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九十四章 聚合众心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九十四章 聚合众心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九十四章 聚合众心

何白大赞道:“北海国能在中原混乱之际,有如此良好的发展,多蒙张君与在坐诸君之功啊。请诸君受我一拜。”

张昭等吏员慌忙回礼而拜,道:“若无国相的兴国计划为基,我等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能为力。算来北海能有如今之兴,皆国相之力也。”

主从各自一阵夸赞之后,又重新坐定。何白说道:“兴国计划已经证明有效有行,下面,我又有一个三年发展计划,还请诸君倾听。”

“肯请国相明言。”

何白想了想后说道:“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为减轻贫困少地百姓的赋税负担,我欲实施《摊丁入亩》之策。全面免除各类的户赋、更赋、口赋、献赋、算赋、徭役赋等等赋税。统一对田亩实施税收,加重田税至六税一,除此之处,不再征收其他的赋税。”

免除赋税,加重田税?众人一时大惊,细细一思后,又感觉的确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对少地无地,但家中人口多的人十分有利。但对多地人少的世豪却大不利,纵然算上家中许多的仆奴,这种赋税法可能也要比平时多出大半来。

是仪迟疑的问道:“主公,此政恐国内的豪族、世族皆反对矣。这对主公治理北海,将大不利也。”

何白点点头,赞同的说道:“不错,他们是不会同意的。但是,还需尔等先细细的与他们解说一番才行。天下土地基本有定数,然而人口却无定数。在本朝初建之时,就北海而言,人口可能只有十数万人,十一万倾的土地,平均每人可分得一顷,无论如何,都足够养民了。”

“然而如今,北海人口达八十万之多,平均每人只有十三、四亩的土地,除去赋税,仅供裹腹而以。若是人口增长至一百八十万,那北海又会怎样?不,不会的,因为有限的土地已经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北海最多只能容纳一百万的人口数。再多的话,就会因为饥饿而产生暴动。”

“要么官府对百姓实施减丁杀戮,要么官府与豪族世族被饥民所推翻,天下混作一团。等人口少至十数万人时,再重新安定下来。如此百年就会是一个轮回,就看谁家能够在轮回之中坚挺到百世万世了。然而摊丁入亩之政,就是为了缓解这种情况的发生。”

“此后我尚有二法,一是开拓土地,迁移百姓;二是设法增加粮食的产量。摊丁入亩之政只是暂时之政,最终之政,我希望如桑弘羊所说的那般,全面免除田税,只收取商税。”

“去年的商税缗钱在一千九百余万钱,这十分不合理,尚不足盐税的三成。官府明着是对商贾限制了,但其实还是太过优待了,今年要重新对商贾进行计算征收算缗。集曹要对所有五千钱以上的商贾实施记录,无集曹颁布的商户文籍,不得从事商事。少于五千钱的散户、农户只收取百钱以下的管理税。”

“对商品进行分类征税,生活所必需之物,如粮食,可以十税一,甚至免税,但要严控价格,不许哄抬物价。非必需物,皆需纳税。珍贵之物,将课以重税。比如人口的买卖,人乃万物之灵,理论上我是不允许的。然而市场有需,我亦不能强行废止,不过价格需要提高,不能比牛马价贱。如壮奴美婢三十万钱一人,一般奴婢二十万钱一人。对买卖双方皆要课以五成的重税……”

接着何白又说道:“天地有阴阳之分,人世有男女之别。男婚女嫁为维持社会秩序,传递香火的一种必需礼仪。天下男女之间大抵人数略同,基本保证每男可配一妇。然如今权贵富豪利用权力与财富,大肆的霸占许多女人,此对天下无妻之人十分不公。因此,从今之后,纳妾亦要收税,所得钱财全部用于民生。”

众吏一怔,但细细一想也是应当,于是问道:“不知该订多少税率?”

何白说道:“纳一妾者还算情理之中,可在接受之内,只需纳税三千钱。然纳二妾者,就不好轻恕了,需纳税万钱。之后每纳一妾,皆要翻三倍之税。如此,纵有亿万家财,也难纳十妾。此律,纵是我也不例外。比如我如今有一妻七妾,在此律颁布之后,当娶第八妾时,需纳税六百余万钱。纳第九妾时,需纳税近两千万钱。纳妾之日,就是纳税之时。”

何白是知晓自家之事,起初少年轻狂,一下就霸占了八个老婆。后来事务烦多,哪里有时间去一一雨露均沾。弃之不理也不行,加上还有历史中有名的貂蝉与甄宓,论数量与质量都足够了。众吏一阵大笑,只要何白以身作则,北海焉有敢违者。众吏还恨不得富豪多多纳妾,好有更多的赋税可收呢。

何白又将农商之事,各种赋税的不合理与更变办法朗朗说出,众吏也认真的听着,文书阮瑀则在奋笔疾书。半响,何白止讲,众吏才恍然明悟,何白所言之赋税征收法的确合理。就如起初所说的那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极大的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接着,何白又废除关税,增加养路费,并对土地交易,房产建造与交易,车船等等税收进行调整。众吏听着眼睛大亮,按何白之政实施下去,北海将来可能真的会全面废除田税。这对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想来就是不从事商事的众豪族世族,也会赞同吧。

何白的政策对汉朝的传统政策有极大的颠覆,众吏一想到最近所流传的故事,就心有所感。何白这是真正的另开炉灶啊,要以北海为试点,试看新朝的政策优良与否。不过众吏只是听着,暂时没有寻到机会发言问询。

何白又问道:“楼船官洪匡何在?”

“小人在。”排在众吏之末的洪匡深深拜服道。

洪匡的俸禄是不少,但因无才学在身,所以被众吏所排挤,与王当都坐到最后去了。何白问道:“这一年多来,你造船几何?”

洪匡拜道:“回禀主公,因郡丞张公不太注重楼船事物,所以去年小人聚拢了百人木匠,只造得千料斗舰一艘。不过却伐得巨木千株,待其风干后,可造千料斗舰二十艘。”

见洪匡向何白告刁状,张昭轻咳一声,解释道:“吾观水军暂无大用,而国内诸事都需花钱,所以对洪大吏的支持不免少了几分。”

何白点点头道:“此番出征,我得到缴获有十亿钱,除三亿留做军用之外,张君可留两亿钱为国中公用。另支楼船属两亿钱造船,此番我收得荆州兵四千人,还需大量的船只。洪匡,务必为我培养出大量的造船匠来,每有一名千料船匠成才,赐钱十万奖励。有三千料船匠成才,赐钱五十万奖励。”

“小人遵命,”两亿钱,手中的开支都不比张昭差了,洪匡大喜的拜道。

何白又道:“王当,我支你工匠属两亿钱,具体的开支,容后我单独与你说。”

“喏。”王当也欢喜的拜谢道。

何白再道:“再专支田曹属一亿钱,田曹可在国内,青州之内召募善耕的老农,我有精耕细作之法、杂交培种之法、嫁接改良之法可授。另在各县寻千亩各类土地,培育良种与实验新的耕作之法。再遣人至全国各地收取不同的各种作物种子,带回北海培育。”

“喏。”田曹也惊喜的拜道。

何白最终总结说道:“其他各曹皆是饱读之士,腹有良谋的大才。请不要只会做呆事,事事都需要我亲自指派。好好的想一想各曹将来的行事规划,做一份建议书给我。若是只懂得做呆事死事,而不懂创新施政,那就退位让贤吧。”

“诺。”众吏一凛,齐齐拜道。

一时之间,众人无话,何白正欲解散之际,张昭轻咳一声,问道:“国相,最近传闻国相于雒阳曾做得一梦……”

何白见众吏面色不对,想来是心中颇为犹豫。于是将梦境重新与众说了一遍,笑道:“梦是真梦,汝等信与不信,或者世事发展,与吾之梦相不相合,就不好说了。单从天下目前的形势而言,汉帝失统,天下群雄逐鹿,几成必然之事。不到一、二月时间,必见分晓。”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我同心,当为同志,且背负叛逆之名,为天下百姓之生存安危而谋福祉。不与我同心,可效伯夷叔齐,也不失心中的仁义……”

一番话毕,何白对众吏深深的拜了一拜。众吏暗叹一声,其实,从桓帝开始,天下士人就对汉室逐渐的失望。当年的黄巾起义,若不是没有很好的团结天下士人与豪族,也不至于在短短十月之间就被大至消灭掉。

而真正忠于汉室,愿意为之生死的又有几个大多不过是为了自已的家族发展、或个人的前途、又或个人才能的施展罢了。如今汉室衰弱,各地豪雄四起,继续忠诚汉室又有何用?

众人都是何白所任命的官员,奉何白为主君,与汉室的关系不大。此时的主从理念明显有先秦战国之风,就是主公的主公,却不是我的主公,我无需向主公的主公尽忠。

对于汉室皇帝,并不是天下人都会无条件效忠。只有大汉朝庭所任命的正式官员与世代为官的家族,才会对汉室有一份忠诚之念。这不过是旧有的既得利益者,对旧有秩序的一种坚持与拥护罢了。像荀彧这种真正的忠臣,世上少之又少。

而追随何白就目前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单看何白的治国理念,阴阳五行,士农工商卒面面俱到。对地方的发展,更是魄力极大,成效也大。

特别是新的三年计划,更能使北海所有的明暗面危机全部消除,向着一个快速发展的方向前进。这份治国能力,颇有帝王的高瞻远瞩。

而且何白如今更成为青州刺史,拥兵十万之众。虽然对其他各郡国的管辖治理,远没有北海国这般直接全面,但也不错了。如此势力,进可争夺天下,退可据守一方,发展前景无论如何都十分美好。

因此众人大都默认了何白的野心,也许天下改由何白来治理,将会比刘氏更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