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女生小说 > 晓旋札记 > 第二部16至18

晓旋札记 第二部16至18

作者:杨晓旋 分类:女生小说 更新时间:2024-10-26 12:47:24

第二部16至18

16.我们家和当年的知青

这几天一直在看电视剧《知青家庭》,回想从74年开始陆续下放到我们大队的长沙市的几十个知识青年,很多感慨。

知识青年下放农村锻炼整体来说不是件坏事,城市青年到农村广阔天地去接地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对青年们的成长是不无裨益的,当年也确实涌现了一批杰出的优秀青年。但是也有不少的青年因为上山下乡耽误了上大学、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机会。

到我们大队下放的第一批知青上的第一堂课就是批斗会:斗争反革命分子,我们初一年级的学生也参加了,只见两个贫下中农代表把五花大绑的反革命分子推到台上,然后用四根麻绳分别捆住脚趾和手指(俗称班筝),只见被斗的老反革命分子(实际上是地主成分)汗如雨下、口吐白沫,眼看不行了,大队书记喊停,知识青年们和我们学生们才在无法形容的惊吓中醒过来,后面还参加过类式的斗争会五六次。三十多年过去了,记忆犹新。总的印象是:知识青年们和本大队的青少年学生们都特别纯良,怕被斗呵。

在那个特别的年代,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为我树立了人生的榜样,每当听到大队要开批斗会,母亲总要反复嘱咐父亲:“千万不要去动手打人,要特别保护好那些城里来的知青,城里孩子举目无亲、他们搞不清动手对不对、被斗的人该不该打啦。”父亲总是很听母亲的话,在他当大队干部的五十年中,父亲没有动手打过一次人。

后来父亲分管大队知青工作,父亲经常接待来看望子女的知青家长,经常把生病的知青接到家里让母亲帮他们做饭熬药,父亲为知青们的考大学、返城不辞劳苦,多方协调。所有知青和他们的家长们无不从内心深处感激我的父母亲。

记得我十四岁那年因甲状腺肿大动手术,知青家长们争相请父亲带我去他们家里住,早中晚餐都会有知青家长们送来饭菜面条和水果。

艰苦的岁月里,父亲和母亲教会我用爱心待需要关心的人,我秉承了他们这样的优点待学生、待外地来工作的人。

父亲和母亲都不在了,每年春节,当年的知青们还会回来和我们小聚!

子旋所感:因果相承。主动而合适地给予善意,尤其是对陌生人的善举总是会令人格外心暖。外公外婆的言传身教带来的影响总显得那么地有先见之明。大姨在日常生活中总是热情待人,也就是她们常讲的“不欺生”,能帮则帮。以前,我听我妈如此讲来还觉得很是奇怪。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她们热情到有些“好为人师”,但现在才醒悟这也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吧。

15. 看眼睛

今天去星沙医院请彭博士看眼睛。右眼睛飞蚊现象已经搞了一周了,虽然没有影响视力,眼前飞舞着小方块、蚊子形状、薄雾形状,心里会顿时烦躁起来,真是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能出问题。

去年的这个时候眼睛毛细血管出血,眼睛闪烁不定,看不清东西,无法抬脚走路,是彭博士帮我做了三次激光,我眼睛才恢复了正常。

坐下来写日记,一是要记对这位彭博士的感激,这个年轻的博士是我们县里引进的高端人才。他高高的个子,标准的国字脸,最难得的是那对病人的一脸迷人的微笑,当然关键是他高明的医术,每天要为来自全县各地的白内障患者做三十台左右的手术。面对恢复视力之后对他作揖打拱的婆婆姥姥他始终笑得那么自然那么憨厚。

二是要写写对生病的认识:应该讲我四十八岁之前没有进过医院,但一到五十,小毛病不断。女性五十前后是生命中的一道沟壑,视力、肩膀、心脏、四肢、血压统统会涌现大小不同的毛病来找你,如果你不讳疾忌医、如果你注意锻炼、如果你注意饮食,你才可能跨过这个坎。今天听医生的吩咐,点了眼药水扩瞳,闭着眼睛坐在走廊上,眼前一片漆黑,只能用耳朵听着周围病人们的各种声音,千万个声音从心灵深处迸出:身体的每一个零件都珍贵,不要让他们出毛病!

三是要记住,我的毛病都是血糖高惹的祸,胰岛素是控制糖尿病的最好的药物,中药可以辅助。我服的中药中效果好的有:苦瓜三七西洋参等打成粉,红豆杉皮煎水,荔枝核桂圆核木瓜核三籽煎水,木瓜核煮槟榔壳。

老公说:“养身病(慢性病)不影响寿命”,感谢他鼓励我,感谢他帮我煎中药!

子旋所感:讳疾忌医,仿佛已成为老一辈人的传统标志一般。有什么病痛,一不相信医学论证的正规药品,二不相信医生的合理建议。当然,医师医德水平仍有待提高,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合理的意见以及及时的体检是必不可少的。病痛当中,不愿意花钱事小,但总是因此叨扰他人却很不合适。我的父母一有病痛,做子女的总会担心不已,但又无能为力。毕竟,我不是医生,只能做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倘若心理上的安慰就能痊愈,那这些所谓的病痛不过是一种很“做”的行为。所以,及时就医既是保全自身,也是维护他人的爱。

16.六十块钱

搬到诺亚山林来的时候,我在一期的小广场处交了六十块钱给广场舞负责人汪大姐。因为两边住,没有坚持去跳广场舞。无论在哪碰到汪大姐,她都会问“怎么不来跳舞呀”“你交了那么多钱、又没来跳舞,要不我退钱给你啰”。

碰到这样负责的大姐,我赶紧赶到跳舞的人群中跳起来。站在大姐身后跟着她跳:六十多岁的大姐对几十支曲子都非常熟悉,只是因为脚不方便,动作难到位一点;她意识到我在后面学,她尽力跳得优美些。偶尔看到我拿着手机在跳,连忙将我手机放到她的包里。

来这个群里跳舞的大多不认识,来自****,但都被汪大姐感动了。每天傍晚七点一到,汪大姐就会拖着音乐播放机来到广场等大家;据说白天其他时间里,汪大姐基本上用来找适合跳广场舞的曲子。所以我们小区广场舞曲最新最灵活最好听!

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大姐这样的好人才会如此和谐而美丽!

子旋所感:这就是“老有所乐”吧?老年人这个圈子是互帮互助扭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