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258章 忍和狠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第258章 忍和狠

作者:木屋城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1 21:45:21

第258章 忍和狠

第258章 忍和狠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自从九卿改制后,大司农便是朝廷的全方位财务总管,权力大,责任也大,特别是最近,桑弘羊简直压力山大。

他近期常常挂在嘴边,与人言的一句话就是:“太子废除告缗令时,我就该出言强烈反对,唉!”

“悔不当初啊!”

告缗令引发了地方骚乱不假,可通过告缗也极大缓和了国库的压力。

即便清楚那是一颗带毒的果子,桑弘羊也忍不住要去吃一吃,更是‘回味’至今,委实是……

没有办法。

年初天子御驾亲征,率领十八万骑兵北上草原,虽然没有实际交战,但国库的钱粮却没有少花。

十八万骑兵,人加上战马,每天人吃马嚼,从大战前开始集结、调动大军的那一刻起,海量的粮秣就往外洒!

漠北之战中,以举国之力征调郡兵、民夫保障后勤,陛下亲征时,兵力比漠北之战规模更大,难道没有征调民夫?

有啊。

动员的郡兵、徭役,有过之无不及……

天子回京时,在长安城外对公卿们说:“此次朕在北方有所得,离不开诸位于长安统筹帷幄。”

这不是一句客气话,是实打实的肯定。

去年羌人反叛,汉军斩首四万七千余级,对于平叛统帅霍去病的封赏,朝廷出于某种原因,抹去了。

四万七千余级。

数字直白的摆在这儿,一颗人头对应多少赏赐,这些都是需要拿真金白银去兑换的!

还有。

之前五原郡遇袭,朝廷为加固边防,在阴山各处增修烽燧、堡垒,同时增加朔方、并州边军数额。

这一件件,一桩桩,哪一个不要钱?

桑弘羊从来没在朝堂上絮叨、抱怨过这些,说了,只会徒惹陛下不快,还要显得自身无能……

可是。

问题的的确确就摆在这儿,到处都要用钱,人人都向他桑弘羊伸手,可钱呢?国库里的钱呢?

国库本就不富裕,经过几次折腾后,缩水了一大截,结果,陛下现在又要修宫殿。

那不是一般的宫殿呀!

朝臣们尚不清楚,可得了陛下吩咐的桑弘羊却清楚,那可是比未央宫还要大的宫殿。

比整个未央宫都要大、都要宏伟的宫殿呀!

廊檐池苑、飞禽鸟兽、水光山色,要应有尽有,试问,哪一件不要钱?

都要钱。

“你为大司农,朝廷财政短缺,不正是你的失职?”

桑弘羊预料到了这个局面,所以他没有自怨自艾,旁人帮不了自己,也帮不了国库。

唯有他自助。

只要能增加国库收入,纳匈奴女子入汉家宫闱,桑弘羊也能捏着鼻子认了,别人对太子的建言游移不定,没关系。

任你万般辱骂,我也要站出来,我为大司农,你既不能为我分忧,那千言万语我也只当是聒噪、耳旁风……

“不得无礼。”

殿内有人失了体面,口出污言秽语,丞相出声喝止道,石庆看向反应最激烈的太学博士徐偃,板起脸:

“外邦使臣当面,你等成何体统,就事论事,不得再攻讦大臣!”

丞相视线扫过之人,纵使仍露愤愤之色,却没有再多的过激行为,徐偃神情冷硬,先是对丞相拱手一礼,以作赔礼。

随即。

他又面朝主座,沉声道:“陛下,臣反对纳匈奴女子入汉家宫室!”

“臣附议!”附和者紧随其后。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一边倒,先前夫子博士们怒喷桑弘羊,有些大臣没插嘴,但现在,他们要插了。

“陛下,臣以为不必如此武断。”太仆公孙贺出列奏道:“诚如太子所言,宫女亦是大汉之宫女。”

“当今形势逆转,匈奴弱,我大汉强,焉能再有向北赐女的道理?理应匈奴上贡!”

以往不常在朝堂开口的公孙贺,今日却开口的很果断。

一来。

他是太子的姨夫,太子一党。

二来,当初九卿改制,就是太子替自己呈请,增加了太仆寺的权柄。

于情于理,公孙贺都会站在太子一方,而且因为以上两条的缘故,他比虞初、王衡之辈更加积极。

“臣附议。”

大鸿胪东方朔接道:“强国自要有强国的颜面,即便是一个宫女,也不可轻赐。”

徐偃的反驳也跟着到:“那就让匈奴人上贡一个公主来,入汉家?日后皇室宗族多一异族血脉?”

“非也。”

“请大鸿胪直言!”徐偃厉喝道。

“谁说匈奴女入了宫闱,就一定会为皇家诞下血脉?”徐偃很气愤、很激动,东方朔却回的很平静。

他就这般淡淡的、轻松的,讲出了一个比较残酷的、冰冷的宫闱秘密,公开的秘密。

不一定。

能不能好好活着,都是个问题!

东方朔话音一落,激愤难当的徐偃突然怔住,与他一样坚决捍卫汉家血统的大夫、博士们,齐齐愣住。

安静了片刻后,几人绷着脸,对着龙榻上拱手一礼,转身退回了原位。

目前来看,分歧解决了?

是的,好像是这样。

反对派偃旗息鼓,赞成派占据上风,一直旁观的皇帝捻着胡须,目光在众人之间扫视,若有所思。

东方朔的话,虽然露骨,但不是不可行,公孙贺的话也在理,至于最先赞成的桑弘羊……

刘彻知道他为什么会站出来。

皇帝在思索,看似还没有决定,但有人却清楚,皇帝心中已经有了偏移。

这时。

大将军卫青适时出列,推了一把,他看向已然咬牙切齿的匈奴使者,“若要草原上贡公主,你们单于能不能答应?”

右大都尉呼隗没有立刻答话,双拳紧握的他怕自己一张口,就是——

先前殿内争吵,呼隗全部听在耳中,什么粗鄙、谩骂、鄙夷,他怒,但还不至于歇斯底里。

怎敢笃定?

无他,前脚草原上贡女子,后脚可能就会被幽禁、毒杀!

有王者的地方,就会有三宫六院,有妻妾成群的地方,就会有宫斗,王庭与长安,别无二致。

所以呼隗听得懂汉臣的隐喻,所以他怒火中烧,怒火并非源于一个可能的、命运悲惨的匈奴女子。

即便是王族女。

呼隗的愤怒,源于汉臣们的毫无遮掩,竟然当着他的面,就说如此蔑视的言语!他在愤怒汉臣的狂妄!

“我在问你话。”卫青的声音又起,眉宇间多了些不耐与不悦,蹙眉道:

“你们单于能不能答应上贡公主?”

呼隗脸色紧绷,双拳紧握,怒目而视,这些卫青看到了,但他不在乎。

卫青依然追问了。

他的目光落到右大都尉身上,呼隗却没法再保持冷漠,不因为别的,只因为问他话的人,叫卫青。

把草原数次打穿的卫青……

呼隗倔强的盯着卫青,仿佛是在维持自己所剩不多的尊严,他嘴唇抽动,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能!”

现在被汉臣蔑视,被卫青逼到墙角,呼隗怒吗?怒!但憋着。

句黎湖在派他南下为使臣时,就曾明言,让呼隗出使,就是来受气的,有再多的窝火,也得憋着!

“当初在单于庭,被汉使诸贺那般羞辱,我都忍了,你也要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

“只要能稳住汉庭,不管送来的是不是真公主,都无妨,倘若大汉还愿意跟我们一起夹击乌维……”

“除了让我南下称臣,其他再苛刻的条件。”

“都答应!”

“如果皇帝陛下想要我草原的女子,可以,但我们大单于也有一个条件!”

刘彻挑了挑眉,眼珠直勾勾的盯着对方,“你千万别说大汉的皇位,得由你们草原血脉的子嗣继承。”

这一套。

是他以前用来对付南越国,将来对付左贤王的法子,刘彻绝不会让自家江山也落得如此境地。

匈奴使者敢提,刘彻就要当场翻脸。

好在并不是。

呼隗有自知之明,他只是重申了句黎湖的要求,其部与汉军守望相助,一同攻击乌维部。

皇帝答应了,没问题,正如之前所讲,你利用我,我利用你,谁能笑到最后,无非是看手段。

当下‘新和亲’策略对大汉有利,皇帝就应。

很干脆。

而刘彻会答应收匈奴女入宫,与公孙贺、东方朔的言辞无关,与桑弘羊的‘压力山大’也无关。

他们或许有道理、有苦衷,但这不是皇帝愿意放低身段、收异族之女的原因。

他会同意,皆在一句话:“上贡公主、财物,可以坐实:尊天子为长者!”

皇帝不在意公主,也不在意财物,但他在意这份为尊的形式。

刘据先前的出言,并非无的放矢。

只有他一人……

目前来看,效果很不错,刘据的皇帝老爹答应了和亲,不过是匈奴给大汉送女人、上贡财物。

皇帝命大鸿胪督办,桑弘羊却自告奋勇,要和东方朔一同办理,他打着什么心思,一目了然。

皇帝没有阻止,挥手同意了。

匈奴使者愤愤离去,朝会散后,本应是太子一党聚拢攀谈的时刻,桑弘羊这个帝党,却横插一脚。

“殿下仁厚爱民,体恤臣属,日后若还有为朝廷增加税赋的国策,还望殿下能帮衬一二。”

说完,桑弘羊深施一礼,转身离开。

霍去病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朝刘据低声道:“大司农这是?”

“并非投效。”

卫青知道外甥在想什么,面色沉重,解惑道:“桑弘羊有桑弘羊的难处,殿下将来能扶就扶一把吧。”

刘据点点头,三人一同往东阙行去,离得远了,又有断断续续的声音,随风飘来。

“毕竟是大司农……多扶一扶,将来他会不会投效,谁说的定呢……”

……

入夜,承明殿。

“呼隗离开未央宫后,径直出了长安,期间他的随从一直在监视之中,没有跟朝廷大员接触的痕迹。”

“一个都没有?”

皇帝面无表情,淡淡问道。

绣衣汉子抱拳:“没有,要么是他们谨慎,要么就是句黎湖并未将细作一事告知使者,他们一无所知。”

话至此处。

皇帝御案上的笔墨也进入尾声,提笔,收墨,不待墨干,刘彻就扯起纸张一角,丢下台阶。

“这个呢?”

纸张飘飘荡荡,落在大殿的石砖上,汉子前走两步,偏头看清了纸张字迹:卫。

“臣仔细查过大将军卫氏,并无异常。”

刘彻微眯双眼,这边没有异常,之前他亲自去了一趟赵国,自己的七哥也没有异常。

殿内气氛有些许凝固,绣衣汉子略微躬身低头。

一身常服秀袍的皇帝在殿内踱步,明亮的烛光打在他脸上,阴晴不定。

不知过了多久,冷漠的声音方才响起:“再查!扩大了查,代郡的卫氏也查!燕王那儿,同样查!”

绣衣汉子闻言,心底一寒,连忙躬身应道:

“喏!”

大将军出自河东郡,可称为河东卫氏,而代郡也有一个卫氏,曾为公卿之家。

而燕王。

与那赵王刘彭祖一样,都是有着极近的血脉,还有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皇帝夸匈奴单于能忍,够狠,他是‘夸’,而不是贬低,皇帝内心推崇的君王之道,其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