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白与黑45度爱 > 第1章 :童养媳(1)

白与黑45度爱 第1章 :童养媳(1)

作者:涂鸦姐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59:20

第1章 :童养媳(1)

第1节:童养媳

主要人物关系谱

阿花,甄阿牛的“童养媳”,随家人闯关东,阴差阳错,与甄阿牛母子生活在一起。

原海清,革命者,阿花后来的丈夫。

甄阿牛,原海清和阿花的女儿原妮妮的“舅舅”。

原妮妮,原海清和阿花的女儿,长大后招了上门女婿,延伸出后来原氏家族一支。

虎林,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著名山脉完达山南麓,乌苏里江的西岸,因其横贯境内的七虎林河而得名七虎林,系满语“稀忽林”的译音,意为“沙鸥云集之地”。这里山峰林立,河流众多,但其本身却是平原,是三江平原的一部分,所以物产丰富,宜林宜牧,亦宜耕种。

这里古为肃慎地,是赫哲族世居地,本属于中国的内陆地区,但随着沙俄的一步步入侵,到了清末,虎林便已成为边疆城镇,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

因为物产丰富,自清代雍正年间始,就有汉族人悄悄来此讨生活。清末放荒招垦后,因为这里是边疆,不少汉族人,尤其是山东人开始闯关东来到这里。

由于沙俄和日本一直觊觎整个东北,所以对这里有不少人口渗透。因此,到清末的时候,虽然整个镇子里的人只有几百户,但已形成赫哲族、汉族和朝鲜族居住区,另有俄罗斯人聚集区、日本人聚集区,多方分散居住,有隔阂,亦有松散的联系,整个小镇洋夷混杂其中,成为远近闻名的边陲小镇。

尤其在汉族居住区,春节的气氛更重,三五天就有一个集市,卖年货的、卖小吃的、卖零散用品的,人头簇拥,热闹非凡。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600多千米之外的哈尔滨,一场巨大的鼠疫正在肆虐,并快速向其他地方蔓延,包括虎林。

1910年冬天,几名中国工人一路风尘仆仆来到中俄边境小城满洲里。他们从百里外的俄国大乌拉尔而来,半个月前,工人所在的工棚内,多名中国工人离奇死亡,症状相同,都是发烧、咳嗽、吐血,死后周身发紫。因为吃旱獭充饥,中国工人染上了可怕的鼠疫。可恶的俄国人急忙甩锅,焚烧了所有中国人居住的工棚和衣服行李,并将工棚内的中国工人赶回中国境内。

鼠疫被带到了中国境内,并迅速传播,先是满洲里,后是哈尔滨,并波及到了更多的地方,一大片一大片的人染病,然后死去。直至31岁的归国医学华侨伍连德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整个东三省才被动员起来,对所有的患者采取紧急隔离措施。

然而,由于尸体没有焚烧,鼠疫再次传染开来。彼时的国人有着入土为安的习俗,他们对待父母先人的遗体尊崇备至。在这种传统观念下,“焚尸”这件事简直不可想象。

最终,伍连德决定上书朝廷,请皇帝下一道圣旨——焚尸——只有这样才能平复来自民间的反对声。

正在伍连德总医官焦急地等待皇帝的圣旨时,虎林,这个之前没有出现瘟疫的地方,却因一位从哈尔滨而来的染上鼠疫的俄罗斯人,在俄罗斯人集聚区,一夜间就死了六个俄罗斯人。

整个小镇顿时沸腾,虎林地区的中国防疫官紧急照会在虎林的沙俄长官,要求他们迅速处理,加强消毒,并令俄罗斯人自闭防疫。

然而,这位沙俄长官很狡猾,他虽然加强了本集聚区的消毒防疫管理,但害怕有更多俄罗斯人传染,所以他让虎林地区的中国防疫官派几名中国民工把死去的俄罗斯人拖走深埋。

而这位中国防疫官是个贪官,他向俄罗斯人勒索100块大洋,然后从中拿出5块,从汉族集聚区找了五个汉人,让他们拉几辆板车,将死亡的俄罗斯人拉到乌苏里江边,找地方埋了。

中国防疫官虽然让这五个汉人做了一定的卫生防护,但不幸的是,还是有一个人在回来后不久就感觉全身乏力,他知道自己中招了。

这个可怜人,就是阿花的爸爸。

阿花的爸爸本是山东莘县人,自小练武,身体强壮,但再强壮的人也抵不过连年天灾,无饭可吃。当时家乡也闹拳乱,朝廷派人剿一通,然后拳乱起一通,根本无法生活,阿花的爷爷带着三个儿子及儿媳和孙辈,一家老小离开故土,闯关东讨生活。

当时整个中国哪里都不太平,到处是饿死的尸体、流动的靠打家劫舍活命的匪民、勒索敲诈的恶官劣霸。一家十几口人路走来,九死一生,刚过山海关,就病死7个,冲散3个,只剩阿花爷爷、阿花爸爸妈妈和小阿花4人还在一起。

一家4口听说长白山上有好参,有幸能挖到一两棵,就可以买地盖房子稳定下来,所以出了山海关,他们就奔长白山而来。但是到了长白山后他们才知道,并不是人人都能够上山挖参的,首先要得到官府的批文,然后还要加入帮派,每个帮派都有自己的地盘。

当然,也有想方设法进山偷偷寻参挖参的人,但千万不能遇到其他帮派,更不能让官府知道,否则基本上只有死路一条。

阿花的爷爷就带着阿花爸爸混进山中,希望能侥幸挖棵好参,结果参还没挖到,就遇到一股挖参势力。虽然练过武,但对方有武器,人又多,结果阿花的爷爷被打得头破血流。

回来后,阿花的爷爷伤口感染了,加上生气,不久就抑郁而死。阿花的爸爸气不过,日夜寻思要去为父报仇,阿花的娘几次都死死将他拉住。

正是在这个时候,阿花的娘遇到了甄阿牛的娘。阿牛一家也是从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本来一家五口,结果到长白山地区时,死的死、散的散,就只剩阿牛和母亲两个人了。

此时的阿牛已有十多岁了,但由于常年缺少营养,个子长得不高,还很黑瘦,看上去不到十岁的样子。

虽然只剩母子两人,但阿牛的娘很干练,也很有主见,她决定一路乞讨去虎林。她知道,一位远房表哥很有本事,在虎林一带领人淘金、挖参。她想把阿牛托付给他,寻一条活路。

就这样,母子俩乞讨兼给人干些零活一路向北走,这天他们正好遇到阿花的娘,想讨口吃的。一开口,双方都听出了对方口音中的山东味,顿时拉近了心理距离。再一唠,他们还是邻县,就更近了。

阿花的娘向阿牛的娘诉苦,阿牛娘热情,也想,这里离虎林还很远,路上多个成年男人,也多一份安全,便极力邀请阿花一家共同去虎林,找自己表哥去淘金或挖参。

阿花的爸因父亲之死耿耿于怀,非要报复打死父亲的“参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阿牛的娘理解阿花的爸,帮他参谋,并帮他摸准了参头经常走的路线,了解到了参头单独外出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