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顽贼 > 第597章 挑衅

顽贼 第597章 挑衅

作者:夺鹿侯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1 11:10:54

第597章 挑衅

宝鸡城下一声炮响。

死气沉沉的凤翔塬,活过来了。

宝鸡城有三千守军,城外有三万明军,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却形成僵持的局面,是刘承宗、左良玉、曹文诏、罗汝才这些将军们刻意为之。

刘狮子在此之前没看见战机。

战役之中,敌我双方都会选择恰当的战斗时机,以谋求更大的战场优势。

在这一点上,刘狮子很清楚,尽管他主力回师来得足够快,但抵达战场更晚,兵力相对更少,因此还是不可避免地占据劣势。

因为明军抵达战场更早,修好了营垒、布好了防线,已经不是能一击即溃的状态。

恰恰相反,占据先机的明军,在看见他的第一时间,就该向他发动进攻,甚至还没看见元帅军主力,就该集结优势兵力,先把罗汝才、王文秀等人全干掉。

凤翔塬上的情况显然不是这个样子。

战争中抢先发动进攻的一方,无法粗暴的被定义为优势或劣势,但有一条规律总是定死的。

抢先进攻的一方,一定认为: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继续等待也没有更好的时机了。

因此在刘狮子回援之前,曹文诏、左良玉等人不揍罗汝才,刘狮子无法理解。

在他初至凤翔塬,立营未稳之时,曹左等人又没扑上来揍他,他更无法理解。

不过刘承宗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跟明军交手了这么多次,已经习惯明军做出他无法理解的行为。

只有双拳两手的刘承宗,早已接受明军大兵团拥有三头六臂的设定,就算三个脑袋自己咬自己都不奇怪。

所以无所谓!

不论明军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都可以用丰富的专攻明军经验来克制:以不变,应万变。

自打登上凤翔塬,他就看出来了,这个联合作战的明军大军团,阵地布置井然有序,毫无疑问,是固若金汤。

刘狮子了解明军就像了解自己的**毛——不知道有多少,但大致长短,很清楚。

他不光清楚明军的弱点,还清楚明军的长处。

极高的披甲率、凶猛的机动性、恐怖的火力、强悍的斗志与坚强的韧性。

同时,缺少维护的军器、短缺的粮草、不存在的后勤、像出境作战般的艰难补给以及托梦式指挥的协同作战。

明军是痩虎饿狼,是一柄能杀人的快刀。

他们禁不起犹豫,看见敌军第一时间就该扑上去,把敌人撕成碎片。

它就不该固若金汤,就像没人会用坚固来形容一口好刀。

坚固的是废铁。

而对付犹豫中的痩虎饿狼,什么都不用做,等着,它会把自己饿到没力。

毫无疑问,对付这种固若金汤的军队,刘承宗的方案不是强攻硬打,而是不答理他们。

静置一两天,他们自己就会出问题。

除非他们有粮食。

果然,左良玉开炮了!

刘承宗听见炮声的第一时间,就从营帐里冲了出来,口中还念念有词:“原来你们缺粮啊!我以为不缺呢!”

从围城开始,他和罗汝才就没有通过书信。

近两万明军把宝鸡城围得水泄不通,外围还有宁夏四营边军环伺,即使是元帅府最骁勇善战的骑手,也无法冲过重重围堵,将书信送至城内。

所以对于罗汝才在城墙上的疯狂嘲讽,刘狮子并不知情。

实际上就算有人穿过围城营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也很难相信,三万明军环围之中的罗汝才正在发癫。

但这并不妨碍,明军的进攻在刘承宗看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

只需要几位强大的明军总兵官聚在一起,时间、地点、进攻,总能至少做错一个。

至于眼下,刘承宗不好说,这大概属于……错误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发动正确的进攻。

当然在此之前,刘狮子并不认为明军会突然进攻宝鸡。

这事儿就像今天下雨一样,确实有可能发生,但几率小到几乎不存在。

毕竟明军在东路已经打出个两连败,西路诸帅还集结兵力跟他打会战?

概率太低了。

刘狮子猜测,他们聚集于此,可能是来的时候有打会战的计划,但到了战场上发现计划有变,被自己两万精兵齐至将得骑虎难下。

但其实现在向他发起进攻,是明军最好的机会。

刘承宗知道自己的事儿,张献忠所率围攻乾州的军队还在路上。

表面上随着他的到来,元帅府在凤翔府拥有三万军队,但罗汝才被围在宝鸡城,王文秀得在凤翔治城看护兵粮,杨承祖也得在北边守着汧阳城。

他两万主力神兵天降能把明军镇住,但其实手上能动的也只有这两万精锐。

如果明军真被镇住,跟他对峙几天,找机会各营有序撤离凤翔塬,对刘承宗来说是最好的战机。

强攻早有准备的明军营寨,一来他没有必胜把握,二来嘛,让张天琳、高应登去硬冲营寨,代价太大。

至于虎贲营跑去硬冲营寨……就算红旗的蹄子在他脑门子上踹三脚,刘狮子都下不了这个命令。

即使冲赢了,他也得回兰州哭半个月。

没别的原因,东征这十几个营就算全埋在关中,也不过是尽收陕西的野心破灭。

只要虎贲营这四千军官还在,回兰州窝一个冬天,河湟就能再走出四万军队。

尽管这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意外,比如那四万军队可能是操着蒙古方言的可汗劲旅,也可能是说着康藏方言的赞普卫队,但他割据西陲的霸主地位依然无可撼动。

送崇祯爷上老歪脖子树的道路虽然曲折,前途依然光明!

甚至还可能失去了兵粮压力,帅府的稳定度好起来了也没准儿。

可虎贲营这四千军官要是没了,刘承宗回兰州六个月撑死练出个幼年版狮子营。

到时候别说抵挡前来进剿的大明天军,单就他脑门儿上顶的这个岱青契丹汗,巴图尔珲台吉就敢回来武装劫掠,火落赤三兄弟也能让他见识见识什么叫雪域之主!

所以明军不动,刘承宗也不愿意动。

他更乐意借着明军撤退转移的机会,冲击移动中的军队,即使不能速胜、大胜,凭他手上的兵力,让明军留下俩营的重火力装备不成问题。

那么此消彼长,在接下来的追逐战中,就更容易积小胜为大胜了。

不过目前左良玉突然进攻宝鸡城,对刘承宗来说也不是坏事。

攻城就得出营,出营元帅府军队拉过去打的就不是攻坚战而是野战。

野战明军其他营支援,就是会战,王文秀三个营守城,明军也得至少三个营看着,双方野战兵力对等。

明军不支援,那就是刘承宗用两万军队去打五六个营,反倒还多一点兵力优势,更有以多打少的歼灭战机会。

劣势就这么消失了。

所以对刘承宗来说,明军为何动起来不重要,重要的是动,只要动起来,就好打多了。

行军的鼓乐奏响凤翔塬上的每一寸土地,处处人喊马嘶的凤翔塬上,一队队元帅府军士在军官的率领下疾驰出营,奔赴河畔。

在浩浩荡荡的大行军中,东边数名脑袋上裹着绿头巾的骑兵在塘兵看护下飞奔而来。

他们气喘吁吁、神情急切,一看那绿帽子,就知道是礼部尚书的随从骑兵。

“禀报大帅,张部堂已抵三十里外解刀村,遣我等前来询问,临洮、蒙古两旅及延安、镇筸两营进攻何处?”

来了,后续兵力来了!

“虎贲营堆土山,你们跟我来!”

刘承宗突然策马走出行军队列,移至低矮土丘,就地命羽林骑扫平地面,以刀做笔勾画地形图,头也不抬地说道:“传,旅帅张献忠、师襄速率临洮旅三营渡过渭河,务必于……”

刘狮子抬头看看天色,道:“一个时辰,渡过渭河,傍晚前威胁进攻宝鸡的左良玉、艾万年部,今夜能袭则袭,不能夜袭则明日交兵。”

“如两帅对进攻时机把握不同,则以礼部尚书张兄为重。”

说罢,刘承宗对记录军令的羽林骑一抬手,那边一张军令已经写完,递交塘兵。

一边戴绿帽的年轻张部骑兵是张献忠的干儿张可旺。

他看着塘骑将军令收好,眼珠子在眶里滴溜儿转,不自然地缩了缩脖子,大脑已经开始执行中译中命令。

‘进攻时机以礼部尚书张兄为重’,自然而然地被翻译为‘战败惩处以西旅旅帅张献忠为重’。

刘承宗却不管那么多,他的神志已经不在这片满目荒芜的赤地之间,如同云霄之间展翅滑翔的青海秃鹫,用饥饿的目光俯瞰这片军尘激荡的战场。

“再传!”

羽林骑提笔在新的信纸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传字。

“蒙古旅谢二虎、莫与京,速率本部西进凤翔塬,于凤翔治城取十日口粮,今夜启程转道向北出石窑关,经平凉府泾州至华亭过六盘山,延葫芦河南下,五日后抵达秦州,沿途截杀明军塘骑、传令及小股征粮队。”

“如遇明军大部,则不求攻坚歼灭,只使其疲扰即可,余下行动视关中战局而定,准谢二虎便宜行事……再传!”

又一封军令交到塘兵手中。

“命任、杨两部就地驻营,召其副将张上选、祖承勇速至中军。”

一连下达多道命令,刘承宗回过头,虎贲营的副将韩世友已经上前抱拳道:“大帅,土山堆好了。”

他登上土山,先端起望远镜看向西北,十几里外的千河畔烟尘浩荡,驻扎在那边的宁夏边军正在大举渡河。

再望向南边,二十多里外的渭河方向,同样也能看见一片土黄翻地而起。

刘狮子的脸上不禁露出果然如此的得志笑容。

熟悉的明军托梦式指挥,再次闪亮登场。

但凡他们有一点儿协同,就应该是宁夏军率先渡河,占据有利地形看住刘承宗的军队,左良玉和艾万年那边再展开攻城。

现在嘛,先后顺序颠倒过来。

左良玉和艾万年那边先发炮攻城,刘承宗闻声即动,而且大动特动,一下就勾住了宁夏边军。

他们够义气,被迫放弃固守的山塬营垒,渡过千河,来到凤翔塬上试图牵制刘承宗主力。

而南边的军队,见到刘承宗大举南下,同样也只能分出一批兵力,不论是沿河据守也好、渡河支援也罢,兵力终归有限。

“传,以高应登为先锋,张天琳殿后,向西南进军五里,在塬上修营设垒,把他们两军分隔开。”

“再向凤翔治城的王旅帅传令,宁夏诸营若来攻我,则凤翔出城,袭其腹背;汧阳出城,将其山地各营攻破,营里的破烂儿都烧了。”

片刻之后,元帅军的张天琳、高应登与虎贲三营大军就在众目睽睽的凤翔塬上,依据沟渠,充满挑衅地结出大阵,于其内修营设垒,虎视眈眈地等待明军来攻。

南边的龙在田意识到元帅军停止南下,随即命部下近万军队停止渡河,河畔激荡的尘纷很快也随之落下,头裹厚巾身披皮甲的滇兵着手在渭河南岸修造防御阵地,以备攻城期间的元帅军渡河偷袭。

北边的宁夏军同样也被刘承宗的挑衅架到了手足无措的地步。

卜应第与神光显渡过千河,本以为能借元帅军强渡渭河的时机,向其发动突击,却不料刘承宗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军往西南挪了不到十里地,调整好位置又停下了。

眼下凤翔塬上的有利地形已被占据,渡河的宁夏两营一时间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只好傻乎乎地站在当场,又派人向千河西岸的曹文诏询问战术。

曹文诏对这局面更是挠头。

他看出刘承宗移营的目的,以不足两万的军队,横插在他和左良玉、艾万年、龙在田之间,将他们三万多人的大军分割成两部。

但他无法获知关中东部的兵力部署,只能借此判断,刘承宗有极为刚强的心性,以移营恐吓龙在田的云南土兵沿河布防,实际已经在心里放弃宝鸡城。

南下不过虚晃一枪,其实剑指宁夏四营,要以宝鸡守军为代价,伺机进攻自己麾下的宁夏军队。

他连同为关宁出身的左良玉都无法信任,更别说从云南千里迢迢驰援的龙在田了,曹文诏可不信自己跟刘承宗玩命,南边的龙在田能大举渡河支援。

关键是龙在田就算想支援,那个一万军队只有两千马兵的兵力构成,也很难快速支援。

因此曹文诏判断,只要他们这边不冲阵,外强中干的刘承宗也不敢主动出击。

便给神光显、卜应第下令,让他们撤回千河西岸,命白广恩依计划前往陇西打粮,余下三营经相对安全的千河西岸南下,靠近宝鸡城。

以免孤立无援,被刘承宗各个击破。

同时先把宝鸡城攻陷,削掉元帅军在渭河南岸的支点,再进行全心全意的会战。

刘承宗一看宁夏边军又撤回去了,不由得在土山上大笑不止,心说我不进攻,是在等援军,你们不进攻,是在等啥呀?

他当然不可能对宝鸡城坐视不管,但为了全面战场上的胜利,罗汝才必须独立防守一日。

半个时辰之后,受到召见的祖承勇、张上选自解刀村快马驰至中军。

二人一路驰行,都是脸色铁青相看无言,估摸着大帅急召,是要让他们的军队投入明日的攻坚战里。

辽兵营和镇筸营在早前的乾州攻坚战中,就已经知道刘承宗对降兵的定位了。

不过却没料到,刘承宗将二人带上土山,让他们看了看战场上的局势,转而说道:“此时局势如此,胜败大势不难看清,明军现在不向我进攻,过了今夜,就没有进攻我的机会了。”

“你们二人所率骁锐,一个是关宁骑兵,一个是镇筸步兵,在山峁墚塬,能跑多快?”

俩人都被问懵了,面面相觑,这片极其狭窄的战场上,机动能力好像……并不重要。

刘承宗见二人迟疑,催促道:“说个数。”

祖承勇又看张上选,寻思辽东骑兵能跑多快,这得看执行什么任务。

有利可图,两日三百里,只是关宁军的标准急行军要求;赶着死的活儿,日行三十里,恐怕都超过了辽兵的最大限度。

反倒是张上选要老实多了,充满斗志地回答道:“大帅,我部镇筸健儿行走山道如履平地,如能拨骡马八百,则可三日行军三百里。”

“好!”

刘承宗对这个数字非常满意:“那就拨你骡马八百,回去各寻主将,告诉任、杨两位将军,即刻启程,五日之后抵达平凉城,不准一个明军进入平凉府!”(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