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变1589 > 第三十三章 转正

逆变1589 第三十三章 转正

作者:大茫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8:10

第三十三章 转正

蓟州古称渔阳,春秋时期被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为无终邑。在唐朝开元年间,设置了蓟州,下辖渔阳、三河、玉田三县,治所在渔阳县。元朝时,蓟州隶属于大都路,下辖渔阳、平谷、玉田、遵化、丰润五县,州治仍然在渔阳县。

明朝时,蓟州城区的位置大致就是如今天津市的蓟州区一带,朱元璋建国后,于洪武年初,撤渔阳县入蓟州,这样蓟州就下辖玉田、遵化、丰润、平谷四县,隶属于北平府。永乐十九年,朱棣把都城从南京应天府迁到北平府,改北平府为京师顺天府,蓟州便隶属于北直隶顺天府。

钟南如今算是大明王朝的高级将领,朝廷为他在驻地提供了住所,所谓的提供住所就是朝廷出钱,自己去购买。不同的品级提供的银两是不同的,按理说,总兵级别的将领住个两进或者三进的宅子都不越制,只是由于钟南来蓟州时,一时半会儿没找到合适的房子,他不想和秋香两人长住驿站,刚好又碰到了一处一进的老宅子,位于遵化县三屯营,军中的很多同僚也都住在三屯营,于是他便花钱买了下来。

钟南觉得这样很好,原本他就不想在房子一事上太过招摇,加上并没有觉得会在蓟州待上十年八年的,不必要买太大的房子。虽然有蓟州的一些达官显贵,或明或暗地说可以为副总兵大人提供宅邸,可是钟南不想“无功受禄”,过早地和他们牵涉过深。

吴惟忠老将军的府邸也在三屯营,和钟南的宅子距离很近,只有几分钟脚程,这也是钟南当初买下那处宅子的重要因素之一。

老将军在钟南回到蓟州后再次昏迷,医生直言时日不多。蓟州军营的军医是李时珍,曾经在太医院任职,后因各种原因才来到边境线上。大家对李时珍的诊断很是信服,于是老将军的家人便强烈要求他在家静养,想到如今的蓟州军营,已被钟南整治得很好,老将军也不再执拗,放下心在宅子里养起病来。

老将军养病期间,钟南安排了军中将领轮流前去照看,他也隔三差五地去吴宅探望。眼看着老将军的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大家也都是悲上心头。

十多天后,吴惟忠在家中的床上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闻讯赶来的蓟州将领深感遗憾——他们大部分人都没能见到老将军的最后一面。对于吴惟忠的去世,钟南是有心理准备的,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仍是悲痛不已。

吴惟忠本是浙江金华府的贫苦家庭出生,从小便天性聪慧,性格刚强,爱读史书和兵法,以武举人的身份当上了把总。因战功累积,之后被授职海门卫佥事、松门卫指挥。

嘉靖四十年(1561年),吴惟忠随戚继光首战台州,数年间转战沿海各地,在花街、白水洋、小藤岭数战数胜,援闽横屿之战还立下首功。隆庆二年(1568年),奉旨调任蓟州,后因修城有功,提升标下右营游击将军,再升沌营标下左营游击将军。万历四年(1576年),升山海参将,援朝战争时转海防参将,班师回朝后,因战功累积加之蓟州总兵一职空缺日久,被破格提拔为蓟州总兵。

回想起老将军的的生平,钟南不胜唏嘘:这位于己亦父亦师的老人,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大明王朝。为了保家卫国,不惜在六十多岁的高龄率兵远赴朝鲜,在援朝战争中更是奋勇杀敌,为此留下重伤。这样的铮铮铁骨,赤胆军魂才是大明王朝的脊梁啊!

老将军去世的消息传到京师后,朝廷专门发了吊唁函,并和另一封圣旨一起,由内庭太监王忠送达蓟州。吊唁函是给老将军唯一的后人——女儿吴芳的,圣旨则是要由钟南跪接的。

原来万历皇帝见老将军走了,便把钟南总兵一职前的副字给去掉了,这样一来,他就成了蓟州军队名正言顺的一把手了。钟南接旨谢恩后,好好招待了王忠,对于太监,他可是不敢怠慢,万一不小心得罪了,以后是个*烦。这王忠是如今的东厂大太监张鲸的心腹,知道钟南圣眷正浓,也有意结交,“恭喜钟总兵,贺喜钟总兵!”

“有劳王公公了!”钟南递上早就准备好的银子。

王忠没有推却,将银票顺手揣入怀中,随后两人步入内堂,待得安静一点,才对钟南说道:“钟总兵,小的离京前,圣上特意让我给您带了口谕。”

“圣上有何吩咐?”

“圣上让您好好镇守蓟州,待得蒙古兵退后,自当让您入京!”

“还请王公公回复圣上,钟南定当死守国门,以报圣上知遇之恩!”

王忠扶起钟南,笑呵呵地说:“看来圣上对钟总兵信赖有加,还望总兵大人他日高升后,能记得小的和张公公!”

“若是钟某侥幸有那一日,自当和两位公公好好喝上一顿。”钟南知道王忠说的张公公是张鲸,要是日后在京为官,肯定是免不得和对方打交道的。

“那小的就和张公公等着钟总兵的这顿酒了!”

两人随即哈哈大笑,仿佛关系莫逆的老友一般。

……

十一月初的某一天,钟南在军营外的空地上点燃了第一颗*地*雷,这是他九月从京师返回蓟州后,立即开动的一个项目。随着一声巨响,*地*雷里装的碎石、铁钉等四散开来,纷纷命中附近的实物,惊得刘虎和荆天楚等一干将领目瞪口呆。

“总兵,你这‘*地*雷’的威力倒是比之前的大多了!”刘虎回想着刚才那惊天炸响,语气兴奋地说道。

“仍需改进。”钟南并没有沾沾自喜。

其实*地*雷这种军火早在宋朝就已出现,据史料记载,公元1130年,宋军曾经使用“*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攻打陕州的金军以重大创伤。如考究比较准确的历史记载和“*地*雷”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朝。《兵略纂闻》上有如下记载:曾铣作*地*雷,穴地丈余,柜药于中,以石满覆,更覆以沙,令于地平,伏火于下,系发机于地面,过者贼机,则火坠落发石飞坠杀,敌惊为神。明朝科学巨匠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书中,也详细介绍了*地*雷,并且还绘制了它的构造图样,以及制作方法和其爆炸时的形状。

*地*雷在明朝战争中的应用并不广泛,比较有名的是嘉靖年间的兵部侍郎曾铣,曾在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时,组织人员制造了大量*地*雷。还有就是钟南的前任戚继光,他曾在蓟州所辖的东部长城各个隘口要道布下*地*雷,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大量推广。是以钟南这次的试验,蓟州的几位将领虽然不觉得新鲜,但是大家对*地*雷的热情并不如钟南想象那样浓厚。

“总兵,你真觉得*地*雷能在战场上发挥大作用?”游击梁稳根问道。

“你们不要小瞧火器的作用,如今是我们的火器制作不够精良,真要是能造出高质量的枪炮和*地*雷,别说蒙古人,就是比蒙古人厉害数倍的骑兵也只有溃败逃命的份儿!”钟南心道必须让自己手下的将领认识到*时代和冷兵器时代的不同。

“戚将军也曾经在蓟州长城埋过*地*雷,只是布置繁琐,威力也很普通。”荆天楚同样很不解,“既然如此,总兵大人你为何仍想大肆研发*地*雷呢?”

“那是没造出我心中的*地*雷,要是我的设想能实现,蒙古人在触发*地*雷阵后就会被杀伤大半!”钟南眼看自己这次的试验虽然有了进步,但是并不成功,距离他的设想还有段路要走。

“真的?”荆天楚所有所思。

“当然,你们想想看,要是在蒙古骑兵冲锋的路线上埋下数重威力大增的*地*雷,到时候肯定炸得人仰马翻啊,然后再拿火铳招呼一阵,等他们元气大伤之时,我们不管是骑兵还是步兵都可以把他们一锅烩了!”钟南想象着。

“要真是有威力很大的*地*雷,确实对我们大有帮助,不过如何增加*地*雷的威力是个难点。”另一个游击但然也加入了讨论。

“不光要增加单个*地*雷的威力,还要改良*的埋填和击发环节,我最近会专门研究这个的!”钟南是铁了心地想推广*地*雷战,毕竟同名的看电影给了他太多的警示和灵感。

“那我去找找当时给戚将军造雷的工匠。”刘虎是整个蓟州军队里在世的将领中,跟随戚继光时间最长的,造雷的往事也就属他最清楚了。

“行,你们其他人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随时来找我!”钟南定了调。

诸位将领离开后,钟南独自一人在营帐中回忆着《*地*雷战》里的情节,无论是造雷的奇思妙想还是布雷的高明之处,他都打算加以借鉴。还有就是*火*药的加工,在钟南看来,其质量和产量都需要有大的提升,这也是大大增强火器杀伤力的要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