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48、历史上第一个灭佛皇帝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48、历史上第一个灭佛皇帝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48、历史上第一个灭佛皇帝

历史上第一个灭佛皇帝

南北朝时期,佛教十分盛行,许多皇帝都信佛,甚至出现了梁武帝痴迷佛教、数次出家的极端事例。然而,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却下令灭佛令,宣布佛教为邪教,焚毁佛像和佛经,甚至坑杀僧人,致使北方地区的佛教一度陷入衰落。

佛教,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之一,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佛教起源于迦毗罗卫国,佛祖释迦牟尼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子。迦毗罗卫国在尼泊尔境内,过去属于古印度。所以,印度和尼泊尔都在争佛教发源地。尼泊尔是个小国,似乎争不过印度,以至于很多人认为,佛教产生于印度。严格来讲,佛教应该产生于古印度、今尼泊尔。

佛,意思是“觉者”。佛教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它最大的吸引力,是能够给人们带来希望,即便这辈子穷困潦倒,受苦受难,也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下辈子身上。人活在世上,最怕的是失去希望,没有了希望,人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就会深陷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笔者认识一位老太太,她的儿子不孝,经常虐待她。老太太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后来,老太太信了佛,僧人告诉她,她上辈子是儿子的继母,对儿子不好,欠下了孽债,所以,儿子这辈子是来索债的,只要老太太还清了债,她下辈子就安宁了。老太太一听,大彻大悟,儿子再虐待她时,她也不觉得痛苦了。马克思曾经说过,宗教是麻痹人们精神的鸦片,一点都不假。

佛教产生的时候,古印度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由于佛教能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慰和希望,所以发展很快。在东汉时期,佛教正式传入中国。从汉末,到三国,再到东晋十六国,一直到南北朝,中国大地持续动荡,战火纷飞,人民受苦受难。在这乱世之中,许多人求神拜佛,寻求精神上的宽慰,因而佛教大盛。当时,不论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还是身居高位的王公大臣,甚至至高无上的皇帝,都普遍信佛。

北魏成立以来,第一任皇帝拓跋珪和第二任皇帝拓跋嗣,都信奉佛教,在全国大建寺院,对僧人十分尊敬。拓跋焘是第三任皇帝,他登基以后,也推崇佛教,经常和高僧一起谈佛论经。因此,北魏佛教势力发展迅猛,僧人和佛教徒大量增加。

后来,拓跋焘下达灭佛令,开展灭佛运动,原因是多方面的,过程也很复杂。

北魏是全民皆兵,而僧人们既不从事生产劳动,更不参军打仗,这就造成了兵源和劳动力短缺。另外,各地大建寺院,也耗费了大量财物。当时,北魏正忙于富国强兵,统一北方,需要雄厚的物质支撑和大量军队,这就与发展过快的佛教产生了矛盾。

拓跋焘最倚重的汉族大臣崔浩,并不信佛,而是信道教,他多次向拓跋焘建议,要求禁止佛教,以解决兵源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拓跋焘起初下不了决心,后来发现有些佛教徒不守清规,干出了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十分厌恶,开始对佛教疏远起来。

公元438年,拓跋焘终于下诏,限止佛教过快发展,停止建造新的寺院,要求五十岁以下的出家僧人还俗。拓拓焘的诏令比较温和,并没有全面禁止佛事活动,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限制。但是,在佛教大盛的环境下,此举仍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起佛教徒的强烈不满和反对。

拓跋焘是个强硬的君主,不惧怕有人反对。公元444年,他再次下诏,禁止私养僧人、巫师和金银工匠之类的人,不准私藏谶记、阴阳、图纬、方术之书,规定了最后期限,过期不改正的,诛杀僧人和巫师,私养僧人者满门抄斩。诏令还规定,不准私办学校,王公以下官吏的孩子,都要送到官办的学校去读书,违令者严惩。

拓跋焘的这次诏令,不是单纯针对佛教的,但对僧人的处惩,显然严厉了许多。一些僧人和佛教徒,开始公开与拓跋焘作对了。

公元445年,关中地区爆发了卢水胡叛乱。卢水胡,是南北朝时期活跃在西部的一支少数民族,主要成份是匈奴,也有羯、羌等民族,因居于卢水而得名。叛乱的首领叫盖吴,他自称天台王,设立百官,招降纳叛,响应者众多,全盛时达到十多万人。拓跋焘费了好大劲,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把叛乱镇压下去。

拓跋焘在平叛过程中,发现有些佛教徒与叛军勾结,甚至直接参加叛乱,有的佛寺藏有大批兵器,有的资助叛军,这当然是不能容忍的。于是,公元446年,拓跋焘在平定叛乱之后,下达了严厉的灭佛令。

拓跋焘公开宣布佛教为邪教,全面禁止佛教传播;在全国各地关闭寺院,焚毁所有的佛像和佛经;禁止人们拜佛念经,所有僧人一律还俗,违令者坑杀活埋。灭佛令一下,北方佛教遭到浩劫,一片萧条,几乎消声匿迹了。

拓跋焘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灭佛的皇帝,他的灭佛令,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要厉害。然而,宗教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属于特殊意识形态,靠武力镇压和强制手段,怎么能够灭绝呢?

果然,拓跋焘刚一去世,继位的文成帝就取消了灭佛令,颁布了复佛诏,佛教又兴盛起来。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成帝在位期间,下令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其中建造了五个大佛,模拟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焘和景穆、文成五个皇帝的形象,拓跋焘自己也成了佛像。

拓跋焘晚年的时候,犯了和他爷爷拓跋珪同样的毛病,性情暴戾,喜怒无常,杀戮过重。他杀掉了曾经十分倚重的汉族大臣崔浩,而且诛灭其族。由于刑罚严酷,导致人心离散,政局不稳。

拓跋焘还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远君子,近小人。拓跋焘特别宠信宦官宗爱,对他言听计从,视为心腹和知已。然而,拓跋焘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死在了这个最宠信的宦官手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