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598章 焚寨

顽贼 第598章 焚寨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598章 焚寨

崇祯八年五月十四日傍晚。

身处战役最中心的宝鸡城下,左良玉并不知道,刘承宗已经给明军编织出一副庞大的包围圈,将三万明军裹入其中。

他站在围城营地的土山之上,两眼倒映着宝鸡城下的硝烟烈火,熏熏而起的黑烟也令他急火攻心,督军攻城的措辞一次比一次严厉。

一个时辰里,左良玉所率昌平军向城头狠攻三次,次次被打退无功而返,反倒在城下丢下十七具尸首,负伤两百多。

就这个伤亡比例。

三次攻城,都他妈死几个人就退下来,说自己在狠攻城头,谁信啊?

偏偏昌平军确实是在拼命狠攻,只不过罗汝才的守城法子,跟正常人不太一样。

敌军推着攻城军械抵达城下,他既不让人放箭、也不让人放铳,守军就在城垛后边蹲着,甚至因为有俩士兵擅自站起来喊话,被他剁了脑袋悬在城墙高杆上。

这会四面城头都挂着七八个脑袋,罗汝才杀的自己人比攻城死了的明军还多。

城头守军有军令,不喧哗、不走动、不放箭、不放铳、不放炮。

每一个城垛都做为守军信地,城砖上刻着几个人的名字,吃喝拉撒睡全在信地,不准离开。

女墙外挂着毡毯、被褥,这东西在元帅守城法里叫悬帘,白天挂在城垛外招箭矢、挡枪炮子,夜里由守军盖在身上御寒。

罗汝才下令城外攻城军队的枪炮只管打、箭矢只管射,他们不准还手。

一来,城内箭矢、炮子有限,宝鸡城的城墙又有点窄,营中三位千斤大铳摆不上城,仅有十位小口径的狮子炮能摆到城墙上,对射意义不大。

二来,以箭矢、枪炮跟攻城军队对射,尽管他能占据城墙的高度优势,但兵力毕竟是劣势,己方还有不少缺少训练、难以服从命令的新兵,老兵死一个少一个,与其对射,不如肉搏。

所以他让士兵都在城垛后面,要么提着锛子、斧子,要么干脆攥着枪管子、火筒子,只等着明军攀爬云梯上城。

反正左良玉的昌平军没有攻城重炮,所携野战佛朗机式将军炮难以摧毁城垛,就算发射的大弹侥幸将一处城垛击毁,在悬帘的遮蔽下,攻城军队也不知道那块城垛到底碎了没有。

反倒是罗汝才麾下汉兵藏兵以城垛为限,对攀上城头的明军手过砍手、头过砍头。

当然,这只是罗汝才的肉搏计划。

实际上在城头发生格斗之前,他的守军得先把攒了好几天的滚烫金汁儿顺着云梯车倒下去。

左军那二百多负伤的,全是被煮沸的金汁灌体,混身烫伤,只有十几号人能顶着金汁冲到城头,被斧子、锛子凿下城摔死。

那可都是顶盔掼甲的先登精兵啊,被金汁这么一烫,没几个能活到战役结束。

左良玉都要被气疯了。

他的攻城准备做得很好,底盘坚固的云梯车十六架、梯子外围有木筒遮蔽的筒梯十六架,还有二十多具木幔车,原本想着仰仗这些装备,足够将宝鸡城一鼓而下。

唯独没算到城头肉搏士兵会被砍下来,偏偏没造楼车箭塔,结果被罗汝才用金汁一通教育,气急败坏地命军队撤下来,重新用将军炮朝城头一顿狂轰。

炮声轰隆,打得城上的罗汝才胆战心惊,在城头匍匐前进,骂骂咧咧地给军官挨个训话。

“都他妈好好守城,城破就自己抹脖子,听见没有,左婆子疯了,你们让他捉去,非得都活剐了不可!”

罗部军兵各个都在城垛后头趴着,被炮子压得抬不起头,身边有千总问道:“将军,大帅援军在侧,咋不过河揍他呢?”

罗汝才寻思你这人怎么当下属的?

净他妈问些长官答不上来的事,好生不讲道理。

罗汝才睁着眼说瞎话:“大帅用兵如神,必有歼灭敌军的法子,我们守住城就行了,最多十日,大帅肯定把他们都打死……那几个番兵头子别闲着,该念经的念经,该念咒的念咒。”

说完,他狠狠瞪了一眼发问的千总,心说你我俱为帅府将校,一块在宝鸡城里困着,你都不知道的事儿,我他妈上哪儿知道去?

他也怕啊,说是十天,但其实他只能给刘承宗三天时间。

罗汝才对攻城守城的全部了解,都来自刘承宗。

而刘承宗但凡决定攻打的城池,从攻城正式开始的那一刻算起,就他妈没有能守到三天的。

大帅若真十日才能干死城外的左良玉,那进宝鸡城正好给咱罗曹操烧头七。

他希望大元帅的动作能快一点,尽量趁他还热着就能支援、牵制住左良玉。

只不过他没想到,刘承宗的动作,比他想象中要快多了。

左良玉在城外用将军炮朝城头哐哐轰了一天,直到傍晚才生火造饭。

忐忑了整整半日的罗汝才刚放下心来,却又听防守北城的叔叔罗戴恩派人来报,说原来在北边的一万明军,又从千河西岸南下,先头部队已抵城外十里铺,估计明日就会加入攻城。

而他们的大元帅,三营精锐之师,还在千河东岸坐着没动。

罗戴恩建议,如果明天大帅还没动,他们不行就突围吧。

罗汝才心说突围倒是说得简单,往北突围,得先打穿艾万年的延绥营,再渡过渭河,才能跟刘承宗主力汇合。

单就这两个坎儿,恐怕比守城三日伤亡还大。

怀着踌躇心情,罗汝才给叔叔回复:明天的事儿明天再说,事已至此,先睡觉吧。

子夜时分,夜幕下伸手不见五指的塬上,千河西岸的山间林地,四处火光冲天而起。

是镇守汧阳城的杨承祖。

杨承祖早就想去救罗汝才了,他跟罗汝才是发小,罗汝才也是他大哥。

实际上如果不是罗汝才投了刘承宗,他更乐意跟罗汝才一块混。

诚然,元帅府是兵多将广、军纪严明、兵粮管够、威风八面的西北霸主,刘承宗也对他有恩,曾经把他从死人堆里捡出来。

但说到底,当年在延安府,罗汝才丢给他四千贼兵让他管,结果一个冬天内讧三次,自己跟自己打得还剩四百人,开春他羞愧得都想跑路了。

实在是罗汝才回来早,看见膘肥体壮的四百人,还勾肩搭背的夸他带兵有方,专门出去给他抢了个暖床婆姨。

是,跟着刘承宗确实威风,他们是正规军队,他杨承祖也是将军,有出息了。

但这根本比不上他跟着罗汝才的时候爽。

在罗汝才身边,杨承祖是真真切切能感受到,他一个杨承祖,在罗汝才眼中,比三千六百个农民军更重要。

大元帅能让杨承祖为之而战,罗曹操能让杨承祖为之而死。

如今罗汝才被围在宝鸡城,就算没有刘承宗的命令,杨承祖也在做出城作战解围的准备,虽然他麾下只有两千五百人。

白天刘承宗的命令一到,杨承祖大受振奋,只要明军去打刘承宗,宝鸡城的围困便不攻自破,到时候他依照军令去烧几座宁夏兵的空营寨,轻松惬意。

但杨承祖也没想到宁夏军下午渡过千河,居然又缩回去,顺着千河往南走了。

杨承祖寻思,他们过去汇合左良玉,罗汝才不就更危险了吗?

所以还是得出城,先把营寨烧了再说,能把边军引回来最好,引不回来,就再看大元帅的命令。

他出城前就派人快马给刘承宗报了个信儿,消息当天夜里就经快马报告到刘承宗那,刘狮子只是点点头。

宁夏军既然没有来攻打他,其实杨承祖去不去烧营寨,意义都不大。

因为这步闲棋在他看来,只有在宁夏军陷入作战状态时才有最大的意义。

试想两军在凤翔塬上鏖战,宁夏兵一回头背后冒出黑烟,营寨被人烧了,必然会军心震动。

而现在,最多就是个告知其北面还有元帅军的疑兵作用。

不过战场上总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宁夏军渡河露了个脸又缩回去,杨承祖离中军又比较远,愿意过去放把火就放把火,不影响大局。

何况,刘承宗就算想拦,杨承祖也已经出发,拦也拦不住。

因此他只是命人将这份情报转交给抵达渭河南岸,正在休息的张献忠。

张献忠与师襄在天黑后抵达预定位置,本来是想第一时间就向龙在田的滇兵发动进攻,但所率士兵在素质这方面,确实跟不上他的野心。

毕竟是一万军队的大规模步骑行军,两日一百六十里,在元帅府对大部分野战营来说问题不大,但是临洮旗军受不住。

杨国栋部新降的西安府贼兵呢,倒是还能继续行军,但体力管理不好,作战最多只能有五成战力,打夜袭很难。

除此之外,临洮旗军和杨国栋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士兵掉队,张献忠左思右想,不能打。

毕竟张可旺说了,大帅那意思:怎么打你说了算,败了罚的也是你。

一番衡量,张献忠便难得的对师襄部的临洮旅体恤起来了:“都歇着吧,不急着打,先吃点东西,歇俩时辰。”

这仨营但凡是过去西营兵那个状态,这会儿已经像疯狗一样扑到龙在田身上撕咬了。

杨承祖的动作很快,刘承宗转送张献忠处的信还没送到,整个凤翔塬上数万军队便都能看见,夜幕之下的西北山地,一冲火光在山林间燃起,浓烟也在深蓝色的夜空升腾而起。

很快,又是三冲火光,一道接一道地燃起。

夜晚袭营比杨承祖想象中顺利得多,宁夏军在营地里没留多少人手,四个营仅有二百多早前负伤的军兵,转眼便被他们击杀俘获。

杨承祖快打快撤,将留在营地的营帐、木栅、车辆等用具付之一炬,顺便还搬了点拒马栅便跑回了汧阳城,将之摆在护城河与羊马墙之间。

袭营非常成功,美中不足就是没找着粮。

人粮也好、马粮也罢,一粒儿吃的都没有。

随后一道急报就从千河西岸渡河,送到了刘承宗手上。

刘狮子展开书信,是杨承祖在袭营过程中送来的,信上通报了袭营的收获,不过这都只是顺带一提。

重要的是信中有一条情报,杨承祖就是为这条情报专门写的信。

刘狮子端着书信眯起眼来:“四处营地,三座都有拒马营帐及车辆,但有一座营地里面啥也没有,东西都被搬空了?”

杨承祖逼问伤兵俘虏,只知道那个营属于参将白广恩,但白广恩干啥去了,俘虏不知道。

白广恩……该不会临阵脱逃了吧?

这个想法仅持续了一瞬,就被刘承宗甩出脑袋。

一方面是基于他对白广恩的了解,这人在败军之际较为狡猾,能识时务,见势不妙拔腿就跑;但在开战之初还没有逃跑过,敢打敢拼,不至于现在逃跑。

另一方面,则是宁夏三营南下的状态,不像友军逃跑之后的被迫调动。

因此刘狮子判断,白广恩是去执行曹文诏下达的什么命令,这才拔营而走。

至于离开的方向,也很容易判断,北边走不通、东边走不通、南边也走不通,那就只有西边的秦州了。

也就是说,白广恩去了陇西,这个时候去陇西肯定是为了搜集粮草。

想到这儿,刘狮子轻笑一声:“嘿!”

陇西没粮。

再没人比刘承宗更了解陇西的情况了。

陇西非常广阔,但现在别想在那边找到供应大军的粮草,就算供应白广恩一个营的兵粮,都不好找。

拥有山塬河谷两万多顷山地田地,却仅有一千九百九七口人的静宁州,就是眼下陇西的缩影。

这点儿人口还没乱窜的豺狼虎豹多,男丁还多半因为战争落下断手缺指的残疾,对天灾没有一点儿抵抗力。

换句话说,明军也好,元帅军也罢,除了关中平原,在兰州以东、黄河以西的地界上,只有韩王府所在的平凉能取得粮食。

否则刘承宗也不必让任权儿带兵去平凉了。

让任权儿、杨彦昌带一万多人马去平凉府,倒不完全是为了形成这个大包围圈,战略上的围歼部署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愿意,是眼下只有平凉,才能分担那一万多兵马的粮草压力。

毕竟凤翔府的囤粮有数儿的,凤翔塬上也容不下更多军队部署。

他们在平凉吃一个月粮,凤翔府的四万军队就能省出十日兵粮。

分担了粮草压力,刘承宗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规划战术。

同时,控制平凉,就扼住了明军取得补给的可能,这仗不论在哪儿打,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控制平凉的关键在于韩王。

说实话韩小王那个脑袋瓜子生得别致,当年嗷嗷叫着要被拥立,到现在刘承宗也不知道他是不是不改其志的真英雄。

不论如何,随着杨承祖连焚四营、张献忠率部抵达战场,整个战场的局势再次发生变化。

这变化的重点在刚睡着的罗汝才身上。

他被军兵叫起:“将军,北边着了!”

“着火了?”

罗汝才迷迷糊糊跑到城墙东北角,往西北一看便看见火光,登时便被刺激地万分清醒:“快,鬼兵,鬼兵出城砍营!”

“不砍左良玉,就砍那帮白天刚过来的宁夏兵!”(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