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变1589 > 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

逆变1589 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

作者:大茫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8:10

第五十九章 孙承宗

抛开杂念,钟南仔细听了听孙承宗的演讲内容,里面干货不少。比如在辽东最应该提防的当是努尔哈赤,此人近几年来四下出击,将地盘越打越大,早晚会严重威胁到大明的江山;再比如应该重新派遣将领,取代李成梁一系在辽东的统治地位……

钟南越听越惊讶,孙承宗的大局观和危机意识,比同时代的明朝大臣强的不止一点半点。就只凭这一点,只要被“伯乐”发现了,他就可以一飞冲天。

之后那些发言者的演讲就要差得多了,钟南耐着性子听完,然后给周如砥说了几句。于是论辩结束后,孙承宗便站到了钟南的面前。

近距离打量了一下孙承宗,钟南更觉得此人不简单,他多半猜到了自己的身份不低,可是却没有一丝紧张和局促。

“稚绳啊,这位是新任兵部右侍郎钟大人,想必你应该也有所耳闻吧?”周如砥先行做了介绍。

“可是一战便逼退蒙古几十万大军的钟侍郎?”孙承宗脸上有了深深的敬佩之色。

“传闻略有夸大,钟某受之有愧!”钟南没想到自己的“光辉事迹”已经广为流传了,脸上多少有些汗颜。

“小的孙承宗,见过侍郎大人!”

“使不得使不得!”看见对方真心实意地跪拜,钟南连忙上前阻止。他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人生而平等”,所以并不喜欢别人给他行大礼,总觉得有辱人之嫌。

“侍郎大人,小的是真心佩服你!”孙承宗的话很诚恳,当是发自肺腑。

“要是稚绳你愿意和我一起,以后也会有这样的机会的!”钟南已经是直勾勾地引诱对方了。

“这个……”孙承宗万万没料到对方是想招揽他,而且一点也不拐弯抹角,这让孙承宗有些不习惯。古人说话总喜欢先云里雾里地瞎扯一通,原本三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情,非要聊个十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这是钟南很反感的陋习。

“就像你说的,辽东埋有隐患,努尔哈赤早晚会给我们带来*烦。既然这样,难道你不想做点什么吗?”钟南的话像挠痒痒一样,挠得孙承宗心里像猫抓一样,建功立业、保家卫国是他的理想,要是真的能为此出一份力,他想不到自己为什么要拒绝。只是孙承宗想不明白的是钟南为什么会看上他,自己过了而立之年,仍是一事无成,怎么能吸引到兵部侍郎这样的红人呢?

“侍郎大人,真要是有这样的机会,小的自当义不容辞。只是小的才疏学浅,还真怕误了大人的大事。”

“呵呵,别的不敢说,看人我还是有一套的。稚绳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只要给你奔腾的空间,有朝一日肯定会惊艳四方的!相信我!”钟南像拿着糖果拐骗小朋友的“怪蜀黍”一样,一步一步地攻克了孙承宗的心理防线。

“既是如此,孙承宗敢不从命!”

钟南等的就是这句话,听见对方答应了自己的邀请,高兴地哈哈大笑,“今日有此大幸事,哪能不好好庆祝一番。还请祭酒大人和稚绳赏光,我们好好喝上几杯!”

三人找了个上好的酒家,钟南吩咐胡焕山去整治酒席,他则是和周如砥和孙承宗攀谈起来。尽管已经挖到了孙承宗这样的大牛,钟南仍然不满足,他希望周如砥能够帮他再发掘挑选一些真有能力之人。

周如砥自是没有推辞,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被人赏识,也是对作为国子监祭酒的他的一种肯定。问清楚钟南对所需人才的要求后,周如砥应承了下来,直说回去之后一定留意。

周如砥这个祭酒的级别,按照后世来看至少也是个教育部副部长再兼任某清某北的校长,他只是不善于交际,并不是说他不懂人情世故。听得钟南让自己帮忙,他也知道这是个好机会,便起了投靠的心思。

钟南如今最缺的就是各类人才,既然对方有心投诚,哪里有拒之门外的道理。至于来投者的品行、能力、以及忠诚度等,暂时不用太过计较,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做甄别就是了。

一顿酒喝得宾主尽欢。

散场后,钟南让人在钟府附近租下了一套院子,用作之后谋士们的住所。由于没过于计较租金高低,当即就谈妥了一套一进的四合院,离钟府不到一公里的脚程。亲兵队又马不停蹄地购置了生活用品,不到半天,已经可以入住了。

宅子准备妥当后,钟南直接将孙承宗送了过去。

“稚绳啊,你也知道我的俸银不高,府上的院子也不大,只能暂时先委屈你了。”

“侍郎大人说笑了,依我看,这处宅子已经很豪华了。何况我辈中人,对这些并不看重,要是他日真能跟随大人建功立业,那一切都值了!”

“那就好,看来稚绳是‘大丈夫不拘小节’,这才是我辈中人的风范呐。”钟南越看孙承宗越觉得满意,也十分庆幸自能将对方招揽过来,相信这种机会以后多半再难碰到了。

安顿好了孙承宗,钟南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壮大自己的势力。不光要招揽人才,他也要进步才行,而要想进步,就不能不和如今朝中的几大势力交好。

万历初期,朝廷上下就只有一股大的势力——张居正为代表的官宦集团。张居正不仅和司礼监的一号人物冯保打得火热,就是后宫的李太后对他也是鼎力支持,如此一来,整个大明王朝就属他权利最大,连朱翊钧都要退避三舍。

“一条鞭法”的改革能够得以推行,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首辅大人的无边权势。只是在古代的皇权社会里,这种架空皇帝的人物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官员都要仰仗皇帝的鼻息,并且在皇帝的平衡之道中各自站位。

张居正去世后,朝廷中的势力各自洗牌。到得万历二十三年,也就是前首辅大人走后三年,朝中的势力划分已基本定型。

首先,此时的最大势力已经变成了朱翊钧,他在清算张居正的运动中,彻底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这也是古代大多数时候的正常情况,毕竟皇权社会里,要是皇帝的权利都没有保障,那龙椅坐着有什么意思。

除了皇帝之外,能拿得出手的势力,也就是太监张鲸和以申时行为首的臣子们这两拨了。张鲸利用自己常伴皇帝左右的便利,迅速取得了朱翊钧的新任,把持了东厂和内府供用库,渐渐有了些话语权。

以申时行为首的朝中大臣们,他们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变得更为圆滑,不再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那种使命感。这股势力较为松散,加上他们没有统一的政治见解和领头的实力人物,所以严格来说,并不是一股成熟的势力。

这两股势力都是依附于万历皇帝的,同时皇帝也需要他们来维持后宫和朝廷的正常运转,加上大家还处在蜜月期,所以相安无事。

至于“东林党”、“浙党”等,目前还没影儿。

经过深思熟虑,钟南决定趁着这个时机,和张鲸拉上线,再和申时行等一众大臣搞好关系。只是还没等他有所动作,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他不得不放缓步伐。

五月初一,早朝日。

早朝一开始,首辅申时行就出列上奏,说起了立太子的事情。

“皇上,如今皇长子已经快十三周岁了,应该早日把太子的身份确定下来。”

其实这件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被申时行提及了。自从他升任首辅后不久,就向万历皇帝表达过“早日册立太子”的建议,只是被对方多次以各种理由拖延而已。此次旧事重提,不过是为了让皇帝兑现之前的承诺而已。

原来三年前,申时行就给皇帝上过奏折,列举明英宗两岁、明孝宗六岁被立皇太子为例,要求万历皇帝册立刚十岁的朱常洛为太子。

朱翊钧则是拿出祖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说辞来,说是王皇后虽然暂时没有生育,但是不代表她不会诞下皇子。要是自己册立了朱长洛为太子,他日王皇后有了儿子怎么办,自己不就是违背了祖训吗?

于是立太子的事情就暂时缓了一缓。只是后来,万历皇帝并未有过宠幸王皇后的举动,相反对郑贵妃和李敬妃则是宠爱有加。

大臣们一看,你这不是忽悠我们嘛,都不上王皇后的床,哪里有可能生得出嫡子来。既然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再次提醒皇帝你了。

之后,不光是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包括其他的各位重臣和言官,甚至地方上的官员们,也经常有人上书,要求皇帝尽快确立朱常洛的太子身份。

万历皇帝只得一次又一次地使用拖延**,稳住大臣的同时,却没有一丝要册立朱常洛的意思。

三年来,这种你来我往的争斗已经多次上演,每次朱翊钧都能在最后全身而退。今日见得申时行提起这个“老生常谈”,他并不觉得能掀起什么风浪,仍然想以一句“过后再议”来蒙混过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