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24、萧衍篡齐建南梁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24、萧衍篡齐建南梁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24、萧衍篡齐建南梁

萧衍篡齐建南梁

公元502年,萧衍篡位称帝,建立梁国,史称南梁。梁国是南朝第三个朝代,历经四代皇帝,存在五十五年。其中,萧衍的在位时间,竟然长达四十八年。

萧衍被称为梁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十分有名的皇帝。他博学多才,集家、经学家、艺术家、佛学家于一身;他前期贤明,文治武功,但后期却昏聩起来,痴迷佛教,导致国家衰亡,自己也被饿死。那么,梁武帝萧衍,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梁书》记载,萧衍是南齐皇帝宗室,他父亲叫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因此,萧衍有着良好的家庭背景。

萧衍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博学多通,胸有谋略,有文武干才,尤其喜欢。他与沈约、谢朓等人,一起游学于竟陵王萧子良的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萧衍的谋略和胆识,是其他七人无法相比的,当时的名流贤达,都很推崇他。

萧衍是个大孝子,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他六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萧衍一连三天,水米不进,悲哀哭泣,伤痛之状超过成年人,内外亲属都很怜悯敬重他。

后来,萧衍在荆州做官的时候,听说父亲病重,他立即辞掉官职,连夜回奔,日夜兼程,路上不吃不睡,一刻也不停歇。萧衍本来身强力壮,但回到京城的时候,已经消瘦不堪,亲戚朋友都不认识他了。父亲不幸去世,萧衍哭得气绝,好久才苏醒过来。他每次哀哭,都吐血数升,人们都被他的真情至孝所感动。

父亲去世以后,萧衍在家守孝三年,然后复官,在朝中担任黄门侍郎。在此期间,权臣萧鸾很器重他,两人关系不错。萧衍为萧鸾出谋划策,帮助他谋取了皇位。萧鸾登基称帝之后,萧衍开始显赫起来。

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皇帝拓跋宏,亲率三十万大军进犯南齐。萧鸾命将军崔慧景率军迎敌,后听说北魏分兵攻打义阳,又派将军王广之和萧衍领兵前去增援。

王广之领兵进到义阳附近,听说北魏军队凶悍,便畏缩不前。萧衍请求充当先锋,去和北魏军队交战。王广之很高兴,派了一部分军队归萧衍指挥,进兵义阳。

萧衍趁着夜晚,悄悄赶到义阳,登上贤首山,命士兵们在山上山下插满旗帜。等到天一亮,义阳城中的守军,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齐**旗,认为南齐大军已经赶到,士气大增,马上整军出城,攻击魏军。萧衍命山上的士兵,顺风放火,摇旗擂鼓,高声呐喊,杀下山去。北魏军队不知虚实,受到两头夹击,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后来,萧衍又几次参加与北魏的战争,立有战功,升任雍州刺史。看来,萧衍不仅文采出众,打仗也有一套,属于文武双全。萧衍从此精心治理雍州,有了一块可靠的根据地。

萧鸾死后,儿子萧宝卷继位。萧宝卷昏庸无道,残暴不仁,萧衍觉得,南齐的统治不会长久,有意取而代之。于是,他整顿兵马,制造器械,暗地里做好了各种准备,打算一有机会,就举兵起事,夺取皇位。

机会来了。公元500年,萧宝卷冤杀了萧衍的兄长萧懿。萧衍悲愤,于是打着为兄报仇的旗号,公开造反了。萧宝卷的统治不得人心,民众纷纷响应,萧衍很快聚集甲士数万人。这个时候,荆州也起兵造反,萧衍与他们联合,拥立萧宝融为帝,势力更加强大。萧衍率领大军杀向建康,很快兵临城下。

在这危急时刻,城中的皇帝萧宝卷,依然沉湎于酒色之中,并谴责众将士无能。守城将军王珍国异常愤恨,暗中与萧衍联系,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明心迹,然后,率兵冲入皇宫,杀死萧宝卷,迎接萧衍大军入城。

萧衍入城后,把萧宝融扶上皇位,自己当了大司马,控制了朝廷。萧衍的好朋友沈约,多次劝他自立为帝。第一次劝,萧衍装糊涂;第二次劝,萧衍说考虑一下;第三次劝,萧衍就答应了。萧衍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要做好各种准备,等待时机。

公元502年4月,萧衍一切准备就绪,觉得时机成熟,就在南郊祭告天地,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大梁”。不久,萧衍将萧宝融杀害。

萧衍称帝以后,汲取南齐灭亡的教训,非常勤奋,不分春夏秋冬,都是五更起床,批阅公文奏章,从不懈怠。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他也不肯在被窝里多暖和一会,照常早起,以致于把手都冻裂了。

萧衍知道,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要加强吏治,选贤任能,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各级官吏的选拔任用。萧衍经常接见官吏,亲自进行考察,并训导他们要勤政爱民。萧衍重视对官吏的考核,政绩突出的给予升迁,不称职的及时罢免。

当时,由于萧宝卷的黑暗统治,致使社会混乱,经济凋零,财政困难,百姓痛苦。梁武帝即位以后,迅速纠正各种弊端,励精图治。他下令废除严刑峻法,实行宽和政策;减轻赋税,减少徭役,鼓励农耕,发展经济;广开言路,采纳众议,设置意见箱,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可以给朝廷提出批评建议。梁武帝采取的这些措施,俨然是一幅开明君主的样子。

梁武帝提倡勤俭建国,他上台伊始,就宣布减少宫中开支,遣散宫女两千多人。他自己身体力行,带头节俭,穿布衣,吃素食。在历史上,萧衍是出名的节俭皇帝。史书记载,他一床被子盖两年,一顶帽子戴三年,穿的衣服洗了又洗,十分破旧了,也舍不得扔掉。这在历代皇帝当中,是十分少见的。

在梁武帝萧衍的精心治理下,南梁经济得到恢复,政治清明,法律宽松,百姓安居乐业。再加上这个时期,北魏发生内乱,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双方不断交战,与南朝的战争减少,老百姓基本上可以过一段太平日子了。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南梁的文化也得到较快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有成就的家。梁武帝自己就是家,他当皇帝以后,作赋写诗的兴趣依然不减。在他的带动下,大臣们纷纷效仿,甚至连赳赳武将,也以会吟诗为荣。每逢打了胜仗,在庆功宴上,文武大臣都纷纷作诗庆贺。梁武帝一生作诗无数,有八十多首诗歌流传后世。

梁武帝精通经学,他少年时候就做过深入研究,当皇帝以后,虽然日理万机,仍然手不释卷,潜心钻研,常常熬到深夜。他撰写了《周易讲疏》等经学著作,共二百多卷,为经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梁武帝对音乐也有研究,亲自谱写歌曲,还会吹拉弹唱。梁武帝在书法绘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特别欣赏王羲之的书法,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的皇帝。在他的影响下,南梁兴起了有史以来第一波学习王羲之书法的**。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名气,没有儿子王献之的名气大,由于梁武帝的推崇,王羲之名气大盛,后来被戴上了“书圣”的桂冠。

《南齐书》评价说:“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意思是说,历代帝王,像梁武帝这样庄严肃穆、博学多艺的,十分罕见。

梁武帝除了这些功绩和成就以外,他还有一件十分心慰的事情,就是他有一个好儿子。他的太子萧统,性情纯孝仁厚,才华出众,受到朝野爱戴,被称为“昭明太子”。梁武帝百年之后,由他继位,可保南梁无虞,所以,梁武帝十分高兴。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么优秀的儿子,竟然英年早逝,死在了父亲前头,这给了梁武帝一个十分沉重的打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