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40至45
40.承包一中小食堂
1991年暑假,长沙县一中食堂和商店开标。我们以每年上交学校100800元竞得小食堂标。
当年棒崽爷爷50岁刚刚退休,我们以他为主、还请了五个人,我和先生沃辉只是兼职。他教两个高三班的物理,我教高73班语文、担任班主任。
小食堂在一中当年的后门边,一栋六间房;有两个包厢可以办客餐,有一个大房子带很大的窗口,是用来让学生排队买饭的;一间大工作间;两间大住房做宿舍。
办食堂的条件很艰苦。烧煤。木桶蒸饭。手工和面、做包点。
每天清晨四点多,附近的菜农会把各种时令小菜送过来,我负责收菜。还有一个任务是去菜市场买各种需要的食品,由先生也是四点多去完成。
真是辛苦极了。我和先生都没有离职,收了菜之后到教室上早自习,走路都打瞌睡;棒崽两岁多,基本没人管他,有一次,大热天,他一早起来就发了痧、一个人靠在椅子上不省人事。
可是生意出奇好。一个特点是食堂卫生好,学生吃得放心;二是价钱便宜,一碗粉面一块钱,一个盖码饭两块钱;三是份量足,学生的饭盆子总是堆得高高的;四是形式多样,学生们还可以自己点菜,包点面条蛋炒饭、样样都有。每到开饭的时候,学生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过来,瞬间形成一堵人墙。我带着幼儿园的小贺老师几个人负责在窗口打饭菜,看到学生们伸过来的手臂、听着他们大声的喊着老师的名字,我每次都很激动。
食堂的效益也很好。每天晚上下了班,我和先生清点着现金收益,那是几百块钱一天啦,要知道我们当时的工资只是**十块钱一月呢。
我们很快成了万元户、几万元户。
当初我们竞标的目的也只是尝试一下,改变一下工作模式、拥有一种新的体验、尝试学生食堂改革。根本没想到会有如此好的效果。
是继续开办下去?还是转让给一中的工人承包?学校领导舍不得让我们两个这么好的老师下海办实体,双方的家人看到我们创造出的良好局面、坚持要求我们把食堂继续办下去。看到学校领导对我们的信任、看到学生们求知的渴望,我们在激烈斗争之后,最终放弃了开办了一年的食堂。
用老父亲的话说:我们放弃了一次发财的机会。
但我不后悔。尝试了、收获了;体验了、感悟了;经历了、丰富了。已经足够。
放弃了一次发财的机会,但获取了一次人生的重要体验;在得与失之间做了一次高尚的抉择,做了精神财富的富翁,而今每念及此,深感骄傲和自豪!
子旋所感:人生道路上的关键处,能顾全大局顾及学生,舍小家之利顾大家之利,这种无私境界非一般人所有!
41.当班主任的绝招
我教了十七年书,当了十七年班主任。在县一中十年时间里,我的班主任工作有了质的提升,其间我撰写的《中学生战胜自我之浅见》《我当班主任》等文章发表在教育专刊上,为我35岁前被破格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自己总结了一个当好班主任的绝招:与家长密切联系,形成教育的联合体。
过去和现在,教师喜欢用一种简单的联系家长的方式:通知家长到学校来。于是家长们就有了怨声:做生意的家长隔三岔五往学校跑耽误了生意;种田的家长耽误了农活、还要花费往返车票;当干部的家长开会、协调、处理具体事务,到学校见老师还有不小的压力。
家长怕学校通知见老师、学生怕老师约见自己的家长。
我在担任高73班班主任的时候开始试行:每月一次通知书活动。学校平常的习惯做法是每期一次通知书。我采用每月一次填写通知书活动,我制作了一份特殊的通知书,1、学生填写本学月的学习成绩;2、学生填写本学月总的表现情况;3、学生本人最大困难;4、班主任对学生本学月的评价;5、家长意见和要求;6、交班主任备案、讲评。填写这个表格比较简单,但是必须认真去做,这样老师学生家长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彼此沟通,相互学习,基本上能达到心心相印的默契。
这种沟通建立在学生主动学习、家长支持老师、老师理解家长、三方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它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
我在担任73班和91班、98班班主任的七年时间里,坚持用这种办法跟家长们联系、跟学生们沟通,效果很好。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老师跟家长一条心、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学生们的那种无私和博爱。所以班主任工作中很多细小的麻烦的琐事,学生们都会自觉的解决;所以家长们很多时候把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提前做好了。
这项工作中最难坚持的是班主任,每期一次的发放通知书活动变成了每月一次,且别人无法替代,真是要呕心沥血、持之以恒啦!
离开教育战线快二十年了,很多学生做了教授专家、书记镇长,但他们仍然记得老师当年的特殊教育方式,都非常感激老师的关爱,难得的是他们的家长都还记得我的形象、记得我的声音、记得我的习惯,因为对孩子们的那份真挚的爱,我和家长们心里长存一种精神的契合!
子旋所感:叫家长,对于家长而言不仅仅是影响面子,更是耽误工作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是惶恐,更是怨恨。我在读高中时,有的老师就是喜欢叫家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让不听话的学生看看自己父母两头奔波的疲累形象,并以此来激发他的羞愧感。
但还是同样的问题,这并不能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监督能力,读懂家长的诉求,并予以合适的指点——使得三方各司其职,这样的管理办法才能真正地形成授受一体的教学反馈机制。单方面地传授、面谈,作为学生的可能疏于反馈或者不敢反馈,但是写在纸上就可能会有一个更好地交流机会,让教师抓住要点。点赞!
42.调坐位
我88年下学期调到县一中以后,担任过一年初三班的班主任。
到县一中来读书的学生要么成绩特别好、要么家庭条件特别好在学校建设中作了贡献、要么是干部子弟。学生们在教室里每天要呆十多个小时,因此座位的问题就突现出来了。
视力不能成为排座位的标准,因为大家都视力差。
身高也没有明显的差别。
在二十几年前,我做班主任时,我大胆采用了座位轮换制:每两周轮换一次,遇到特殊情况诸如眼睛有毛病、听力有问题、由老师特别处理。
应该是从那时开始,一中学生的座位就沿袭这种轮换制了,从第一位到最后一位每个学生都会坐过。
真的不要小视学生座位这样的问题,公平和文明的种子就是要从学校开始播种!
子旋所感:“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是的我“娘”(大姨)的习惯。
43.我的作文讲评
我的作文讲评也有自己的独特方式。
首先要求学生坚持每周一篇作文。其次是我及时跟学生批阅好作文。然后从每次习作中选出两三篇优秀的、两三篇差一点的,我亲手将这几篇文章刻印出来,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讲评: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全班同学讨论、剖析,老师在同学们剖析的基础上再点评。
刚开始的时候,写得不好的同学不好意思在班上读自己的作品,尝试几次以后,看到同学们诚恳的剖析、老师善意的组织、对自己帮助很大,同学们放下面子观念,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拿出来当“靶子”进行讲评。
我是从高中73班试行这种办法的,全班同学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快。同学们在写作中能自觉注意到:怎样表达才能紧扣主题、怎样阐述才能围绕中心、怎样列举才能突出论点、用什么修辞手法才能言简意赅;同时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剖析讲评的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我的作文讲评课。
只是苦了我自己。当年在班上讲评的五六篇文章都是我自己亲手刻印,要想每堂作文讲评课都有很好的效果,那就得老师自己多下功夫。
同学们都被老师的认真所感动,对待自己的写作、对待同学作文的分析也特别认真。
记得在点评炳桃同学的优秀作文《珍贵的瞬间》、听到他描写踢足球射门的精彩镜头时、写得那么传神那么生动,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
作文是语科中的关键,写作水平的提高又是比较艰难的;表面上看去,很难找到规律,实际上又是可以探索到良好的方法的。
高考中高73班的语文成绩平均110多分,全班同学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想起当年的得意之作来,我还真的很惬意!
语科的作文教学中,最难坚持的就是抓铁有痕,它需要老师的呕心沥血!
子旋所感:写作,在我一直看来是分层次的。教学上的写作,作为一种限制性强的写作,是很强调语言的组织和逻辑思辨的。这种组织方式和思维形式是可以通过短时间不断地训练而加强的。但更高层次的写作,则是被归于艺术类型的创作。这种写作需要大量的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知识积累,以及感情体验的回忆。它在教学的写作基础上还要求美学审美、艺术加工等。
我在高中时期一直没能领悟到基本写作的要领,即使摸到苗头,也不大愿意去运用。我的记叙文总是写的蜿蜒曲折、朦朦胧胧。但我写一些评论类型的文章却又总是相当“尖刻”。虽说老师确实青睐有加,但这终究还是给我的行文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大姨”这种真刀真枪的战法,实在够劲!
44.让学生当老师
在长沙县一中教语文课的几年里,对于教材中的二类课文、即由学生自我阅读的课文,我一直采用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授课的方式。我将阅读教材的备课资料交给学生,有时由学生独自备课、有时分组讨论而后小组备课,最后选定一个代表当小老师上台讲课;有时会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
学生们对参与这样的教学活动很积极,都非常期盼每单元的阅读课文早点到来。
这样做的好处蛮多的,一是大家不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锻炼了学生上台讲话的能力,三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让学生体验了当老师的快乐,五是通过竞赛等形式活跃了课堂,六是于轻松愉快中培养了竞争意识。
学生们毕业很多年了,都还记得自己当老师的经历,高73班的刘虹、易欣、曹丹、张干,高91班的张峥嵘、刘芳、邹丹、朱丹丹、陈龙淼等同学都是当年上课上得顶呱呱的好老师,而今,他们中有的是重点中学的校长、有的是大学备受学生欢迎的教授。
我当年在教学中的这些尝试到现在已经看到美好的结果了,告别当老师的身份已经快二十年,每年的教师节总能收到学生们问候的信息,感觉人生中有一段当老师的经历,真的很美好!
子旋所感:高中时,我从高二担任语文科代表,就得老师垂青。文言文讲解、现代文讲解和作文点评和解析我都负责过。作为临时教师,即使答案在手中,也会对着文言文字典去仔细查阅,并和有所擅长的同学反复交流。我觉得这既是知识的汲取,也是一种责任感的培养。我对于作文的理解总是有些新意,我也很愿意把我的想法去分享。
45.坚持让学生写随笔
作为班主任、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是非常有必要的。
时间允许的话,可以要求学生写日记。
时间紧张的话,则可以要求学生写周记。
我常常要求学生坚持写随笔。哪怕到了高三毕业的前夕,我的学生们还坚持写随笔、并且每周交给我看。
让学生坚持不间断的写真情实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能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能力;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记录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习惯;能调节学生心理,帮助学生减轻学习紧张带来的压力;也方便老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
记得高中班中有个女同学,父母在她五岁的时候离婚,她在外婆和妈妈的关爱下长大,特别的文弱、特别的多愁善感,从大城市的家庭来到一中读高中,她怕跟同学打交道,怕跟老师说话,正好班主任我要求高一新生写日记写随笔,她通过日记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苦恼、自己的孤独、自己的惶恐;向班主任坦诚她对离家父亲的思念、对其他同学父母送子女来校的羡慕、对完美家庭的渴望;十五六岁的女孩子真像一片无力的树叶飘飞在肃杀的秋风中。
在这个人生理想、奋斗目标待定的年龄,老师从学生亲笔日记中发现学生情感的表露、情绪的宣泄,天天读她的日记、及时的每天跟她写上一段话,安慰她、疏导她、指导她、激励她,让她从情感的低俗走出来,让她跟同学交朋友、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有益活动中来,她像变了个人似的,开朗了、活跃了,各科学习成绩提高很快,高中三年下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到北京外国语学院读大学。后到英国读完博士回国。现在是国内一所大学的教授了。更为可喜的是,她离异二十多年的父母复婚了,她终于盼来了她梦寐以求的团圆。
她和她的妈妈都非常感激老师在关键的时候做了大量的非常有益的思想工作。
老师我也非常满意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较好的使用了要求学生写日记写随笔这种方式。
当然,要求学生写日记写随笔无疑增加了老师自己的负担,学生天天写,老师就必须天天看、天天评,这其间是来不得半点敷衍的。
天下老师都是傻乎乎的,对学生有益、对工作有益的事情,再苦再累老师也乐意!
子旋所感:随笔往往是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一种良策。我在高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会要求我们写随笔。有的慷慨激昂,有的淡泊宁静。随笔总是或多或少地展现出学生时期特有的丰富情感体验。我写过最成功的随笔名为《魔性的橄榄》,讲的是一次我分食五粒橄榄给同窗时,橄榄核总是在不经意间冲出嘴巴,掉在地上的魔幻经历。从生活的现象出发,到感情体验的升华过程,这其实也是我们写作中强调的“处处留心”。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将自己一个学期内最好的文章编成一本文集,以供同学留念。谁知这小小的一本随笔集竟也一时间引得媒体报导。当我接受记者采访时,我强调着:“这本随笔集不仅是我们的作业汇报,更是以当下青年的视角去认知和发现的过程实录。”
“大姨”老师真的在她的班主任工作中倾注了自己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