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逆变1589 > 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

逆变1589 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

作者:大茫果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7 12:48:10

第三十二章 战与和(二)

“我不是自大,历史前进的脚步会证明这一切的!”钟南回应道:“何况朝鲜战争里,火器已经证明其重要性,只要我们不给蒙古骑兵冲刺的空间,他们必将败在大明军队的枪炮下!”

石星还欲反驳,长时间里一直没有说话的万历皇帝却开口了:“朕倒是觉得钟爱卿说的有道理,蒙古骑兵逞威风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还需要惧战吗!”

朱翊钧言语中的意思是明显倾向于主战一方的,何况对于钟南的称呼一直用的是“钟爱卿”,而不是称呼其官职,这里面的力挺之意大家哪能听不出来,加上内阁诸人都成了主战派,石星自然不会再去自讨没趣了。

如今的朝廷上下,已没了张居正那种强势的大臣,无论内阁还是六部,都会更重视皇帝的意见,要是大臣们和皇帝想法相左时,申时行更会充当“和事佬”,在两方互相调和,以免影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几个老头子见皇帝心意已决,于是都从座位上起身,恭敬地附和道:“皇上圣明!”

钟南眼见皇帝一锤定音,心里也终于踏实了下来,他可不希望再来一次“土木堡”。相信朱翊钧也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所以皇帝这一次早早地就定下了主战的基调,至于后续的具体步骤和安排,那就要根据蒙古人的动向来做打算了。

会议结束后,每人都领到了任务,原本钟南是要第二天就返回蓟州的,只是皇帝念在钟南舟车劳顿,刚从蓟州赶到京师,加上两地路程又近,所以特批其三天假期,可以在京师休息休息。

钟南没有推辞皇帝的好意,加上明后两天和石星、宋应昌约好了饭局,于是便打算在京逗留三日,而且他离开蓟州前,军务已安排妥当,不虞会有什么影响。

钟南是最后一个离开御书房的,因为他的官职最低,按礼仪来说当然应该让官职高的先走。只是没想到在紫荆城门口碰到了申时行,看老头儿的样子多半是专门在此等候他,钟南不敢托大,快步上前问好。申时行点头回应,闲聊了两句话后,老头儿步入正题,“圣上特许钟副总兵在京休息三日,不知你可有安排?”

“回首辅大人,与兵部石尚书和宋侍郎倒是有约。”

“他们动作倒快,”申时行呵呵一笑,“看来眼下钟副总兵已是京师红人,老夫想请你都要排队啦!”

“让首辅大人见笑了,末将不过一介武夫,哪里算得上什么红人。”对方毕竟是当朝首辅,虽然不如张居正时那样权柄滔天,可也算是如今朝廷前几号的人物,钟南想了想自己的行程安排,便对老头儿说道:“原本末将应该先行拜访首辅大人,只是我对京师不熟,认不得大人家的门,所以才拖延了下来。既然今天刚好碰到了大人,‘折日不如撞日’,若是方便的话,今天末将还想去大人府上认认门。”

“好说好说!”申时行捋着胡须,哈哈一笑,“那今晚老夫就恭候大驾了!”

“岂敢岂敢,今晚就叨扰大人了!”

随后两人约定了具体时辰便愉快地分别了,钟南回到下榻的客栈里,考虑着以后的事情。如今的努尔哈赤还在东北的穷山恶水里壮大实力,不知道怎样才能引起皇帝和一众大臣的重视;和倭国的第二次大战也用不了几年就会发生,不知会是怎样的进程和结果;至于即将和蒙古人开打的这场战争,在他原本记忆里好像是没有这件事儿的,不知道又会是何结局……

钟南住的客栈,是专为各地前来京师公干的官员们准备的,在此服务的小厮对于首辅大人家的工作人员肯定不陌生。傍晚时分,客栈的小厮领着一个人找到了钟南的房间,说是首辅大人家的管家找他。于是钟南换了身衣服,再简单拾掇了一下,就跟着那前来接人的管家出了门去。

到得申府门口,让钟南意外的是首辅大人居然提前在门口迎接,这份礼遇让钟南有点惶恐——他不知申时行今晚的目的,总有点“羊入虎口”的感觉。

钟南还未等轿子停稳,就先行和申时行打招呼问好,两人寒暄后携手入府。晚膳从菜品样式便能看出主人家是花了心思的,首辅大人知道钟南老家是川蜀一带,特意去京师的川菜酒楼里请来了大厨,其他的菜品也以香辣的味道为主。

家庭宴请大多都不会在酒桌上谈正事,这次也一样,席上两人说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题。酒足饭饱后,首辅大人将钟南请到了会客厅,等仆人斟好茶水离开后,申时行才切入正题。

“钟副总兵一直在外领兵作战,不知对朝廷之事了解多少?”

“如大人所言,末将近几年都在军中,加上官职低微,对京师朝廷之事所知甚少。”

钟南倒不是说谎,他的确对如今朝廷的人与事了解不多,至于原本时空中的历史,他估计很有可能与如今的现实对不上号,说“所知甚少”还真不是打马虎眼。申时行见他神情不似作假,捋了捋花白的胡须,沉吟片刻后说了起来。

“我大明王朝自太祖开国以来,至今已两百多年,当今圣上登基也有二十二载,可以说是国泰民安。只是自从前首辅张居正大人逝世后,朝廷上下多有影响,许多有能力的官员更是被罢免,我愧为当朝首辅,对此却无能为力。后来好不容易慢慢平息了清算的风波,可是却再无一人有张大人那样的才干,能让圣上心悦诚服地接受大臣们的合理建议。”

“如今皇长子已经十二岁,福王也已八岁,可是圣上仍未册封皇长子为太子。太祖有训‘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我也多次上书,无奈圣上总是拖延。自古太子都有‘国本’之称,而且如今朝中已多有言语,早日确定也有利于朝廷局面的稳定。”

“我看圣上对你信任有加,还望钟副总兵能在圣上面前多加劝导,尽早让皇长子和福王各自确立身份,这也是我等身为臣子应尽的义务啊!”

到得此时钟南才明白申时行今晚请他吃饭的目的,说白了就是看自己如今圣眷正浓,希望能在立储一事上为皇长子说说话。钟南清楚自己在朝廷中毫无根基,又是边境武将,虽然暂时被万历皇帝看重,不过并不适合在这个问题上站队。只是申时行如此直白地把事情向他说了,要是当面拒绝也不太好,只好打起了马虎眼。

“首辅大人你也太高看我了,末将就是一介武夫,哪里有能力说动圣上。何况我不日就要返回蓟州,之后更要忙着和蒙古人作战的相关事宜,下次回京不知是什么时候了,说不定这之前首辅大人和其他大人们,早已经将问题解决了。”

哪知申时行原本就没有指望钟南在立储一事上能帮多大忙,只是看到他颇受朱翊钧的青睐,所以才随口提了一提这事儿。

今晚首辅大人真正想聊的,是蒙古南下之事,刚好钟南提到了这个,于是他继续说着此事,“钟副总兵真的如此确信蒙古人会南侵?”

“十有**,只是早与晚的区别而已。”

“唉,真是多事之秋啊!”申时行感叹道,随后他又询问了一些边境的军备情况,两人就蒙古一役的前景和各种情形做了一番探讨,首辅大人勉励钟南好好打仗,不要给外邦机会南侵,一阵殷切嘱咐过后,才让钟南离去。

第二天是赴兵部尚书石星的约,由于两人刚在皇帝的御书房里舌战一番,所以这顿饭吃得有些没滋没味。好在石尚书人老成精,钟南也不是那种愣头青,两人倒不至于不欢而散。

第三天约好的是兵部侍郎宋应昌,对于这位热血的国防部副部长,钟南很是敬佩,在当晚的饭局上,他一直以后辈自居。酒过三巡后,宋侍郎调侃道:“其实我与钟副总兵早有交集。”

钟南不解,自己什么时候和宋侍郎打过交道啊?宋应昌先是笑而不语,后来给了一个提示,钟南才回想起来。

那是几年前的事儿了,当时还是援朝战争尾声阶段,倭军已退出平壤,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要求整顿后班师回朝。那时大将军李如松还在朝鲜,宋应昌作为此次援朝战争经略使,会见了他们这些立有战功的将领,虽然两人没有说上一句话,可算下来还真的是早有交集。

两人回想着援朝战争中的点点滴滴,不时地碰杯畅饮,像是忘年之交一般。这顿饭吃了近两个小时才结束,要不是宋侍郎的家人出来阻止,肯定要喝个酊酩大醉。

三日之期转瞬即逝,钟南再次踏上了离京之路,不过返回蓟州后肯定困难重重,只是如今他是信心十足。

蒙古人,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