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56章 厚重娄师德

初唐:砥砺前行 第456章 厚重娄师德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56章 厚重娄师德

第456章 厚重娄师德

长安西城,车水马龙。

一位三旬大胖文士看着面前熟悉又陌生的景象,忍不住感慨万千:“想不到,长安的变化,竟如此之大。”

大胖文士正是从扬州调来长安任职的娄师德。

娄师德是郑州原武人,也是贞观十八年的状元,在调往扬州当任江都县尉之前,多次来长安游玩,对于这大唐王朝的国都还是有极深印象的。

此番再次入京,路还是一样的路,周边的屋舍还是一样的屋舍,就连街道两旁的槐榆都跟记忆里的相差不大。

但就是给他一种变化很大的感觉……

很快娄师德就察觉到了原因。

人!

长安街道的行人比十年前多了不少,尤其是外族人的比例,远胜之前,街上来来往往,奇装异服,不胜其数,甚至还有不少金发碧眼之辈,漆黑如炭之人。

娄师德略感好奇,信步入城。

他目的很明确,直奔陈青兕所住的宣阳坊而去。

陈青兕早已名扬天下,他所住的宅子是陛下所赐,昔年中书令马周的旧邸。

即便远在扬州的娄师德亦知陈青兕住在宣阳坊。

至于在宣阳坊何处,便不知晓了。

娄师德随便问了一个路人,很快就打听到了陈宅所在之处。

敲开了朱红大门,娄师德只报姓名,说明来意。

门房通知了管事姜辰,得知来人是娄师德,姜辰立刻将他领到了会客厅,奉上茶水,说道:“郎主上职未归,郎君稍等片刻。若需要书籍打发时间,可与鄙人直言。”

娄师德想了想,问道:“可有近期邸报?”

邸报是记载朝中大事非朝廷统计,却传遍天下的一种或官方或私人设置的邸报。

基本上大中州县都有类似的机构。

地方官员想要了解朝廷的大事,大多都是通过邸报了解的。

真正有想法的官员,绝不会错过任何一期的邸报。

娄师德从扬州赶来,沿途舟马换乘,消息闭塞,已经错过好几期的邸报了。

“自然有的!郎君稍等,鄙人这便去取!”

邸报有几份报纸的雏形,只是没有报纸那么正规。

陈青兕空闲之余,也会看看,当然他看的很简略,大多事情他都知道,甚至亲身经历,只有个别他不知道的事情,认真看一看。

娄师德却看得很认真,以至于陈青兕踏入堂内都未察觉。

陈青兕见娄师德与自己记忆中的模样,几乎判若两人,略微质疑叫道:“宗仁兄?”

娄师德这才发现陈青兕已经走到了近处,忙起身作揖问好。

看着面前这位与记忆中除了成熟了些,多了少许胡须以外,没有多大变化的故交,有些物是人非。

想当年,对方可是白身,纵然知道他才情无双,却也想不到他能爬这么快这么高。

莫说超过了自己,就连当初的裴炎,亦给他甩在了身后。

“陈尚书!”

陈青兕诚恳回礼作揖道:“宗仁兄何必如此生分,你我结识于贫寒,更因彼此共知。那时你是高高在上的县尉,而我不过是不入品的小吏,宗仁兄且愿意诚心相交。今日我侥幸获得些许功绩,位在宗仁兄之上。宗仁兄如此称呼,可是将我陷于不义之地。”

娄师德不好拒绝,再度作揖,叫了一声:“负道兄。”

“这就对了嘛!”陈青兕露出遇故交的喜悦,看着面前的娄师德道:“宗仁兄,你这身板,乍一看妥妥的将军风采。”

相比他记忆中的娄师德,眼前的娄师德胖了一圈,加上一脸的络腮胡子,将他的国字大脸,遮挡住一半。

这也是陈青兕一下子不敢认的缘故。

娄师德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囊,身上的横肉抖了抖,略带自嘲道:“在扬州一事无成,就养了这一身的膘。”

陈青兕拉着娄师德坐下,说道:“明珠都有蒙尘时,宗仁兄的能力,弟在了解不过了,你这是厚积薄发。此番力主将你调来京师,就是有一件关乎朝廷未来的大事,非宗仁兄不可。”

娄师德二十岁就高中状元,自是怀有满腔热血,希望能够寻得机会,一展抱负。

只是一直缺少那个机会……

娄师德在扬州当任江都县尉已有十年,官声一直极好,只是得不到升迁的机会。

在扬州的时候,娄师德甚至动了弃官进京闯荡的想法,只是一下子狠不下心放弃在扬州打下的十年根基。

历史上的他,受不了在扬州混日子的生活,毅然决然的放弃了扬州的一切,北上入京,重新寻找机会,从而遇到李治募集勇士征伐吐蕃,至此一飞冲天。

现在陈青兕将之提前招来京城,告诉他有机会一展所长,即便性子稳如磐石,眼眸中也透着几分渴望。

“我们坐下来慢慢说!”

陈青兕将西方大食国、波斯、吐火罗的情况细说。

“其实大唐、大食国是没有必要打这一仗的……只是一山不容二虎,大食国不信我们,我们也不信大食,会无视西域这块肥肉。不信就会防着,彼此防着就会出事,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看谁忍不住先动罢了……”

娄师德听的很认真,见陈青兕停下,方才道:“原来如此,某此番入京,最大的感触就是长安城人多了不少,尤其是四方商人旅人。”

陈青兕道:“这就是封禅带来的效果。”

封禅在大多人的眼里是劳民伤财,事实也是如此。

但其背后还是有一定政治目的,不管是秦皇汉武,还是汉光武帝都有政治目的,并不是纯粹的炫耀。

尤其是李治朝的封禅,政治目的更加浓厚。

这一次封禅不是对内,而是对外。

李治在两年前就开始向四方藩属国通知封禅之事……

此次封禅是华夏自汉光武帝之后,最大的盛事,有着里程碑的意义,真正做到了“万国衣冠拜冕旒”。

封禅确实搬空了朝廷近年来的国库,但因向四方展现了大唐帝国的雄伟壮丽,展现了大唐帝国的包容开放,也给大唐带来了莫大商业机遇。

愿意来长安、洛阳通商的四方商人,愿意学习大唐文化,或者进行文化交流的学者比历史上的同一时期多的多,形成了连锁反应。

“所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朝廷的威望吸引了更多向往天朝的学者商人,也引来了大食国这头骆驼。”

娄师德无法理解陈青兕为何要将大食国称为骆驼,在这种语境下不应该是狮子或者狼这样的猛兽?

骆驼充其量不过是比马大的牲口罢了。

但他也不去计较,只是说道:“负道兄是希望我去西域?”

陈青兕颔首道:“不错,朝廷的未来重心将会在西方,其中西域的稳固最为关键。需要一个允文允武,沉着厚重的人去稳定局面。思前想后,除了宗仁兄,我想不到第二人,能够当此重任。”

娄师德道:“并非在下推脱,只是以我现在的履历,去西域只怕无法服众。负道兄,听你述说局势,已然明了,现在我们与大食国都在抢时间。他内部不稳,我们国库不丰,民心思安。谁先稳住局势,谁就能占得先机。只是欲速则不达,不能为了抢时间而拔苗助长,乱了分寸。”

娄师德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個稳字,如磐石一般可靠。

他或许不够锋利,在进取方面,差点意思。但只要他往那边一站,就是值得将后背托付的存在。

陈青兕也是因为看中了娄师德这点,才将他安排往西域的。

攻城拔寨的将军固然重要,稳住后方打辅助的将军,亦是不可或缺的。

陈青兕如实说道:“这点我已经想过了,所以先将宗仁兄调入京城,寻机调往西域。”

娄师德颇为尴尬,道:“原来一切都在负道兄的掌握之中。”

陈青兕目光落在娄师德身旁的邸报上,心中却是一动,道:“宗仁兄,对于这邸报,你有什么想法?”

娄师德说道:“一纸邸报可让我等远离京师之人,时刻了解天下大事。正所谓未出门便知天下事,靠的就是这纸邸报。”

陈青兕问道:“对于邸报的发展前景,宗仁兄可有看法?”

娄师德细细思量,说道:“自是极好的,对于远离京师的官吏而言,缺之不可。只是邸报内容有些参差不齐,容易受人把控,此乃一大弊端。”

邸报来自悬报馆,而悬报馆大多是由世家大族,地方豪绅设立的。

他们有特殊的消息渠道,能够得到第一手的朝廷政令,然后将整理的政令下发到各自负责的州府县城的悬报馆,有些地方还提供免费茶水,甚至提供笔墨。

世家大族、地方豪绅自不会莫名行善,而是通过这种手段,结识各地的官员,从而寻机培养人脉,也会在个别时候为了自身的利益,曲解朝廷的意思。

在京畿附近的悬报馆不敢如此,但远离京畿的悬报馆,暗中改一两个字,或者颠倒错漏一两字。

华夏文字博大精深,只是略微改动,就能让意思完全颠倒。

陈青兕道:“我亦觉得如此,不少人通过悬报馆,收集朝廷的政令,从而为自己谋私,此举是一大弊端。与其让他人掌控,某觉得不如由朝廷负责,指不定还能获得不小的创收。”

悬报馆的模式就是现在朝廷没有顾及到了一处弊端。

娄师德道:“让朝廷负责,这点确实极好。原原本本的将朝廷之意下发,即可避免为他人利用,亦可避免政令错漏。只是创收何来?”

陈青兕道:“由朝廷派人整理政令,让地方官员负责印刷。一部分束之高阁,让想要了解天下之事的人抄录,一部分直接售卖。总有富家子弟不愿意动手抄录,直接出钱购买,你情我愿。”

娄师德想了想,拍着大腿说道:“这倒是一法,也算是为朝廷开源了。”

陈青兕道:“此乃利国之举,就劳烦宗仁兄抽空整理思绪,向朝廷谏言。”

娄师德愕然道:“此议是负道提起,我岂能贪功!”

陈青兕道:“是伱我一并谋划,不过此议我不便说。只能由宗仁兄开口,不然唯有搁置,让后人察觉,从而谏言了。”

娄师德见陈青兕并不像说谎,略微沉吟以明白原因:陈青兕是兵部尚书,这谏言整和悬报馆并不归陈青兕管。

陈青兕在这方面极有分寸的。

有一句话说的好,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仗着自己有能力,什么事情都管,什么事情都说,那是找死。

陈青兕在兵部就干兵部的事,其他的除非李治咨询,几乎不予过问。

他心中很多想法,只有到特殊的时候才会说出来,尝试去干。

比如李治挂了……

娄师德的能力,陈青兕很是倚仗,此番提携施恩,未来图穷匕见的时候,将会是一大助臂。

娄师德有些犹豫。

陈青兕道:“都是为国效力,何分彼此。西域需要宗仁兄,你受此功,也是为了朝廷社稷。宗仁兄也知现在是跟大食国抢时间,拔苗助长不可为,顺水推舟却利于大局。”

话已至此,娄师德自不好拒绝,道:“师德愧领!”

他说此话的时候,心中感触万分。

陈青兕如此为他考虑,只是因为相信自己能够在西域干出成绩。

大食国,大唐最强的对手。

陈青兕如此信任自己,笃定自己能够成事。

十年蛰伏,一朝受人认可的感觉涌现心头,心中暗思:负道兄,伯乐也,必不负他信任。

陈青兕看着娄师德,眼中充满了认可信任。

论当伯乐干人才投资这活,陈青兕认第二,那是无人敢说第一。

娄师德在京的官职是谏议大夫。

在唐朝最容易出名的就是谏议大夫,升的快,死的也快。

原本陈青兕给娄师德安排了其他的扬名机会,可今日见到邸报,邸报的言论掌握在豪绅世家身上,也跟着改变了主意。

果然在娄师德上职的第二日,这位沉寂多年的谏议大夫就在庙堂上投下一计重磅炸弹,建议整合邸报,让朝廷的政令能够,一字不差的传到地方。

娄师德在细节上做了一定的更改,更加符合这时代的国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