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91章 世袭

满唐华彩 第591章 世袭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91章 世袭

其实在这个正兴元年的年初,仆固怀恩确实见过移地健。

那天上午,他打着赤膊,让大夫查看他背上的粟状脓头。

“疽色晦暗,脓汁清稀,节帅可有其他异样?”

“精神不振。”仆固怀恩说罢,闷声补充道:“口渴,烦躁,便秘溲赤。”

“请张嘴。”

“啊。”

“节帅舌淡苔薄白,脉略数而无力,确是背疽。”

仆固怀恩吃了一惊,连忙问道:“那我还能活多久?”

“节帅放心,它疮疥始发,待老夫开服药剂你好好调养即可。”

话虽如此,仆固怀恩却知背疽是绝症,多少名臣名将都躲不过,不免心头忧虑,偏是任他如何发问,那大夫都只叫他安心。

正在这时候,仆固玚从中受降城赶了回来求见,仆固怀恩连忙披上衣服,又嘱咐大夫他发了背疽之事不可让任何人知道。

仆固玚入内就屏退了左右,神神秘秘地附在仆固怀恩耳边,低声道:“阿爷,我见到妹婿了,他想要见你。”

“妹婿?”仆固怀恩以手指了指北面,道:“你是说?”

“是。”仆固玚连忙点了点头,“他想见阿爷。”

父子二人都知道,薛白曾经俘虏过叶护,又将其放归回纥,那在回纥这场内乱中必然是支持叶护的。反观移地健,对大唐不断挑衅。

这种时候与移地健私下联络,若被朝廷知道了,是重罪。

但仆固怀恩思来想去,还是亲赴阴山见了移地健。

移地健与薛白年岁相仿,这年还不到三十岁,身材健硕,眼神如草原的苍鹰一样锐利,身上带着一股凌然傲气。

他是携妻子来的,先是让仆固怀恩父女团圆,之后爽朗地表示他想当回纥的可汗,到时仆固氏便是他的可敦。

之后,翁婿二人在草原上策马奔驰了一段,长谈了一番。

移地健对薛白意图分裂回纥的心思非常清楚,他知道是薛白曾经提醒叶护小心他。

原本他已经定下计划除掉叶护,结果却功亏一篑,算是结了大仇。放任一个对他有敌意的唐皇帝登基称帝,他忍不了。

另外,他现在迫切地需要钱财来赏赐部众,安抚他们焦躁不安的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因此他希望仆固怀恩能与他一起攻入长安,到时金帛子女归他,长安城归仆固怀恩,两全齐美。

劝说的话语也很动人,仆固怀恩竭肝沥胆为李氏尽忠,可惜并不受现在这个唐主的信任,到不如与女婿共商大事。

思虑了很久,仆固怀恩眉头几次皱起又舒展,最后,想到了背上的疽,终是摇了头。

“有郭子仪镇着,只怕我一起兵,麾下朔方军就降了一半啊。”

他倒也没完全拒绝,只让移地健先除掉了叶护,这边熬死了郭子仪,再商议大计。

这场见面终究是没能谈出什么来,分别之后,移地健向部众吩咐道:“我们向东,掳河东、范阳。”

“大汗,为何近的不抢,跑那么远?”

“给我丈翁一些颜面,也让唐主对他生疑。”移地健冷笑一声,望着仆固怀恩纵马离去的背影,道:“看到了吗?我丈翁脑后是有反骨的。”

……

从中受降城回到灵武,仆固怀恩对待仆固玚的态度就有所不同。

他一改往日的严厉,有时也会在仆固玚面前感慨上几句。

“我仆固家为大唐战死了四十余人,可惜,连从龙之功都没沾上。你几个兄弟俱丧,往后我若不在了,你如何撑得起这份家业?”

仆固玚道:“孩儿以为阿爷一心为国,不曾想过家族。”

“蠢材,若非为了仆固一族,我何苦那般拼命。”

“若是如此,阿爷为何不答应妹婿?”

“我自有道理。”

仆固怀恩板着脸,以说一不二的态度顶回了儿子的问题。可过了一会,他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当今这个大唐天子,我与他打过,被他打怕了。”

听了这句话,仆固玚一愣,渐渐握紧了拳,掷地有声地道:“仆固家男儿,哪有输一次就认怂的!”

“啪!”

仆固怀恩径直给了他一巴掌,道:“给你几天好脸色,你便狂起来了?!”

这一巴掌重塑了他的威严,他想到背上那颗疽,沉吟了半晌,最后又道:“放心吧,我会为仆固家谋一条与国同戚的好出路。”

最初,仆固玚不知这个出路是什么,直到杜五郎来到了灵武。

“陛下让我来问节帅,他能否信任你?”

面对仆固怀恩的杀气,杜五郎内心战战兢兢,面上却故作镇定。

仆固怀恩眼一瞪,沉声道:“臣多年来抛家舍业,为大唐出生入死、躬履行阵,子弟族人战死无算,今陛下疑我不成?!”

杜五郎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道:“言重了,言重了,陛下当然不会对节帅见疑。”

“若如此,臣请陛下任命犬子仆固玚为朔方军留后。”

“什么?”

杜五郎知道仆固怀恩直率,却没想到有这么直率,竟是直截了当地就提出了条件。

但这个条件,绝不是他能替薛白轻易应下的。

仆固玚为朔方军留后,相当于一旦仆固怀恩死了,仆固玚就要继任为朔方军节度使。

“陛下若信臣,请封仆固玚为朔方军留后。”仆固怀恩面对东方执礼,重申了一遍,以示他态度坚决,“若如此,臣感陛下君恩深重,必效死以报!”

若薛白能答应,他是真的打算为薛白效死。

就像以前能为李亨父子做的那样,亲自上阵杀敌,牺牲至亲,哪怕斩杀投敌的亲生儿子,全都再所不惜。

只要君王能给他最纯粹的信任,他便回报给君王最炽热的忠诚。

“臣知陛下有壮志,收复河西,联络西域,挥师青海,击败吐蕃,收服回纥,威加万邦,为此,臣愿征战沙场,万死不辞。然而,这些年臣为大唐勘乱,族人死伤惨重,子孙凋零,若能解决了后顾之忧,臣别无所求!”

“节帅,这事吧……”

杜五郎原本想说,他作不了主,得上报长安。可转念一想,他觉得自己得先担待一下,为薛白争取一些时间。

“我得想想如何呈报于陛下,我……远道而来,头疼得厉害,一时考虑不了如此大事。”

结结巴巴地推托了,杜五郎就向仆固怀恩告辞。

等到离开这个节帅府,他不由心中叫苦不迭,暗忖这下完了,跑来这一趟,竟是逼反了仆固怀恩。

忽然,被撞了一下,他摔在地上。

“呀,郎君没有事吧?!”

杜五郎抬头看去,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兵士上前扶起了他。

“没事,你怎么跑得这么急?”

那兵士原本担心自己撞到了尊贵人物,诚惶诚恐的,见这人好说话,安心了许多。小心翼翼地给杜五郎拍干净了身子,行了一礼,匆匆忙忙又跑开了。

“喂,你……”

杜五郎也不知是何紧急军情,能让他这般着急,遂回头看了一眼他身上的兵牌,上面有他的行伍、名字。

仓促间只看到一个“六”字。

却说那士卒快步赶入节帅府中,却是向仆固怀恩禀报了一件大事。

“节帅,北庭都护府遣人到了!”

“谁的人?”仆固怀恩讶然,以为自己听岔了。

“是北庭留后杨志烈麾下的曹令忠。”

“怎么会?”

仆固怀恩想了想,吩咐将那一行人带来,他要亲自接见。

等候的过程中他又安排了酒宴,端上好酒好菜。

“末将参见仆固节帅!”

曹令忠大步入堂,一见仆固怀恩,即面露崇敬之色,神态激昂。

他原本是河西兵,安史之乱是随杨志烈到北庭征兵,听闻过仆固怀恩的忠勇事迹,知道这是国之良将,十分敬佩。

“果然是条好汉。”

仆固怀恩一见曹令忠也是连连点头,眼中泛起欣赏之意,招呼这一行士卒享用酒肉。行伍之人性情豪爽,也没什么好客气的,当即开怀畅饮。

席间,仆固怀恩问起安西、北庭的情形,曹令忠也都言无不尽。

“两年前,封常清曾率部借道回纥前往安西,他到了吗?”

曹令忠正举杯痛饮,放下酒杯,笑道:“原来节帅知晓,末将原本在伊州从军,正是遇到了封节帅,才自告奋勇,归京报信。”

仆固怀恩不解道:“封常清何不遣信使归来,而是托付于曹将军?”

“自是有机密军情要呈上。”

“本帅可看得啊?”曹令忠道:“节帅战功赫赫,忠贯日月,自当看得。”

说着,便从贴身的军袍里拿出一份地图来,呈给仆固怀恩。

这地图上标注了安西、北庭的兵力,以及吐蕃的兵力分布,上面还有封常清与杨志烈、郭昕等当地将领们制定的收复河西走廊的战略。

仆固怀恩看过,良久无言,末了,把这地图还给了曹令忠。

跋涉万里回到大唐,安西这些兵士的心情可想而知,难得能开怀畅饮,是夜都喝得多了,就宿在这节帅府中。

客舍里的呼吸声此起彼伏,但再大声也传不出客院。

月光照在广袤的天地间,远处是贺兰山与黄河,以及一望无际的戈壁,有种天下太平的宁静感。

仆固怀恩立在窗前,思虑良多。

“把他们都关起来吧。”

“节帅?这是为何?”

“一旦封常清收复河西,皇帝就更不可能答应我的请求了,拖一拖吧。

是日,还有一队商旅出了灵武城,出城之后有人换乘快马往长安方向急奔,直到了下一个驿馆才停了下来,换由别的驿使传递消息。

如此一站接一站,信最终被递到了薛白手中。

长安,大明宫,宣政殿。

薛白放下杜五郎的来信,心中自语道:“本以为藩镇世袭由田承嗣而起,没想到,却是仆固怀恩先开口。”

他并没有立即认为这是一件坏事。

至少,仆固怀恩还没反,且表露出来的态度是并不想反,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留后之职定是不可能给仆固玚的,这触犯到了薛白心中的底线。

或许在当世人看来父职子替就像是家里的遗产该由子孙继承一样理所应当,但薛白不这么认为,他打算给大唐带来的一个重要的改变就是绝大程度地减少门荫,正是资源的分配出了问题,国家才会乱。

不过,这件事的处置也需要技巧。

薛白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召郭子仪回朝述职,以王难得暂镇秦陇。

事实上,郭子仪才是仆固怀恩的旧上司,是威慑仆固怀恩的最适合人选,偏偏将他召了回来,或许代表着薛白对郭子仪并不信任。

郭子仪收到诏书,如果认为薛白是想除掉他,反而有可能联络仆固怀恩一起叛乱。

所以说薛白这么做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颜真卿、杜有邻都十分反对,提议直接下诏让郭子仪替代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

但薛白却道:“没关系,就让他们心生疑虑又有何妨,看他们是否真敢反了朕。”

到了十一月,朝廷的安排传到了灵武。

仆固怀恩听说天子召郭子仪回长安述职,有些摸不着头脑。既想着是否因为薛白怀疑郭子仪,又考虑是否因为薛白已经打算以武力来除掉他,所以调走了郭子仪,好让王难得全力施为。

他几次与杜五郎相见,试探杜五郎的口风。杜五郎却只说已经把他的要求禀呈陛下。

“也许陛下是想与郭公商议一番呢?”

杜五郎这种打马虎眼的话,仆固怀恩根本就不信,干脆找了个借口把杜五郎留在灵武,以便向薛白讨要官职,而杜五郎似乎也不想走,愿意留下观察他的态度。

也就是这个时候,达扎鲁恭也派人来见仆固怀恩,说了一个与移地健差不多的提议。

但,仆固怀恩却能从吐蕃使者的言语当中感受到,达扎鲁恭这次有些心虚。根本没有移地健挥师长安,破城而入的豪气,更大的目的还是想利用仆固怀恩来牵制秦陇的唐军。

看来,一年前的一场仗,重挫了吐蕃的兵势。

仆固怀恩既然连移地健的要求都没有答应,更不可能与达扎鲁恭合作,但却还是告诉了达扎鲁恭一个消息,那就是封常清已然奔袭万里,绕道西域了。

隆冬腊月。

达扎鲁恭坐在篝火边,听过信使的回报,骂道:“这个仆固怀恩,举棋不定,成不了大事。”

“将军,小人这次出使却不是没有收获,打探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说。”

“唐主把郭子仪召回长安,是因为害怕郭子仪与仆固怀恩联合起来反他。”

达扎鲁恭冷着脸道:“还用你说?我难道会想不到吗?”

他确实有这种猜测,但同时也有很多别的猜测。

比如,他已知道王都发生了大变,赤松德赞葬身火海,玛祥立了新的赞普,吐蕃现在正是内乱严重的时候。而大唐经过一年的休整,不说恢复元气,但已有与吐蕃再战一场的实力。薛白这种时候调走郭子仪,也许是为了商议战略。

“将军英明,当然是想到了。小人只是说,小人到了灵武,确认了这件事。”

“你能确认?”

“是,小人收买了仆固怀恩的几个心腹幕僚。打听到,仆固怀恩想给儿子求一个留后之职,唐主没有答应,也就是在这时候调回了郭子仪,肯定是为了对付仆固怀恩。”

因此事,达扎鲁恭思虑了几天之后,招过他麾下诸将,交代了一件大事。

自从赤松德赞死后,吐蕃境内有很多部落指责玛祥杀死了赞普,并不承认他拥立的赞普,借机叛乱了。

达扎鲁恭必须要尽快平叛,稳定吐蕃的局势。正是因为如此,他担心受到唐军的侵扰,才想着与仆固怀恩结盟。

现在看来,唐廷也是内斗不止,根本无力西顾吐蕃,他便可以放心调派兵马了。

郭子仪还是回长安了,他已白发苍苍,但还是精神矍铄,很有大将的威严。

薛白自从监国以来,做了一些算计郭子仪的事,但郭子仪看破不说破,装着糊涂只当不知道,这两年一直都是默默镇守着秦陇、防范吐蕃。

“这是仆固怀恩的奏请,你看看吧。”

郭子仪接过看了,叹息了一声,道:“仆固怀恩如此是老臣领军无方,未能及时晓谕他忠贞之道,老臣愿前往朔方军中,晓以大义,带他回京,陛下可另遣一大将接替他。”

薛白深深看了郭子仪一会,点了点头,道:“郭公的忠心,朕知晓,但不急。今日,是有另一桩事与郭公商议,随朕来。”

说着,他绕过屏风,走到了另一张御案前。

上面摆着一张大地图,密密麻麻的全是标记。

郭子仪目光飞快地在地图上不同的地点扫过,渐渐看出了脉络来。

薛白没有让他猜太久,先是点了点地图上的札玛止桑宫。

“赤松德赞已经被带到长安了,一年前吐蕃内乱,玛祥打算派人杀了他,另立新君。他逃难到了大唐,寻找庇护。”

接着,薛白又连续指点了地图上的一些吐蕃部落。

“由此引发了苏毗、羊同、发羌、迷唐等部,相继反对玛祥,而象雄、雅隆等部也因支持玛祥而牵扯到这场动荡之中。若朕猜想得不错,达扎鲁恭很快就要分兵去维持吐蕃国内局势的稳定。而朕在这个时候召郭公归朝,明面上看是为了仆固怀恩,实则,是为麻痹吐蕃。”

对于薛白而言,仆固怀恩之事宜缓不宜急。暂时可以不答应也不拒绝,安抚着仆固怀恩,给他一缕希望,只要他不叛乱就行。

等到解决了外患,朝廷树立了威望,到时再对付仆固怀恩就更有把握,甚至可以等到仆固怀恩死了,直接对付仆固玚,现阶段,收回河西走廊更重要。

“朕实际上的目标,是这里。”

薛白伸手一指,点在地图上凉州的位置。

“朕已命王难得随时准备,只等探知了时机一到,便立即出兵西向,收复凉州。郭公以为如何?”

郭子仪没有因为薛白不用他为统帅而产生不满,而是道:“两桩事,一则兵马调动,粮草先行,王难得若要出兵,朝廷当先将粮草运到秦陇;二则,老臣愿劝仆固怀恩出兵助朝廷收复凉州。”

他说是“劝”,其实是准备以昔日顶头上司的威望压服仆固怀恩。

而薛白想要的也正是如此。

“那便拜托郭公了。”

很快到了腊月底。

杜五郎没有想到自己要在灵武过年节,更没想到仆固怀恩能有这么犟、这么死脑筋。

他觉得,想要高官厚禄,怎么也该是顺着天子之意来,硬向天子讨官,就算讨到了,能有什么好下场。

果不其然,长安的秘信传来,提前告诉杜五郎,朝廷已准备派郭子仪前来。

此事等过完了年,就会公开下诏,让郭子仪节制西北诸军。

在一些人看来,这名义上是收复河西走廊,实际上是让郭子仪取代仆固怀恩;只有薛白知道,此事看起来是对付仆固怀恩,实际上是找个理由调动大量的粮草,而不引起吐蕃的警觉。

总之,杜五郎提前得到消息,就得准备离开灵武了。

这趟来,他已替薛白表达了最大的诚意。

辞行之日,仆固怀恩道:“我要的不多,不过是陛下一个保证罢了。”

“是,是。”

杜五郎已经懒得和这头犟牛再争辩,应道:“总之由陛下考虑,待过了年再说吧。我也该赶回长安了,路上走得快,也许还能赶到上元节。”

辞别而去,出了城门,正排着队慢慢走着,杜五郎忽然留意到了城门士卒的小声议论。

“既说是北庭安西的同袍回来报信,怎么进了节帅府就不再有动静了?”

“嘘!”

“人家那是紧要军情,能让你知晓吗?”

“我当然知道,我是在想,老六不见了,是不是跟着那些人走了,你没见那日他对曹将军好生推崇吗?”

“不知道,但我不信老六是当了逃兵。”

杜五郎听得这对话,忽想到了一事,停下脚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