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1、刘裕浴血建宋国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1、刘裕浴血建宋国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1、刘裕浴血建宋国

刘裕浴血建宋国

刘裕,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出身寒门,文化不高,却英勇善战,谋略过人,凭借武力执掌大权,最终代晋建宋,开辟南朝,被誉为“南朝第一帝”。

刘裕戎马一生,征战四方,身经百战,通过自己的浴血奋战,登上皇位。刘裕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印证了“乱世出英雄”的格言。

《宋书》记载,刘裕是刘邦弟弟刘交的后代,原籍在彭城,后来迁到江苏镇江。刘裕虽然祖上显赫,但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已经不幸沦落成穷人了。

公元363年4月16日夜里,刘裕呱呱落地,一位英雄降生到人间。可是很不幸,刘裕一生下来,母亲就产后患病死了。他的父亲望着这个嗷嗷待哺的苦命婴儿,又看看家徒四壁,愁眉不展,伤心流泪。家里实在太穷了,没有钱请乳母,父亲狠狠心,想把婴儿扔掉。

在刘裕面临生死关头,一位救星出现了。邻居刘怀敬的母亲十分善良,不忍心看到这个小生命夭折,于是用乳汁哺育婴儿,才使刘裕活了下来。后来,刘裕为了报恩,让刘怀敬做了金紫光禄大夫的高官。

由于家里穷,刘裕很小的时候,就去砍柴、种地、打渔、卖草鞋,什么苦都吃过。刘裕有时候也去赌博,想碰运气赚点钱,不料却总是输。有一次,他输给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刁逵是东晋大臣刁协的孙子,富而不仁,他把刘裕吊在马桩上,当众鞭打和羞辱。

刘裕咬紧牙关,并不求饶。恰巧有个叫王谧的人,从此地路过,见此情景,于心不忍,替刘裕还了赌债,刘裕才被放了下来。王谧是东晋贤相王导的孙子。后来,王谧做了刘裕的高官,刁逵则被灭了族。

刘裕的小名叫“寄奴”,有寄人篱下、犹如奴隶的意思,一听就知道是个苦命人。刘裕从小受苦,饱受磨难,养成了坚强刚毅、恩怨分明的性格,这是他日后能够成功的宝贵财富。不过,由于他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所以,在他的身上,始终充溢着一股暴戾之气,而且这种戾气,影响了整个南朝宋。

刘裕长大以后,身高七尺六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七五左右。他体魄健壮,为人雄杰,很想改变自己的贫困状况,便毅然投军,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名将谢玄在京口组建和训练的一支精锐部队,几乎战无不胜,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建立奇功。因为京口当时称“北府”,所以,这支军队被称为“北府兵”。谢玄死后,“北府兵”由著名战将刘牢之统领。

刘裕入伍后,作战勇敢,不惧生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屡立战功,得到上司欣赏,受到士兵拥护,因而升迁很快。几年时间,刘裕就从一名普通士兵,升迁至司马,得到统领刘牢之的信任和赏识。

东晋末年,朝廷一片混乱。当时的皇帝,名叫司马德宗,是个十足的白痴,分不清春夏秋冬,生活不能自理。而执掌朝廷大权的司马道子,又是一个大奸臣,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根本不管百姓死活。这样,皇帝痴傻,奸臣当道,朝廷黑暗,社会动荡,老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公元399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席卷东晋大地。起义军领袖名叫孙恩,他利用五斗米道的形式,号召饥寒交迫的人们起来造反,聚集起数十万人。起义军攻城略地,多次打败官军。天下大乱,这给了刘裕一个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朝廷命刘牢之率“北府兵”镇压起义军。刘牢之很器重刘裕,常常派他独领一军,与起义军作战。刘裕披坚执锐,身先士卒,屡战屡胜。在著名的京口之战中,刘裕率数千兵马,长途奔袭,把十几万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经过几年战斗,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而刘裕却充分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赫赫有名的战将。

趁着孙恩起义之际,东晋大臣桓玄反叛朝廷,策反了刘牢之。桓玄依靠凶悍的“北府兵”,杀了执政的司马道子,废了傻皇帝,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楚,史称桓楚。这样,东晋一度灭亡了。

桓玄当了皇帝以后,却过河拆桥,他忌惮刘牢之和他率领的“北府兵”,于是夺了刘牢之的兵权,迫害“北府兵”将领,结果刘牢之被逼自杀,多名将领被杀。

刘裕义愤填膺,秘密联络了二十七名“北府兵”将领,在京口起兵,打着恢复晋朝的大旗,讨伐桓玄。“北府兵”英勇善战,桓玄对付不了,兵败被杀。刘裕恢复了东晋朝廷,重新扶立傻皇帝上台。刘裕对晋朝有再造之功,与此同时,他也获得了执政地位,控制了朝廷。

刘裕执掌大权以后,励精图治,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刘裕首先加强中央集权,削减了地方政府的权力,改变了东晋长期存在的朝廷势弱而诸侯强大的局面。刘裕果断改革官吏制度,抛弃东晋长期形成的门阀制度,大力提拔寒门出身的人,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刘裕重视发展经济和百姓生活,轻徭薄赋,解放奴隶,打击豪强,访贫问苦,他自己带头节俭,反对侈奢。在刘裕的治理下,东晋出现了一派新气象。

刘裕识字不多,书法也很差。为了掩饰这个缺陷,刘裕改写大字,一张纸只写四五个字就满了,显得“雄逸”。刘裕自知文化程度不高,因而特别重视教育和文化,专门下诏说:“古之建国,教学为先”。刘裕在全国各地大建学校,推崇儒学,提拔大批知识分子入仕做官。刘裕还广泛收集遗散的书籍,对汉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

刘裕执政期间,东晋国力逐渐强盛,于是四处用兵,并取得辉煌胜利。对内,刘裕彻底剿灭了农民起义,平定了各地叛乱,使南方出现了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灭掉了北方南燕、后秦两个国家,降服仇池和林邑国,攻占洛阳、长安两座都城,收复了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大片土地,刘裕因此也获得了很高的声望。

刘裕执政十几年,东晋大治,民众安居乐业,人心归服。于是,公元420年,刘裕顺理成章地取代了晋朝,建立宋国。因为刘裕家族世居彭城,是春秋时期宋国的旧地,所以国号为“宋”。

刘裕“奋起寒微”,靠着浴血奋战,开辟了南朝。后人对他评价很高,称他为“盖代雄才”,“气吞万里如虎”,是“定乱代兴之君”。

不过,刘裕身上有一股戾气,特别是他首开杀害禅位皇帝的恶例,为人们所诟病。刘裕的这股戾气,对后世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使得南朝宋始终充满着暴戾之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