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537章 自强

满唐华彩 第537章 自强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537章 自强

第537章 自强

梨园,落雪满枝似梨花。

寒冷的天气里,戏台上的江采萍与范女穿着有些单薄的戏袍,舞动着长袖,正在唱李隆基写的新曲。

一场变乱改变了他们的人生,幽居深宫,唯有曲艺还在安慰他们心中的失落。

李隆基手捧着一杯暖酒,眼神落寞,心中的悲哀却唯有借诗歌戏曲来抒发。喜欢这些喜欢了一辈子,到如今才是他创作的高峰。

他渐渐意识到,自己此前的诗歌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

高力士坐陪在一旁,见有窦文扬往这边来了,起身过去问了几句,回来后脸色略有些不快,向李隆基道:“太上皇,圣人来向你请安了。”

李隆基并不想看见李琮那张丑脸,但也是希望李琮能常常向他请安。否则宫中那些势力眼就会认为太上皇不受重视,进而克扣他的吃穿用度。

他也看出了高力士的不快,以高力士的城府,只要想不露声色,谁都看不出来,此时显然是对窦文扬十分不满了。

主仆二人都不太高兴,但无可奈何,唯有打起精神去应对。

见了礼,气氛有些尴尬。

自从李琮下旨改载为年,重定正朔。就已是否定了李隆基的功绩,自诩功劳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在李隆基眼里,这个儿子不过是个被外臣挟持的无能废物。

相看两厌,无言以对。

末了还是窦文扬先开口道:“太上皇,如今左藏库空虚,该让各州县进贡宝物,以供宫中花销。只是各郡长官不服圣人中旨,还得是太上皇吩咐才管用。”

李隆基摆摆手,意兴阑珊道:“朕还能吩咐得动谁来?”

这就是推辞了,李琮继位至今还不到两年,李隆基必然对天下各郡县还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窦文扬便道:“太上皇在蜀郡时,曾派了许多皇子重臣往各道……”

“你一个奴婢,也配与太上皇交谈吗?!”

高力士突然开口喝叱了窦文扬一句。

窦文扬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眼中光芒阴晴不定,最后道:“奴婢是替圣人相询。”

“圣人有话要问自会开口,父子之间,还需你这阉奴帮腔吗?!”

窦文扬大怒。

他如今才是监内侍省,实权更不知比高力士大了多少,如何能让高力士这般羞辱。

“高翁就不曾为太上皇传过话吗?若如此,往后高翁开口,谁知是否太上皇之意!”

李琮连忙打圆场,令窦文扬住口,向高力士道:“你们都下去,我与父皇谈。”

以往,高力士得势时他唤作“阿翁”,如今自然不会再如此相称,不过是一个奴婢。

待两個奴婢退下去,李琮看了李隆基一眼,却还是不开口。

李隆基就是看不惯他无能的样子,反而先开了口,道:“朕近来回忆往事,甚是后悔,当初不该杀李瑛啊。”

李琮觉得这话是在讥他远不如李瑛,心中不快。

只听李隆基继续道:“如今平反了李瑛,他在天之灵终于原谅朕了,前几日给朕托梦,他还有一缕冤魂无处可归,需有子嗣到陵寝守孝三年,诚心向上苍祷告。”

李瑛的子嗣都过继给了李琮,养育之恩不可断绝,那如今就唯有雍王一人可以守孝了。

这是李隆基一到长安就认下薛白身份的目的,确认了皇孙的身份,他有太多办法可以限制薛白。

可惜,他的大儿子是个蠢的,不懂得让权于他。把持着仅剩的一点权力,交给了一个宦官。

直到此时,李琮有求于他了,他才肯吐露出他的办法。

此前若这般说,薛白会以史思明叛乱为借口拒绝,如今叛乱已平,天下安宁,正是一个契机。

李琮闻言,先是十分认同这是个好办法。下一个念头却是觉得李隆基还是手段高超,不免有了忌惮之意,脸上却不显,而是道:“父皇妙计。”

李隆基理所当然地点点头,道:“你不可放那竖子久在范阳,尾大不掉。”

“父皇如何知他在范阳?”

“若非如此,窦文扬能如此跋扈吗?”

这话说的是窦文扬,却有嘲讽李琮是趁着薛白不在才敢改正朔,深有鄙夷之意。

李琮也就有话直说,道:“父皇既知他不在我才好掌控朝局,又岂可太早让他回京?”

“哼,他根基浅薄,一旦没了战事,人心自然在你。”

李琮听不进这些,认为李隆基说这些,无非是因为被薛白抢了杨玉环,故而恼羞成怒。而窦文扬给自己指明的道路十分正确,眼下缺的只是笼络人心的钱财。

他遂再请李隆基下旨,让各郡县恢复进贡,再现当年“三郎得宝”的盛况。

其实此事,李隆基是非常愿意做的,让他吩咐地方官员,能让他参与国政,重掌一部分权力。方才高力士故意喝叱窦文扬,就是避免李琮警觉。

于是,他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还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李琮大喜,心中憧憬着待有了钱财开道,万事大吉。

以前,李隆基挥霍钱财、重赏官员的行为其实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虽不自知,内心却以为权谋最厉害的手段就是这样。

~~窦文扬几次与李琮说要收买人心而从内帑拿钱,之后又收受官员行贿,给他们安插官职,使得朝堂上越来越多才行不佳的官员向圣人表忠。

可谓是一举两得,一件事收两份钱。

他自幼贫贱,对钱财有种贪婪的渴慕。从小到大印象最深的就是权贵们互相攀比、争相斗富的场面。

那确实是天宝年间长安城的一大盛景,杨玉瑶只要见到有人的宅邸比她的奢华,便要把自家宅子拆了重建,可长安豪宅数不胜数,又岂会让她夺魁?别的不说,王鉷的自雨亭工艺之巧,造价之高就是一绝。

窦文扬如今也终于可以参与到这种奢豪的行为当中。

钱他虽然不缺,却也永远不会满足。

此外,世间许多事并不是有钱就足够的。

这日窦文扬在宫中受了高力士的气,回到家中,却见他的儿子窦余正在委屈巴巴地蹲在大堂的门槛上哭,鼻涕眼泪一大把。

窦余自然不是他亲生的,乃是他的侄子,今年才七岁,长得白白胖胖、圆圆滚滚,甚是可爱。窦文扬早就羡慕兄长有这样一个儿子,得势之后就过继了过来。

“怎么了?哭甚?”

“阿爷!”窦余哭道:“儿子在国子监被人欺负了,他们……他们揪儿子的小命根子。”

窦文扬眼看着窦余鼻孔下冒出一个鼻涕泡然后“啪”地破了,听着他说到后来,登时惊怒。

“什么?狗崽子们也敢!”

窦文扬骂着,忙不迭上前,解开窦余的衣带,一看,那小东西还在。

他这才松了一口气,传宗接代的命根子没丢。

可他心眼小,恼怒之意不消,还在咬牙切齿地咒骂不已。

“走!去国子监,把敢欺辱你的人都揪出来!”

既然远在范阳的薛白重视学政,作为平生对手,窦文扬也不甘示弱,决定狠狠地给生徒们一番教训。

然而,到了国子监,他却是被郑虔、苏源明等人挡了下来,不许宦官进国子监的大门。

窦文扬如今是三品内侍监,自恃品级甚高,根本看不起这两个小官,颐指气使地站在台阶上指着他们大骂。

然而,这里不是宫城,没人惯着他,反而响起了嘘声一片。

“奸宦,你撒泡尿照照自己,也敢闯国子监。”

“哦,他这泡尿可得蹲着撒。”

众人哈哈大笑,窦文扬站在那气急败坏,恨不得传令禁卫来把这些读书人全给拿下,偏是禁卫之中还有郭千里、张小敬这些亲近薛白的将领,牢牢地把持住了长安的防卫力量。

骂又骂不过,杀又不能杀,窦文扬只好恨恨一跺脚,含愤而归。

事后,他传圣人中旨,要外贬郑虔、苏源明,以期在路上将此二人杀了。然而旨意到了中书门下省,颜真卿立即就驳回了,还反过来指窦文扬跋扈。

“我跋扈?我被人欺负成这样了还跋扈?!”

窦文扬终于被颜真卿气得哭了。

此事算是他与雍王势力的一次正面冲突,竟是像一脚踢到了石头上,对方纹丝不动,自己却踹得生疼。

可若就此罢休,他不仅是咽不下这一口气,也丢不起这个人。

毕竟如今他幕下也有许多官员效命,若这般被人欺辱而不能反击,往后谁还听他的?

一夜思来想去不能安睡,次日天明,窦文扬忽然灵光一动,又有了主意。

他招来下人,低声吩咐了几句,道:“速速去办。”

之后,等窦余又准备去国子监,他招手让他人到面前来,道:“不必再去读书了。”

“真的吗阿爷?那可太好了!”窦余大喜。

窦文扬道:“我们读书为了什么?还不是当官吗,但阿爷告诉伱,你不必读书也可当官。阿爷还要给你一件红袍让那些敢欺辱你的狗崽子们眼馋,气死他们。”

“太好了!”窦余拍掌欢喜。

可他毕竟到国子监读过书,知晓一些事,过了一会不由问道:“可儿子才七岁,也能当官吗?”

“七岁不能传宗接代,却有何不能当官的。走,阿爷带你去见圣人。”

今日是金吾卫将军张小敬在大明宫外当值,他正拿着个柿干站在宫墙上啃,见窦文扬的马车到了,目光看去,啐道:“怎还带了个小崽子来?”

“该是他的儿子。”有士卒道:“姓窦的这般拼命捞钱,往后可都是他儿子的。”

“亲的?”

“哪能啊,过继也是传承嘛。说起来,他不如让我给他当儿子,我多能生啊。”那士卒嬉皮笑脸道。

张小敬嗤笑了两声,独自嘟囔道:“过继也是传承,为何李俅承得,而雍王承不得?”

那边,窦文扬一路牵着窦余入殿拜见了李琮。

李琮自是好奇为何他今日要带着儿子来,窦文扬便将他的遭遇哭诉了一遍,末了,悲哭了起来。“颜真卿欺人太甚,再这样下去,只怕他要骑到陛下的头上啊。”

李琮道:“我近来在想,何不赦免了陈希烈、张垍等老臣,拜他们为相,分颜真卿之权。”

窦文扬正专心致志地哭诉,闻言大为惊诧,问道:“这是谁给陛下出的主意?”

他不过是一天没在宫中当值,李琮就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再回想昨日去太极宫向太上皇问安之事,他便吓了一跳。

“不会是太上皇与陛下说的吧?若让这些老资历的再拜相,那陛下就不怕太上皇重新掌权吗?”

李琮摆摆手,道:“是朕自己想到的。”

“那也一定是太上皇使人暗示。”窦文扬连忙设法让李琮打消这个念头。

好在李琮暂时还不坚决,见他反对,也就没再说什么。

窦文扬于是忙把话题又引回窦余之事。

“他们打的是臣的脸,损的却是陛下的威严啊。臣反复权衡,只有一个办法能有所挽回了。”

“是何办法?”

窦文扬把窦余牵上前道:“请陛下赐他一个五品官职。”

李琮一愣,目光定格在了窦余的嘴唇上。

他看到有鼻涕干了的痕迹,还看到窦余的那纯净到显得有些愚蠢的眼神。

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如何能当官?然而,李琮还在思忖着如何委婉地回拒窦文扬,窦文扬已经又开了口。

“还不谢陛下恩典?”

这话却是对窦余说的,窦余也听话,当即就在李琮面前跪倒,动作虽笨拙,说的话却十分老道。

“臣谢陛下恩典。”

李琮见状张了张嘴,不知所言。

窦文扬却很贴心,担心圣人的中旨传到中书门下又被颜真卿给否了,把官袍、官印、告身与一应文书都准备好了,准备直接发到尚书省。

生米煮成熟饭,看颜真卿还能奈何。

他忙不迭招手让人把改好的红色官袍拿来,当着李琮的面,给窦余换上。

一通忙活之后,窦余摸了摸肚子,系上腰带,左顾右盼了一下,得意地嘟囔道:“看谁还敢揪我的小宝贝。”

“怎么说话的?”窦文扬教训道:“你我父子为陛下办事,该是看谁还敢拂逆天威。”

李琮见这父子二人再次行礼,只好讪然道:“这孩子,披上官袍还怪可爱的。”

“嘿嘿。”

窦余傻笑了一声,憨态可掬,确是可爱。

~~“将军看那干儿子。”

宫门处,张小敬目光看去,见窦文扬牵着的孩子出宫时已换了一身红色官袍,不由“哈”了一声。

“这权宦将长安搞得乌烟瘴气,将军怎还发笑?”

张小敬道:“神童嘛,长安城总是不缺的。”

其实他首先想到的是,往日世人总说雍王年纪轻轻难担大任,如今好了,有了七岁的五品官,谁还能嫌雍王。

至于窦文扬折腾得长安乌烟瘴气,他倒是有些别的看法。

雍王自请镇守范阳,也许就是故意任由这权宦触犯众怒,他才挡着拦着,反而觉得颜真卿几次阻拦窦文扬的倒行逆施,是真正在为李琮考虑。

可惜,连他一个武夫都懂的道理,圣人却不懂。

此时此刻,李琮还站在大殿之上发呆。

他到今日才恍然意识到,自己似乎还从来没有拒绝过窦文扬的任何提议。

那么,倚仗窦文扬除掉薛白之后,窦文扬是否又会成为下一个薛白?就好比借助太上皇的力量控制地方,那太上皇是否会反过来掌握大权?想着这些,李琮迷茫了,他实在不知自己要怎么做,才能不受人挟制……

江陵。

长江水滚滚,奔腾万里,江畔的城池虽不大,却也因浩瀚长江而显得巍峨壮阔了几分。

城门前,一队骑士策马狂奔而来。

“吁!”

冲在最前面的李璘用力拉住缰绳,硬生生地止住了马势。

有护卫赶上来,想要去扶李璘,他已经矫健地翻下马背,摸了摸马脖子,也不见汗便丢出马鞭,道:“再带它跑一圈,这边水流太多,跑不尽兴。”

他还不太习惯在此间的生活,更喜欢平坦开阔的关中平原。

坐上了他那奢华平坦的马车回到府中,他的幕僚杨序很快就迎了上来。

“永王,长安来了家书。”

说是家书,可李璘既是皇子,给他写信的不是皇帝就是太上皇了。

他并不着急看信,先是坐了下来吃了些瓜果,笑道:“南边唯一好的地方就是这些果子多,难怪父皇当年要费那么大精力凿出蜀道。”

“是,这都快过年了,还能吃上这些。在长安时可不敢想。”

“快过年了。”李璘讥笑一声,“我这兄长,还真当自己功比尧舜了。改岁首,我等着看他出个大丑。”

杨序手里还拿着那封所谓的家书,脸上也浮起了笑意,道:“天下人都深恨窦文扬弄权,说天象根本没有异动,闹出了这等荒唐之事,只怕等不到明年,圣人的威望就要跌到底了。”

李璘这才接过信纸,展开看了起来。一会皱眉,一会沉思,一会若有所悟。

好一会,他才抬起头来,喃喃道:“父皇让我进献珍宝。”

杨序道:“太上皇如今幽居深宫,如何能下达这样的旨意?只怕是圣人授意啊。”

“呵。”

若说李璘对李亨还算服气,对李琮这个毁了容又没有子嗣的长兄却一向看不起。

要他给李琮进献珍宝,他自然是极为排斥的。

杨序也知他的心意,就着这事抱怨了几句,委婉地表示李琮这种行为简直是异想天开。

李璘把信纸推过去,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之后道:“你可知父皇为何要给我写这封信?”

“是迫于圣人的请求?”

李璘摇了摇头,显出一脸神秘的表情,卖了会关子,才悠悠道:“父皇这是想让我继承帝位啊。”

杨序一愣,再次把那封信看了一遍,怎么也没能看出信上有这样的授意。

可这种大事,他不敢流露出没看出来的表情,于是装模作样地点了点头,摆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心中依旧在想,到底哪句话是授意永王继位呢?李璘志得意满,自顾自地喃喃道:“李琮这个废物,往后万一把祖宗基业丢给了外人;二兄也是无能,率安西、朔方之众也没能平定叛乱,反使父皇受俘。今薛逆心怀不轨,纵观父皇诸子,唯有我能匡扶社稷。”

“那是当然,永王天授之姿,于诸王之中出类拔萃,无可匹敌者。”杨序用理所当然的语气吹捧着。

李璘的兄长有能力的多被杀了,而他母亲的身份略高些,确实是受到李隆基更多的喜爱,才会在危难之际被派来主理钱粮转运之事。

他一直以来都是有这样的自信,沉吟道:“这封信,必是父皇在找机会与我联络。”

杨序心想原来如此,点着头附和道:“那,永王该派人往长安,设法联络太上皇才好啊。”

这句话终于说到点子上了,让李璘觉得自己没有白养这个幕僚。

可派使者往长安容易,要到宫中接触到太上皇却难。毕竟地隔千里,他们连长安正在发生什么都不清楚。

杨序遂又去把那信使招来询问。

那信使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从献俘时封赏不公引起长安民怨说起,一直说到窦文扬给七岁的儿子封官触怒群臣。

李璘听了,拍掌大笑。

“李琮如此重用权宦,必失人心。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这天下,我取定了!”

杨序执礼道:“观窦文扬行事贪婪,任人唯亲。我若携重礼往长安,必能得他信任。到时接触太上皇,请太上皇赐下密旨,则永王可奉诏入京。”

“要快。”李璘道:“我不必观天象,只观形势便知皇位动摇的时日不远了。”

大事议定,杨序却又想到一个问题。

“永王,可若是薛逆提兵南下,只怕不好应对。”

李璘淡淡一笑,道:“父皇出奔时,我半道被薛白劫回了长安。但你可知,他为何会放我到蜀郡?”

~~这日范阳正是大雪天。

薛白已接见了从契丹来的使节,初步谈妥了互市一事。

这日,也有信使从南边赶来,把一个情报递给了薛白。

展开来,上面说的是圣人已下旨让薛白给李瑛守孝,以慰冤魂。

一个“孝”字压下来,连颜真卿也无法驳回旨意。

还是薛白安插在中书门下省的人提前遣快马把消息递出来。

李隆基这一招,似乎是无解的。

事实上,随着史思明的叛乱被平定。薛白那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职位已必然面临着卸任。

临危受命,若不养寇自重,难免要面临鸟尽弓藏的下场。

薛白看过消息,却没有任何难色,似乎早有所料,从容不迫地提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信使,吩咐了一句。

“送往江陵。”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