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47、两个年轻皇帝的较量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47、两个年轻皇帝的较量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47、两个年轻皇帝的较量

两个年轻皇帝的较量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比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小一岁,登基早一年。两个人的年龄和登基时间差不多,而且都是雄才大略,年轻气盛,免不了要较量一番,争个高低,结果却是势均力敌,两败俱伤。

《魏书》记载,早在拓跋焘父亲拓跋嗣时期,北魏就与南朝宋发生过战争。公元422年至423年,拓跋嗣趁刘裕去世之际,亲自率兵南下,去抢占南朝宋的地盘。当时南朝宋局势不稳,而北魏气势正盛,结果北魏连续攻占兖州、青州和虎牢关,夺取了黄河南岸要地,辟地三百里。北魏取得了胜利。

公元423年和424年,拓跋焘和刘义隆先后称帝,当时一个十六岁,一个十七岁。两人虽然年轻,却十分成熟,都知道对方是劲敌,不可轻易开战,便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因而,在几年时间内,南北朝之间比较平静,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在此期间,宋文帝开创了元嘉之治,国力不断强盛;拓跋焘则征服柔然,解除了后顾之忧,又灭掉胡夏,实力大增。

公元430年,宋文帝觉得时机成熟,决定北伐,意图收复河南之地。当时北魏正在进行统一北方的战争,军队四处作战,河南因为多年未有战事,兵力部署得不是很多。宋文帝命自己的心腹将领到彦之为主帅,经过半年奋战,攻占了洛阳、虎牢、碻嗷、滑台四镇,收复了部分失地。捷报传来,宋文帝十分高兴,传旨奖励前方将士。

拓跋焘自然不肯示弱,他调集重兵,自己亲自率军南下,进行反攻。北魏军队十分凶悍,拓跋焘又常常身先士卒,到彦之只是个二流将军,抵挡不住,节节败退,结果刚刚收复的失地,又全部丢失了。

拓跋焘当时二十多岁,正是血气方刚,他不依不饶,乘胜进军,穷追猛打,一直打进了南朝宋的境内,造成了大兵压境之势。南朝宋形势危急。

宋文帝傻了眼,赶紧派著名将领檀道济去抵挡拓跋焘。檀道济是古代名将,从军多年,胸有韬略,但不是宋文帝的心腹,宋文帝对他不放心,如今形势危急,也顾不得了,只好请他出马。

檀道济果然有两下子,与拓跋焘棋逢对手,大战二十多天,打了三十多仗。最后,还是檀道济厉害,把拓跋焘赶了回去,两国恢复了战前的边界。这一次的较量,打了个平手。

战后,檀道济镇守边界,双方多次发生摩擦,互有胜负。南朝宋胜多负少,北魏再也没能越过边界。北魏惧怕檀道济,称他是南朝的万里长城。有檀道济在,北魏不敢轻易进犯。

公元436年,宋文帝病重,他担心自己死了以后,没有人能够驾驭檀道济,将他无故杀害了。消息传到北魏,北魏将士高兴坏了,纷纷弹冠庆贺。不料,宋文帝的病却好了起来,他后悔杀了檀道济,自毁长城,但悔之晚矣!

公元450年,拓跋焘率军南下,攻打汝南。守将陈宪沉着应对,苦战死保,魏军久攻不下。宋文帝迅速派出援兵,并派一支军队袭击魏军背后,烧毁了粮草辎重。北魏见占不到便宜,只好退军了。

北魏撤兵了,宋文帝却不肯罢休,“来而不往非礼也”,他组织大军,由其弟刘义恭为主帅,兵分四路,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拓跋焘立即亲自率兵迎敌。

在这次战役中,拓跋焘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分五路进兵,命令诸将不要攻打城池,也不要与敌纠缠,只管日夜兼程,迅速南下,纵深穿插,长驱直入。于是,魏军很快抵达长江北岸,兵锋直指南朝宋的都城建康。拓跋焘扬言,要打过长江去,攻占建康。

建康城内,一片惊慌。宋文帝一面急令江北各军回援,一面组织城中士兵和百姓,都到长江去防守。其实,拓跋焘只是虚晃一枪。当时,魏军没有渡江船只,也不具备攻打建康城、灭掉南朝宋的条件,等到宋军回援、疲劳不堪的时候,拓跋焘却带着他的士兵,吹着口哨,轻轻松松地返回了。

魏军在回返的路上,对沿途所有的物资,一律抢光;对所有的房屋,一律烧光;遇见民众,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杀光。魏军的暴行,给江北人民带来沉重灾难,造成赤地千里,荒无人烟,江北六州一片萧条,对南朝宋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这次较量,双方在兵力上损失不大,但南朝宋在经济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公元452年,北魏发生内乱,拓跋焘被杀,北魏一片混乱。拓跋焘虽然死了,但较量仍在持续。宋文帝趁此良机,迅速出兵,兵分两路,攻击北魏。西路军进军比较顺利,很快攻占了河南长葛,进而围攻虎牢关。但东路军遇到魏军顽强抵抗,并被烧毁了粮草辎重,被迫退兵了。西路军见东路军失败,孤掌难鸣,也只得撤兵了。这次较量,南朝宋无功而返。

第二年,南朝宋也发生内乱,宋文帝被杀,两个人的较量,才算彻底结束了。两个人离世的时间也差不多,并且都是死于内乱,似乎真有天意。

拓跋焘和宋文帝,都胸怀大志,又有谋略,似乎是天生的对手。他们较量的结果,除了双方损失惨重之外,没有任何收获。其主要原因,是当时两个国家的实力差不多,不具备吃掉对方的条件,这是当时的大势。

看来,做任何事情,都要顺应大势,把握大局,顺势而为,否则的话,只会徒劳无功的。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在历史上第一次开展了灭佛运动。那么,拓跋焘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胆量,敢向佛祖开战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