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测字天师 > 第八百一十八章 长久国运

大明测字天师 第八百一十八章 长久国运

作者:万里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21:25:42

第八百一十八章 长久国运

徐阶一愣:“这……若说谁说得准,自然应该是当地百姓。否则朝廷也不会派考评司下去访查了。”

萧风道:“那当地百姓中,是地主士绅说得准呢,还是普通百姓说得准呢?”

徐阶默然,高拱想了想:“地主士绅和普通百姓同为当地百姓,这也要分开看待的吗?”

萧风点头道:“当然。地主士绅的安居乐业,和普通百姓的安居乐业也并不相同。

若为官一处,只能保证地主士绅的安居乐业,而普通百姓则叫苦连天,自然也难称好官。

当然,像海瑞原来那样,普通百姓高喊青天,士绅地主叫苦连天的,也是过犹不及。

真正的好官,对地主士绅和平民百姓,都应该一视同仁。以理服人,以法治人,才当得起好官二字。”

徐璠插嘴道:“以王爷之意,倒似是官员好坏,不由朝廷评价,而要由百姓评价一般。

那些百姓只懂种地经商,手艺做工,他们懂什么为官之道,大处着眼……”

徐璠的话说了一半儿,忽然闭上了嘴,因为他猛然间明白了萧风的意思,自己这不是给萧风捧哏呢吗?

萧风满意的点点头:“徐舍人所说不差。这事儿本来难就难在这里。对官员的评价,本就是百姓最准。

可过去百姓民智未开,根本没有能力起到监督和评价地方官员的作用。只有少数地主士绅才有此学识。

可因为人数很少,地方官员很容易就能对百姓笼络分化,让他们给自己制造官声,谋求升迁。

久而久之,官员发现自己是不是好官,完全是上级说了算,与百姓无关,自然也就只顾着让上级满意了。

所以欺下瞒上,虚造政绩,有大灾而小报,行小善而大宣。百姓咬牙切齿,泣血椎心,却无可奈何。

但如今百姓民智已开,自然可替朝廷监管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员无法再弄虚作假,欺瞒朝廷!”

高拱皱眉道:“可是王爷,我们在说的是开民智对大明有何好处。百姓监督官员,对大明有好处吗?”

萧风斩钉截铁地答道:“有!天下乱,朝廷先乱。朝廷乱,百官先乱。百官为何会乱?因为良莠不齐!

历代王朝为何会由盛而衰,因为百官之中,好官越来越少,坏官越来越多。为何会如此?

因为管官的都是官,若好官在上,也难保下面不会出现坏官,若坏官在上,下面最后能有好官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财富动人心魂,权力让人迷失,堕落永远比努力要容易,所以当坏官永远比当好官要容易!

朝廷自己管自己,就是权力繁衍,到最后不是生出一堆世家大族互相包庇,就是生出一群贪官污吏沆瀣一气。

让百姓监督百官,朝廷虽然管起来困难一些,可却能保证脚踏实地,上下通透,不会滋生腐肉疽疮。

中医都知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你现在觉得难管,觉得痛苦,就是因为现在朝廷经脉不通,气血瘀滞。

等到上下通透,瘀滞尽去,自然也就不觉得痛苦,不觉得难管了。朝廷也会沉疴尽去,焕然一新。

只有如此,大明才能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阴阳调和万古常新,这就是开民智对大明的好处,此其二也!”

这番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不知如何反驳,都在心中默默衡量。嘉靖睁开双眼,微微点头。

别的不说,历朝历代是怎么盛极而衰,最后走向末路的,嘉靖熟读经史,深谙其道,知道师弟说的没错。

只是嘉靖也知道百官心中的顾虑。民智开启就难再关闭了,万一百姓想要更多的权力怎么办呢?

嘉靖能想到的问题,高拱自然也能想到,不过比起一开始的咄咄逼人,他的态度软化了很多,显然对前两个说法是认可的。

“王爷,你说的好处,下官没有异议,但下官有一个担心,不知王爷如何考虑。

民智开启后,自然可以人才辈出,也可以监管官员,可若他们懂得越来越多,想要的也会越来越多。

人心苦不足,欲壑总难填。有朝一日,朝廷若满足不了他们,则仍难免天下大乱,王爷以为如何?”

萧风笑了笑:“高大人,你说的道理没错,不过你忽略了一件事儿,那就是以史为鉴。

历朝历代,都是百姓民不聊生才天下大乱的,有哪个朝代是百姓安居乐业而最终覆灭的吗?有吗?”

萧风质问的语气十分强烈,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勾引出他希望的答案来……

其他人还在思索时,徐璠已经脱口而出:“当然有!宋朝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可最后也覆灭了呀!”

萧风对今天徐璠这个捧哏简直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其捧哏的节奏和准确度堪比于大爷。

“不错,徐舍人说的宋朝,确实是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而终究覆灭的。

可宋朝是怎么覆灭的呢?是因为百姓要求越来越高吗?是因为百姓欲壑难填吗?都不是!

宋朝是覆灭于外族入侵!从北宋到南宋,宋朝被辽国、金国、西夏、蒙古围着群殴!

而在这个过程中,若是宋朝的好官再多一些,百姓中的人才再多一些,武器发展再好一些呢?

那宋朝就不会覆灭!所以说,开启民智固然痛苦,但能比国家被异族入侵,发生靖康之耻更痛苦吗?”

嘉靖的眼皮跳了一下,心中已经有了些定论。自己虽然清静无为,但在精舍里修道,肯定比在枯井里修道要好很多。

徐阶摇头道:“王爷此言,未免危言耸听。难道不开民智,大明就会有靖康之耻不成?”

这是个很阴险的陷阱,但是因为是顺着萧风的话下来的,让人一不留神就会听不出来……

萧风笑了笑:“师兄在位时,肯定是没有这种危险的。但谁能保证后面的皇帝,都能像师兄一样英明?

大明国运在师兄这里已经算是达到了鼎盛,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保持住这份国运,甚至更进步。”

嘉靖连连点头,并且谦虚地表示:“师弟,此言过了。比起太祖开国之功,朕还有所不及。

不过从百姓安居乐业,大明版图之广来看,也还差强人意。只盼后世之君能守住这份基业啊。”

萧风淡然笑道:“师兄如此谦逊,我自然也不敢自满。但大明国运昌盛,我多少也出了点力。

等到我与师兄飞升之后,大明后面的君臣是否还能有我和师兄这番际遇,只怕也要靠天意了。

英主贤臣,本来就不是代代皆有的。但外敌环伺,却永远不会消失。

罗刹国丢了西伯利亚,世世代代都会惦记;佛朗机丢了海上霸权,无时无刻都会咬牙。不列颠丢了傻三儿,做梦都想重新回来。

别说这些地方,就是大明身边的联邦,甚至大明如今的领土,也不是永久安稳之地。

草原如今的安稳祥和,辽东如今的沃野千里,苗疆十万大山的歌声,藏区欢天喜地的农奴。

这些靠的不是别的,是大明的国力强盛,武器先进。靠的是大明既能征服他们,也能保护他们。

大明周围的联邦,肯向大明称臣纳贡,不是因为他们从这片土地学走了文化传承,而是他们畏惧大明的强大。

大明强盛一天,大明联邦就忠于大明一天。大明一旦衰落,大明联邦不但会分崩离析,还会反噬大明。

它们会把大明的保护说成是侵略,它们会把大明的救助说成是收买,他们会把大明的文化说成是剽窃!

所以,大明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大明好不好治理,百姓好不好控制,因为天底下不是只有大明!

大明仅仅自己内部稳定是没用的,就像宋朝一样,你再富有,再稳定,打不过外敌也不行!

大明现在就像一头猛虎领着一群绵羊。因为万岁这头猛虎在,所以即使百姓都是绵羊,也无人敢犯。

可万一大明后面的皇帝,哪一代达不到猛虎的级别,甚至像只羊,那大明外面的那些狼,能不来吃羊吗?

可如果大明的百姓都变得像狗一样,哪怕这一代的皇帝不行,狼敢来吃狗吗?

所以大明要持续强盛,就不能只依靠明君圣主,名将贤臣,大明要依靠百姓,才能保证这一点。此其三也!”

眼看嘉靖已经要被萧风说服了,兀自不甘心的徐璠再度上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果如王爷所说,哪一代的万岁仁厚如羊,百姓如狗,难道不怕羊被狗给吃了吗?”

嘉靖看着萧风,这也是他最后的担心了。虽然他很相信萧风,但作为皇帝,这种担心总是难免的。

萧风淡然一笑:“你就是把百姓都圈养成羊,其中也总会养出几条狼来的。到时狼带着羊,羊反而盲从成祸。

就如今日之白莲教,百姓都是老实的羊,可被萧芹这样的狼带着,一样会威胁朝廷,威胁万岁。

但若百姓都像狗,狗里面反而是很难养出狼来的。就算出来几条狼,狼能控制得住群狗吗?

如果百姓人人都读书知礼,不用说达到我的水平,就算只到徐舍人的水平,萧芹能蛊惑得动吗?”

徐璠大怒,什么叫就算只达到我的水平?百姓随便读读书,就能达到我的水平了吗?

“王爷,你这么说,分明是有意侮辱我。下官虽不才,也是寒窗苦读多年,方才有此成就的。

那些目不识丁的百姓,上几天免费的官学,认识了几个字,就能与下官相比吗?

下官再不成器,也曾中过进士,也是万岁亲自简拔的中书舍人,参与朝政,协理内阁!

你如此轻描淡写,以那些没读过几天书的百姓相提并论,分明是羞辱下官,也羞辱万岁识人之明!”

「投票催更哦,“为爱追更”页面也别忘了哦,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