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13至15
13,我大哥
昨天送我大哥回北京了。
大哥偶尔会抽时间来长沙看我们。这次来,跟我们商量三个方面的事情:棒崽择业的事宜,团队创业的事宜,他自己婚姻的问题。
关于他的婚姻,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哥比妻子大三十岁,尽管大哥注重保养、气度非凡、儒雅倜傥,但站在八零后妻子面前,仍然是如父如兄;大哥博览群书、学富五斗、见多识广,八零后妻子从拆迁棚长大,好不容易读了个专科,在企业找了份工作,偏偏又爱上了打麻将,常常彻夜不归;大哥性情温和,笑容满面,凡事希望帮到人家,做人处事达到一种崇高的境界,年轻的妻子自恃年轻,有些任性有些骄横有些颐指气使;再加上夫妻间的生活极不和谐,生了个孩子以后,先分床后分房,而今形同路人。
作为小姑作为朋友,我除了听他们夫妻俩的倾诉、除了适当的情绪安慰外,我还数次斥责过他们的介绍人:强拉硬拽、不顾后果。我还能做什么呢?我跟大哥的妻子列举很多榜样:孙中山和宋庆龄,鲁迅和许广平,杨振宁和翁帆……
呵,婚姻是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这鞋与别人的脚有哈关系呢?
唉!
子旋所感:之前在和其他朋友吃饭时,不知怎的就聊起感情方面的问题。年轻人谈感情,更讲究的一种尝试。如果其中一方感到厌烦或苦恼,那么直接说明会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极富有生活热情和勇气的朋友非常善于面对感情中的问题,毕竟他们早就做好了不会永远地打算。但对于婚姻来说,却往往不是这样的。都说结婚是要找最合适的,而不是最爱的。那么什么是合适的?有钱有地位?知书达礼?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而正是这个标准代表了你择人看重的方面——也就是说,你注重的价值所在。合适不仅仅是在于性格、地位、经济等方面,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比如,你想要找个人天天和我看书、写文章,不用为生活上的琐事发愁。这虽然听上去不切实际,但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一,你不希望对象是个很世俗的人,同时你也不是;第二,不为世俗所困扰,就代表你希望自己和对象在结合成一个家庭的时,你们的财力水平能够支持起你们的浪漫主义行为。当然,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情史再怎么丰富的人,一旦认识到结婚的意义所在、责任所在都不会觉得轻松。
14.惩罚
我写的关于赛军的那最长的三篇文章被自己点得不见了,气得我七窍冒烟。找儿子找先生,都没解决问题。
科盲比文盲更讨厌。
真恨自己在电脑使用方面的弱智,就用这几句话纪念我那三篇文章吧!
还有一个对自己的惩罚:今天写四篇文章!
子旋所感:这种自虐也是很高级吧!
15.新邻居
新邻居中有一位是我的老师韦老师,每天傍晚85岁的韦老师牵着他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文老师沿小区周围散步一周。韦老师右手牵着老伴、左手拿着音乐播放器,听着非常优美的音乐,其乐陶陶。
老伴老伴,到老了,必须“执子之手”,否则像患病的文老师会走丢的。
那个播放着优美旋律的小音乐播放器是韦老师小女儿买的。老师的儿女们可孝顺了:为年老的父母购置乒乓球台放置在自家小院里,天天抽时间陪父母挥拍锻炼:每到周末就会带着父母去郊游;每一餐都会安排不同样式的面食饮品食物给老人。真羡慕老人有这么好的儿女,真羡慕儿女们有这么好的机会孝敬父母!
更值得我好好写一写的是得了痴呆症的老妈妈文老师,她退休前是雅礼中学的高级语文老师、学校的工会负责人,一辈子视学生如子女。年近八十患了痴呆症,智力可能就是几岁孩子那样,她整天就是对人微笑、跟人说“好好好、做得好”、还有一句“要什么东西去我们家拿”,然后她的老伴会非常配合的笑着说“是的是的”。让人觉得,这真是一对天使般的老者!
老也可以很美好。
病也可以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