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神骨鬼牌 > 第五百五十二章 水有多深?【六百十六】

第五百五十二章 水有多深?【六百十六】

前面为什么提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事情呢?

这里面有几层意思。

第一,,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先不管这两个人,注意是两个人,不是神。这是后来被神话了,好像是神之间的斗争,争夺,对吧?这个逻辑没有错吧?但是我要说的是一个历史事实,就是历史书,教科书,或者考古等等吧,是不是禅让制度,注意,我特意提到这个禅让制度,是贯穿三皇五帝时期的,而且尤其是指h帝炎帝打败了蚩尤,刑天,统一了华夏,建立了王的时代,还不是朝代。而从h帝开始的时代,是不是延续到了尧舜。然后舜禅让给了大禹。这个逻辑,是目前公认的一个知识点,对吧?那么问题来了,传说当中禅让制度,被吹嘘上了天,就是原始的民主制度,大家选举产生的头领,不是爷爷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哦,并不是家族制度,对吧?但是这里出现了共工和颛顼争夺王位,那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禅让制度是骗人的,是人为编造出来的历史,未必是周武王先杜撰的,可能h帝之后的王,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王Q统治的问题,就把抢过来的位子,说成是禅让大家公推出来的,民主选举出来的,对吧?到后来司马迁写《史记》,前面那么多朝代,王都这么流传下来。有前人的很多文章借鉴我不说考证,所以司马迁也说是禅让。不过这只能作为旁证。

第二,《山海经》那可是神话故事,对吧?无论是《山海经·大荒西经》,《离骚》,《淮南子·道原训》,或者《淮南子· 天文训》,或者还有更多,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什么?共工和颛顼争夺王位?显然,并不是人间的王位哦。要不然两个人,是人。一个人败了,还能撞不周山?人能用头撞山吗?对吧?所以,这里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个神。火神祝融水神共工。

第三,特地,拿出来单独说。为什么吗?首先,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衰老,老死了?神为什么会死?所以这个问题,就是后人诟病的一个点,所以后人就不提盘古了。所以,后来,老子修道,再到后来张道陵的道教三清文化,神是不会死的。这也是区别。但是我要说的不是道家,道教的神仙,不死的神仙。我说的是盘古都会死,那么伏羲,女娲呢?是不是也会死?如果只有盘古会死,别的神仙,你看,三皇之后是五帝,对吧?h帝也被说成是神仙。那都到了h帝炎帝的孙子辈分了,要争夺的肯定是天上的神仙帝王宝座吧?否则怎么可能怒触不周山呢?不周山是天和地之间链接的神柱,对吧?人,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撞倒不周山。所以两个小屁孩相对于h帝炎帝来说,老的都在,还有更老的,三皇,对吧?这俩小兔崽子是要造反啊?还大打出手?更加不可理喻把天柱都给撞倒了?水神共工撞倒了不周山,可没有完。他可没有死哦。他被罚成了一块石头。那就是孙悟空的前世。当然,这是解释之一。颛顼成了天帝。所以,孙悟空出世不是因为命数太短,而是咽不下没当上神仙皇帝。现在出来了,怎么成了玉皇大帝了呢?我都还没当上皇帝呢。所以孙悟空要对抗天庭,就顺理成章了。要跟天庭平起平坐,都可以理解这个故事的由来了。

第四,先有火神祝融水神共工争帝,然后共工失败了,怒撞不周山。然后才有女娲补天的故事哦。百度词条:女娲补天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在女娲时代,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塌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这里要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不周山天柱坏了,损坏了,一部分掉落到了人间,其中一个成了一块灵石。那就是孙悟空。所以孙悟空逆天,是觉得自己是盘古大神的一部分,你玉皇大帝算老几?对吧?连天地都我盘古开辟的。另外一部分,就是女娲炼五彩石。用五彩石补天。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顶上一仙石,石产一卵,孕育出一石猴。

注意哦,这块仙石,对吧?首先,人间怎么可能有仙石?其次,一般都是石妖,石怪。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仙石这个说法。

除非,那仙石,就是女娲为了补天,炼制的五彩石。

不过另外一点,女娲炼制的五彩石,正好补到不周山天柱上去了。多余的?应该没有多余的。除非是废石,没有用的,没有炼制好的废石一块。

注意哦,女娲炼制五彩石,却被后人吴承恩等嫁接到了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的头上去了。三清,是不炼丹,长生不老药的。

注意哦。

百度词条: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旧时汉族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筑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当字样,故名之。作为汉族民间驱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风俗始盛于唐代。石敢当立于街巷之中,特别是丁字路口等路冲处被称为凶位的墙上。石碑上刻有“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的字,在碑额上还有狮首、虎首等浅浮雕。泰山石敢当习俗从内涵上体现的是“保平安,驱妖邪”,据考证来源自泰安市泰山区邱家店镇前旧县村,现已遍布全国,远播海外。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泰山石敢当”习俗榜上有名。

所以,吴承恩先生在写孙悟空的时候,用了这个典故,而且你看,泰山,山东。

对吧,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点子来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