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639章 傻瓜

顽贼 第639章 傻瓜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639章 傻瓜

第639章 傻瓜

同样在崇祯八年的八月,关中格外平静。

主要是因为刘承宗很冷静,所以关中乃至整个陕西都很平静。

自从上个月,刘承宗亲率战兵轻攻渭南,正午攻破韩郃营,下午引诱明将刘进爵、张继载、孙守法三将野战,三个时辰击溃四营官兵。

随后一封来自兰州的急信,让刘狮子给元帅军按下了暂停键。

信是留守兰州的刘承运差亲信送来的,主要是禀报兰州战守、种痘以及河湟夏粮收成等事宜。

信中内容都很乐观,承运不光把兰州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条,甚至还正在招降伏羌县负隅顽抗的‘叛军’。

刘狮子很清楚盘踞于伏羌县的那帮人不是叛军。

那小城里是以遥领巩昌知府的乔迁高、宁夏参将屠师贤为首的明廷官员、将领,一直在被冯瓤的车营、达来台吉的练兵卫压着打,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而在粮草上,帅府大几万的军兵从河湟走出来,极大地减轻了今年河湟负担,因此兵粮异常充足,他们就没这么富裕过。

仅仅是在书信文字上,刘狮子都能看出承运的神采飞扬。

但承运在信中只是提了一嘴的细微末节,让刘承宗在心里给自己敲响警钟:灭蝗。

兰州和河湟一带的灭蝗事业,整整干了一周年,即便如此,承运都没敢放下心来。

从新城到兰州,湟水流域沿线城堡,都备下了堆积如山的捕杀蝗虫的工具、药水,只等着今年域外蝗群飞来,给养殖的鸡仔、猪羊加餐。

甚至有点幸福。

但这事让刘狮子非常揪心。

河湟是灭蝗了,偏偏元帅府现在变大了。

承运在信中所说的域外蝗虫群,实际上就是帅府现今统治区域地里的虫卵。

单是黄河、潼关一线以东的鼠疫,就已经足够让刘承宗揪心的了,如今蝗灾的记忆再度涌上心头。

巨大的无力感,转眼就从天灵感打到脚底板。

很快,西北的每一寸土地,都收到了大元帅府的防蝗布告。

这份布告对很多人来说很离谱。

就比如西安府城里的陈奇瑜、宁夏的洪承畴、真宁县的贺人龙、伏羌县的乔迁高、庆阳府的鞠思让、韩城的左懋第。

当然也包括正在流窜的曹文诏、白广恩等败军之将,还有汉中的高迎祥、四川北部保宁府的总兵侯良柱、参将祖大乐。

甚至就连流窜于陕南山区当山贼的高杰,都无差别地收到了刘承宗的布告。

说来也怪,一般情况下,这帮人除了高迎祥,别人都不会听从刘承宗的命令。

但是在今年夏天,刘承宗在关中塬上接连大战,使其一举成为天下最可怕的角色,一举一动都令人生畏。

就比如率两万川军屯于川陕交界的四川大帅侯良柱。

这老家伙手握重兵,在这场战役中却一点正事都没干。

没办法,他率军挺进陕西,面临的情况是,打算支援谁,兵马启程,就立刻收到谁被刘承宗击溃的消息。

就这么在川陕边界进进退退几次,整个军队的军心都吓散了,根本打不了仗,只能帮助川陕两大地块在形势图上交配几下。

以至于刘承宗的传信骑兵奔至朝天关,弯弓将布告射往关城,一支羽箭飞过去,朝天关六百守军顿时崩溃,后撤十五里,两天以后发现关城没被夺走,才敢进关城拾取信件。

侯良柱跑过来,本来以为是刘狮子要劝降他,心里还在负隅顽抗和借坡下驴之间直打鼓,结果发现是让他防备蝗灾。

侯良柱能说什么?防呗,防蝗灾好啊!

倒是把紧跟其后过来的高迎祥部将克天虎气够呛。

这个克天虎跟张一川部下的克天虎不是一个人,这是个山西人,是高迎祥的左膀右臂,本来率军围着汉中府城呢,听元帅府的传信骑兵说朝天关守军崩溃了,火急火燎带兵往南部山区跑。

结果他领兵过来,侯良柱已经把擅自崩溃的守备处斩,重新分兵设防,关城架设火炮对他就是一阵轰。

很好地提振了川军的士气。

至于伏羌县的乔迁高、城外的屠师贤,则完全把大元帅的布告当成机会。

他们拿着刘承宗的布告趁机与冯瓤、达来台吉交涉,说大元帅的命令都来了,你们不退出伏羌县境内,我们就不敢防备蝗灾、检地灭蝗。

所以要么你们在地里捡虫卵,要么你们就退出伏羌县,约好了互不相攻,我们就出城干活儿。

至于延绥镇的总兵俞翀霄,见到布告时心里更是跟吃了苍蝇一样。

延绥镇的形势本就不容乐观,倒不是延绥军田旱得太厉害,毕竟那军田年年旱,都习惯了。

真正的问题是,今年的延绥镇在地理上直接就从边疆变成孤悬海外的飞地了。

在延绥镇北边,是毛乌素海,鄂尔多斯部的额璘臣和萨囊台吉领军,上万蒙古骑兵驻扎在边墙以北。

南边是延安府和横山山区,蜂尾针张振、混天星惠登相、满天星周清同样率军万余驻扎在边墙以南。

而俞翀霄手中能动弹的机动兵力,仅有三千。

本来是五千来着,跑了两千。

没别的原因,这两万倒霉玩意儿在边墙内外互通有无,北边不知道哪来的牛羊马骡,南边不知道哪儿来的布匹百货,就围绕长城互通有无。

一帮人是吃得好、睡得香,动不动还招徕守堡明军过去吃饭。

几只小羊羔子就能让一座堡垒失陷。

他不是没试过出兵作战,但延绥镇的边军虽多,根本就不听他使唤。

即使勉强出兵,张振和额璘臣根本就不跟他打,敌人比他更清楚他们的行军时间和路线。

以至于榆林的老兵老将,完全坐困愁城。

这会收到元帅府关于防蝗的布告,俞翀霄只能捏着鼻子转发全镇。

毕竟这事,他就算不告知镇下诸城堡,人家也能从张振那知道,他先发了,至少还算他的命令。

结果可好,让出兵打仗一个个推三委四,对刘承宗的命令倒执行得挺积极,全镇响应。

在崇祯八年的夏秋之交,整个西北就没有敢跟刘承宗交手的人。

而刘承宗,在鼠疫与蝗灾的威胁下,确实也不想打仗了。

没前景。

他的军队就算再能打,东边的鼠疫也给他画了一条边界;而领军进湖广,则意味着没有足够人力的陕西,无力应付今年的蝗灾,等于整个东征战役白打。

所以他对陕西那些仍属于大明的几座城、仍忠于明廷的几个官员,应对方式就是给他们跟自己议和的机会,准许其今年自治。

如庆阳府、真宁县、伏羌县、韩城等地,都很识时务的顺杆爬,统统私下接受议和,进行自治。

还有些地方,比如陈奇瑜所在西安府城,则属于完全没有议和的能力。

西安府城外的壕沟掘了一层又一层,连一匹马都跑不出来,他们本来就控制不了野外,连自治都没地方治,只能蹲在城里自己玩自己。

渭南县的情况要复杂一点。

城里都是士绅,他们对元帅府的田地政策很不满,即使城外军队被击溃,都还想着再负隅顽抗一下。

但刘承宗因为城里有个南居益,心思没定,反而没第一时间下令进攻。

他对南居益有一定好感,毕竟延绥镇崇祯元年发饷,就是南居益的提议,而这个老尚书的经历又对元帅府有用,他担心攻城把老头儿吓死。

但这帮人组织叛军,就这么轻轻放过,还给他们劝降,刘狮子心里又不舒服。

所以他干脆留下虎贲营的左光先一部在城外,晾着一城士绅,转头到华州去了。

随着张天琳进驻潼关也有一段日子,华州目前是安全的,他要过去就近看看,魏迁儿那个大营的情况。

刘承宗头天到华州,当天夜里张天琳的信,就通过三名传信兵交替传递,送到刘狮子手上。

信的内容除了汇报,就是请罪。

好消息是随着张天琳进驻潼关,不论潼关卫还是魏迁儿大营,摸索出的治疗、预防方法,以及刘承宗的授意,都对他控制瘟疫传播、治愈患病军兵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潼关的鼠疫,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不会向西扩散。

而坏消息是,刘承宗给他的命令,把魏迁儿部大营带出去。

张天琳做不到。

刘承宗想给魏迁儿两拳,目前很难,等他恢复健康至少到明年了。

而魏迁儿的大营,也只剩一千八百七十五人了。

这里面还包括二百多名俘虏招降的原潼关卫军官、旗军。

张天琳送来厚厚的文书,上面清楚记录了潼关内外的各种情况,最终结论这个大营很难重建了。

这个结论让刘狮子很崩溃。

他有过心理准备,瘟疫最怕的是传播,而潼关卫很小,作为一个以城池为单位的密闭空间,瘟疫一定会传播得非常恐怖。

在知道魏迁儿进入潼关之时,他就知道这个大营多半没了。

但真正让他崩溃的是,他一个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大营,被击溃、歼灭,对手不是瘟疫,更不是潼关卫旗军。

他们打遍天下无敌手,干掉了所有能看见的敌人。

却在绝望之下挖坑活埋自己、烧房子蹈火**、胡吃海塞撑破肚皮、结果患病袍泽然后自杀。

刘承宗翻阅着张天琳的文书,看着一个个有点眼熟的姓名,毁坏驿站的往事历历在目,他还记得初见时那些倒霉蛋的落魄模样。

奔波半生的苦命傻瓜,为一句死于非命,踏着干旱土地,与西北能遇见的所有对手鏖战不惜以命相搏,将一个个令人仰望的悍将打落神坛、一支支望而生畏的名师锤翻在地。

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伟岸丈夫,用双拳两手打下半壁江山。

却在潼关这个地方,脱巾解甲,用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死法……刘承宗甚至觉得他的袍泽兄弟是在寻找解脱。

这些傻瓜真的解脱了。

“记。”

刘承宗低头翻弄文书,自有羽林郎执笔上前,就听他道:“授张天琳潼关总兵差遣,为大营阵亡军兵造册,领本管军营暂驻潼关,丈地御寇,防瘟备蝗。”

“免魏迁儿大营参将,授金明伯爵,世袭潼关卫指挥使,其营下军官兵士,还愿打仗的并入张天琳标下,愿安家者,则迁家眷入潼关卫籍——让他自己拿出个卫官、军户授田的章程,把阵亡弟兄的陵修出来。”

说到这,刘承宗顿了顿,攥着拳头抵在嘴边。

魏迁儿那个大营的幸存军兵,即使身体没啥问题,他们的精神状态在刘承宗看来,也很难承担继续留在军队的任务了。

他们的能力足够胜任,但经此一役,精神上承担的压力太大,即使以他们为骨干重新补充成营,将来也很容易营啸。

因此干脆就把他们安置在潼关,如果以后有仗打,他们依然是最好的士兵;没仗打更好,安安稳稳过日子。

当然,他还是很难接受一个大营就这样没了的结果。

缓了好一会,刘狮子才接着道:“张天琳的兵力防着潼关足够了,让赵之瑞带个千总部到武关去,商洛道防务也并入潼关。”

“另外,给韩城的左懋第写封信,若今年山西蝗灾厉害,蝗虫过境需要人手,最近的援军是耀州米剌印部,记得求援,再给他送一份救荒定疫书。”

刘承宗刚把黄河潼关一线的事情安排好,留守渭南县的左光先就传信过来。

展开书信,终于让一脸苦大仇深的刘狮子绽放笑容。

他还没考虑好渭南县怎么办,却没想到渭南县以南居益为首的士绅就先坐不住了。

南居益给左光先写了封信,希望能举城投降,不过也有条件。

正是这个条件把刘狮子逗笑了,南居益希望元帅府收回成命,别让渭南士绅以一两银子一亩地的价格赎买自家田地。

刘承宗心说,我啥时候下过这样的命令?

无稽之谈,我只是想征伱们的三饷而已。

不过刘承宗并不打算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南居益,只是命羽林郎给左光先回信:“让他告诉南居益,不攻城,是我后生晚辈敬重老尚书,但一码归一码,若不投降,城破之时,连赎买田地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根本不具备谈条件的基础。

这个基础是,他们被围在城里,而田地在城外。

整个陕西,只有元帅军能在城外郊野自由行动。

这才是刘承宗不急于攻城的基础,他打掉了明廷在陕西的所有机动兵力,军队以绝对优势控制城外,就控制着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城池才没有那么重要。

老头儿如果识趣投降,想保全宗族,刘承宗自然不会让他们饿死。

但要是不识趣,那就把南氏田地财产统统充公。

归根结底拿下陕西,一切都不一样了,只要陕西稳定,刘狮子几乎不必担心麾下陕西籍的降将反水。

快马在关中平原上驰行,各地都在为了即将到来的蝗灾做着最后准备。

终于,自龟裂土地缝隙振翅而起的飞蝗如期而至,让所有纷争都为之停止。

与此同时,潼关卫的消息终于冲破瘟疫在河南府的封锁。

刘承宗纵兵屠潼关的消息,传遍天下。

晚上好!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