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初唐:砥砺前行 > 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

初唐:砥砺前行 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

作者:无言不信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5 19:18:47

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

第411章 先下手为强

许敬宗长篇大论说完以后,轮到陈青兕发表意见。

在规矩礼节上一直都是陈青兕的弱项,来到这个时代,需要研究学习的东西很多,礼法这东西,了解够用就行,深入研究就太复杂了,而且一般人也用不到。

陈青兕也没有打算向礼部发展的打算。

对于这个封禅使,陈青兕那是两眼抓瞎,也就是最近几日,找了一些资料,恶补了一下。

但面对许敬宗这人形资料库,陈青兕也懒得班门弄斧了。

“许相公的博学,早有耳闻,今日可算见识到了。”

陈青兕道:“在下年纪最小,最辛苦的活就由在下效劳了。封禅之事,兹事体大,内中微末细节凌乱繁杂,仅靠记忆,很难面面俱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如许相公那样,过目不忘。”

“在下回去之后,根据诸位封禅使的提议,总结一个大纲手册,将关键问题整理出来,细化分工,让繁杂的事情一目了然,也好便于下面人施行。”

通常这种总结记录的事情都有会文书复杂拟定整理的……

除了陈青兕以外,三人地位最低的许敬宗也拥有开府纳贤的权力,他们都有彼此的文书帮忙做这种琐碎事情的。

不过三人皆是人精,知陈青兕既然亲自提出整理,想来也不是随便文书就能干的事情。

陈青兕的能力,三人都是知道的。

李绩也很给陈青兕面子,说道:“既如此,今日便到这里,等陈先生将大纲整理好,我们再来商讨细节。”

整理大纲,这可是陈青兕的拿手好戏。

这个时代的文案文书的记录储蓄方法,还是很死板的。

就是纯粹的记录,繁杂不够简约,所有问题都是用文字堆砌在一起,更加别说以书面表格形式归纳整理了。

陈青兕在动手做表的时候暗自庆幸,亏得自己是过来人,早年科技还不发达,所有文稿都得手动书写。换成后来,电脑普及,各类文档都能在电脑上展开,还没本事规划。

陈青兕只用了五天的空余时间,整理出了一套细致的表格,从上至下,将整个封禅的流程都归纳于流程表格之内。

他将流程表格写在一张大的帛布上,密密麻麻的从摆驾到封禅结束,每一个步骤都在其中。

李绩现在是不上朝的,大多时间都在家里修养,只有关键的时候,李治召唤,才会动身前往庙堂。

陈青兕直接带着帛布表格在英国公府见到了李绩。

李绩见陈青兕手里拿着一大捆帛布,带着几分期待的说道:“让老夫看看,陈先生的大纲手册到底是什么东西。”

陈青兕让人寻一个架子,说道:“封禅内容太多,得挂起来看。”

李绩道:“这简单,府上不缺架子。”

李绩是用兵名家,少不得看各种地图,挂大地图的架子府上最不缺。

足足三米长两米宽的帛布,挂在了大堂上。

李绩看着从未见过的表格,看着表格上简单明了的任务分布。

这位见多识广的宿将,看了看帛布,又看了看陈青兕,道:“许相公的博学让人惊叹,陈先生的实干,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有此大纲手册在,繁杂的封禅竟让人一目了然。只要根据表格,将任务分配给各部即可。哪里出了问题,谁的责任,在这上面一眼可见。当真了不起……”

陈青兕说道:“李英公谬赞,这只是初稿。很多细节都需要思量。”

李绩道:“慢慢来,封禅是大事,不急于一时。这大纲就留在这里,明日某将郑王、许相公请至府上,一起围绕表格,再作商议。”

陈青兕打算告退。

李绩却拉住了他道:“不急着走,陪老夫喝点小酒。唉,年纪大了,身旁的好友一个个离世,能一同喝酒的人都寻不着了。今日难得来了兴致,先生莫要拒绝。”

陈青兕道:“能陪英公小酌,听凭教诲,可是天大的幸事!岂敢不从……”

两人小酌闲聊,畅聊古今。

从秦汉名将一直到隋唐将帅,由孙吴韩白,聊到卫霍二李。

二李并不是他李绩,有一说一,他还不够格。

二李是李世民、李靖,初唐时期最能打能战的两人。

李绩上了年纪追忆往事,话也多了起来。

陈青兕能够从李绩的言谈举止里听出对当年的向往,对于先帝的追崇。

陈青兕也有些感慨,都过了那么多年,面前这位开国元老依旧追忆李世民,那位天可汗的魅力有多大?

此生未能一见,实乃憾事。

“陈先生……”

李绩突然叫了一声。

陈青兕望向李绩,作洗耳恭听之态。

李绩说道:“有一句古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老夫以为想要真正在波诡云谲的争锋中存活,还得靠自身,只要自身硬,便如卫公一样,立于不败之地。”

李绩是什么人物,焉能看不出因为李治的身体问题,各方力量,明里暗里蠢蠢欲动。

现在不乱,是因为有李治撑着,李治一旦不在,庙堂必乱。

到时候各路牛鬼蛇神都会冒出来。

李绩也不知李治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已经近七十的自己能活多久。

英国公府深受帝恩,真有什么惊变,想躲都躲不了。

自己的几个儿子,没有一个真正有出息的,很容易被人利用。

唯一有几分自己风采的长孙徐敬业又有几分轻狂,可为先锋将却不能担当大任。

李家想要存续,得靠得力之人扶持一把。

现在纵观庙堂,唯有陈青兕有资格有能力。

李绩如此说来,自是为了加深关系,以应对未来之变。

陈青兕听得此言,也明白对方示好提醒之意,肃然道谢,随即道:“陈某一介农夫布衣,得陛下破格任用,才有今日地位。不管局面如何,某自紧随陛下不变。”

李绩并不意外陈青兕的选择,他如何看不出陈青兕的政治目光,真要是那种投机取巧,想要提前在太子或者某个皇子身上下注,他也不会说出今日的话。

“老夫有一爱孙,叫李敬业,本事可比程大耳朵的孙子厉害多了。你们可以多多联系,有什么事,或者问题,也可来寻老夫,老夫还是有点薄面的。”

陈青兕赶忙拜道:“谢英公。”

走出了英国公府,陈青兕浑身酒意,踏月而归,嘴里轻哼着《大号是中华》。

“孩子这是你的家,庭院高雅……”

作为军方大佬,李绩口口声声不参合政治,但他的每一步政治站队都是关键。

想来他已经预料到,未来庙堂一定生变,这才会给李家提前谋划。

只是李绩就算再如何了得,也不会想到变化是出在武皇后的身上,更不会想到因为武皇后,他李家为此覆族。

不过现在,武皇后想要成事,却得问问他再说。

回到了陈家在地,陈青兕洗去一身酒气,看着藏着萧妙宸要睡觉的“活爹”儿子,得想办法将他们分开才是。

翌日,第二轮封禅会议在英国公府召开。

英国公早早的将帛布挂了起来。

李元礼、许敬宗看着帛布大纲,震撼惊叹的久久说不出话来。

两人你眼望我眼,一时冷场。

李绩的笑声打破了宁静,说道:“如何,看傻眼了吧?昨日陈先生将大纲送来的时候,老夫也是一样。后生可畏呀,郑王、许相公,伱我不服老都不行了……”

李绩还是很给面子的,不吝啬夸奖。

李元礼惊叹连连,也跟着夸奖。

许敬宗心里有些不舒服,前次会议,他先声夺人,目的就是要反客为主,成为此番封禅的主导人物,在李治这个皇帝面前,好好长脸。

他知李治对此次封禅的重视,只要能够在封禅里表现出彩,自己的地位将更加巩固。

哪想陈青兕竟然绘制出了这一份表格,将整个封禅的流程,以一眼可见的模式书写下来,将风头抢了过去。

一瞬间,许敬宗后悔了,有一种在陈青兕初入京师的时候就应该将他按死的想法。

许敬宗一直以为陈青兕就算再出色,也不至于威胁到自己,自己多帮一帮他,等到他真正崛起的时候,自己也就退了,正好让他投桃报李,帮着照顾一下自己的后人。

哪里想得到对方晋升的速度若奔马飞鱼,短短数年,就成为庙堂上举足轻重的存在,甚至能够影响威胁到他。

但如此念头只是一闪而过,许敬宗由衷道:“陈尚书当真了不起,有此大纲,此番封禅大事成功一半矣。”

作为一个老政客,许敬宗更清楚局势,自己终究老了,没必要赌上家族未来,跟陈青兕争这一口气。

既然无法一家独大,那就平分功绩吧。

陈青兕指着帛布说道:“当前的流程大纲就在此处,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可以随时添加。我以为大唐今日之盛,已超秦汉,所有礼法,不应按部就班,得有我们大唐自己的风格。便如此番四夷使者君王,他们有一部分人是我朝盟友,有一部分人却是手下败将,对于他们的待遇,理当有所区别。”

四人聚在一起,添添补补,暂且将大的流程确定下来。

陈青兕望着三人,脸上透着几分笑意,说道:“流程可以在推行中通过发现问题随时添补,由上至下,一步一步来,直至最后一步,如果皆无异议,封禅的整体情况即可拟定。诸公,觉得如何?”

李绩看着不远处封禅大纲上,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选择:亚献、终献,颔首道:“理当如此。”

他见李元礼、许敬宗皆无异议,说道:“那首先就将亚献、终献的人选定下。此事最重要不过,得咨询陛下意见。明日,我等四人一并入宫与陛下商议此事。”

李元礼说了一声:“善!”

许敬宗神色有些不自然说道:“当是如此。”

陈青兕嘴角微翘,目的达到。

历史上亚献、终献的人选并未过早的定下,这也给了武皇后操作的空间,成功得到了亚献的机会,成为封禅大典仅次于李治的存在,为自己争取了巨大的政治筹码,其后理所当然的成为天后。

这封赏就是分水岭。

陈青兕先定封禅亚献、终献的人选,让武皇后失去操控的机会。

约好面圣的时间,三人一并告辞离去。

陈青兕亦往陈邸行去。

转了一条街……

“陈尚书!陈尚书!”

陈青兕听到有人叫唤,回头却见许敬宗拉着车帘叫唤。

陈青兕见许敬宗表情,心念一转,却会意一笑,这亚献、终献的资格,将会名垂青史。

这位置可不只是武皇后一人眼馋。

许敬宗自然也是如此,无怪先前在英国公府,他的表情就有些不自然。

原来存着此念。

他调转马头,向许敬宗的马车迎了上去。

许敬宗热情四溢,笑颜相迎:“陈先生,老夫载你一程?”

“也好!”陈青兕自然不会拒绝,将缰绳交给护卫,登上了许敬宗的马车。

许敬宗为人奢靡,他的马车也极尽奢华,内饰竟是少见的金丝楠木,还点着龙涎香。

“素知陈先生好茶,这是先生家乡的阳羡茶,先生尝尝味道如何?”

陈青兕立刻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接过许敬宗递来的茶汤,闻了闻茶香,抿了一小口,确实是地道的阳羡茶,还是其中佳品,说道:“汤清、芳香、味醇,确实是家乡的味道。许相公有心了……”

许敬宗道:“我有一学生,正好在常州任职,知先生爱茶,特地从义兴县捎来的。”

他说着将一旁一大盒礼盒推向陈青兕。

陈青兕也不客气,感激收下。

果然很快,许敬宗就说道:“明日面圣,商讨亚献、终献之人选,先生可有中意之人?”

陈青兕心里嘀咕一句:“只要不是武皇后,用条狗都行。”

见许敬宗故作漫不经心的表情,陈青兕道:“依照古制,亚献、终献以公卿任之,纵观满朝公卿,以功绩、资历而论,唯有英公与许相公最有资格。”

许敬宗有些满意,又有些不满意。

陈青兕随后又道:“如果让在下推荐,自当推荐许相公。昔年相助之恩,在下不敢忘却……”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