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义与不义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四十一章 义与不义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四十一章 义与不义

回营后,何白令人清点龙凑城外之战的战损:

武斗血骑一千骑,阵亡三百零六骑,伤四百三十五骑,尚存二百五十九骑。伤亡率达七成半。

西凉铁骑一千骑,阵亡一百六十八骑,伤二百七十五骑,尚存五百五十七骑。伤亡率达四成半。

战兵步卒一千五百二十二人,阵亡三百一十八人,伤七百六十三人,尚存四百四十一人。伤亡率达七成。

辅兵一千八百七十五人,阵亡五百六十六人,伤六百三十五人,尚存二百七十四人。伤亡率达六成四。大约还有四百人左右随之而叛逃,就达八成四的折损率,最为惨重。

范方三千骑,阵亡二千七百九十二骑,尚存二百零八骑,已近全军覆没。

龙凑守兵三千人,两战阵亡一千一百四十五人,伤八百一十八人,尚存一千零三十七人。伤亡率也达六成半多,若非已军在前坚持,李移子部早就崩溃了。不过经此一战后,李移子部到也可以成为正兵使用了。

此战十分之惨烈,幸好已军最终战胜了,受伤的士兵们也能得到良好的救治。虽然有可能有重伤员不保的,但不会超过百人,大部都能够治好。只要伤好就是一名坚强的敢战之士。

也幸好是得胜了,如果是战败,伤兵落入到曹军的手中,以曹操的品性,不是被阵斩,就是战后坑杀。这是他们的幸运,同样也是何白的幸运。因此此战只需单纯的统计阵亡数,只有一千三百五十八人,大约两成半左右。何军可谓大胜。

经此一战后,何军坚韧不拨,无畏伤亡,宛如泰山一般稳重的不动军魂,总算是立了起来,

再次清点今日的战果:

随曹操出战的三千袁军精兵,朱灵部临阵归降,无损。高览所部士气大沮,不战而降。但攻龙凑城时阵亡五十七人,折损不到一成。张颌所部两战阵亡四百三十七人,伤二百五十四人,三百一十九人投降。共计归降二千三百八十二人,折损率不过两成半。可见袁军士卒的战意太差了,难怪在历史中不敌曹军。

曹军曹操中军除二百四十六人投降,百骑逃走,余者全灭。夏侯敦部除三百七十一人溃逃不见踪影外,全灭,折损率近六成半。真不愧是何军的劲敌。

平原乱军一万八千人,除跟随朱灵、高览投降的三千八百七十五人外,光是死尸就达万具之多。只有四千余人溃逃,其中就有将近三千伤卒。不过何军没空理会他们,等休整一番之后再说。

粗粗清点完毕,大约傍晚六点钟左右,赵云方才怏怏而归,禀告道:“敌将奸滑,被他逃了。”

何白摇头笑道:“张颌此人虽然勇武能战,但多以智略为傲,虽勇无胆,又爱惜性命,逃了也就逃了吧。子龙且下去休息一番,如果寻到曹操踪迹,还需你为我擒杀呢。”

“喏。”

赵云退下后不久,立即有血骑回报,曹操、刘备已逃,但在西面二十余里外寻到了敌军断后军关羽的消息。

何白立即准备唤来西凉铁骑支援,但是话未出口,不由怔住了。王方被关羽所杀,西凉铁骑前往支援,必要围杀关羽不可。然而,真的要杀关羽么?

……

眼见曾与徐州陶谦的丹阳精兵大战数场,每每都能取胜的张颌部大戟手,这才坚持不到一盏茶时间,就被何军的铁骑所击破。曹操不禁面容抽动,已军中军能挡得住何军铁骑的冲锋么?

夏侯渊叹拜道:“主公,我军败了,退军吧。”

曹操大怒,叫道:“我可与高伯安退至龙凑城坚守,待到何军攻城失利,我亦可反败为胜。”

曹洪、乐进齐齐拜道:“主公,龙凑城小,如何可以坚守?眼见天下大乱,非一战两战就可以决定天下的胜负。胜败乃兵家常事,何故只计较一时的得失。”

曹操猛醒,展颜笑道:“不错,你们说得很对,吾却一时被蒙住了心智。”

此时曹休、夏侯廉二人护着夏侯敦匆匆逃归,曹操看见夏侯敦左目紧闭,不断有血线流下,面容苍白,顿时大惊,急唤道:“元让,如何了。”

夏侯敦抚眼闷哼一声,忍痛道:“被一贼子暗算了,孟德,我军战败,当退了。”

曹操应道:“吾正有此意,引军缓缓而退。”

夏侯廉急拜道:“主公,敌军骑卒良多,我军缓缓而退只会遭敌追杀,主公当引诸将乘骑先退,步卒由我率领吸引敌军。”

曹操迟疑了一下,方才叹道:“又一次几尽全军覆没,下次,下次我曹操必不会这般了。”转身看了一眼面露哀求之色的平原诸列侯士豪,曹操挥手道:“尔等一起吧。”众人立即千恩万谢,似乎忘记了之前曹操的凶恶来。

曹操又转向刘备道:“玄德你呢?”

刘备暗叹一声,如此周密的布置都杀不死何白,看来何白果有大气运庇护。难道中原真无自已的立足之地?非要去西南的益州不可?按何白所梦中奇言,益州之势可是最先被灭啊。自已去了能自立几年?

刘备微微一笑,道:“平原之事已不可为之,吾正要前往拜见袁将军。”

曹操笑道:“如此甚好,玄德今日助我,虽事不能成,但我亦感激不尽。面见本初之后,我必为玄德求来一郡之地牧守之,以报汝今日之恩。”

刘备拱手拜谢,转身去寻关羽、张飞。张飞有气无力应声,关羽则去整顿麾下的四百青州兵。刘备不乐的说道:“云长,他们亦是青州人氏,有家小在此,如何肯随我等远离。”

关羽闷闷的说道:“他们义气深重,因慕我为人,方行反叛背逆之事,我怎能弃之。”

刘备叹道:“我不是不知他们义气,只是曹孟德要轻骑撤离,我等却率步卒同行,岂不是大大拖累了行程。”

关羽呆立片刻,才说道:“大哥三弟可与曹操先行,我领步卒为大哥断后。”

刘备暗叹一声,默道:自已虽以往昔的兄弟义气强迫云长、翼德助已作乱,但现在看来,云长、翼德之心终被何白勾去了许多。特别是云长,与我之间已有一道不浅的沟堑隔阂了。浑无早先那般心无他念,不分彼此。

看来自已的决断并不差,再过上数月半载时间,二弟三弟就不复我独有了。行叛逆之事虽然有辱名声,但何白野心勃勃,世人皆知。然我以汉室为念,叛之有理。而且如此一来,二弟三弟也将遭何白深恨,势必不会再度和睦了。

“好,二弟小心一些,今日之叛,只恐何白不会轻易放过我等。若事不可为,还请二弟爱惜自已,单骑先退。”

关羽一怔,心中也是感叹不已。昔日的桃园之誓尚且在耳,但兄弟三人之心,却已然有了隔阂。到底是谁是谁非?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难道在何使君麾下就不是“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了?”非要反叛仁义爱民的何使君,自已去拼搏奋斗,争抢地盘就是为国为民了?大哥的心思我终不懂。

也许……何使君隐约所说的,大哥一直有光武之志的帝王野心,此言非虚。可如今天下虽乱,但汉室未灭,大哥就早早生出光武之志,这又岂是忠臣所为?

大哥斥责何使君有代汉自立之心,是国之逆臣。此言我不反对,何使君也不反对。然何使君生出逆心光明正大,乃是为了国家,为了万民,为了整个天下饱受皇帝、大臣、士豪涂毒的亿万生灵的幸福。而且目前已逐渐将之变成了现实。只看北海国的百姓,现今不是如生活在盛世之中?如果天下是由何使君这等人来治理,纵是叛逆也可接受。

然而大哥呢?到底是为国焉,还是为民焉?还是只为刘姓汉室,亦或只是为了自已?

“大哥放心,我自省得。”关羽淡然的应道。

刘备、张飞匆匆与曹操撤离,夏侯廉领了曹军中军向西南方向而去,大量吸引了何军的注意力。关羽看看方向,领兵一路向正西的广川而去。不久,就消失在黑暗之中。

青州兵虽投在何白麾下不到一年时间,但是何白极为重视兵卒的越野奔行能力。在伙食一日三餐,比从前多出一餐的保证下,还有大量鱼肉,少量猪肉的供应,因此青州兵的体能大为增强,人人都壮了一圈两圈。

若是轻装只携个人武器、三日之粮的五千人行军,可以达到日行一百五十里的地步。负重百斤的话,一日也可达八十里的地步。为了保证体力应对万一,何白规定轻装每日行军一百二十里,重装六十里,如在敌占区则行动减半的方式。

关羽领兵撤退,行动要速,因此不过一个时辰,就奔行了三十余里距离。这才准备休息,埋锅造饭。关羽坐于一块荒野孤石上,看着眼前忙碌的三百来个士卒沉吟不语。

张飞待兵刻薄寡恩,因此反叛时并无多少兵马相随。如果没有夏侯渊相助,绝难对何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关羽爱兵如子,士卒多附,因此反叛时有近半人相随。

不过关羽也知,士卒们是一时头脑冲动,为义相随。如今大败,已有不少人半途逃归。而且自已身无余财,根本不可能给予他们青州同等的待遇,除了少数几人外,只怕会大部逃归。

因此,关羽明着是为刘备断后,其实是为了这些士卒的后路。按何军军法,临阵投敌者,不但除名追杀,更会祸及家人。青州眼见生活日渐安定富足,若因自已之故而遭至不幸,岂非自已之过。

然而关羽的眼神仍自迷茫,口中喃喃自语着:“为大哥的兄弟之义,吾背弃了天下大义。若为天下大义,却又会背弃与大哥的兄弟之义。大义小义终难两全,吾始终只是一个不义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