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 9、三次北伐国力大损

新视角读南北朝史 9、三次北伐国力大损

作者:songyvsh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5:15

9、三次北伐国力大损

三次北伐国力大损

宋文帝执政三十年,开创了元嘉之治,实现了国家强盛,还是很有成绩的。宋文帝有宏图大志,企图北伐中原,统一全国。

可惜,宋文帝不懂军事,而懂军事的檀道济又被他杀了,手下没有得力将领。特别是,北方的北魏也十分强大,北魏皇帝拓跋焘能征善战,是个强劲的对手。所以,宋文帝三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且损失巨大,导致国力衰落。

《宋书》记载,在刘裕统一南方、代晋建宋的同时,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也统一了北方,并且强盛起来。这样,南朝宋与北魏,就成了势均力敌的对手。

北魏皇帝拓跋焘雄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江南,统一天下。于是,北魏趁刘裕病重和去世之际,大举南侵,攻占了青兖二州、洛阳和虎牢关,夺取黄河南岸要地三百里,逼近南朝宋的领土,气焰十分嚣张。

宋文帝登基之后,他迅速巩固了自己的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力大为增强。当时,宋文帝二十多岁,血气方刚,他准备出兵北伐,给北魏颜色看看。

而北魏皇帝拓跋焘,也是年轻有为。拓跋焘登基比宋文帝早一年,年龄比宋文帝小一岁,同样是血气方刚。从此,两个年轻人之间,展开了殊死较量。所不同的是,宋文帝从小在皇宫长大,很少上过战场;而拓跋焘则是在马背上长大,从小就跟着父亲南征北战。

公元430年,宋文帝觉得时机成熟,开始第一次北伐。宋文帝命令右将军到彦之,率五万主力部队北进,又组织四万军队为后援。同时,命骁骑将军段宏,率八千精锐骑兵,奔袭虎牢关。所有军队,都由到彦之统领。到彦之跟随宋文帝多年,是十分信赖的心腹将领。到彦之虽然也能打仗,但最多算个二流将军。

到彦之率军北伐,此时北魏正与柔然交战,南边兵力减少,宋军乘虚而入,很快攻占了洛阳四镇,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消息传来,宋文帝得意洋洋,传令嘉奖慰劳前线将士。

宋文帝的高兴劲还没过去,拓跋焘打败柔然,亲自率铁骑南下了。鲜卑骑兵凶悍异常,其势如暴风骤雨,宋军抵挡不住,纷纷败退,刚收复的洛阳四镇和河南之地,转眼间又被北魏夺了回去。宋文帝目瞪口呆。拓跋焘不肯罢休,乘胜向南进军,形势急转直下,十分危急。

宋文帝无奈,只好命时任江州刺史的檀道济率兵救援。檀道济身经百战,是当时名将,但不是宋文帝的心腹。檀道济果然名不虚传,与拓跋焘棋逢敌手,双方连续作战二十余日,打了三十多仗,最终将魏军赶了回去,双方恢复了战前疆界。这样,宋文帝第一次北伐,没有任何收获,反而伤亡惨重。

此后,檀道济留在北边,率军抵御北魏。北魏深知檀道济的厉害,称他是南方的万里长城,好几年不敢越界南犯。公元436年,宋文帝无故杀害了檀道济等人,自毁长城。北魏将士十分高兴,从此不惧江南。宋文帝做了一件大蠢事。

公元450年,拓跋焘亲率十万大军,再次南下,攻击宋国。不料,宋军奇袭,烧毁了魏军粮草,拓跋焘只好退兵了。宋文帝见轻松击退了魏军,又盲目乐观起来,于是下令举行第二次北伐。

宋文帝命刘义恭担任北伐主帅,兵分四路,大举进军。刘义恭是宋文帝的弟弟,深受宠信,却并无统兵才能,不是拓跋焘的对手。刘义恭先是御敌不力,后又畏敌不战,被拓跋焘看准战机,杀了个“回马枪”。

拓跋焘打仗很有一套,他不与宋军主力纠缠,也不去攻打城池,而是率铁骑长驱直入,迅速抵达江苏**一带,来到了长江边上,声称要横渡长江,直捣建康。

敌军兵临城下,京师一片恐慌。宋文帝一边急令各军回援,一边下令所有男子都到长江防守,王公大臣的子弟也不能免。拓跋焘不愧是军事家,他知道渡江难度很大,并不是真的要去攻击建康,而是为了调动宋军,使宋军疲于奔命。所以,当宋军匆忙向南集结的时候,拓跋焘却调头北返,轻轻松松地回去了。

魏军北返的时候,野性大发,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杀光、抢光、烧光政策,沿途的南兖、兖、徐、豫、青、冀六州,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大破坏。魏兵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少,连婴儿也不放过,房屋全部烧为废墟,造成六州一片萧条,元嘉之治就此告终。宋文帝第二次北伐损失惨重,战后刘义恭被免职。宋文帝对这次惨败痛心疾首,禁不住想起了良将檀道济。

公元452年,北魏发生政变,拓跋焘被杀。宋文帝大喜,认为有机可乘,于是进行第三次北伐,以报六州被毁之仇。然而,北魏早有防备,结果仍然是无功而返。

宋文帝三次北伐,不仅没有收复失地,反而使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失败的原因,除了敌人强大、自己没有出色将领之外,也与宋文帝不懂军事和瞎指挥有着直接的关系。宋文帝没有战争经验,每次出兵,都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将领不得随意变动,甚至连交战日期,也要由宋文帝亲自决定。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如此机械和呆板,焉能不败?所以,《宋书》评价说:“战败丧师,固然是将领无能,但与皇上指挥不当是分不开的。”

宋文帝企图收复中原,统一全国,其愿望是好的,但不能正确分析大势和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盲目决策,结果必然会事与愿违。这表明,做任何决策,都必须把握大势,顺势而为,量力而行,精心谋划,否则,必受其害。

宋文帝三次北伐失败,造成国力衰落。然而,南朝宋最大的危机,不在于外部,而出自它的内部。第二年,朝廷发生政变,具有雄才的宋文帝,竟然死于亲生儿子之手,令人悲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