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30至40
30.在母校的精彩表现
在果元双江小学教过一年小学以后,我被调到果元中学教初中,从小学上来直接教初三。据说在果元中学历史上没有这样安排过。这是我的母校。昔日的老师们为我捏把汗。
我首先担任初46班班主任。八十年代初期,学习风气还不是很浓。我满怀对农家子弟的深厚感情,对学生循循善诱,真正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在接手一个月内,利用晚间和周末走访了全班六十个学生的家庭,听到了农民家长们的心声;我鼓励学生通过求知改变命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利用自己是师范毕业生的优势,从自己擅长的科目着手,指导学生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如用条块记忆法、图表记忆法来记历史政治地理方面需要记忆的东西等等。
我昔日的老师们纷纷赞扬我:晓明老师像一块磁铁样、几十个学生完全被她吸引住了,没有听老师高声大气训过话,学生们又懂事又守纪律。
好的教学得到好的结果:84年上学期初中毕业考试,我教的46班总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而且湘清、陈广、朝晖三个同学还考起中专。这是果元中学初中近二十年“一响炮”。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表现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年我又接任了初三49班的班主任。同样的方法取得同样的成绩。往日在学校调皮著名的学生在我班上变纯良了,学习进步了、考取高中了。
在果元中学的两年我还兼任了学校团总支书记。
这两年充分体现了我十几年求学的水平和学习的效果,教育教学能手的美名传遍区乡:作为自学成才的优秀代表在全区大会上发言,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全县表彰大会。
这两年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唱歌、打篮球、搞野炊、下晚自习后几个年轻老师在教室后面煎粑粑、煮面条;十来个年轻老师傍晚骑单车去几十里地外看古墓……
也有近处远处的老师充当媒人做介绍。
也有在一起并肩作战的年轻同事“日久生情”、献上十几页抒情诗的。
这些真是我二十岁左右美好生活的精彩部分。
子旋所感:为师为人,宽严相辅。我不能断言大姨的这些教导和举措给了学生们多少终生难忘的教诲,但至少在其人生中添上一些“油水”,使得道路更加明亮。要单论教书,有许许多多的老师能够胜任;但要论提点启发,我们现在的老师仍需尽力学习。我并不是贬低现在的有些老师没有奉献精神,而是教师这个职业所承载的意义实在重大。
31.参加全县教师拔尖考试
1985年上学期,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初中教师拔尖考试,旨在从初中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教师教高中。
因为我当时在果元中学教初三毕业班,没有时间复习,只记得在进修学院参加了考试。
到了那年的暑假,县局通知,我在考试中成绩拔尖、考了第一名,加上我师范老师推荐,我被选调到当时县里的重点中学-长沙县二中教高中。
在二中,我担任高83班班主任,教过104班、81班82班,第二年兼任学校团委书记。
虽然在二中只工作了三年,但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非常喜欢我这个教过小学、教过初中的年轻老师。印象最深的是记得自己亲手刻印的50套试卷,有学生至今还保存着,后来我当班主任的83班在高考中考得很好,在全县名列前茅。
这三年里,我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业余时间打篮球、打排球、跳交谊舞(十六步);更可贵的是收获了爱情。
回首这次拔尖考试,它改变了我的人生,从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再到一名小有建树的行政干部,1985年这次考试有着深远的意义。
32.有趣的故事
在果元中学教书的两年,我和继伟老师住隔壁,我们是很要好的朋友。我教初三语文、她教初三英语,稍有不同的是,我是公办教师,她是民办教师、没有转正。
有一天,我们同校的高年级男同学来看继伟,而且是有介绍人陪着来看的,正好我在继伟的房里,寒喧了一阵以后,我就告辞了。
不料,第二天下午,我就收到了那位高年级男同学的一封信,大意是相见恨晚、要找我谈恋爱的意思。
我和继伟老师两个人共同阅读了这封信,然后两个人笑成一团,“变色龙!变色龙!”
我们分明理解到:不是我比继伟优秀,而是因为我是国家公办教师。
这个人也太势利了。
他的这次求爱在我们的嘻笑怒骂中瞬间结束。
这个可怜的男孩很多年后还不敢跟我们见面。
子旋所感:不是说完全靠两心相悦维持的爱情才是最佳选择,而是罔顾情谊,只顾利益的行为,一旦被人撕开遮羞布,就只剩下丑恶不堪的心机。
33.遇上爱人
听说学校选调了一位未婚女教师,二中的几位老教师早就作好准备,要为年纪大点的男老师牵线的热情瞬间提升起来。
婚姻讲究的是缘。
年轻人的爱情通常不会按照长辈的设计路线走。
二中有个教师食堂。一日三餐老师们都在食堂就餐。
我在食堂就餐。我一眼看到他:一米八几的个子、瘦高瘦高;略带微笑、话不多很精炼;深沉、稳重、大男子汉气概。
他跟别的同龄人不同,他不跟我套近乎。但他密切关注着我。
我到二中还只有个把月的时候,周末,年轻老师们组队去附近的牌楼乡上看电影。女同事们站在校门口等,男同事骑车载女同事。他,沃辉同志,抢先把单车停在我的旁边:“来,上车!”我的天!在此之前他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看他那么高大的侧影、听着他那不容置疑的语调、再看他一只脚在车上一只脚点在地上的架势,我几乎想都没想就上了他的车。
电影《第一滴血》,我只记得这个名字,什么内容基本没看。
然后,每次下课,他会好像路过,一定到我住房兼办公室坐上一阵。其他同事看到他坚守在那里,基本上不来打扰了。
坐了快一个学期了,闲谈中他不经意的说“在你房里看书根本看不进”,这应该是他第一次暗示我。
因为我性格比较豁达,跟其他同事们也相处很融洽。沃辉和男同事们有一天在坝里钓到一条二十几斤重的鱼,半晚上煮熟,他特意喊我去吃。在一些类似的集体活动中,他会流露出对我的特别关心,同事们也有些察觉了。
每周一晚,我们都有教工大会。他会在最短的时间里用目光寻找到我、注视着我。
工会找来了《上海滩》的录像带,连续放了几个晚上,我和他、还有其他的年轻同事每天看到凌晨,许文强冯程程的爱情也在促进着我们的感情潜滋暗长。
我到二中的第二期,学校工会组织到衡山搞秋游,他和后勤主任“打前站”,后勤主任鼓励他展开攻势追我。没有谈过恋爱的他当时应该是非常忐忑,不知道我会不会接招。很有意思的是,不喜欢外出的我,因为想看见他、因为想了解他在活动中到底有多能干,我兴致特别高。晚上做了一很奇特的梦:他就睡在我傍边、对我说“睡里边些睡里边些”,梦醒后,感觉好踏实好温暖。
再后来,学校组织到桂林旅游,他托我的学姐、同事带信:他在桂林步校那个旷野等我,我特意迟到了几十分钟。后来他告诉我:那是他长到二十几岁最难熬的几十分钟。就在那天晚上,我们已经在心里有了今生的约定,在后来的活动中悄悄照了几组照片,别的同事还不知情,只有学姐两口子了解。
八六年的“六一”,我把他带回家让爸爸妈妈审核。我反应敏捷的妈妈在沃辉转背的第一瞬间,就向我点头示意:要得要得,后来妈妈跟我补充说:像个男子汉!爸爸也很满意。
八六年的暑假,我在湖南师大进修。刚刚确定关系的我们,彼此思念着对方。有一天我接到他寄给我的信,拆开信,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他在信纸里夾着几朵茉莉花,我真的很惊喜,谁说他学物理的不懂浪漫呢!
也是那年的暑假,我离开他去高桥阅卷。热恋中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我又一次经历了初恋中的想念、担心、急切,甚至超过了那个所谓的初恋,可恨那时又没有电话!
到了八七年,我在学校的住房也调到他这边小区了,基本上他每天晚自习时间都在我房里度过,那时还没有电视,就是看书备课、还有陪我检查寝室。
在这个恋爱和彼此适应的过程中,我使过无数次小性子、想借机了解他、试探他、磨炼他,他是宽厚慈爱但内心无比坚定的人,绝大部分时候是他妥协、包容我,是他的宽容、坚韧呵护了我们的爱情、保护了我们的爱情、培养了我们的爱情!
八七年的隆冬,我和我的家遇到了我平生最大的灾难:我年仅四十六岁的妈妈因病逝世。妈妈在医院抢救了七天,沃辉背着妈妈楼上楼下检查,和我一起白天黑夜守着妈妈;旁人一直以为他是妈的儿子。妈妈逝世以后,我们全家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沃辉带着我和小妹妹睡;二妹读高三,读到课文中有妈妈的字眼,叫一声“妈妈”就晕倒在教室里,是沃辉几次把二妹从教室背出来。他协助我和爸爸把妹妹杨灿杨准和弟弟杨柱带到高中毕业,送他们考大学、读军校,当年送杨准到大学寝室,同学们都以为是亲哥哥送妹妹上学。
我们是八八年六月结婚的,至今二十七年多了。岁月就在他对我和我家人细致的关心、悉心的照顾中悄悄逝去,我庆幸自己能遇上这样的爱人。
今生我的最大幸福就是每天能看见他、每天能枕着他的手臂入眠。
子旋所感:患难见真情。
34.痛失母亲
妈妈过逝已经28年了。而今我才能坐下来平静的写自己的至亲至爱的妈。
妈妈是1987年农历12月24日在市立二医院病逝的,妈妈还只有46岁。记得妈妈逝世后的个把月时间里,我用一天的时间、痛哭流涕一口气写了近百页的追忆妈妈的文章。那完全是心底流淌着鲜血写下的,二十多年过去,我们兄弟姐妹都不敢回味、不敢翻阅。
我的妈妈精致漂亮。妈妈身体骄小,典型的瓜子脸,一双黑亮黑亮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年轻的时候两条又粗又黑的大辫子;穿着非常精致得体,气质极佳;是我们那一带有名的美人。
我的妈妈个性鲜明。妈妈极鲜明的个性表现在爱憎极分明:爸爸比妈妈大十岁,当年爸爸追求妈妈的时候,妈妈的一大家子人坚决反对,妈妈冲破重重阻力,跟爸爸结了婚;妈妈任过湘绣厂的厂长,她敢作敢为,遇到不正确的行为,妈妈敢于讲直话、敢于作斗争;生产队里、邻里之间,有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妈妈爱打抱不平。小巧玲珑的妈妈身上有一股精神气,让我们从小佩服。
我的妈妈聪慧能干。我的妈妈是持家的好手,上有爷爷、下有五个子女的七口之家,被妈妈治理得井井有条;妈妈任过乡湘绣厂的厂长,刺绣的水平是我们当地最高的,她几十年没有间断的带刺绣的徒弟,众多的弟子们凭着不到一寸长的绣花针、带领家人渡过那个艰难的岁月;妈妈凭着小小的花针、飞针走线,每天积攒、每月积攒,供我们五个孩子上中学、上大学。
我的妈妈吃苦耐劳。妈妈结婚后的十六年时间是在生我们八个孩子(三个夭折)、生我们时妈妈次次难产,每一个生命坠地,妈妈都从是从鬼门关里挣扎出来的;写到这,妈妈挺着大肚子拖不动漱桶的样子立即浮现在我眼前;妈妈弱小的身影出现在田间、菜地、插田扮禾浇菜,那是常态;只到,住院前的一天,妈妈还在刺绣,妈妈病逝后还有一页湘绣没有完工。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妈妈!
我的妈妈视子女如生命。据说,我小时候,妈妈连上厕所都是抱着我的;虽然我们成长的岁月是充满艰难困苦的,但妈妈会抽空到学校拜访老师,去学校看望我们;大妹在市里学缝纫,妈妈和爸爸定期去看望师傅、看望大妹;五个孩子不曾偏颇,妈自己不吃、也要千方百计让我们吃饱。让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是:妈妈弥留之际,一直等到14岁的满女儿、12岁的满崽赶到医院,叮嘱一句“不哭不哭”,妈妈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可怜我的妈妈,只活了46年。46年里除了上医院生了老四和老五,除了死之前住了一周院,再没有上过医院,没有做过体检,死了还没搞清楚是什么病。只知道妈背上长了个疽,把妈痛个死去活来后成了败血症。
我只记得,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得知妈重病后,当时正在给高三班上课的我、心里非常焦急,因为妈说过“不是要命的病,不会给你们打电话”。我和沃辉各骑一辆单车,平时要三个小时,那一次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到家后,我的棉袄都能拧出水来,看到床上痛得死去活来的妈妈,我的心揪成了一团。
我和大妹连夜去找乡里的郎中,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们跪在屋后、对着爷爷的墓地、对着上苍、祈求他们保佑妈妈。
我们送妈妈到当时我们县的对口医院市立二医院,我七天七夜陪着妈妈、帮妈妈按摩手和脚,不停的跟妈妈讲话,鼓励妈妈,告诉妈妈她不会死。
此时,孝心用处不大。
妈妈第一次休克了。抢救过来后,她大声呼唤着爸爸的名字,说“我和你爸爸几十年感情很深”。
而后妈妈陷入昏迷状态。妈妈这次醒来之后,清清楚楚的对我说“走,回家。除死无大祸”,“晓明,有你在,我什么都放心”。
1987年农历12月24日上午10点,妈妈在等来了老四和老五以后,安详的闭上双眼、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了。
妈妈丢下我们走了。读高三的二妹骑单车回家、在屋后听到鞭炮响、听到妈妈逝世的噩耗立刻晕死过去了。
妈妈丢下我们走了,八十的外公外婆号陶大哭。
妈妈丢下我们走了,爸爸和我们五个儿女,十年没有从失去妈妈的悲痛中走出来;听到妈妈的读音,妹妹在课堂上休克;看到妈妈的字眼,我们泪如泉涌;爸爸坚持独身到老、最后与妈妈同穴长眠青山。
以前不敢提笔写妈妈,而今写妈妈,已没有泪水了,我怀疑是不是在二十八年前的那个冬天,我的泪水已经流干?
写着这些文字,回想自己的作为,我感念得到:妈妈时刻在护佑着我们,妈妈对我和弟妹们是非常满意的!(几年后回望这篇文章,感觉自己拧干了血和泪,才形成这一篇冷静的叙文)
子旋所感:“此时,孝心用处不大”,这是最痛心,也是最无助的话语。我有时会想到,如果到了我的父母病危的那一天我会是怎样的心态?依我现在的心态,我最多也只能想到伤心二字。但从病危到离世这段时间里,最煎熬的还是子女。回忆也好,孝顺也好,都已经无济于事。我的妈妈回忆起外祖母时,也总是欣喜而感叹的。可能她没有像大姨这样经历得如此深刻,但我觉得她这种心态很好。很多人会沉浸在丧母或丧父的苦痛中无法自拔,觉得自己亏欠父母、愧对父母。但我觉得,为何不在这种时候更加自私一点?逝者已逝,生者也只能自己走下去。父母都希望子女能过得更好,所以为何不好好地走下去?希望我也能在未来的某一天释怀并勇敢地走下去吧。
35.我与沃辉结婚
我和沃辉认识三年后,定于88年6月份结婚。
我妈妈是88年元月份过逝的,我们全家人还陷在一种深深的痛苦中。我几乎完全没有情绪做结婚的准备。
婚礼在沃辉的老家北山举行。父老乡亲、老亲老戚前来贺喜;同事学生来了不少人;原来工作的学校果元中学的领导老师来了好几位;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高师函授进修的同学大哥开着吉普车在北山镇绕了几圈都没找到地方、因为我们老家那地太偏僻了。
结婚过程中,最难忘的三件事:办喜酒的前一天,我在妈的坟上痛哭了一场,含辛茹苦把我带大的妈妈却不能送女儿出嫁;因为没有特意置办嫁衣,到了接亲队伍来了,才发现我没有合适的裤子,最后穿了婶婶的一条米白色的裤子,配上自己的一件亮蓝色花衣服,感觉还漂亮;还有就是迎亲时抢抱新娘子,我被本队一个三十几岁的男子抱进新房。我感觉很别扭很不开心。
沃辉家爸爸妈妈很重视我们的婚礼,特意把他们住的正屋改成我们的新房,他们自己住原来的柴房改成的小房子。
我们的婚姻是美满的:双方的家长都很满意,我们尊敬双方的父母亲、敬佩他们勤劳朴实的精神;双方的兄弟姐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紧密团结在一起 ;儿子子栋是清华大学的博士、各方面都很优秀。
其实,是否拥有隆重的婚礼与婚姻是否美好并无多大的联系,关键是要好好珍惜婚姻、好好经营婚姻。
37.吵婚
可能我们那个年代的人都有相似的的感受。从结婚到生孩子这段时间里,是一个磨合期,两个不同家庭长大的人走到一起睡一张床、吃一锅饭、用同一套家具,很多不适应。
一个性格急躁,我做什么事都讲究快;一个性格柔和,做什么事都可以慢条斯理。
一个接人待物热情洋溢;一个对人对事都是先冷静分析。
一个积极上进,什么事都想争第一;一个永远中庸,与世无争;
一个热爱唱歌跳舞、喜欢户外活动;一个喜欢安静、愿意呆在家里看书读报、研究古玩。
于是小吵不断、大吵也会有。
甚至动手。
我有个特点:吵过架、眼泪一抺,上教室讲课,又是满面笑容。跟先生吵架,那是寸土不让,语言犀利、言词刻薄。
回顾结婚之后这段被我称为“吵婚”的过程,我深深自责,之所以吵得不可开交,纯粹是我策划、我导演、我唱主角。我内心深处有一魔:企图通过吵架改变对方,让丈夫迁就、服从、甚至崇拜自己。实际上是心理有疾病:自以为是、妄自尊大。
这段吵婚不好的结果是两个人假模假样寻找到民政办、相互威胁着要离婚;好的结果是:我脾气变柔和了,性格也没那么急躁了,悟到不少人生道理;先生身上少了很多暮气、少了很多傲气,多了些生气、多了些热情、多了些激情。
吵了近一年时间,儿子子栋出生。
我们结束了吵吵闹闹的生活。
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养育孩子的生活中。
我们的家庭从此走上一条健康的大道。
时下的青年人中,不少刚结婚就喊离婚。实际上婚姻的历程中是有低谷的,要以良好的心态走出这个低谷。另外,经营婚姻是要有导师的,我们这些过来人是长辈,要充当孩子们的导师,辅导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37.喜得棒崽
崽的乳名陈棒,谐音真棒;大名子栋。
生棒崽的过程,是一个不堪回首的过程,是一苦难的过程,是一个我与死神较量的过程。
1989年9月10日傍晚,先生陪我到湘雅附一医院生孩子。一边散步,生生一边安慰我鼓励我:“瓜熟蒂落”啦、“像鸡婆生蛋样”啦,说得轻松极了。他自己一开始是满轻松的。
我是10号晚上进产房的,一直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我挣扎了十五个小时后,基本上精疲力竭了,孩子生不出来了、羊水已经流没了,母子处于非常危险的境界,医生下了三次病危通知单,全院妇产科的教授、医生、实习生几十个人都聚集在产房、商量最好的办法。
我以为自己马上会死掉。我请求让先生到我身边来,我要让他转告老爸,我的死与先生无关;让爸爸不要着急、不要痛苦;请先生培养弟弟和妹妹,家里的存款要分点给弟弟......当时因为产房医生多、已经没有消毒的衣服了,先生不能进来;也可能医生故意不让他进来、如果我自己放弃努力了,结果太可怕!
医生们征求家属意见后作出决定:先救大人!
用产钳把孩子拖出来。
孩子被产钳拖出来了,右眼紫了一长线,脑袋上一个大血块,没有哭声;从美国进修刚回来的雷教授,指挥医生把孩子喉咙里的痰吸出来,等医生把孩子抱到爸爸面前时、孩子轻轻的哭了一声,而后,孩子在恒温箱里呆了一周。
实习的博士悄悄告诉我们:你们家孩子有可能有十一种并发症,暗示我们放弃孩子。我哭着喊着就要这个孩子。医生们想尽办法、上苍保佑,我的孩子自身全部吸收了血肿,潜在的并发症都没有发生,那个实习的博士后来受到医院的严肃处理。
棒崽出生时因为巨大而难产,八斤六两。
棒崽除了出生时受了苦之外,身体健康、茁壮成长;聪明睿智、学习出色;爱好广泛、全面发展。
他在幼儿园讲的第一个故事是一只小熊的故事: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我跟他讲的第一个故事很类似:庄公寤生、大有作为。
我希望我的棒崽不求大贵、但求对人类有所作为!
子旋所感:为伟大的母爱所感动。"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38.为学生炒菜
我在长沙县一中的第三年接手高73班、任班主任。这个班七十个人,六十五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情况都较差。但学习都很勤奋,各方面表现都优秀。
我记得有个女同学叫竞芳,家里四个女孩都在读书,她每周的生活费只花几块钱,基本上是周末回家炒一瓶干酸菜,回学校吃几天、每餐只买几两饭。
我很感动。我也是这样求学过来的。
我得想办法。
我跟大食堂的厨房师傅商量,借他们的一口大锅,利用空闲时间,买点肉、买点青辣椒,每周三中午炒两脸盆、端到教室给孩子们加餐。
资金来源是学生每期有一块钱班费、我垫大部分。
虽然只是老师的心意,虽然份量也不是很够,但同学们总是特别讲客气、每天盆子里总会剩那么一点点。
就是这两盆辣椒炒肉,同学们读懂了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同学们之间更加相互体谅、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整个班级紧密团结,学习风气纯正,各种有益活动中表现突出,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学习尖子在文理分班时遍及各个班。
我被他们尊称为“老杨同志”,其实我未满三十。他们敬重“老杨同志”,视“老杨同志”的话为准则,让我这个班主任当得轻松又愉快。在94年的高考中,高73班大获全胜!
做老师当班主任是件辛苦的事,但是件最有意义的事。师生共同奋斗、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师生同艰共苦、体验着求知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其间缔结的友谊情同母子、情同姐妹!
去年高73班二十周年班庆,大家说起老杨同志的那两盆辣椒炒肉、几个女同学感恩的泪水都出来了。
39..三十岁生日
93年的元月一日是我的三十岁生日。那时高73班的同学正读高二。
因为我的生日正好是元旦,同学们吃过晚饭之后开始布置教室,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我以为只是庆祝元旦。
十点左右,活动进入第二阶段,全校同学到大操场燃起篝火,全校师生兴高采烈、围成大圆圈、跳起欢快的舞蹈,我置身其中,欢乐极了。
篝火旁,73班同学跳起了圆舞曲,把我围在圈的中央,齐声唱起生日歌,班长还致了贺辞,最后将一本特大号的生日贺卡送给我-上面全班同学每个人都写了一句祝贺的话。有一个同学写到“老师而立之年的生日跟我们学生一起度过,证明您的事业一定充满活力,祝愿您永远像今天这么年轻、这么快乐!”看到七十个学生签名的大贺卡,我激动万分!
我的三十岁生日过得真有意义!
我珍藏着这张特殊的贺卡!
我将永远珍藏这份情谊!
子旋所感:学生给老师过生日,实际上就是对老师教学和为人的一种认可。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亦师亦友的关系令双方受益。这份师生之情真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