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57章 罪状

初唐:砥砺前行 第457章 罪状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57章 罪状

第457章 罪状

娄师德这建议显然得到了李治的认同。

李治身份太高,他并不了解悬报馆、邸报的关系,在他的认知里就不存在这东西,只以为朝廷的政令是通过各地府衙下发各处的。

并不知地方政府只是负责公布与他们相关的政令,与之无关的事情,却不在其列。

而悬报馆却是将庙堂上的大小事情予以总结,然后通过自己内部的渠道传达每一个有悬报馆的地方。

只要身在悬报馆,就能了解大唐近年来的发生的大小事情。

当然有个前提,这消息是让你看到的。

李治是何等机敏,立刻就明白了这背后的弯弯绕绕,这等事情竟掌握在士绅大族之手?只是经过几日的探讨悬报馆的模式,设置了上奏院,然后邸报改成了上奏院状……

李治的反应在陈青兕的意料之中,只要李治知道悬报馆里面的东西,不可能做事不问。

别说还能靠贩卖“上奏院状”赚点外快,就算是另设机构,朝廷全程无本倒贴,也得将之掌控在手上。

这可是关乎话语权的问题……

不过李治的取名水平,陈青兕有点无力吐槽。

这上奏院还勉勉强强,上奏院状真不如邸报好听。

娄师德这进京上职不过一两日,便闹出了如此大动静,一下子就跃上了风口浪尖处。

长安城南韦宅。

古老厚重的宅邸里灯火通明。

李崇德与韦湜把酒言欢,聊着时下的政局。

娄师德自然是最佳的话题。

李崇德义愤填膺的说道:“孟成兄,那娄师德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听说他才从南边调来上职不久,就敢这般张狂,翻天了不成?”

韦湜给自己倒满了杯酒,一饮而尽,轻笑道:“你我相交多年,有什么话,直说便好。都是一个池子里的鱼,有什么话不能说。”

李崇德立刻赔笑:“说的是,唉,都是那群老顽固的问题。他们想看一看你们韦家的反应,特地让我来打探消息。”

京兆韦氏论及人望不及关东五姓,但因根基立于长安,与皇室为邻,自北周时起,韦氏就跟皇家关系密切,族中贵女多嫁入皇室宗亲。因为过于亲密,城中百姓有言“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说的就是城南的韦杜两家,离天家不过五尺距离。

在这长安城内,韦家才是话语权最足的那位。

也因如此,在长安的悬报馆是韦家开的。

韦家凭借此悬报馆结识了不少上京述职的人才,或是与之结交,相互扶持,或是直接将族中贵女下嫁,将之拉拢成为韦家女婿。

悬报馆对于韦家意义重大,而今娄师德一纸弹劾书戳破了邸报的内幕,令得朝廷新设上奏院应对。

尽管朝廷并没有明文禁止悬报馆,但悬报馆的主要卖点就是朝廷的时政动向,现在由朝廷亲自负责,时政动向显然更快,也更加精准,最能代表朝廷的意思。

豪门世家的内部渠道再快,也比不上朝廷通过驿站传达公文的速度。

真实性与速度都比不上,悬报馆完全失去了竞争力,自然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此次上奏院的改革,痛的不只是韦家,天下各地那么多所悬报馆都是让地方豪族或是门阀世家瓜分的,大多都受到影响,失去了一处发现接纳人才的场所。

只是韦家是最先受到冲击的那一个……

都在看韦家是如何应对的。

韦湜是北周太傅郧国公韦孝宽一脉的后人,是韦氏直系血脉,家族重点培养的精英,自己这位好友今日贸然登门起,已经猜到他的来意。

“就不要多想了,我韦氏支持陛下的一切政策。老祖已经决定,停罢长安城的悬报馆,将之整理一下,开個书铺。”

李崇德想不到韦家如此干净利索道:“真就如此痛快?”

韦湜道:“还能如何?终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明知结果的事情,挣扎有何意义?”

他这话也透着几分无奈。

韦家在他人面前确实高高在上,可跟李治这皇帝一比,却与常人没什么两样。

李崇德一想也对,面对强硬的皇帝,他们向来的风格不正是一退再退,将宝压在未来,而不是头铁的选择跟皇家硬碰硬。

“此事无法挽回,强求不来。娄师德此人你们调查过没有,可有什么背景?此例不可开,若养成此风气,对我等都不好!”

悬报馆存在的隐患,他人未必不知,只是牵扯了太多的利益。

豪门世家不敢正面与皇家对抗,可合力打压孤立某一官吏却是能做到的。

他们一旦出手,通常针对的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族人。

影响的不是一个人的仕途,还会牵累全族人的未来。

在这个宗族思想极重的时代,这是很致命的。

韦湜道:“郑州原武人……”

李崇德心想:“地方庶族罢了,最好对付。”

“贞观十八年,娄师德进士及第……”

李崇德再次心道:“贞观年的状元,不算什么。”

在陈青兕推行科举改革之前的状元,与之后的状元是不同的概念。

反而证明娄师德没有很深的人脉,真要有人脉,那时代谁考科举。

“当任江都尉十年,两个月前才得到晋升,进京赴任。”

李崇德脸上透着一副死定了的表情,笑道:“原来是个哗众取宠之辈……”

在他的眼里,娄师德这样没身份没背景,在一个地方苦干十年,才靠着资历混出头的官吏,然后一朝得势,就觉得自己能够在庙堂上翻云覆雨,靠着满腔热血,横冲直撞之人,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嫩头青,哗众取宠之徒。

对付这种人最是简单不过了……

韦湜并没有说完,又加了一句:“他跟陈尚书关系密切。”

李崇德立刻接话:“难怪有底气!”

接着就不说话了,态度完全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

韦湜见状笑了笑,有心朋友间调侃两句,话还未出口,却自嘲一笑,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取笑?陈青兕现在如日中天,即便是许敬宗这样的宰相都不愿与之为敌。

他的护着的人,谁敢动?

他们韦家的老祖如果不想对娄师德下手,就不会将对方的一切事迹调查的如此清楚,如果真敢亮剑,也不至于至今一点消息也没有。

韦湜道:“事不可为,人又动不得,认命吧!”李崇德无奈摇头,叹道:“当真是多事之秋……”

熬走了太宗李世民,来了一个李治,死了一个李义府,又有一个更加厉害的陈青兕……

这寒门哪来那么多可怕的人物?

这莫名想到李义府,李崇德突然打了一个寒颤,即便知道李义府死了,可一想着他,还是忍不住发怵。

也不知什么时候是头……

李崇德又与韦湜聊了许久,然后告辞离去。

李崇德喝了不少的酒,有些醉意,但还是先将自己探来的消息告诉了李家在长安的管事。

如果他想象中的一样,得知娄师德背后站着陈青兕,马上没有了下文。

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中,在婢女的侍奉下洗去了身上的酒意,独自前往书房静读。

温故而知新,即便是他们,也需坚持不懈的读书来维持自身文化水平,维系竞争力。

这一抵达书案前,眉头忍不住皱起:他的书案上放着一份折书。

李崇德不喜他人打扰他读书,也不喜外人进他书房,除了需要晒书的时候,允许下人进书房帮忙,其他时间宁愿自己动手打理,也不想外人动自己的书。

现在这案几上莫名多了份折书,是哪个不长脑子的下人?

李崇德眼中煞气显现,他一把捡起折书,打开细看。

刹那间,脸色发白,身子抖如筛糠。

这折书里竟全是他的罪状……

这折书一旦为有心人瞧见,那不只是丢官那么简单,还会丢命。

“谁?”

“是谁?”——陈家宅邸。

陈青兕正在与张柬之闲聊。

将张柬之叫来,主要是想问一问武家人的情况。

封禅之后,他忙于提前筹备跟吐蕃、大食国的战略布局,一时没有留意武家,也没有听到武家的闲言闲语,在那一定的时间内,武家直接消失在他的记忆里了。

直到那一日,见到批阅奏章的武皇后,陈青兕才想起武家的存在。

武家低调的有些反常,陈青兕不敢大意,将张柬之叫来问问情况。

张柬之的职位跟武家没有关系,但他在大理寺任职,对于京畿内的各类案件都有一定了解。

尤其是武家人身份地位悬殊,一旦他们惹事,寻常衙门不敢多问,大多数都会推到大理寺,交给大理寺处理。

只要武家人惹事,多半会转入大理寺,除非是微不足道的小矛盾。

张柬之是为数不多知道陈青兕反对武后涉政的人,平时也会留意武家人的动向。

只是封禅之后,张柬之也确实没有得到武家人仗势欺人的消息。

“武家现在除了武敏之外,其他人似乎都因为武顺的情妇事件,武皇后封禅谣言都低调收敛了往日的作风。”

武敏之还是一如既往的高调,但他的高调来源于年轻气盛,轻狂张扬,这是作风问题,偶尔与人起冲突,那也是同级别身份的胡闹,并没有仗势欺压他人。

“若能一直低调,那也是好事……”

陈青兕心里知道,自己这是异想天开,但当下全无头绪,也只能这般想了。

陈青兕又问起了娄师德的情况。

张柬之道:“娄大夫已经融入了我们清流一派,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可。学生也同娄大夫有过往来,娄大夫沉稳持重,处事有方,学生很是佩服。”

陈青兕放心下来。

金子终究是金子,只要给他机会,只要抹去他身上的尘埃,必然是会发光的。

娄师德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大胆的揭开了悬报馆的内幕,从而名动长安。

一个人出名了,自是少不了受到他人的质疑。

娄师德靠着自身的才学能力,让质疑之人,心服口服,自能得到认可。

陈青兕暗想:依照这个趋势,要不了多久,宗仁兄便可名正言顺的去西域了。

正在这时,外边传来周奎回来的消息。

陈青兕面上一喜,他正需要周奎去调查武家最近不寻常的动向。

张柬之察言观色,及时告辞退去。

陈青兕也不跟他客气,只是挥了挥手,关系太俗,已经不需要多余的客套了。

“郎主!”

周奎从苏州而来,风尘仆仆,脸上有些疲累。

陈青兕说了一声“辛苦”,将自己刚刚为他泡好的茶水递了过去:“坐下来缓缓,喝口茶。这是清溪县的桂花茶,是你老家的味道。”

周奎双手接过,嗅了嗅散发出来的桂花香味,小心翼翼的抿了口,确实感觉到了点点家乡的味道。

放下手中的茶盏,周奎带着几分兴奋的道:“郎主,事成了。”

陈青兕眼眸中也不由透着几分笑意道:“慢慢说来!”

周奎道:“如郎主预料的一般,李公自从被人怀疑与郎主交好之后,受到不少人的吹捧巴结。李公是矢口否认与郎主的关系,但他自身还是很享受那种感觉的。几乎每日都会招摇过市,与闻讯来拜访的各地名士游玩来往。”

“这种好日子并没有让李公舒服太久,见郎主并没有真正帮助李公之心,他依旧是一白身。开始信了李公的话,不少人便与之没了来往。”

“后来张家人动了些手脚,李公又成了孤家寡人。这一次,比之前受辱更加难熬。”

陈青兕笑道:“他原本就是高高在上的贵公子,享受荣华富贵。一朝给踩入泥中,颓废落魄。又让他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回望身后的泥泞,又有几人愿意下去?”

周奎道:“李公本已有些动摇,后传出张凌被人暗中劫走的消息。想来是红女侠归来,得知自己父亲受辱,动的手脚。李公猜到是红女侠所为,异常高兴,亲口说的,丫头真与之有意,我也不好棒打鸳鸯。”

听到这里,陈青兕笑出声来。

周奎继续道:“接下来便不知道了,红女侠武艺超群,属下怕暴露,不敢跟得太近。不过红女侠已经往长安来了,属下这才日夜兼程,提前来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