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90章 背盟

满唐华彩 第590章 背盟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90章 背盟

密牢中油灯如豆。

随着烙铁在皮肤上烫出青烟,质问声再次响起。

“赤松德赞在哪里?”

被束在刑架上的是个短发的僧侣,抬起头来,正是益喜旺波,他紧紧抿嘴,一言不发,眼神如磐石一般倔强。

审问他的人已经连熬了好几个夜晚,打了个哈欠,自语道:“和尚不肯开口,只当赤松德赞已经死了便是。”

“明日再审吧。”

声音远去,密牢渐渐安静下来,益喜旺波环顾四望,寻找着一个能让自己死去的办法。

直到夜深人静,外面忽然传来了声响,一个披着黑色斗篷的纤瘦身影走了进来,到了他面前,竟是娜兰贞。

“公主?你怎么来的?”

娜兰贞脸色疲惫,道:“我本以为你与赞普都被害了,但查到玛祥的心腹一直在秘密把人捉到这里。告诉我,赞普是不是还活着?他在哪里?”

“赞普,应该还活着。”

“到底发生了什么?”

益喜旺波道:“当年公主与巴赛囊出使大唐,带回来慧证禅师与他的一众弟子。这次刺杀玛祥失败,慧证禅师感应到了赞普有危险,提前带着赞普逃走了。我为掩护赞普留下,放火**,没想到被玛祥的手下擒住。”

娜兰贞听罢,先是喃喃道:“是慧证救走了赞普?”

但她隐隐还是感到不对。

自变乱以来,她一直在千辛万苦地寻找赞普,可慧证救出赞普之后,不仅没有联络她,似乎还在避着他。

得了这个线索,娜兰贞就派巴赛囊调查禅宗僧侣,没多久,巴赛囊让人禀报她,查到了此前陆续有一批禅宗僧侣前往苏毗部落的地盘,而这也正是唐廷使者归还的方向。

“赞普跟着使者逃往唐廷了?”娜兰贞心里猜想着。

她不由又想到了薛白。

以往她深恨过他,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坚韧与强大,这给了她不少力量,让她得以去效仿。这些年,她拼命地努力,就是想要变得像他一样。

渐渐地,在她心里,薛白成了一个沉稳可靠的盟友,至少暂时而言是这样,所以她迫切地想与他结盟。

娜兰贞马不停蹄地往唐廷使者的方向追了过去,她风雨兼程,每日餐风饮露,终于打听到了他们的动向。

在当惹湖边,一个牧民告诉她,数日前唐廷的使者从此处经过,且队伍中带着一队僧侣。

娜兰贞大喜过望,疾驰到马儿力竭,不得不停下来,在一座密宗的禅院里宿下来。入宿时她总觉得那老僧看她的眼神不对,夜里便留了个心眼,待听到门外的脚步声便倏然起身。

“公主,老僧想带你去见巴赛囊。”门外的老僧道,“他受了重伤,强撑着想告诉你一件事。”

娜兰贞也是胆大,毫不犹豫就随着老僧去了。

到了一间僧舍,推开门,只见巴赛囊躺在那,身上的箭矢都没有拔掉,他浑身有好几处伤口,敷着香灰,被涌出的血液糊成了一团,脸色腊黄,已是奄奄一息。

“巴赛囊,谁把你伤成这样?”

“可算等到了公主……是唐廷……掳走了赞普……”

娜兰贞上前,道:“你说什么?”

“是唐廷使者把计划告诉玛祥……出卖了我们……”

“怎么会?他与我们结盟了。”娜兰贞摇头道:“他们不是背信弃义之人。”

在她印象中,薛白与颜真卿都是正气凛然之人,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

巴赛囊喃喃道:“一开始我也不信,唐廷以大国自居,好颜面……怎么能做背盟之事……但他们……是敌国啊!”

“噗”的一声,血从他口中涌出。

他原本凭着意志支撑着,想要把消息告诉娜兰贞,现在这口心气散了,再也支撑不住,死在当场。

娜兰贞颓然坐在地上,发愣了很久。

自从玛祥摄政以来,一直在对大唐的边陲发动兵事,先后占据了河西、陇右诸地。还在年年秋收时进犯大唐,甚至支持达扎鲁恭兵进长安。

所以,她以为,自己与薛白有共同的敌人,只要除掉玛祥、达扎鲁恭,吐蕃与大唐就能和平相处。

她太天真了,她所谓的诚意与信用,薛白根本就不屑一顾。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削弱吐蕃对大唐有利,薛白就会毫不犹豫、极尽所能地去做。

现在让玛祥以残暴手段镇压反对者而强行夺位,最能削弱吐蕃,薛白就这么做,等到玛祥真控制了局势,薛白就会把赤松德赞送回来,再一次地掀起内乱。

至于个人的交情与立场,相比这些,屁都不是。

“该死。”

“该死。”

一些原本被忘记了的画面再次浮现在娜兰贞的脑海里,那些死在南诏的吐蕃将士,那些她被俘受辱的点点滴滴。

她怒骂了两声,紧紧攥着刀,眼神中透出杀意来。她还没输,她要救出赤松德赞,回来主宰吐蕃。

到那时,一个强大无比的吐蕃国,将把唐廷肆意蹂躏。

长安。

上元三年过去,薛白更改了年号,为“正兴”,取的是“拨乱反正,中兴大唐”之意。

正兴元年,己亥年,猪年。天下无大事,去岁二圣驾崩、吐蕃犯境,暂时的动荡之后,国事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薛白正式执政的第一个年头,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不出错”,因他常常扪心自问,他登基称帝与李亨、李俶的不同在哪里?或者说能给大唐带来怎么样的改变?想来一是他脑子里带来的后世那些工艺与规律,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去建立基础;二是对大唐本身的问题进行修正,最大的问题有两个,藩镇割据、税制改革。

在位期间能够完成这些,薛白相信大唐一定能在自己手上更为强盛繁华,但藩镇与税制的解决与形成都在于阶级矛盾,一动就要动到大唐的根基,不能操之过急。

他愿意先花上数年的时间,安稳民生,积蓄国力,培养可用之才,同时也增加个人的权威,待到日后鼎故革新,才能从容不迫。

因此,这个正兴元年,薛白最在意的是创造一个安稳太平的外部环境,他不像李隆基大举征兵伐青海,而是在一场战事之后,暂时利用外交手段迫使吐蕃无力再发动战争,之后就是等着封常清从安西四镇传来消息。

待解决了西北的问题,薛白想要到天下各地巡视一番,肃清吏治,从地方上开始解决矛盾,进行税制的改革,亲自督促,避免出现好的政令实施下去却变成害民的恶政。

他还让江南东道设计了海运衙署,建造海船,期望往后大唐的船只扬帆海上,带回更多产的粮种,亦宣扬大国的威仪。

这些都是后话,风平浪静的日子里需要他耐心等着。

另外,进入了正兴元年,青岚、李腾空先后诞下了一子一女,使得原本有些清冷的宫城添了几分喜庆。

朝臣们自然是恭贺薛白,但也留意到一向以风流著称的薛白如今真正册封的妃嫔并不算多。

最后却是杜五郎得了杜有邻的授意,求见薛白时开口提醒了几句。

“不如你再册封些妃嫔,开枝散叶,让我们这些元从之臣更安心些吧?”杜五郎四下一看,见殿内无人,拿起御案上的苹果啃了起来。

薛白批着奏章,头也不抬,道:“好啊,便先册封媗娘、妗娘。”

“咳咳。”杜五郎啃着苹果被呛了一下,摆手道:“免了免了,阿姐们便是答应,阿爷也会打断她们的腿,别家错了辈份无妨,在我们家,最重的就是声誉。”

薛白道:“那我册封十七娘如何?”

“不可不可。”杜五郎摆手道,“她与你同是宗室。”

“瑶娘呢?”

“开什么玩笑。”杜五郎忙不迭应着,道:“还有,瑶娘的姐妹也别不必再说了,不行就是不行,旁人背地里议论是一回事,你摆到台面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薛白沉吟着,道:“不瞒你,我近来与季兰子时常相见,我不想负她。”

“你认真的?”杜五郎捶了捶脑袋,道:“你们私相授受,我当不知道便是,不过这也是一个同姓,明面上册封亦不恰当。”

“这也不许,那也不许,你何必跑来多嘴?”

“还有念奴、谢阿蛮嘛,你再想想,你还有哪些对不起的红颜。”

薛白倒是由此走了神。

他并没有真的在想自己还对不住谁,只是想到,其实还有个办法能给身边人一个名份。

“对了,你听说了吗?”杜五郎忽道:“和政郡主的事。”

“她怎么了?”

也只有杜五郎敢与薛白说这些,凑近了些,以闲聊家长里短的语气说起来。

“她被退婚了,前两年玄宗皇帝不是给她选了一个夫婿吗?崔氏子弟,好像名叫崔玫,婚期本是定在上元三年,结果一场宫变,你杀了忠王。听说,她连婚帔都披好了,结果崔家担心被牵连,死活不愿娶她,现今她成了长安城的笑柄。”

杜五郎说得唏嘘不已。

薛白听了却没多大反应,道:“与我说这些做甚?我还能逼着崔玫娶他?”

“你可以下一道旨,让崔玫知道,你并不会追究忠王的女眷。”

“操心不到这些。”

薛白合上手中的奏折,面对杜五郎的神态严肃了一些,道:“朕今日见你,乃因这封折子。”

“什么?”

杜五郎先是以朋友的语气问了一句,之后神色一凛,拱手道:“臣听着。”“当年朕招降了田承嗣之后,让他率领范阳降卒随朕北伐史思明,你觉得此事朕做错了吗?”

“臣岂知这些?”杜五郎挠了挠头小声嘀咕,但真认真一想,还是能回答出来,道:“范阳降卒之妻子儿女皆在故地,归心似箭,随陛下北伐,自当奋勇,留在关中反生事端,陛下此举,自然是没错。”

薛白把手里的奏折丢给了杜五郎。

杜五郎打开一看,只见奏折是颜杲卿写的,只略略提及了河北的军屯一事,主要说起的是回纥内乱导致的一系列影响。

叶护、移地健二人分裂之后,叶护被赶到了葛逻禄的部落,移地健则派兵南下,其兵马在大唐边境盘桓了一段时间,便开始劫掳边境百姓。

颜杲卿主政一方,不擅长行军打仗,所幸麾下猛将如云,田承嗣、张忠志、侯希逸、刘客奴等将领纷纷领兵出击,击败了移地健的兵马,范阳、卢龙军虽然叛变过,但这些年兵士对待外敌一向强硬,不坠大唐男儿的威名。

这封折奏,便是颜杲卿递上来报功的,为将士们请赏,比如任田承嗣为范阳兵马使。

他还在折奏里称,眼下外敌犯境,暂时不宜削弱节度使之权,因为现在范阳是颜杲卿、袁履谦在主政,若是把一郡大权分散到各州县,外寇来时,难以统筹御敌,且倘若把节帅权力一分为四,他反而压制不住。

最后,颜杲卿还问朝廷,是否收到了朔方的奏报。

杜五郎看罢,揉了揉眼,又看了一遍。

薛白问道:“看出问题了吗?”

“陛下莫非是怀疑颜杲卿贪恋权位,想要自己当节度使,这才不支持陛下削弱范阳节镇的权力?”

薛白道:“他说的是实情,并非是为了揽权。”

杜五郎道:“那还有什么问题?”

“你觉得范阳的问题在颜杲卿还是在田承嗣、张忠志等范阳旧将?”

杜五郎遂思忖了一下,感受到了颜杲卿奏折里似有镇不住田承嗣等人之意。

之前薛白亲镇范阳,还能压得住这些骄兵悍将,现在回纥一旦南掠,他们重掌了兵权,再想让他们交出来就难了。

哪怕是薛白信任的颜杲卿、袁履谦能镇守住,但也必须手握所有权力,长此以往,不也就成了范阳旧将,不能根本上解决问题。

“陛下是说,问题不在这些人,而在于藩镇的权力?”

“你可有办法?”

“臣是最愚钝的,怎么能与陛下商议这些要紧事。”杜五郎道,“无非是……派出监军?”

薛白摇了摇头,先略过范阳的问题不谈,又指向了奏折上最后一句话,道:“颜杲卿这是在提醒朕啊。”

杜五郎目光看去,讶然了一下,问道:“陛下莫非是没有收到朔方的奏报?”

“嗯。”

如今的朔方节度使是仆固怀恩。

这人一向是以忠诚自居,偏偏被李亨父子激怒之后占据着朔方的几座大城,也不肯交出兵权。此前,薛白一直顾不上他,只好安抚招降他,也没出什么大乱子。

但,仆固怀恩当年为了助李亨向回纥借兵,曾嫁女于回纥,移地健正是其女婿。

现在,移地健南掠大唐,不去侵扰更近的朔方一带,而是直接向东跑去范阳、平卢。而仆固怀恩一个字都没有上报朝廷,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也许是移地健不想招惹老丈人,仆固怀恩什么都不知道;也许是双方已接触过,达成了共识,移地健因此去侵扰大唐别处,仆固怀恩故意隐瞒不报。

颜杲卿说现在的局势不安稳,不适合削弱范阳节镇的权力,显然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防备仆固怀恩。

杜五郎于是有些被吓到了,道:“陛下,这么大的事,该找宰相商议啊,臣担不起的。”

“找你来,是想让你代朕去见一趟仆固怀恩。”

“什么?”

杜五郎一听,脸色就发白了,嚅了嚅嘴,道:“朔方那种地方,那些骄兵悍将,我……”

“你是朕最信得过的人,最能代表朕的诚意,代朕转告他,朕不愿与他心生猜忌,他是坦率的汉子,只问他,朕能否再相信他一次。”

一眨眼,正兴元年就到了下半年。

有许多商贾南下采购了茶叶、蜀锦等货物归还长安,等待着朝廷打通西域。有的等待了半年,有的甚至已等待了一年之久,然而,朝廷虽击败了吐蕃的入侵,却还没有兴兵收复河西的意思,商贾们议论纷纷,都说被年轻的皇帝骗了。

薛白也有些焦急,西域的商路不通,长安的物资就只能靠天下供给。只入不出,相当于原本是一池活水,如今成了死水。

只到中秋节后,这日,颜泉明忽然求见。

他往常觐见都是前一日就递交奏折,今日一改常态,薛白遂心念一动,已有了预感。

因此,颜泉明一进殿,薛白便问道:“可是使者回来了?”

“正是!李齐物等人归来,且带来了玛祥的使者,陛下可要现在就见?”颜泉明也很兴奋,上前两步,压低声音道:“事成了,赤松德赞就在队伍当中。”

薛白长舒一口气,并不急着见这些人,而是看向了地图。如此一来,原本被卡得死死的棋局就能盘活了。他可以把一部分川蜀的兵马调动到秦陇,准备打通西域。

甚至只需要作作样子,通过谈判的方式拿回河西诸城。这是最好的结果,到时他便可把郭子仪再调往朔方,镇住仆固怀恩。

也能够调换范阳、平卢的将领。

当然,冷静下来一想,这些计划能顺利达成的前提是安西、北庭诸镇都还在,或者说都还心向大唐。

倘若安西、北庭都已臣服于吐蕃了,收复河西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事情,朝廷在西北碰了壁,连带着朔方、范阳、平卢的问题也会变得更加的棘手。

与此同时,灵武。

封常清曾经从这里率军北上,取道回纥前往安西。

在他们离开了近两年之后,终于有一小队人马风尘仆仆地从北方回来,乘着骆驼,在风沙之中赶到了灵武城门下。

有朔方兵士上喝问道:“你们是谁?!”

那一小队人为首的是个中年汉子,皮肤粗糙,风霜满面,愣愣看着城头上摇晃的大唐旗帜,发呆了许久。

他摊开双手,看向苍天,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大唐?大唐!”

“万里归途,整整一万余里,我们终于走完了。”

随着这两句话,这中年汉子已是泪流满面。

他就静静地站在那哭,引得身后的同伴们纷纷抽泣,他们没有更多的言语,只有浑浊的泪水滴在那一双双磨破的脚上。

城门守军不由动容,问道:“你们是从何处来的?”

“安西、北庭都护府还没有降!”

那中年汉子没有马上回答他是谁,而是用力捶打着胸膛,铿锵有力地说道。

“这些年河西陷落,长安音讯全无,吐蕃大军连番攻打,但安西军还是守住了!”

守城士卒愣住了,呆呆地看着眼前的汉子,道:“安西四镇还在?”

“还在!”

“北庭都护府还在?”

“还在!”

中年汉子答过,双手按在那守城士卒的肩上,问道:“长安呢?长安还在吗?”

“长安……当然还在。”

中年汉子这才道:“末将曹令忠,北庭留后杨志烈将军麾下,奉命归京,上报西域情形,我等虽孤悬万里之外,然大唐军旗未坠。”

“快!快报于节帅!”

城门打开,守门士卒翻身上马,向城中节帅府疾驰而去。

节帅府,正厅。

杜五郎双手捧着一个杯子,杯子里的酒水正泛起涟漪。

他的手正微微地颤抖,面对仆固怀恩,他察觉到了危险,不免有些心虚。

“我对朝廷忠心耿耿,可朝廷总是疑我!”

杜五郎才转达了天子问候之意,仆固怀恩不仅没有表现出恭敬,还大手一挥,愤愤不平地说起来。

“想来也是情有可原,此前在泾原,我对忠王掏心掏肺,尚且见疑。当今天子,我更是起兵与他交战过,他如何能信我?!”

“不是这样的。”杜五郎连忙道:“陛下遣我来,恰是因为信任。节帅你想啊,我是陛下最信任之人,若是怀疑你,我岂会置身险地?”

仆固怀恩轻呵一声,不以为然。

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杜五郎此来,是因为回纥内乱。

“若我说,回纥内乱之后,我确实与移地健有过联络,你待如何啊?”仆固怀恩问道。

薛白说的没错,他果然是个直率之人。

但杜五郎见他这么坦诚,反而心里猛颤了两下,背上有冷汗流了下来,暗忖这都告诉自己,莫不是已打算杀自己灭口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