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说子龙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说子龙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二百二十五章 再说子龙

与公孙瓒的酒宴之后,何白将一起赴宴的赵云留了下来。赵云是随孙乾一起从公孙瓒营中过来的,因为要先接待公孙瓒,所以对他没有大过关注,只是看了两眼,好一个朴实英挺的小帅哥。直到酒宴之后,何白才乘醉召来说话。

赵云一到,何白就欢喜的上前拉着他的手道:“我久闻常山赵子龙的贤名,曾数次亲自前往赵庄拜访,不料今时才能得见。子龙,子龙,我盼汝盼得甚苦矣……”

蜀汉五虎上将,除了一员不讨喜,无忠义心的马超之外,将有四员投在自已麾下,这成就感,令何白舒爽不已。直拉着赵云说些思念已久的酒后深情话,差点没把赵云当成恋人对待了。

不想赵云不动声色的将何白微微推开,并挣脱双手的束缚,拱手拜道:“某学艺返家之后,从兄长处得知何使君对某的渴求,因此特来拜谢使君对某的重视之意。只是某向来无心于功名利禄,却是辜负了使君对某的深情了。今日在拜谢使君之情后,某就将返回真定,照料久病不愈的兄长去了。”

何白一愣,这是怎么回事?赵云居然不鸟自已?自已真的是不如刘备么?提前这么多年跟赵云打好关系,都不能得到他的效忠之心么?

何白令人取来冷水,洗了一个冷水脸后,让自已清醒了一下。方对赵云深深的拜道:“我对子龙的渴求,从中平四年时起,至今已有四、五年了。亲自去往真定拜会也不下三回,子龙应该深知我的真心才对。为何子龙如今却……子龙能给我一个理由么?”

赵云眼光之中闪过一丝感动之意。一连四、五年时间,从一介新任军司马,倒如今的一州刺史,何白对自已的渴求从来都没有变过。而自已呢?

只在黄巾之乱时跟随兄长抗击过黄巾对真定的侵害,之后就弃家学艺多年方归。二十四岁了,乃无一丝名望在身,何白却依旧如此情深,怎能不叫自已感动?只是……

赵云拜道:“某的兄长因在与黑山贼之战中受伤经年,难以照料自已。古语云:父母不在,长兄为父。某为幼弟,当尊奉孝道,返乡照顾兄长,奉养他归老为止。”

好一个借口,与历史中脱离公孙瓒而走的借口差不多了。赵云的兄长是在中平年间与黑山贼激战受伤,多年不愈的情况自已是深知的。但在第一次前去拜访之时,就请成章为他诊治过。虽不能治好,但延长几年的性命还是可以的。

后来何白在常山灵寿县立下何府,发展私产。在到洛阳之前,曾吩咐下人对赵云的兄长多番照料。每逢年节,都会上门送礼拜会。几年下来,他已从行动不便,到能自由走动。近年来还曾娶得一妻,不向历史中那般,年纪青青就死掉了。赵云要返乡奉养其兄,这分明就是借口。

щшш?t tkan?¢ ○

何白不乐的说道:“我所知晓的赵云赵子龙,乃是顶天立地的真英雄,真豪杰。行事正直仁义,光明磊落,决不假言欺人。你如此说法,不但是看我不起,更是……莫非汝不是真的常山赵云赵子龙?”

赵云瞬间满面通红,垂头闷然无声。

何白长吐口气,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我何白,也不免会有许多错漏之事发生。子龙可有什么难言之隐么?如果没有,那就是看不上我何白了。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子龙看我不上,我亦能够理解。但请子龙实话实说,好让我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赵云深深的吸了口气,又认真的看了何白一眼,这才正式的拜道:“使君与在下的理念不合,在下一心匡扶汉室,而使君却……”

还是自已的野心提前暴露的后果啊。从历史中表明,赵云可不是一员普通的猛将,他的思想理念非常之坚定,非常之正义,绝对没有什么歪门邪道之心,可谓完美之人。没有正义的道理与口才,不足以说服思想传统坚定的他。

何白只能再次把说刘备的话语再次向赵云说了一遍,接着又请赵云在一块席上坐下,诚恳地说道:“子龙年纪虽青,也有二十余岁了。请子龙回想一下,这天下在十年前,二十年前,都是怎样的?”

见赵云眼露迷茫之色,但也开始回忆时,何白这才自顾自的说道:“二十年前,是灵帝建宁四年。彼时大汉渐乱,虽有第二次党锢之乱,灵帝也还年少,但有十常侍把持朝政,皇帝权威不衰。各地异心者虽然有心,但也不敢强自出头,而百姓也勉强还能过活。凉州三明尚存,新的名将如皇甫嵩等开始出头。虽有动乱,但马上能平。”

“十年前,是灵帝光和四年,彼时朝政日朽,皇权日衰,天下已入乱世。各地大灾连年,朝庭救援无力,百姓难以生存,黄巾乘势而起。鲜卑大破汉军,南匈奴敢侵夺郡县,西凉羌乱十年难平。虽有名将,但已无镇慑之用。”

“直到前年,士大夫们认为外戚十常侍误国,于是一并诛除。外戚、宦官是诛除了,皇权也旁落了。吾不见士大夫有何力挽狂岚之能,匡扶天下之举,却见董卓擅权篡逆、暴虐不仁。好不容易见到关东会盟,但士大夫所组成的诸侯们却私心自用。”

“除少数几部诸侯外,大多数都要保存实力,便于日后名正言顺的割据自立。如今的天下,正是到了群雄割据之时。而最为无助的,还是这天下的百姓们。冀州的情况子龙是见过了,而中原之地,子龙你却没去看过。那真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以人骨为炊,易子而相食。百姓们不说生存坚难了,但求一餐都难,只求速死罢了。”

“此二十年的时代变迁,这大汉为何就越变越乱?是宦官?是外戚?是武夫?还是士大夫?亦或是皇帝本身?我苦思良久,认为变乱之由还是在于人的私心。皇帝、宦官、外戚、武夫、士大夫,不管他们行事是恶是善,说得天花乱坠,还是正气凛然,但他们的目地都是自私的,绝对没有半分的克已为公之心。”

“他们都不会为了国家的稳定、万民的福祉而委屈求全。越是信念坚定之人,反而越会为了自已的理想,心中的大义而坚持到底。可是最后换来的,不是更好,而是更坏的结果。皇帝昏庸,宦官贪毒,外戚跋扈,武夫暴虐,而士大夫却是样样皆占。所谓的忠义,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武器罢了。”

“我见于此,认为汉室从里到外,都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不大刀阔斧的进行革新天下,不足以让大汉子民重生。趟若汉室此时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我是不会生出异心的,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因为我深深的知晓,天下再坏也绝对不能生乱。如果天下乱了,这天下万民的家也就毁了。”

“但是这个天下既然已经乱了,那就要速速的抛开往时的忠义之心,新建一朝,取代旧朝统一天下。如果还保持旧有的忠义之心,对汉室缝缝补补,这给天下带来的绝对不是希望,而是绝望。这就如蚀疮去腐,越早决定下来,对天下的危害也就越小。”

“人生在世,什么是真正的忠义?世人多认为我何白有篡汉自立之心,就是不忠不义的大恶人,与董卓不相仿佛。然而我却笑世人眼光浅薄,看之不穿也。需知整个江山的组成,除了固定的江山社稷之外,就是这天下的万民了。君王只是其中最不重要的一个。”

“如果君王仁义,爱护万民。我对他行忠义之事,尚有道理。君王若是不仁,我还对他行忠义之事,就是对天下万民最大的残害。因此我的忠义只对江山社稷与天下万民,绝对不是对刘氏一族一姓忠义。言尽于此,还请子龙细思。”

赵云的眼睛一直是迷茫的,他自幼所学的教育与养成的信念,与何白今日所说的决不一样。可是何白为何就能把篡汉自立说得这般的大义凛然,让人无法反驳呢?难道世之大恶董卓也如何白一般……

何白再次拜求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知子龙为正义厚德之士,欲请子龙为我之镜,相助我夺取治理天下。拜托了。”

何白如此的推心置腹,如此的重视自已,顿让赵云慌了手脚。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般诚恳请人为镜的人,如何会是奸人?可是不奸的话……这匡扶汉室之志……

赵云闭上双目,深深的吸了口气,这才拜道:“但愿使君不负今日之语。”

何白大喜,又一大才上了贼船矣。就如刘备所说,但凡有志天下之辈,有谁又会无视天下百姓的生死。凡自私自利之辈,最终只会兵败身亡。

曹操之所以没能一统天下,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对百姓不够好。年青时屠杀太多了,失去了万民所望,只能以霸道诡诈征服天下,但终不能成功。

打铁乘热,何白拔出腰中之剑,这是取自汽车报废钢所制的宝剑,比现在炼制的镔铁钢好上太多,斩金截铁不在话下。何白取了一些钢,总共打制了一百柄之多,赏赐出去三十余柄,还有六十多柄。

此时再送赵云一柄,郑重其事的说道:“此剑可名‘谏君’,但请子龙持此剑,时常随我左右。我若有过,还请明谏之。我若行大恶于万民,还请刺之。”

何白此时所展现的无私无畏气度顿令赵云心折不已,纵是奸人,赵云也愿追随到底。于是满面肃容的直立而起,又恭恭敬敬的三跪九叩,双手过顶接过宝剑。正式成为何白麾下之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