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圣人之仁 > 第二章 高朋满座

圣人之仁 第二章 高朋满座

作者:平江夜雨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6 12:22:55

第二章 高朋满座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入秋后的天空总是黑得更早一些。自今天之后,太阳开始南移至南回归线,北方将会开始昼短夜长,一直到冬至为止,这是杜吴中学地理学到的知识点,大汉自皇帝到庶民奴隶都不懂这个,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准备秋收冬藏。

菜伯赶着马车载着杜吴离开了孔光的府邸,马车铃声阵阵,马蹄声哒哒地响彻在清幽的石板路上,月光洒下来,照在队伍最前面王不留行的长枪上,竟映射出一点寒光。

孔光是杜吴拜访的第二家。自从两年前杜吴就任司徒长史以来,每逢节日,杜吴都会去拜访相熟的三公九卿,比如王莽、孔光、刘歆等,也不送过于贵重的礼品,就几样美食而已,这让他反而赢得了不少高官的好感,毕竟长安食神的名头可不是浪得虚名的。今晚杜吴只送了王莽和孔光两家一些自己制作的月饼,便带着王不留行几人打道回府。

祭月节也是皇帝举行秋祀的良辰吉日。往年都是酉时由皇帝率领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去上林苑进行秋祀,自打居摄元年王莽摄政之后,这个权利就变成王莽的了。

昨晚琵琶叮嘱自己一定要把紫苏带来家里过节,于是杜吴趁着王莽还在上林苑秋祀的空档,挑了这个时间点过去拜访王莽,顺便把紫苏也接了出来。

紫苏最近天天被关在家里学习皇太子妃的礼仪,早就闷坏了。此时此刻也是盼了很久,她心里很清楚,这是自己在外面过的最后一个祭月节了,过了八月,她就要嫁给那个只有四岁的皇太子,像自己的姑姑一样,永远锁在宫中了。

马车经过坊市的时候,杜吴叮嘱了王不留行几句,王不留行便纵马向北飞奔而去。余下三人自动调整了阵型,成品字形将杜吴的马车围在中间向家里驶去。

王不留行四人本来隶属于北军,又都在当年跟随杜吴赈灾青州时遇险活下来的十三人之中,两年的朝夕相处,让他们对杜吴产生了深深的拜服感。杜吴也有意在军中培养自己的势力,两下里一拍即合,几人便越走越近。王不留行是青州人,自幼习得好武艺,使一柄两米长枪,快赶上马槊的长度了,王不留行手持重达二十斤的长枪,胯下黄骠马,挥舞起来虎虎生风,十几人等闲近不得身。杜吴见他武艺高强,便刻意教他一点兵法,王不留行大喜过望,虽说识字不多,却极其聪慧,从此更唯杜吴马首是瞻了。

另外三人分别是马留、马辛兄弟和黄大戟。马氏兄弟本是长安城有名的富户,真正的良家子,祖上曾经攀附过舞阳侯樊哙。在那个兔死狗烹的年代,樊哙得以善终,这也使得马氏先祖慢慢积累了一些人脉,等到了马氏兄弟这一代,家里已经极其富裕,还出过几个小官,后来家人买了关系,送他们进了北军,也算真正吃上皇粮了。

马留和马辛虽为亲兄弟,性子却截然相反。哥哥马留为人阴险多疑,却有一副好口才,只是他说话过于直白,北军里没有被他怼过的人,估计也就只有杜吴了。他知道自己不招人待见,也怕有人暗地里取他性命,便请高人用精钢打造了一架留侯弩,配弩箭五十支,片刻不离身。

反观马辛,为人极其豁达,也颇慷慨。见路边有卖儿卖女的穷人,也会施舍几十几百的铜钱,时间久了,长安城里有人给他起了个“马善人”的外号。马辛做事比较规矩,佩戴的也是大汉的制式武器环首刀,只是他从小喜好射箭,花费了许多银钱请人打造了一张三石的黄金弓,一直练了五年才将弓拉开。不过自此之后,他的弓马技术愈加娴熟。当时的执金吾招他进营的时候,可是在众将士面前足足夸了三天。

至于黄大戟,那是个真正的粗人。他力大无穷,荡一柄丈余长戟,真是人如其名。杜吴上任后,马辛和黄大戟一来相熟,二来是敬重杜吴的义气,自愿为他所驱使。而马留当初因为得罪了执金吾,差点被陷害,还是刚上任的杜吴找了关系帮他开脱,这才死心塌地地跟着杜吴。

今日正好是祭月节,四人几天前就商量好了下值之后去镇北将军家里过节。为此提前两天差家人给杜吴送去了不少礼品,只为在今晚尝尝杜吴说的美味蟹膏。

杜吴到家的时候,看见门口停了两辆马车。看了一下车上的旗子,不禁笑了起来:敢情匡咸和林兰已经来了。

紫苏跳下车,跪在地上搂着壮硕的大黄呜呜地哭,看的人心里酸酸的。大黄也很久没见紫苏了,伸出舌头舔舐紫苏脸上的眼泪。当初在大司马府里,除了杜吴,它就跟紫苏的关系最亲,此刻竟将前爪伸出来探在紫苏的肩膀上,像是在安慰她一般。琵琶跑出来,陪着哭了一会儿,拉着紫苏便去了后院。高良姜也从院子里出来迎接杜吴,菜伯将马留等人的缰绳接过来,牵马去了马棚。

杜吴刚进小院,就看见匡咸和林兰迎了出来。匡咸是九卿之首,曾经是杜吴的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两人自一首《庐州月》后关系亲密了很多,至于林兰,早在青州赈灾的时候就结下了生死情谊,因此两人每次来杜府从来不客气,这不,还把自己的家眷也带来了。

杜二自下午就开始在杜府忙活了。家主是长安食神,对吃的极为讲究,而且经常会有一些新奇的菜品研制出来。杜吴搬过来之后,杜二就经常来府上做饭,为此清风楼又招了一个新厨师,而杜二每天只做十道菜,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杜二的做派俨然名厨一般,于是声名更盛起来。

今天的食材非常丰富,除了一道菜需要杜吴亲自把关之外,所有的菜式都是杜二自己动手做的,这让他有了非常强的满足感。为长安食神准备祭月宴,试问整个大汉国能有几人?想到这里,杜二就又掀开锅盖,看看那螃蟹红了没有。

按照大汉的风俗,杜吴拜月结束后,晚宴正式开始。

正厅里除了杜吴之外,匡咸作为在场官职最高、年龄最大的尊者自然坐了北席,林兰对面坐了,王获、高良姜以及刚被王不留行接来的陈勋依次坐了,杜吴才西向坐了下来,端起一卮酒,开口道:“月明星稀,秋收冬藏。今日是祭月佳节,诸位共饮一卮,共贺佳节!”

众人点头,举起卮一饮而尽。

待高良姜和菜伯站起身给在场的人添了酒,杜吴又举起卮来:“你我能在此畅饮过节,全赖皇太子洪福和宰衡庇佑,来,诸位再饮一卮,敬皇太子,敬宰衡!”

众人再次一饮而尽,杜吴侧头的时候看见王获的脸色有些阴沉,看起来颇为不满。

待第三卮酒端起来的时候,杜吴看了一眼陈勋,顿了一下才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良辰美景,可惜逝去的人无法看到了。仅以此卮,敬关内侯陈公!”匡咸叹了口气,学杜吴将酒洒在地上,陈勋伏在地上,肩膀抽搐了几下,被高良姜搀了起来。

不同于正厅里的严肃氛围,小院子里的亭子下,琵琶陪着紫苏和匡咸之妻以及林兰的小妾正吃得不亦乐乎。除了螃蟹还没上桌之外,其他的菜都上全了。林兰的小女儿才刚满四岁,跪坐在位子上极为安静,只是她的母亲面对匡咸妻子时明显放不开,竟忽视了小姑娘死死盯着桂花糕的眼神,还是琵琶心细,欠身夹了两块放在碟子里,送到小姑娘面前,慌得林小娘连连欠身道谢。匡夫人看见笑了起来:“今日在杜长史府上,我们都是客人,没有高低之分,林小娘不要如此拘谨,权当在自己家里一般,快给孩子夹点荤菜吃。我家夫君曾经说,林司农可是廉洁得很,以他的俸禄,孩子恐怕吃不到这么好吃的荤菜吧?”

紫苏嘴里塞着半只鸡腿,含含糊糊地说道:“莫说林司农钱少,就是钱多如我们家,也不是经常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你看那个胖子,天天往夫子家跑,就是为了偷师学艺呢!”

杜二正端了螃蟹上来,听见紫苏的话,赶忙辩解道:“小的可是拜了先生为师的啊,再说了,小娘子每次来不都是小的带了蜜饯果子来伺候的,小娘子可莫要毁我名声啊!”

紫苏呸了一声:“你哪来的什么名声,上回给我剥的核桃,我吃着那么少,你是不是偷吃了,快快招来!”

杜二都快哭了:“啊呀我的小娘子啊,您就是给我一百个胆子我也不敢偷吃您的东西啊,不信我可以发誓,要是我偷吃了小娘子的东西,就让大黄咬我!”说着还竖起了三根手指头,对着月亮发起誓来,紫苏嘿嘿一笑,指着杜二叫了一声大黄,大黄心领神会,蹭的一下从桌子底下窜出来,冲着杜二就飞奔而去,杜二妈呀大叫一声,撒腿就往外跑,大家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最外边的院子里,王不留行四人正围在一个石桌上盯着螃蟹看了又看,谁也不敢先动手。石桌上已经堆满了酒菜,四人已经喝了一会儿,正要准备撕开绑螃蟹腿的绳子时,杜二肥胖的身子从内院闪了出来,后面一条大黄狗汪汪地作势扑他,杜二慌不择路,一下子碰到了石桌的一角,那螃蟹掉在地上,被杜二一脚踩过去,蟹黄流了一地,大黄闻到了美味,也不再追赶杜二,凑上去开始咯嘣咯嘣地吃螃蟹壳。马留盯着看了一会儿,一拍大腿:“原来这丑东西吃的是里面的肉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