也着实是因为澄海戏剧学院,出现了江海这么一号人物。
“你知道复旦吗?”
“不知道,这是哪儿.”
但你要是换一种提问的方式:
“你知道澄海戏剧学院吗?”
“澄海戏剧学院?那好像是江海的学校对吧.”
外人是怎么想的,和江海没太大的关系。
江海是想着,如果到时候出使法国,和老外交流的时候如果连个英语单词儿说不出来,那岂不是很尴尬?
也正是基于想要提升一下自己的想法,江海掏出英语四级阅读册,想要趁着空闲的这两天,恶补一下自己的英文词汇量。
也就是他雄心壮志翻开单词本,想要拿捏一下英文四级单词之际。
映入眼帘的第一个英语单词差点儿令得他没绷住:
“abandon(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