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四十章 龙凑战止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四十章 龙凑战止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四十章 龙凑战止

赵云轻咦一声叫道:“主公,此将乃袁绍亲将,吾曾在界桥见过。以大戟手布于外,大黄弩布于内,吾数次冲击不破,差点被大黄弩射中。后公孙将军麾下有两千幽州骑军也冲了两次,同样不破,十分的难缠。是继续进攻,还是转道?”

何白闻言后长枪一招,身后的八百铁骑逐渐停止。连破三阵,已军不过折损十数骑,多是被敌猛将所杀。但是破军七千余,杀敌过半,余者全部逃散,可见西凉铁骑的威势。

何白翻开铁覆面后,向张颌军阵张望数眼,说道:“春雨不止,弓弦松动,纵有强弩,也难破我军的坚甲。且试一试张颌的大戟士战力如何。传令,围上去,准备强攻,投矛侍侯。”

随着何白的命令,六百西凉铁骑向张颌军围了上去,每面一百五十人,各分成八列,一列二十骑,相距两丈远。同时一声呼啸,最前方二十骑首先冲阵。

铁骑强大的威势令冀州大戟手们惊慌不已,但他们都属袁军中的精锐,又有张颌这等良将统领,虽惊不乱。紧紧握着手中的大戟,戟尾柱地,备好拒马之势。

每面五十名弓箭手,拉开一石半的硬弓,死死的望着铁骑,拈着破甲铁箭,准备攒射敌骑。近了,近了,七十步、六十步、五十步,中军终于一声令下,二百弓箭手齐齐射出手中之箭,一连三发,向着迎面而来的敌骑射去。

然而敌骑只是双腿控马,左臂微微抬起手中的一尺半大,三尺长的瓜子型,包铁硬木盾,顿将敌军的这三波箭雨全部档下。接着马上后仰,右臂握着一支五尺来长的投枪,朝右后微微一扬,立即借助马力向前掷去。也不管命中于否,直径向右侧拍马撤退。

张颌于阵中大怒,道:“该死,铁骑居然也配有刀盾手的飞鋋,我军危以……”

原来汉代人称呼标枪为“飞鋋”,马融的《广成颂》中有“飞鋋电激,流矢雨坠”的句子。如史记中就有“使短兵则刀鋋”的句子。

鋋是铁柄小矛。在汉军之中,标枪是盾牌手的常备武器。盾牌兵由于手持盾牌,不方便使用较长的兵器。但短兵器和盾牌的组合,又存在防守有余而进攻不足的问题,为了弥补这个问题,盾牌兵便携带标枪,以增加自己的攻击力。

绎幕之战时,袁军的刀盾手就有飞鋋。所以青州兵先是以弩箭急袭,再是铁骑一阵投矛强袭,最后才冲阵践踏,击破袁军。而此时张颌所部多为长兵,弓箭无用,又无物格档,等待他的只能是被动打击了。

张颌大恨,已军强弩良多,此番欲要奇袭修县,也带来了千余具之多,但都在高览朱灵两部。

没有想到何军坚甲良多,已军身为主攻的大戟手,需要发射较快的弓箭手支援,却是没有配备强弩手。但有两百具强弩在手,也不至于这般的被动。

西凉铁骑所来太快,每列不过三秒钟,短短半分钟时间,八列六百支投矛就全部脱手飞向袁军。而袁军的阵列为对抗敌骑,排布的又齐又密,左右闪躲不能,至少有四百人被第一轮投矛射中,投矛粗大,一矢重伤,当场阵亡就有三百人之多。

阵中袁军哭号之声四起,张颌大悲,装备单一的兵种就是不好,眼见西凉铁骑再一次于百步之外列阵准备冲锋,只能厉吼一声,“撤退,全军自主而战。”说罢,转身单骑朝着敌军空当之处,向正北方向逃跑了。

张颌见机可谓极明,已军无论如何都逃不过敌骑的第二番打击,就算能逃过第二番打击,也逃不过第三番的铁骑冲阵践踏,不如乘敌骑还未合拢,速速逃走为上。

身为主将的张颌一逃,敌军顿时崩溃了。面对西凉铁骑的冲锋,袁军除了少数死硬者之外,大部弃械伏地投降。

何白不禁发怔,不料张颌所领的军队如此不堪,从已军到来,还不到三、四分钟呢,就连主将都逃。想想历史之中的张颌,成名极早,少年时就闻名冀州了。但具体的战场表现,却实在说不上来。

于官渡之战,更因畏惧袁绍降罪而投降。与张飞在阆中大战,也是被杀得弃军而逃。在五子良将之中,张颌在早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曹操对他的评价是如韩信一般。看来他是属于智将型,擅长以智取胜,打巧战,较为惜命,不奈死战苦战。

何白急指逃窜的张颌道:“子龙,看看有无擒捉他的可能。”

赵云拱手应道:“主公放心,某这就去。”说罢纵骑向张颌追去。

何白令幽州轻骑上前收缴敌军兵器,自领六百西凉铁骑再向东南而去。攻打何营东北方向的是袁将朱灵,何白本以为朱灵已与东南方向的高览所部汇合,共抗已军。不料朱灵却领着两千平原乱军,留在原地打起了白旗。

望见何白领军前来,朱灵单骑出阵,于何白马前拜道:“灵为攻取鄃县,没有去管老母幼弟的生死,大义奉公,却遭至使君的大军截击而战败。灵宁死不屈,不料返回之后,却被袁绍所嫌。认为灵既然不孝,便是不忠。受敌恩惠,更是媚敌求生,因此将灵弃之不用。”

“灵心中悲苦,思及往日使君的爱护之情,心中越发的感激。今日再次与使君为敌,灵就难以纵兵死战。眼见袁军将败,于是特率两百刀盾手,两百弓箭手,六百强弩手,二千壮勇归降,未知使君尚肯纳否?”

何白大喜,朱灵一军强弩良多,能临阵投降,绝对是件大好事。于是笑道:“自古忠义两难全,他人不信你,我自信你。你且领兵于此屯扎,待我击破高览军之后再说。”

朱灵顿时伏地大拜,叫道:“末将朱灵拜见主公。主公,高览已退入龙凑城坚守去了。其部与我部一般,强弩良多,又有坚城为凭,骑军只恐攻打不便,末将愿为主公先锋。”

何白闻言不禁大笑,已军铁骑出战不过才十数分钟,万余曹军就全军逃窜。就是夏侯惇与张颌两部精兵也是不堪一击。高览有朱灵帮忙牵制,目前只剩下曹操的一千中军,是时候给予其最后一击了。

何白立即笑道:“好,你先领兵堵住龙凑四门,不叫高览逃脱,我先去击破曹操中军再说。”

朱灵欢喜的应命而去,何白也立即转回营寨,从营中穿过,直扑西南的曹操中军,以做最后的决战。留守步卒望见已军的铁骑纵横无忌,将所有的攻营敌军大部击破,更迫降了朱灵部,立时兴奋的大叫“万岁,万岁。”

全军士气高涨,虽然疲累的不像话了,但依然有四百步卒勉力的乘马跟从西凉铁骑出战。西南营门再度大开,何白领着一千骑继续向曹操的中军奔去。

曹操中军此时才向西南方向撤离不到三里地,望见何军的到来,立时惊恐的大叫布阵、据敌。何白率骑军围着曹军来回奔驰,看着眼前恐慌的敌军心中大乐,你曹操也有被反困的一日?

倒底还是骑军好啊,骑军战败后想逃就逃。步卒败了,没有坚城据守,又能逃到哪去?

何白厉声叫道:“有请孟德兄出来说话。”

敌军之中立即传来叫声,“士可杀不可辱,要战便战,想着羞辱我家主公,破阵之后再说。”

何白眉头紧皱,心中大疑,又叫道:“那就请刘备、关羽、张飞出来说话,为何要背叛我?”

然而敌军之中却不啃气了,何白大怒,该死,之前没有即时攻打曹操中军,曹操见机不妙,已然与刘备等提前逃了。举目四望,四周灰朦朦的一片,是有不少散逃的乱军,但是哪里可见曹操等人的身影。

剩下的一千曹军没了曹操的指挥,又能济得什么事。何白以一百名超等、一等的射手开路,五矢过后,曹军也陷入总崩溃中。接着又派出铁骑冲阵,一千忠贞的曹军立时全军覆没。

曹军做主的是夏侯敦的亲弟夏侯廉,已被铁骑围杀而死。剩余两百余人只得伏地投降。如曹操、刘备及平原诸列侯一个也不见踪影。

听曹军降兵言说,自张颌所部也迅速溃散投降,曹操料知不敌,于是大约有百骑人马与四百步卒提前离去,向着西面的广川县方向先一步逃窜了。

何白长叹一声,派回传令兵,令仅存两百余骑完好的武斗血骑前往追击。寻到后不得与战,先派人回来禀告后再说。虽然知晓结果不大,但还是想着做最后的坚持。毕竟是两个袅雄,以及其主要的大将,万万不可放过了。

接着,又转到龙凑城下,只见袁军还在准备守城物资。朱灵只有一千不怎么听话的军队,两千人心惶惶的平原乱军,堵门尚可,攻城就力不从心了。

朱灵见何白到来,拜道:“主公,高览乃是渤海猛将,如能劝降,日后必会是主公的一员得力大将。”

何白应道:“如今袁军尚且势大,只恐高览不会投降。”

朱灵说道:“袁绍所重用的四员猛将,因颜良恭谨,文丑憨直,皆被袁绍所喜。张颌寡言,高览粗俗,就不怎么讨袁绍欢喜了。特别是高览,时常冲动粗鲁,言语无忌,每每得罪袁绍及其亲近的士人。”

“若非其勇武过人,早被袁绍所弃用。龙凑城小粮寡,外无援军,坚守也坚守不了几日,因此劝降不难。且渤海又在公孙瓒治下,高氏宗族多在渤海,公孙瓒又与主公相善,我料高览必降。”

高览是渤海人,张颌又是河间人,此二地目前都在公孙瓒治下。如能劝降高览,想必张颌也会投降吧。在历史中,他俩就是一起的。何白点头应道:“你且试试看。”

朱灵近入龙凑,经过一个时辰的劝说后,总算是把高览给劝降了。最主要还是高览不如曹操、张颌他们机敏,早早的弃军逃跑。如今被困龙凑小城,外无援军,内无粮草,不是投降就是阵亡。

高览本是渤海郡兵司马,跟从身为渤海太守的袁绍是因为职务之故。但因时间不长,与麴义一般,还多以汉臣自居。没有称呼袁绍为主公,只唤袁将军,尚且没有形成明确的主从之念。是不会真的为了所谓的忠义心,而生死相随的。

包括何白此时,虽然世人皆知何白有心于天下,但还没有明确的打起叛汉旗帜。因此投降何白并不丢人,也不失对汉室的忠义。高览若不想死,又有朱灵这个榜样,加上还有更早的麹义,投降也不是不行。

何白得高览投降归服后,大喜,于是好生的以言语安抚高览。让其大放宽心,依然由高览、朱灵统领自已的旧部兵马。至此,河北袁氏的四庭柱大将,自已也得其一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