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汉军中当先生 >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蜀汉军中当先生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作者:高山伴流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30:21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053章 别想左右逢源

第二点,当色配婚。

就是士家之女只能配嫁于士兵,士家寡妇由官府指派,也配于士兵。

第三点,家属连坐。

军士逃亡,株连家属。如果士兵逃回家里,则处斩;士兵逃亡回家,一天内家属不扭送或报官,则家属同罪。

据记载,有一个女子,刚嫁到夫家没有几天,夫君的面都没有见到,那名士兵逃跑了。按照律法,这个逃兵的妻子也要处死。

自然,他们遇到一个好官,上书曹睿,才免了这个女子的罪。

任何兵役制度都有长处有短处。

比如,汉军的义务兵役制度,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兵源数量,但是兵卒服役时间短,训练时间短,老兵难以固定,战斗力就很容易下降。

甚至还有不少人,不愿从军,于是宁愿投身世家为奴,使世家大族做大,汉军的兵源却在减少。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李坤做了一些尝试。在西城,编制队伍的时候,那个千人的队伍,就是尝试的开始。

他们以本地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主,感念汉军的恩德,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才投入汉军,具有曹魏专业士兵的意味。但是,从妻女,家人的角度,是完全的自由农户,没有全家为军的拖累,还可以享受投军的好处。

所以,冬天袭击上庸的时候,包括训练中,条件很苦,这些人训练得也很认真。因为打下上庸,西城就是安全的,他们住在西城的家人就是安定的。

也是因为这一点,李坤相信上庸可以拿下来。

而应对魏军的措施,自然是根据曹魏军的特点而做,核心就是善待。

曹魏的军户制度存在的缺点还是很多的。当年曹操是为了吸收黄巾流民采取的办法,拥有了稳定的兵员,安置了这些人的家属,巩固了后方。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都慢慢地安定下来,开始稳定生活,军户制度的问题慢慢地就显现出来了。

第一个,就是财政上的巨大负担。

曹魏的军户兵不事生产,北对鲜卑,南对东吴,西对大汉,连年用兵。打仗其实打的就是兵马钱粮,如此三面作战,消耗必然巨大,时间一长,财政负担加重,必难以持久。

自然,后来的许多军户改为了屯田军,那战斗力就受影响,大部分可以忽略了。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以汉军可以采用四两拨千斤的战术,以彭越为榜样,训练精锐消耗之。以战养战,把战场固定于曹魏地区,可以大幅度地消耗曹魏。

第二个是兵员年龄的老化。时间的推移,许多人年龄偏大,进入中年,进入老年,整个曹魏军的年龄构成就会往偏大的方向偏移,战斗力就会显著下降。

其三,就是内部矛盾的加剧。

比如,军户中存在许多不想从军的人。

这些人想改军户的身份,难度极大,是需要曹魏的皇帝下诏的。这么多年下来,也是屈指可数,基本上是极其特殊的情况。

某些世家高官则是采取放长假的办法。

而对普通人而言,基本上是逃亡他乡,改名换姓,重新入籍。所以对普通军户来说,一入军户深似海,世世代代就别想脱离了。

比如那个当色婚配。简直是丧尽天良。

是,当色婚配保护了士兵的军婚权利,但同时也牺牲了士卒里的士女和士家寡妻,造成士家婚姻不和谐的现象,甚至出现老夫少妻,通奸杀夫案件。对于军队来说,这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

而且,曹魏自曹操以来,曹丕和曹睿都没有吸取当年宛城的教训,继承了曹操的好色特点,还变本加厉,给这些军户的家庭造成持续的伤害。

曹丕曾经下诏登记寡妇,由政府配嫁。有的太守诚实,如实录寡妇;但是许多郡守为了多些政绩,把已经再嫁的寡妇也强行拆离,徒增民怨。

曹睿更是自即位以来,淫奢极欲,多占幼女,或夺士妻。他曾经下诏将已经嫁为吏民妻子的士女夺婚,重新嫁给士兵,本人则乘机挑选有姿色者,占为己有。

士兵的女儿只能嫁给士兵,即使已经嫁给非士兵者,也要夺婚再嫁。

这样的规定,士兵只有封侯,死后家室才不嫁其妻。可是,能够封侯的士兵毕竟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十兵的遗孀还是要被再嫁。

所以,如果大汉承诺给他们良籍的身份,分给田地,组织生产,善待家人,开始新的生活。汉军则可以得到人口钱粮的补充,各取其利,岂不是很好?所以是大有可为。

说完了汉军,说完了曹魏军,然后就是大汉内部了。这是找这么多人来的缘由。

就是提醒这些人,放弃幻想,不要再做左右逢源的美梦。

所谓时也,势也。现在的形势和诸侯割据的时候不一样了。天下三分,只剩下曹魏,大汉,孙吴三家,而曹魏独大。

仔细分析分析。如果曹魏占领了锦城,占据了两川,那么就可以顺江水而下荆州,吞并孙吴指日可待。

到那个时候,蜀中的这些人已经没有了拉拢的价值,以前那种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击一批的办法没必要再用了。即便暂时拉拢了,等到占领益州后也会采取措施修正的。看看当年司马懿击败孟达后,对待申耽申仪家族的办法,就非常清楚了。

相应地,益州险峻,曹魏南下必然要出动大量军队。这些人征战在外,如何赏赐?最终只能落在益州身上。益州的平民有什么?他们什么都没有,只好为奴。但是在坐的这些人不一样啊,好多人家大业大,财源滚滚,妻妾成群。不夺你们的财帛,不抢你们的女人,怎么可能让大军安定?

到时候,泥沙俱下,玉石俱焚,不只是宫中的妃嫔宫女要遭殃,蜀中的世家大族,豪强地主,一个也别跑。为了攻城,允许屠城的事情,曹魏也不是干了一次,两次,也不在乎多这一次。

所以,提醒诸位要放弃幻想,坚定地和大汉站在一起,大家都有好处。

另外,诸位也看到了,当今陛下宽厚,厚待臣属。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坤发现刘禅的眉毛一立,来了精神;刘云姐弟,也是精神一振。看来还是都关心自己的事情啊。

其实也不算是夸张。远至春秋战国,近至曹魏孙吴,大臣因为君主猜疑而毙命,不甘心的就会弑君。君主因为大臣专权而担心,往往冒险一博。权臣的下场,君主的命运,死的太多了,例子太多了。细细看看,恐怕只有蜀汉没有。

诸葛丞相恐怕是当世最大的权臣。先帝有言,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可自取。但是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陛下不但没有清算和庆幸,而是亲自为丞相发丧。这种事情千年来没有发生过。

至少在蜀汉,将士用命,不用担心会功高震主;朝中大臣做事,不用担心因言获罪。这是很不容易的。

看着这些人在沉思,李坤喊:“上茶。”

于是四个侍女每人一个托盘,盘中是倒好茶水的杯子,送到后边的那些人面前。

每人一杯。

送完后,这回是刘璿来到最前面,把杯子拿在手中,一饮而尽,将杯底展示给众人。

喝吧。

等众人喝完,李坤道,“这是本人制做的竹叶茶,本来是留着自己喝醒脑的,偶尔会送给朋友尝尝鲜。可是陛下仁慈,非要让拿出来给诸位尝尝。本人出身贫寒,没有那么大方,但是圣命难违,只好每人一杯,多的没有。”

继续。

自然了,为了以后的前程,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前动手,迎接曹魏入川。那么……,就给诸位讲几个故事吧。

比如王平夺取了魏兴郡和上庸郡。怎么夺的呢?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卖个破绽,让敌人冒头,然后收拾而已。

比如这次在新都。公主竟然遭到当地恶霸的袭击,是不是很多人好奇呀。汉军守卫怎么会如此松懈?

其实告诉诸位真相也无妨。汉军守卫自然严密,但是打跑了,以后乔四那些人还会祸害百姓。

于是,这一次令守卫先退后一步。那乔四见守卫后退,以为示弱,手提大木棒这样的凶器,冲到公主面前。

你们会认为他下一步是给公主表演吗?自然是平时有恃无恐,想伤害公主了。如此危机之下,守卫被迫反击,不但成就汉军文明之师的名声,顺带着灭了乔四。

哦,很不幸,这些事情都是本人策划的。区区小计,不足挂齿。

还有哇,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现在蜀汉弱小,如果积极辅助,那便是雪中送炭之举,到时候也不会少了众位的好处。

“何去何从,全是自选。人的一辈子都在选择,每一步的选择都很重要。今日言尽于此,众位请回吧。”李坤道。

看着众人开始离开,李坤又加了一句。

“把茶杯给我留下。”

“今天夫君的话,妾听得晕晕乎乎的,”

“你晕就对了,本来就不是给你说的。人们常说,闻弦歌而知雅意,有人会听懂的。也会有些作用,自然大部分纹丝不动的多。”李坤回答,

“明天,让刘璿把炒好的茶叶给他们喝,让他们评判。”

“今天一天用的茶叶不少,那么多人喝。”刘云有点心疼了。

“别计较那些。”

“哦,”

几日后,李坤开始讲最后一课,来的没有几个人,基本上是朝廷的重臣。

这次课是李坤临时加的。他发现在处理世家大族那些案件时,其中很多人受到了没有必要的牵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