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356章 夹击

满唐华彩 第356章 夹击

作者:怪诞的表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0-25 19:44:11

第356章 夹击

第356章 夹击

益州。

杨暄已到益州好些日子,每日在城中逛着铺子,觉得益州比长安还有趣些。

是日,他正在锦里的青楼里采耳,有随从匆匆登上楼来,隔着纸窗禀道:“郎君,长安的来信了。”

“谁的信?”

“是郎君你最好的朋友,杜家五郎。”

杨暄遂抬手让给自己采耳的美娇娘先停一下,看了一眼旁边手帕上的耳屎,惭愧道:“我在长安听了太多废话,耳屎比较多,小娘子见谅。”

“噗嗤。”

那美娇娘见他生得一副好相貌,偏是透着股不聪明的劲,说话也是这般没头没脑的,不由捂嘴笑了出来,分花拂柳地退了出去。

杨暄目光追了她好远,兀自喃喃道:“这让我娶公主,我又不傻……给我看看,五郎那傻子说什么了?”

他接过信,只见杜五郎先是在信上问他是否有把郑回之事派军士告知薛白,信的后面,还委婉地说了一个消息。

杨暄愣了一会儿,反应过来,直接就冲出厢房,之后连忙跑回来趿上鞋,急不可耐地冲回了大都督府,直接奔向杨国忠每天都待的藏宝房。

“阿爷!”

推开门,藏宝房里正在清点刚收来的蜀锦,满目鲜丽色彩,杨国忠却不在。

杨暄打听了一圈,才知他阿爷今日竟是招了幕僚在议事厅商议公务。

他连忙赶过去,不顾护卫的阻止冲到堂上,只见上面摆着一张地图,众人正煞有其事地讨论着军情。他一时忘了方才要说的事,探头看了一眼,看也看不懂。

“怎么了?”他向一个幕僚问道。

“鲜于仲通报功,已夺下太和城附近的关隘,战事很快要有结果了。”

“这么快。”杨暄问道:“那我送去的消息送到了没有?”

“想必送到了吧。”

杨国忠志得意满,哈哈大笑道:“我又要立下一桩大功了,我儿何事跑来啊?”

“阿娘怀孕了!”杨暄道,“我又要添一个兄弟姐妹了。”

杨国忠一愣,如今已是十月下旬,而他六旬底就出了长安。当然,这不重要,因在长安时他与裴柔就有两年不曾同房了。

“你如何知晓的?”

杨暄道:“杜五郎来信说的。”

“他又是如何知晓的?”

“长安城里许多人都在说。”

杨国忠此时才想到,家书已寄来了好几封,一直没拆开看过,连忙让仆婢到书房拿来。

信上,裴柔说她思念杨国忠,甚至相思成疾。忽有一日,她在梦中与他交合,病就好了,之后便发现自己怀了身孕。

事已至此,也无话可说了,好在杨国忠也想得开,将这封信递给幕僚们传阅,朗笑道:“诸位可看看,我夫妻互相思念,方有如此奇事。”

众人皆感尴尬,但见杨家父子都不介意,只好纷纷恭喜。

“贺喜国舅,这真是双喜临门啊。大军很快要击败南诏,国舅又喜得贵子,双喜临门。”

~~

龙尾关。

据唐军攻下龙尾关已过去数日,这场奇袭给南诏带来的惊恐已渐渐过去。

意识到这支唐军只有不到五千人且没带任何辎重之后,南诏军已敢壮起胆子试着出太和城,反攻龙尾关。

阁罗凤给了段全葛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除了因为段全葛熟悉龙尾关的情况之外,也是因他如今很需要段氏的支持。

段全葛对此非常感激,发誓宁死也要夺回龙尾关;同时,段俭魏的大军已回师,从南面猛叩关城。段家兄弟所率兵马已形成夹击之势。

十月二十五日,南诏军攻城四日,唐军粮草、箭矢已告罄了。

鲜于仲通的援军还未到。

王忠嗣决定再派人突围去催促,他招过诸将,环视了一眼,思忖该选谁。

“节帅,我愿往。”当先站出来的却是崔光远。

崔光远原是兵部职方郎中,如今调任云南别驾。在新的太守还没任命之前,云南这一片地方,他还是主官之一。当然,阁罗凤不认,他这个云南别驾也就空有其名,只能说是跟着王忠嗣过来上任的。

他出身名门,官位高,口才好,确实是一个前往催促鲜于仲通的好人选。

王忠嗣却还是不放心。

严武道:“节帅,我愿随崔别驾一同前往。”

他是名相之后,文武双全。但他最让王忠嗣放心的一点是,他性格强悍,有一股子凶猛之气。

孩提之时,严武就敢砸死其父的小妾,若鲜于仲通胆敢推诿,相信严武也敢寸步不让。

王忠嗣遂签发了军令,派了几个好手带着崔光远、严武突围。

关城两面都被南诏军包围了,但唐军还是有办法派小股离开,他们在天色将亮未亮之际,用吊篮把突围的一行人放了下去。

之后,崔光远吹起了两个革囊,扎在腰间,悄然走到西洱河边,小心翼翼放下革囊,果然浮在河上。由擅泅水的士卒推着,游过洱海,在东岸登陆,往东寻找着唐军主力。

只赶路两天,他们便遇到了鲜于仲通散出的哨骑,被带往大营。

抬头看着前方遮天蔽日的旗帜,崔光远震撼不已,低声与严武道:“离得这般近,鲜于仲通为何还不尽快救节帅?”

严武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揣测旁人,道:“许是他希望节帅死。”

崔光远吃了一惊,他往日在官场上,还甚少见人说话如此直率,但这里不是官场,是战场。

很快,他们进了大帐,直接就见到了鲜于仲通。

崔光远禀明来意,恳切请求道:“还请鲜于节帅尽快出兵,解龙尾关之围,与王节帅合力,速克太和城。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严武的目光则是瞥向了鲜于仲通帐中的地图,饶有兴趣地看了一眼。

“崔别驾,莫以为我是不救王节帅。”鲜于仲通道:“而是段俭魏挡在面前,我自当先击败他。”

“鲜于节帅只要出兵,王节帅自然会在龙尾关配合,前后夹击,击破段俭魏的兵马。”严武年轻位卑,但在鲜于仲通这一方藩镇面前也毫无畏怯,抬手便点了点地图,又补充道:“段俭魏的兵势布署,鲜于节帅已经打探得很清楚了,不是吗?”

崔光远这才留意到,鲜于仲通应该是早两日就追过来了,但没有马上发起攻势,而是在打探段俭魏的兵势布署。

这做法其实也无可厚非,若能击败段俭魏,南诏军主力大损,这一战唐军就已赢了一半。但就是太慎重了些,出兵也慢了。

“放心吧,我自会出兵。”鲜于仲通道,“我已派麾下大将李晖率一千余骑,绕到段敛魏兵马的西侧,只待他就位,就可一举破敌。”

严武道:“何必如此?王节帅据龙尾关,可远眺至南诏大营。由王节帅把握时间,率兵出城配合,岂不更好?”

“区别在于,段俭魏对龙尾关有所防备,李晖这支骑兵绕道而来,才有奇兵之效。”

鲜于仲通心意已决,不再多言,只让崔光远、严武二人看他破敌。

……

事实上,李晖原本的任务并不是攻南诏军侧翼,只是他赶到龙尾关时,段俭魏已经提前赶到,并封堵了他的去路。

李晖眼看痛失良机,无可奈何,只好派遣快马赶去报信,催促鲜于仲通尽快赶来,与他前后夹击。

可等鲜于仲通大军抵达,还要有条不紊地休整,打探敌情。

终于,万事俱备,鲜于仲通开始对段俭魏发动了攻势。

双方摆开阵势,战于洱海畔。

李晖处于洱海南边的山区之处,还没有被南诏的探马发现,那么,他只要等到段俭魏与鲜于仲通鏖战正酣之际,率部杀出,便可一战决定战局。

为了把握时机,他派出哨探攀上高山,瞭望战局,从清早开始,每隔一刻都要向他禀报。

一直焦急地等到午后,才终于看到了山间旗帜挥动。

“报将军,段俭魏调动侧翼骑兵了。”

李晖在沙盘上做了推演,知道南诏军的兵势有此布署就要露出破绽来。

他当即戴上头盔,翻身上马,骑马穿行于他的士卒之间,扬刀指向前方。

“大唐的将士们,战争开始了,随我杀出去!”

马蹄踩在山路上,一点点地加快速度。

转过一道山梁,洱海出现在了眼前,唐军欢呼着,开始俯冲,杀向了南诏军。

在远处的战场上,段俭魏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一部分兵马被他安排在西洱河,严阵以待,防止王忠嗣杀出龙尾关。其它能调动的兵力则都已被调去面对鲜于仲通的主力。

如此,他的中军就显得非常薄弱。

李晖就像一柄尖刀,捅向了段俭魏的心脏。

~~

崔光远、严武正站在高处观战。

看这势态,只要鲜于仲通能胜,那他就是对的,稳扎稳打击败了南诏野战的主力,奠定了此战胜利的关键。功劳比王忠嗣急袭龙尾关要大得多。

“鲜于仲通还是能打仗的啊。”崔光远感慨道。

严武道:“若非为了争功,他本有别的战法。”

天边扬起了尘烟。

崔光远道:“那是李晖的兵马吧?”

“是,时机把握得很好。”严武道,“一旦这支骑兵杀到,南诏军就要败了……不对。”

他忽然皱起眉,眼睛里泛起疑惑之色。

“一千人骑不该有这么大阵仗。”

“也许李晖不止一千骑?”

严武眯起眼,只见那尘烟似乎是有两股,方才是因为从他这个角度看去像是只有一支兵马过来,但该是一支从南边杀向南诏军,另还有一支从西面来了。

南诏不可能有更多兵力。

那就是王节帅从龙尾关杀出来了?

忽然,严武感到天地间有隐隐的震动传来,他倏地转过身,往北面看去。

他看到就在洱海边,腾起了一阵更大的尘烟。

越来越多的骑兵从那尘烟中窜出来,直奔鲜于仲通大军的侧后方。

“那是什么?”

“吐蕃。”

严武口中吐出两个字,迅速反应过来,用力吹了口哨,直奔山下,冲向鲜于仲通的大旗所在。

吐蕃军来了。

中伏了。

鲜于仲通自以为设下埋伏,两面夹击,殊不知自己才是被两面夹击的那一个。

都以为阁罗凤要当缩头乌龟,坚守太和城,却没想到,阁罗凤的野心是就在这洱海畔,一次歼灭唐军主力。

~~

龙尾关。

今日段全葛正率军在北面猛攻关城,不给唐军支援鲜于仲通的机会。因此,龙尾关的厮杀也颇为激烈。

薛白随王忠嗣站在城楼上督战,箭矢不时也射到他脚边。

虽然如此,他们却也没忘了关注主力战场上的形势。

忽然。

“那是什么?”

诸将都看到了远处那驰骋而来的兵马。

王忠嗣默默看了一会,把千里镜递在薛白手上。

“倚祥叶乐到了。” 千里镜晃动了几下,锁定了一杆大纛。

那大纛上没有任何文字,只有飘扬的马鬃,威风凛凛。

……

走在大纛下的是一匹巨大的骆驼,脖子上系着驼铃,叮当作响。

一个瘦小的老者正坐在骆驼上摇摇晃晃,他便是吐蕃大相倚祥叶乐。

前方的战场上千军万马厮杀得正激烈,倚祥叶乐却是看都不看一眼,他的目光偶尔一抬,看向的是洱海对岸的龙尾关。

从这里看去,龙尾关只有一个很小的轮廓。

但很奇怪,倚祥叶乐有种被人盯着的感觉。

他遂拍了拍身下的骆驼,用沙哑的声音喃喃道:“最尊贵的公主,最卑贱的奴婢,都被俘虏在那了。”

~~

“你来指挥。”

忽然,一面令旗被交到了薛白手中。

他回过神来,却见王忠嗣正转身而走。

“节帅?”

“我得出战。”

薛白再次眺望了一眼战场,被那千军万马的情景所慑,已难以相信王忠嗣此时出战还能改变什么。

他正想劝两句,另一边城头上已响起了惊呼声。

“南诏军爬上来了!”

那是西面接着苍山的一道城墙,一队南诏士卒趁唐军不备,不知何时攀了上来。

“田神功!堵上去!”

仓促之下,薛白不会指挥,唯有让人去防守。

王忠嗣竟是头也不回,并不理会城头上的混乱,自去点齐他的亲兵,准备策马杀出城。

~~

“节帅!吐蕃人来了!”

鲜于仲通不需要别人告诉他。

他有想过吐蕃人会插手这场战事,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倚祥叶乐从浪穹过来,竟比他从姚州过来还要快,甚至还设了伏。

“阿兄。”鲜于叔明赶来,低声道:“军心大乱了,这仗打不赢了,阿兄伱先撤,我来断后。”

鲜于仲通没有说话,站在那发着呆。从看到吐蕃大军的那一刻到现在,他都没能做出反应来。

他一生戎马,心志自然是极强大的,但恰是一生戎马,他已知道今日要大败了,且是兵败如山倒。以云南地势之险恶,唐军中伤病者又众多,这一败,他几乎不可能在南诏、吐蕃兵马的追击之下率部撤离。

换言之,一切都完了。

“阿兄!”鲜于叔明双手摁在鲜于仲通肩上,用力晃了晃,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振作一点。”

“我是罪人。”鲜于仲通喃喃了一句。

这句话之后,他终于回过神来,环顾着周围的士卒,见到了一张张或茫然、或慌乱、或悲愤的脸,思忖着该殊死一战,还是下令鸣金收兵。

此时退,也许还能保全更多的兵力。

正想着,他感到头上一凉,却是鲜于叔明把他的头盔摘了下来,戴在了自己头上。

“你做什么?”

“阿兄你把盔换给我,尽快走吧,趁着现在还来得及。”

“你是让我抛下将士们独自逃命?!”鲜于仲通大怒,“我在你眼里就是这等贪生怕死之徒吗?!”

鲜于叔明径直跪倒,哭道:“我为的不是你我二人,今日大败,已成定局,阿兄若能活着回去,还可寻国舅转圜,保全满门老小性命,倘若连阿兄也战死了,鲜于氏如何是好啊?!”

听得这一番话,鲜于仲通神情一僵,怒意消散了许多,换上了一脸的愁苦之色。

“卸甲吧,阿兄。”

鲜于叔明苦苦哀求,鲜于仲通终于是闭上眼,无奈地叹息一声。

他们的心腹亲兵早已把帅台围了起来,不虞被将士们看到。

“节帅,严武求见!”

这边正在卸甲,忽然响起一声通传。

“不见。”鲜于叔明径直应道。

“他说有破敌之策要禀。”

鲜于叔明还要再拒绝,鲜于仲通却是道:“招他过来吧。”

“阿兄,你……”

“若能破敌,你我才算对得起大唐社稷。”

鲜于仲通刚卸了盔甲,随手拿过披风系上。

不一会儿,严武大步而来,身后则跟着崔光远。

“节帅,请你立即下令,不惜代价杀破段俭魏的防线,领大军进龙尾关!”

“这就是你说的破敌之策?”

“危难关头,唯有背水一战。”严武脸色肃然。

鲜于仲通摇头道:“南诏军士气正盛,如何能轻易杀破?更何况,进入龙尾关又如何?辎重已被截断,被围困于一座孤城,岂非早晚败亡?”

严武喝道:“那也可有一线生机,总比全军覆没要好得多!”

鲜于叔明在一旁听着,眼中光芒闪烁,低声道:“阿兄,便听他的又如何?”

他的意思,下令强攻段俭魏部可以,但鲜于仲通依旧可以先行遁走。

~~

倚祥叶乐亲领大军杀向鲜于仲通之际,还有另一小支兵力由贡杰赞率领着,从苍山后面转出来,杀向李晖。

李晖正领军杀向段俭魏的中军,原本是像尖刀般捅向敌人的心口,转眼却成了陷入包围。

若他在第一时间选择撤退,或许可以在两支敌军合围之前跳脱出去。

但他迅速留意到了东面主战场的形势,看着那漫天的尘烟就知道鲜于仲通的主力也受到了夹击。主力大军骑军、步兵都有,轻易撤不走,一旦溃败就是全军覆没。

这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击败段俭魏,唐军便可进入龙尾关休整,再谋它路。

因此,李晖非但不撤,还身先士卒,继续冲击。

假若鲜于仲通一开始给他的是三千骑,此时也许还有不小的机会杀败段俭魏,奈何他只有一千人,兵力差距过大,杀到南诏兵阵线里之后,渐渐就显得有心无力了。

……

贡杰赞指挥着吐蕃军完成了包围,断了这一千唐骑的后路,誓要全歼他们。

同时,他心中还有一些别的忧虑,因吐蕃公主还在唐军手中。他目光从战场转向远处的龙尾关,恨不能马上杀进这座关城,救回娜兰贞。

下一刻,他不由揉了揉眼,以为自己看错了。

恍惚中,他似乎看到龙尾关的城门打开了……真的打开了,吊桥也被放下。

守在西洱河南岸的吐蕃士卒正在望着这边的战场,没有留意到,直到有马蹄声响起,他们才回过头去。

“放箭!”

迎面而来的是一阵阵箭雨。

龙尾关内的一支唐军骑兵如龙出海般地冲出了城门,踏过吊桥。

一柄绑着炸药包的长矛在空中划过弧线,划入南诏军中。

“轰!”

巨响声像是龙的怒吼。

守着西洱河的南诏士卒是随段俭魏刚从泡江行军过来的,还未见到过这样的天雷,吓得一团慌乱。

唐军骑兵们手持长槊,撞向了那慌张的队列。

“杀!”

气势振天的喊杀声中,一杆大旗扬起,在风中招展,迅速逼迫着。

贡杰赞盯着那面旗帜看了很久,之后,惊恐地张大了嘴。

“王忠嗣?!”

他当然知道王忠嗣,没有几个吐蕃将士没听过这名字。

当年,青海战场,新罗城一战,吐蕃大军已杀得唐军节节败退。王忠嗣单马突进,左右驰突,独杀数百人,杀得吐蕃兵马相互踩踏,大败而归。

这个传闻,贡杰赞不相信,他不信世间有这般勇猛。

但他知道之所以有这种传闻,源于青海战场上的吐蕃将士对于王忠嗣的恐惧。

他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王忠嗣亲自到了南诏,还只领那一点兵马……

“挡住他们!”

再回过神来,贡杰赞发现唐军已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驱着溃兵奔了数十步,逼进了他的阵列,他连忙指挥士卒过去抵挡。

他倒要看看,王忠嗣是怎么“独杀数百人”的。

视线中,只见一骑快马从溃兵中迅速突杀过来,转眼到了离他不到百步之处。

“嗖!”

箭矢迅如流星,“噗”地一声钉在了贡杰赞前面那名扛旗的士卒脸上,那士卒当即摔下马去,吐蕃军的大旗也摇摇晃晃。

“吐蕃主将已死!”

唐军中大喝声起,开始猛冲贡杰赞的防线……

~~

那边,鲜于仲通的帅台上。

一道军令传达了下去,号角声响起。

鲜于叔明看向严武,挥手道:“退下吧。”

“喏。”

严武行了一礼,低头间瞥了鲜于仲通一眼,转身。

他身子才转了过去,却是一瞬间拔出一把匕首,一个箭步,迅速窜到了鲜于仲通身边,手中一挥。

“啊!”

寒光闪过,鲜于叔明惊呼了一声。

定睛看去,却见严武已将匕首架在了鲜于仲通的脖颈上,毫不留情地按着,按出了一道血痕。

“都别动!”

严武冷冷喝叱一句。

他是真的敢动手,他小时候就敢把人的脑浆都敲出来。

“鲜于节帅,盔甲都不披,你想逃吗?”

“不是,你误会了……”

“不管我有没有误会!”严武喝道:“把帅旗往前移,以示你不退的决心。”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