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家父汉武,子不类父? > 第238章 谁能逃得过一个私字

第238章 谁能逃得过一个私字

第238章 谁能逃得过一个私字

翌日。

宣室殿,内朝朝会。

太子刘据递上奏疏,提议施行任官回避制度,以及建立地方监察机构。

上次大朝会上,太子当庭驳斥御史大夫,期间就曾提及过这两件事,之后太子又被皇帝单独唤走,瞧见那一幕的百官们多少都有点猜测。

果然。

今天不就来了?

任官回避,这一项没说的,皇帝多年前已经有所意向,如今也算温水煮青蛙,重臣们除了暗自感叹太子手笔强硬,并没有其他反对意见。

但后一项出来……

“陛下,打击地方大员以权谋私是应当的,可提拔亲己也要管,是不是严苛了些?”车骑将军李广不解道。

“难道同宗同族的子弟优秀,也眼睁睁看着不提拔?”

他话音刚落。

“打击‘选署不平’那一条,前提是所选之人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干!”骠骑将军霍去病剑眉微挑,解释道:

“如果你儿子、你孙子真有才干,你提拔他们,别人还能说出个不是?”

话呢,确实是好话,道理也是这么个道理。

就在李广吹胡子瞪眼的前一秒,龙榻上的皇帝摆手道:“行了,监察六条朕和太子已经商议过,并无不妥。”

“今日告知你们,是让你等议一议监察划分。”

说话间。

皇帝挥了挥手,宦者令会意,不一会儿,几名内侍便从侧殿抬来一副巨大的堪舆图。

西起酒泉郡,东至胶东国,北达右北平郡,南抵交趾郡,地图囊括了整个大汉近一百余个郡国。

“朕打算将诸郡国整合为监察部,以《尚书》中记载的大禹分州命名,结合大汉地域、人口再作调整。”

皇帝起身走下台阶,一众近臣也围拢至地图前。

听罢。

桑弘羊问道:“效仿《尚书》古名,陛下也准备分天下为九洲?”

“不!”皇帝负手望着巨大的堪舆图,神色豪迈,“大禹分州时,天下才几何?如今大汉疆域又有几何?”

“九洲远远不够分!”

话音落下,殿内几位将军顿时发出一阵哄笑,桑弘羊也是摇头失笑……

内朝里集合了文臣武将,作为皇帝的智囊团,划分出几个部州区域并不难,唯一需要稍微思量一二的,是怎么分才合适。

可不要小瞧‘合适’二字。

按照地形地貌直接分,这是‘方便’,朝廷思量地域时,还需考虑到‘制约’,有了后者,才算合适。

举个简单的例子。

甲州多边郡、粮食紧缺,乙州位于腹地、勉强自给自足,两者中间夹着一块产粮地,划给谁?

因为边郡的军事力量强,有刀、又有了粮,还能得了?

看似扯淡的逻辑,实际在往后的几千年里,一直都未消失,对于此类现象,只能说一句:存在即合理……

也可以称之为——十三州!

除京畿七郡之外,将天下分为:兖州、青州、徐州、冀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益州、幽州、并州、朔方、交趾。

兖州刺史部,治所濮阳,下辖东郡、陈留郡、济阳郡、泰山郡、东平郡等六郡国。

青州治所广县,下辖齐郡、乐安郡、菑川国、千乘郡……东莱郡、胶东国等。

徐州治所……

冀州……

“交趾刺史部,治所苍梧郡广信县,下辖苍梧、南海、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等七郡五十六县!”

西市茶楼里,往日的喧哗吵闹杳无踪迹,店内前后左右、里里外外站满了人影,个个聚精会神,脸色紧绷。

即便长安百姓再迟钝,也能从今日的邸报上感知到——

朝廷出了大事!

“孟秋七日,太子草拟,天子下诏,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绶,奉诏六条察州!”

读到这儿,亲自念诵的掌柜声音陡然拔高:

“一,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严查豪强大族兼并土地,横行乡里!”

嗡——

店内响起一片嗡嗡声,但很快又自动压下。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即,严查官宦子弟仰仗家世,纵欲不法!”

哗——

乌泱泱的茶客中瞬间爆发出哗然声,这一次没有快速消弭,反而有人喊道:“前面听不懂,直接读后面的!”

“对!”

“三,严查地方高官任人唯亲,四,严查官员勾结地方豪族,五,严查大员以权谋私。”

“六,严查官吏执法不公!”

轰——

茶楼沸腾了,随着诏令下发、邸报散布各地,天下也沸腾了。

以往对天子割发代首、怒惩贪官等桥段半信半疑的百姓,如今尽信无疑,更有甚者,情难自禁,高喊道:

“呜呼!天子竟显文景遗风!”

以当今天子几十年的执政生涯来看,说他能有一丝景帝、文帝的影子,绝对是在夸他,毋庸置疑。

天下百姓欢呼雀跃之际,也有人不是那么的高兴,什么人?

被监察的人。

你想想,堂堂一郡太守,二千石大员,以往在郡中民事、财政、律法、军事,全都一把抓,比土皇帝还土皇帝。

然而。

有情绪,忍着!

邸报写的很清楚,太子草拟,天子下诏,大汉朝当下最牛逼的人和未来最牛逼的人一起敲定的国策,谁敢有意见?

有意见的人,不是当下人间蒸发,就是未来秋后算账。

没人是傻子。

然后,也就没人当勇士了,地方官场巨震,可震,也只能由着他震。

在划州、设刺史引发的海啸下,同一时间颁布的任官回避制度,反倒显得无足轻重、无人在意了……

便是在地方权力大洗牌的期间,京城也在酝酿着一场风暴,是那种可以刮起来、掀起来、闹起来的风暴。

京官,与地方官是截然不同的。

北第。

牧丘侯府。

这日有人联袂登门,人很多,身份还都不低,石庆在正厅接待了他们。茶盏冒着氤氲白气,厅内无人动,也无人言语,他们不开口,坐在主位上的老人也不开口。

气氛有些压抑。

不知过了多久,太常周仲居望向石庆,涩声道:“丞相,我为九卿之首,下面群议汹汹,我不得不出面呀。”

周仲居重重叹息一声。

前日陛下召集内臣,竟然商议要更改九卿职能,无独有偶,昨日从大行令东方朔府上也传出消息,牵头改制的又是太子……

唉。

“老丞相,下面人都要闹翻天了,您总得说句话吧。”说这句话的人,是新上任没多久的宗正刘狩燕。

看姓氏便知是宗室子弟,洮阳侯刘狩燕,长沙定王刘发的第十五子,也就是当今天子的侄儿、刘据的堂兄。

刘狩燕说完,石庆抬眼瞧向他,“让老夫说话?那我先问一句,是下面人闹翻天,还是你们故意放纵着闹翻天?”

“这……”

新官上任的宗正被戳穿了心思,一时语塞。

好在旁人立刻为他化解了尴尬,周仲居叹气道:“不管我们放纵与否,手下人有担忧都是事实。”

“再者,不瞒丞相,几位列卿也确实心中不安,这才……嗐!”

浸润官场多年的老油子说话就是不一样,比宗正温和了许多,也显得弱势、无奈了许多。

在座一众九卿属官闻言纷纷点头,面露忧虑。

见状。

石庆点点头,脸上弥补的皱纹动了动,苍声道:“你们的不安,老夫知道了,然后呢?”

厅内众人互相交换一个眼神,少府丞张罢拱手道:“丞相,朝廷制度由来已久,更是高皇帝亲定。”

“不宜轻动。”

宗正刘狩燕唏嘘道:“况且三公九卿向来一体,动了九卿,谁知何时就会动三公?”

太常周仲居脸色晦暗,说了件更加敏感的事,“当初太子宫打压李广利一系,下手是狠,我们也忌惮着。”

“刚刚设立的刺史,还有那回避制度,都是太子提议,碍于太子的颜面,这些天地方上递来的牢骚文书不知有多少,都被我们按下了!”

“可……”

周仲居满脸难色,“可这次九卿改制,又是太子提议,一次两次的,陛下跟太子多少也得体谅体谅我等吧?”

“天家治国也得用人不是?”

话说的很委婉,很隐晦,但石庆听懂了,他盯着手里的茶盏,直言不讳道:“你们担心上面会夺你们的权。”

刘狩燕正要辩解,却听丞相又道:“还想拉上三公一起施压,今天也有人去了卜式府上吧?”

周仲居变色,张口欲言。

可石庆又一次打断他道:“你们想挟恩图报,恩……老夫还听出点要挟的意味。”

天家治国也得用人,刚设立刺史监察地方郡国,官吏闹腾起来、牢骚的文书都是他们列卿按下的。

现在又动他们,难道不怕地方压不住?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见丞相点破,宗正、太常等人黑着脸,一言不发,等于是……默认了。

正厅内死寂一片。

过了会儿,石庆放下茶盏,视线环顾左右,平静道:“今日且不论你们能不能跟陛下、太子讲条件,也不论没有了你们,朝廷会不会瘫痪。”

“当下老夫只跟你们论一个,私心。”

老人先看向太常,浑浊的目光中又带着一丝清明与坦诚,“仲居,我们平常治政、御下时,可以把朝廷、天家、我们、他们挂在嘴边,可私下里,你要清醒,你不能把自己骗了,也想骗了我。”

“朝廷、天家、我们、他们,说到底,还不都是为了自己?你入仕当官,真就是为了报效朝廷?造福苍生?”

不等面色发紧的周仲居回答,石庆就先摇摇头。

“不是啊,仲居。”

“你是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为了子孙家族,唯独不是为了朝廷、苍生、大义。”

周仲居牙关紧咬,老人目光望来,他一时间竟无颜对视,本能的偏向一侧。

石庆又看向宗正刘狩燕,叹了口气,“洮阳侯,你入朝堂时间尚短,不会打官腔,也打不好官腔。”

“咱们直言吧。”

刘狩燕坐立不安,身子晃了晃。

石庆轻声道:“你是宗室,与诸侯王们一向交好,旁人理应无法置喙,可你现在又是朝廷命官、是列卿。”

“你怎么还能与诸王来往密切呢?”

“洮阳侯,你是听闻了太子此次牵头的改制九卿,其中会动你,所以你今天才来的吧?”

后面的话,石庆已不必说。

也不便说。

既享受着朝廷官职带来的权力,又想跟诸侯王们打好关系、添为倚仗,两头骑,未央宫和太子宫不动你,动谁?

随后。

石庆看向其他一众九卿属官,“你们都是因为听闻此次改制,会动你们手里的权力,所以才登老夫的门。”

“与什么朝廷、高皇帝、地方都无关,只和私心、私欲有关,是也不是?”

厅内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刘狩燕有些恼羞成怒的低吼声传来:“丞相!我们是为了私欲,我们是不安。”

“我们为何担惊受怕,还要被削权?”

“那是因为我们并非陛下潜邸旧人,也非太子宫门下鹰犬,身后更没有什么骠骑将军、大将军!”

当着太子的老师说这种话,已经是非常无礼了。

太常欲呵斥。

但嘴张了几次,终究没有半点言语。

石庆听罢,脸色没有半点波动,他视线看着厅外,好像在自顾自说道:“你们都是带着私心、私欲来。”

“以此抗衡上面的国策,你们以为这样做,传出去,陛下会向你们低头?”

“再者,老夫的弟子,我比你们了解,面上看着和蔼,骨子里依旧透着冷漠,有时候,甚至比陛下还冷酷无情。”

“你们今天这样,即便压下太子一头,将来能落个好?”

石庆摇摇头。

他轻叹一声,再道:“想跟陛下、太子对着干,从私心、私欲出发,是不行的。”

“将来,只会给你们招致祸端……”

说完。

石庆缓缓闭上眼,再也没有言语,送客、拒绝的意思明显,该提醒的提醒了,旁者,他爱莫能助。

“君王争天下,诸侯争疆土,大臣争权力,百姓争油盐,都是为了私心、私欲。”

“谁能逃得过一个私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