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 第一百五十一章 欲开海军

三国志之大白天下 第一百五十一章 欲开海军

作者:何子易 分类: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9:01

第一百五十一章 欲开海军

当武安国与下军后营司马孔立等两千人马,押解着七百余海贼返回剧县之时,何白正在与管宁争论三年义务教育的十册规定课本来。

管宁身高八尺,胡须眉毛长得很美,年纪又在三十初头,正是风华正茂之时,一举一动都让人赏心悦目。加上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的后人,自身的学识与德行都让人称赞不已,因此任命他为学官,正合其位。

管宁拱手拜道:“国相,你所定的《说文解字》《诗经》《山海经》《周髀算经》《道德经》《氾胜之书》《考工记》《商君书》《淮南子》《神农本草经》吾认为不妥。此十书除《说文解字》《诗经》与《道德经》之外,皆属杂学,或旁门左道之学,学之怎能让人明智明德?所以吾以为,还是当以四书五经为主,此九册书乃吾读书人所必学之经书也,万万不可以弃之,可再加上一本《周髀算经》,如此刚好凑成十册书籍了。”

何白摇摇头道:“管幼安啊,从吾给你的十册书名,汝还不知吾之用意么?《说文解字》还有认识文字,知晓我华夏文字的意义与来源;《诗经》可以陶怡人的情操;《山海经》可明了地理传说;《周髀算经》可让人知晓数术;《道德经》可让人思想开阔;《氾胜之书》可让人明了农事;《考工记》可让人懂得工艺;《商君书》可让人遵守律法;《淮南子》可让人知晓世事杂学;《神农本草经》可让人自我医治。”

“四书五经是好书,也是读书人所必学之经书。但是吾的三年义务教育,是教育百姓们对世事皆明,于平日的生活生产皆有大益之处。而不是专精一类,把百姓们都变成抱头苦读的读书人。”

管宁拜道:“国相此言差矣,吾专研四书五经,不理旁类,还不是照样世事皆明,处理农事还不是轻易之及。可见杂学左道之书读之无用矣。”

何白向管宁解释,读书做人要德智体美劳样样俱全,可管宁又以君子六艺相答。二人一时之间展开了一场大辨论,何白才骇然的发现,论辨才,自已还真的远远不是这些古代大儒的对手。

当初自已能在汉灵帝面前自如应对,是有何进与汉灵帝的双重保护与压制百官的发挥,而且自已所论的还是儒生们所不懂的东西,还因为没有损害到百官们的具体实际利益,这才没有得到百官的强烈扑击。

而今日与管宁辨论,却是否定了管宁所管学校的教材类型制定与教学方法,已经触动了管宁心中的儒学道统实利,因而遭至管宁的口水激烈倾喷。

不过何白擦了擦满脸的口水之后,对管宁的态度倒也欢喜起来了。因为此时的他已不如刚开始时那般,只谈学术,不论政事。此时的他既论学校的工作,那日后也可能再论其他的政事。如此,自已总算是得到管宁的真心辅佐了。

何白最后只能解说道:“读书不单是使人明智尚德,更多的还是想择优为郡国所用,成为管理郡县的一员良吏。然而一郡之地又需要多少吏员?数千人而已。那其他读书识字的人又当如何?难道依旧抱首苦读,于十万人之中争抢数千个职位么?吾总要让他们懂得一些其他的学识,按喜好有自学成才的可能。或农或工或医或兵或商,好在各行各业之中干出一番事业来,方能不负吾三年之义务教育也。”

见管宁的面色缓和下来,何白又道:“吾本来准备在北海开设乡、县、郡三级学校,此三年制的义务教育便属乡学。三年之后,学生们通过统一的考试,从中择十挑一,差者归家自行务农、做工、经营商事。优异者升入县学之中,进行三年的有偿教育,彼时再学习四书五经等各类经典。”

“此教育结束后又择优升入郡学之中再学三年,落选者可入县中为乡亭小吏,也可入军中为卑官,差者仍旧归家。最后郡学结业后,所剩的学生基本可以充任郡县一级的吏员了。优异者可得吾之举荐,或可成为朝庭的主要官员。若无心仕途的,也可再自行拜于康成先生与幼安你等的门下继续钻研经典,成为博学之大儒也。”

管宁听后,这才心服口服的拜道:“相君大才,如此深谋远见,管宁自愧不如也。”

总算是说通了管宁,何白也大感兴慰。若是不说通管宁,强自以国相的身份下令,只怕管宁是不会心服的,更有可能弃官而走。看来政治一项,的确是以理服人,尽量的求同存异,做到以说服与妥协为上。若是以军中的方式理政,故然会效率很快,但是纵施良好的政策,亦失人心也。

与管宁的辨论告一段落之后,武安国亲自押着海贼管承也快马赶回了,这是武安国自投麾下之后的第一次任务,与下军后军司马孔立合作的不错。似这种千人之内的战斗,何白已基本不会过问了,只要派下任务,自有司马一级的主官与军中参谋自行执行。何白可不想远程插手,更不认为自已远胜他人,当然还有培养人才之心。

“小人管承,拜见北海国相。”一名二十来岁的青年全身捆绑的跪在何白面前。

何白想用管承成为海军将领,但是不能对他表现得太过迫切,免得他反有傲慢之心,需晾一晾他。于是威严的正经危坐,并没有去理会于他,转向武安国问道:“此战我军伤亡多少?民夫伤亡多少?捕获多少海贼?”

武安国恭谨的拜道:“回禀国相,此战我军无一人死伤,倒是民夫死伤二十余人,总共捕获海贼七百二十余人,斩杀海贼四十三级,大小船只二十四艘,黄金一百斤。”

何白点点头道:“不错,领兵作战就是这般,尽可能的减少我军的死伤,也尽量对敌进行生擒。为将者绝不能以嗜杀为喜好,不然将沦为狂魔也。此战所获的百斤黄金就赏给军中将士们加餐吧,吾另从府库之中支钱两百万,每卒可得千钱之赏,你与孔立,一人赐钱十万,算是此战的赏赐。”

武安国连忙拜谢,又吱吱唔唔的说道:“国相,这个赏钱能不能以英雄酒相抵。”

何白看了武安国一眼,笑问道:“怎么,每日两斤英雄酒不够喝?”

武安国挠挠头笑道:“是是,国相明见,英雄酒劲道十足,每日两斤的确不甚过瘾。”

何白摇摇头道:“不成,不成,此不是我小气,而是尔等都属军中大将,饮酒过量必有误事之忧。每日特供两斤英雄酒,此量刚刚好,既不会让人大醉,也能让人细品英雄酒之味也。你若嫌少,我让仆婢给你换成贤士酒可好?”

武安国连连摇头道:“不好,不好,贤士酒虽好,但是太过清淡,不是我等武人所喜之酒,还是照领英雄酒吧。只是国相,某的酒量颇巨,能不能稍稍多加一斤的量?”

何白指着武安国大笑,说道:“不成,我行事尽量公平,却不能因你而改变。不过今日讨贼有功,特加赐你十斤英雄酒也是可以的。”

武安国大喜,连连拱手拜谢。何白这才转向管承,厉声喝道:“你便是为祸青州沿海的贼人管承。”

“是是,小人正是管承。”虽是冬季,但管承还是汗淋淋的全身轻颤拜道。

何白厉声叫道:“尔自中平元年始,为祸青州四、五年时光,杀害吏民不下千数,可谓罪大恶极。武安国,令你将其斩首,悬尸城门示众,以警世人。”

管承大骇,本以为自已临阵投降会有活命之机,不想还是要被处以斩首之刑,不由连连叩头叫道:“国相大人,国相大人,朝庭有律法,可以以钱赎罪。小人的巢穴之中尚有黄金五百余斤,钱六百余万,小人愿取来献予国相,但求活命之机。”

何白冷哼一声,说道:“国家是有此律法没错,但要不要按此律行事,却是吾的事了。而且你已然被擒,贼穴之中余物自归我北海府库所有,今日俘贼众多,我岂不会挑人直挑尔之贼穴焉。”

管承连忙拜道:“小人藏金之处十分隐密,可说无人知晓,因此小人纵死,此藏金亦归小人所有也。小人也知自身罪恶深重,但请国相看在小人是临阵归降,对北海郡兵杀害不重的关系上,能让小人以钱赎命。”

何白沉吟许久,这才问道:“我知青州别无造船之地,不知你之战船是在何处得来的?”

管承见何白不说斩首之事,心下大喜,忙解说道:“小人自幼尝随叔父来往于青、徐、扬三州之间,学过一些造船之技,小人麾下之战船如一千料的斗舰,七百料的三翼船,三百料的蒙冲多是小人在此数年间领人所自制的。”

何白惊讶的问道:“你还会造船?”

管承略略得意的说道:“是,是,小人在幼时深知青、幽之地别无造船之匠,若是小人学会了,将来在青州之地必得大用矣。只是不料,小人才刚刚学成返家,便遭东莱长广令所迫,不得已才成为海贼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